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歲月
我大概七歲時,父親離開波爾班達,去做拉奇科特的王廷法庭的法官。我就在那里的小學就讀,當時的情景現(xiàn)在還記得很清晰,包括曾教過我的老師的姓名,還有他們的某些特點。
我在拉奇科特的學習情況同在波爾班達一樣,無足稱道,平平庸庸。此后我轉(zhuǎn)到郊外的另一所小學,并一直讀到中學,那時我已經(jīng)年滿十二歲了。
記憶里,在這個不算長的求學過程里,我從來沒有對師長或同學說過一句謊話。我內(nèi)向害羞,常?;乇芘c人交往,埋頭于功課之中,書是我唯一的伴侶。我的習慣是每天準時到校,一放學就立刻跑回家。的確是一路跑回去的,因為我實在害怕與人講話,唯恐取笑于人。
在中學一年級考試時,發(fā)生了一件值得寫一寫的事。有一位學監(jiān)齊爾斯先生來巡視我們學校。他要我們拼寫五個詞,其中一個單詞是“水壺”,我拼錯了。在場的老師用鞋尖踢了踢我,可是我沒有領(lǐng)會他的用意,還以為老師在場是為了防止我們作弊的,原來他是授意我去抄襲我旁邊的一個同學的石板上的寫法。最后結(jié)果是,除了我以外,那天在場的同學都正確地拼出了每個詞,只有我是個傻瓜。事后,老師罵了我,想讓我知道我做的是一件蠢事,可是沒有用。我是永遠也學不會“抄襲”這門技術(shù)的。
不過這個事絲毫無損我對師長的尊敬。我總是本能地屏蔽長者的缺點。即便后來我有機會了解到他還有諸多別的缺點,但對他的尊敬還是不變。因為我自小就學會的是要遵從長者的吩咐,而不是質(zhì)疑他們的行為。
這個時期還有兩件事讓我記憶深刻。平日里,我并不愛閱讀課外書,但日常功課我總得做完,因為我不愿意被老師罰,更不愿意欺騙他。所以功課我照做,但心不在焉地去做。既然連作業(yè)都不能好好完成,更別提課外閱讀了。不過有一次,我卻對父親買的一本書很感興趣,那是《斯羅梵納孝順雙親》的劇本。我還讀得津津有味呢。剛好這時家中來了幾個演皮影戲的巡回藝人,他們表演的其中一個段子便是斯羅梵納背著雙目失明的父母去朝圣。這本書和這場景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我暗自思量:“這就是我應當效仿的榜樣。”我至今仍難忘斯羅梵納死去時,他的父母悲慟欲絕、傷心哀號的情狀。這一段哀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我還用父親給我買的大風琴演奏過這一段曲子。
還有一件事情則與另一出戲有關(guān)。
那時,父親允許我去看某劇團表演的一出戲,這部《哈立斯昌德羅》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百看不厭。但我又能有幾次機會再去看呢?這個問題困擾著我,后來我便自個兒扮演哈立斯昌德羅,也數(shù)不清有多少回了。我日夜自問:“為什么世人不能如哈立斯昌德羅那般誠實呢?”我要像他那樣去追尋真理,為了真理而承受一切考驗——這就是我的內(nèi)心深處鼓舞我的念頭。我深信哈立斯昌德羅的故事,一想起來就會情不自禁地落淚。時至今日,根據(jù)我的常識判斷,哈立斯昌德羅大概不是現(xiàn)實中的歷史人物。但無論如何,斯羅梵納和哈立斯昌德羅對我而言都是現(xiàn)實,我確信哪怕今日我重讀這兩出劇本,仍會像從前那樣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