前言
隨著中國經濟近幾十年的發(fā)展,國際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漢語學習,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漢語學習人數與日俱增,漢語學習者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他們希望能在語言課程之外,再進修一些文學文化方面的課程,更加深入地了解漢語。這本教材即是為中級及以上水平的漢語學習者所編,適用于全日制本科三年級及以上水平的留學生。當然,其他對這些詩歌所包含的文化意義、思想淵源與人生追求不甚了解的讀者,也可以通過本書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最常見、最具特色的文化意象,更好地欣賞與理解這些詩歌。
本書收錄的詩歌基本都是中國中小學生指定背誦篇章,韻律優(yōu)美,體裁豐富多樣,既有漢樂府、南北朝民歌、唐代的絕句與律詩,也有宋詞與元曲,在中國家喻戶曉,傳播極廣,引用率極高。
本教材共分為15章。第一章為桃花,桃花既是春的象征,也代表美人與愛情。第二章蓮花,介紹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第三章梅花,介紹“歲寒三友”的不畏嚴寒、堅貞不屈,介紹“四君子”的卓爾不俗。第四章春,介紹春的情愛義。第五章秋,介紹中國的“悲秋”傳統(tǒng)。第六章月,介紹月與思鄉(xiāng)、團圓之間的關系。第七章玉,介紹中華獨特的玉石文化,如“君子比德于玉”“玉具五德:仁、義、志、勇、潔”等。第八章哲理,介紹富于哲思的詩歌。第九章感懷,介紹悲古嘆今、感懷天下的詩歌。第十章惜時,介紹中國人對生命、對時間的珍重。第十一章親情和友情,歌頌親情與友情。第十二章愛情,歌頌美好的愛情。第十三章節(jié)慶,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習俗。第十四章山水,介紹中國與西方迥異其趣的古典山水詩,剖析其中的儒家理想與道家理想。第十五章邊塞,介紹與中原風土不同的塞上風光與將士生活。
本教材選材豐富,教師可以根據課時與學生水平選擇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每章包括主課文兩首到三首詩歌及配套的注釋、生詞、參考譯文、賞析與練習及擴展練習(1)。主課文之后是相關名言。名言之后是擴展閱讀兩篇到五篇,除少數詩歌之外,擴展閱讀一般也都配有練習。擴展閱讀之后是與本章主題相關的歌曲一首。
本書所有材料,包括主課文、注釋、生詞、參考譯文、賞析、相關名言、擴展閱讀、歌曲,除了練習之外,都是在定好各章主題之后,從網上搜索而得,再根據需要增補、刪減、改寫。所有搜索而來的材料,原來的閱讀對象都是以漢語為母語的讀者,直接拿來作為面向留學生的漢語教材資料,存在注釋太簡、生詞較多等問題。因此,我們在改寫時,盡可能做到生詞與注釋簡明,參考譯文貼合原詩,賞析清晰易懂,擴展閱讀則根據篇幅,或增補,或刪減,或合并,替換難詞難句,盡可能做到簡明流暢,明白如話,易于理解。
關于本書的使用,有以下幾點供讀者參考。第一,詩歌學習離不開誦讀與背誦。所有詩歌都應反復誦讀,每章都應至少背誦一首。第二,配合擴展閱讀學習詩歌。擴展閱讀補充的材料一般都與主課文詩歌內容相關,有助于對詩歌的理解與欣賞。第三,重視文化意象的理解。如山、水、春、秋、月、玉、蓮、梅等所包含的文化意義。第四,重視漢字學習。漢字集形、音、義于一體。漢字具形體之美,書法藝術與繪畫藝術并稱。漢字具聲韻之美,漢字一字一音為平仄、對仗提供可能,造就古典詩歌古風、絕句、律詩,詩、詞、曲,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雜言各體異彩紛呈。漢字意義豐富,一個字往往有多個意義,尤其是文化意義,獨具魅力。因此擴展練習中特地設計了一些漢字練習。第五,學唱一些中文歌曲。每章最后附有一首當代傳唱頗廣的歌曲,這些歌曲傳承了古典詩歌的意象情感,對理解中國古典詩歌和了解中國文化有一定幫助。
本書的編寫得到我院老師與我的碩士生們的大力配合。我的學生韓莉、朱瑜、徐惠娜、陳瑤、金曉玲、錢曉勤、漢牡丹、何霞、韓嘉怡、臧愛珍、王一帆、齊傳鵬、邢珂、葉洋婷等參與了本教材的編寫。我們一起討論全書體例,確定各章主題,分頭找資料、標音,改寫資料,設計練習,初稿之后,又替換增補部分資料,補充修訂練習,編寫答案,反復修改,反復校對,沒有他們的熱情與努力,本書不可能完成。謝謝他們!
我還要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支持與幫助,他們寶貴的意見,保證了本書的質量。最后,我要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的默默支持使書稿完成成為可能。
林源
2017年3月
(1) 本教材練習部分的答案可從清華大學出版社資源庫里免費下載,下載地址:ftp://ftp.tup.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