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1年4月,《尋蹤隨筆》作為紀念梁思成先生誕辰110周年和清華百年校慶的建筑學院系列圖書出版。這是我們通過實地尋訪八十年前梁、林兩位老師的足跡,在再讀十卷梁集的基礎上,按時序整理近年到各地拍攝的照片與資料,所編寫的一本學習心得習作圖集。
通過實地重學中國建筑史的過程,我們深受教育,感慨頗多。撫今憶昔,回想梁、林二位先生自參加中國營造學社,開創(chuàng)實測調(diào)研古建筑的八十年前,從當時國家民族危亡關頭到今日實現(xiàn)和平崛起振興,真是滄桑劇變。兩位大師為搶救中華建筑文化所調(diào)研過的許多國寶,均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今全國已有2351處),得到國家和人民的珍愛、保護和弘揚。但是可惜的是,也有不少的珍貴建筑文化遺產(chǎn)在天災、戰(zhàn)火和人為的破壞中不復存在了,有的雖然重修而已面目全非了。特別是梁、林兩位先生的不幸過早逝世,是我們國家的重大損失,是建筑事業(yè)發(fā)展的不幸,是清華的不幸。莊子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隙)?!比松跉v史上只是一瞬間而已,但兩位所作出的不可磨滅的杰出貢獻,必會永銘于世。
我們通過目的明確的實地訪研和再學習,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他們熱愛祖國的無比真誠,是他們熱愛中華文化和建筑事業(yè)的高昂激情,是他們忠于理想和專業(yè)而堅持不懈的忘我奮斗精神,是他們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一絲不茍的學風,是他們正直、誠信、和藹、平易的為人和永遠樂觀向上的風范。這些都是我們最最敬佩、最最應當學習的。我們兩人有幸在1950年進入清華學習,有幸在建筑系工作,作為梁、林兩位先生的學生,多年感受先生們的身教言傳,確實終生受益。在梁先生110年誕辰和清華建校百年校慶之際,我們整理了《尋蹤隨筆》一書,謹此以表對兩位先生的敬佩、感恩、懷念之意。
《尋蹤隨筆》出版后,得到許多老師、學友的肯定和鼓勵。清華大學出版社孫元元編輯建議:可以作為建筑專業(yè)學生以及各界讀者學習了解中國建筑史的參考資料,以普及建筑史知識,本書冊修訂再版。因此,我們作了修改、補充,改名為《尋蹤中國古建筑——沿著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的足跡》。希望能為記錄、保護、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建筑文化遺產(chǎn),作一些微小貢獻。
這本書的圖片,除了注明出處的,絕大部分是我們近年尋蹤調(diào)研或各地旅游時拍攝和從《梁思成文集》、《中國古代建筑史》掃描的。由于我們本身攝影技術(shù)水平和所用較輕便的相機,加上調(diào)色修版?zhèn)}促,所以一些圖片質(zhì)量不很理想,務請各位諒解。
最后,我們非常感謝建筑學院領導和資料室給予的大力支持協(xié)助,感謝各位師長和學友的鼓勵!
如果本書對建筑專業(yè)的學生等其他建筑愛好者帶來點滴幫助,將是我們莫大的榮幸和欣慰!
趙炳時 林愛梅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