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勞動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沉淀物。確切地講,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而又游離于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風俗、生活方式、文化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被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tài),是對客觀世界感性上的知識與經驗的升華。
西坪,舊屬南鄉(xiāng)平水里,春秋戰(zhàn)國期間,屬鱉國地,是西南蠻荒之地,處于本地文化時期。從唐代羅榮入播到乾符年間,楊端領八大姓族入主播州之后一直到明萬歷年間,屬土司文化,相對封閉,半封建半奴隸制最為突出。其間因有少數中原官宦避亂來播,儒佛文化開始局部影響播地,是儒文化在遵義地區(qū)的文化傳播階段。萬歷以后,明廷平播,結束了長達700多年的楊氏土司政權,實行“改土歸流”,是為流官統治。而西坪作為黔北遵義府一隅,自然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厚,且又相對封閉閑適,自古是遠離戰(zhàn)亂,歸隱遁形,休養(yǎng)生息的好去處。明清以來600多年間,先后有陳彌高、大治、陳啟相流寓到此并涌現了談亮、羅兆甡、李先立、趙乃康、趙怡、楊干之等文人雅士,他們或結茆講經、或開館授徒、或治學著書、或為官從政、或扶危濟困,大多是宏文巨儒、隱逸高士。他們用豐富的閱歷和深厚的儒佛文化素養(yǎng),開啟了西坪文化之先河,使這塊古老而蠻荒的土地逐漸浸染了中原文化的氣息。正所謂:“黔北明珠、遵南福地。南山巍峨為屏,秀林佳木,靈泉唱春夏秋冬。湘江北繞如帶,平疇沃野,漁樵歌朝霞暮靄;窩園居,名將留譽后;筆峰山,天官書美文;將軍名揚三千里,進士風盛六百年。”
平水里西坪文化,作為黔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沙灘文化互為影響,交相輝映,共同承載了黔北乃至貴州文化的主體。尤其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府志的《遵義府志》《續(xù)遵義府志》,以及《平水集》《紫云休暇集》《北山詩文集》《趙乃康文集》《巢經巢集》《說文逸字》《說文新附考》等眾多文獻,足以說明西坪文化與沙灘文化在貴州文化領域里所占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們發(fā)掘、整理和研究平水里西坪文化,有著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這對于弘揚遵義的傳統文化、地方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民族團結,提高民眾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度,提升我們的文化素質,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7年10月12日,在“喜迎十九大,百名學者進西坪”的考察采風活動中,西坪迎來了近百名省市區(qū)的專家學者。他們對西坪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認可,并紛紛用多種藝術形式,或作文,或書法,或攝影,或繪畫,或題詩,多樣化地對西坪進行描繪與宣傳,使西坪這方“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凈土以嶄新的姿態(tài)走向時代的舞臺。
文集中,如《試論西坪歷史人文現象與遺產繼承》一文,對西坪文化現象做了全面細致的剖析,突出了文化與物質的不可或缺性,并就如何弘揚繼承西坪文化,促進西坪經濟發(fā)展提出了可貴的意見和建議?!丁按竞袢思摇敝绎L永傳》,對李天官的為官清廉思想、淳厚家風的形成,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進行解讀,突出了良好家風教育對于人格養(yǎng)成的重要性,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儉、仁、義、禮、智、信的中心理念之傳承價值。正如李先立墓碑聯上所書:“先祖有德銘久遠,后裔無愧世澤長?!薄囤w乃康先生二三事》講了趙愷先生的學習成長及趙氏一門文秀的產生,體現了耕讀為本、忠孝傳家、治學嚴謹的良好家風,一代巨儒產生的必然性得以詮釋……如此多的作品,除了較為周全地挖掘了平水里西坪的人文歷史,更多的還是對于今后平水里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給予了啟示。《后發(fā)地區(qū)旅游的突圍》對西坪的發(fā)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西坪要以文化促經濟,以經濟哺文化。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段挠课髌骸芬粫某霭媸俏髌簹v史文化研究的一大喜事,也是平水里文化研究的里程碑。
是為序。
西坪鎮(zhèn)黨委書記 張鐵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