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名門之后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傳 作者:高亞鳴 著


第一章 名門之后

1.常州望族

小橋,流水,垂柳依依;黛瓦,粉墻,桃花朵朵。千層百納的圓口布鞋,沿著青石板路一路前行,是兩千五百年的煙云,常州(古名延陵等)開郡之祖季札,春秋時期禮讓毗陵的碑亭任時光撫摸。這兩三里的深巷里,日子低調(diào)而沉蘊,米店、當鋪、雜貨鋪子……人間煙火優(yōu)雅地散落。枕著喧鬧的市井聲息,醒來,原是一個前朝的夢。青果巷,這條臥于江南水鄉(xiāng)的巷子,凝聚了歷史文化名城常州的精華,薈萃了無數(shù)人文精英,風骨里蘊涵著格調(diào)高雅的書卷氣。

青果巷原名千果巷,它在明代萬歷年(1581年)前為繁忙的運河之岸,當時船舶如梭,商賈云集,日漸成為南北果品的集散地。沿岸果品店肆鱗次櫛比,四面八方的人們趕集于此,熱鬧非凡。正如《常州賦》所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這條帶著果香的長街,名字也帶著果子的香甜味兒,雖然后來運河改道,仍保留其巷名。也由于運河重拓,曾幾何時,巷內(nèi)的商戶紛紛搬遷店鋪,巷中竟生出靜謐之色,不想?yún)s吸引了諸多書香人家,紛紛來此圍墻擴院。數(shù)百年來,青果巷許是淡了世俗氣,濃了書香味,竟然書風盈巷,墨香飄河,明清兩代居然出了近百名進士,并被冠以“進士街”的美名?,F(xiàn)代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就生于斯、長于斯,從容、淡定地從這里走出來的。

古巷頭枕運河,無論春夏秋冬,時光順悠悠河水往前流。推窗見波,碧云、煙樹入簾,詩情畫意映窗,說不盡的前朝舊事。青果巷的儒風由來已久,自季札當年奠下基礎,經(jīng)歷代文人薪火相傳,青果巷成了常州名門望族的聚居地。當年城中有“劉半城,莊一角,青果巷唐家半條街”之說。說到青果巷唐氏家族,明朝時出了一位了不起的文人叫唐順之,號荊川,與王慎中、歸有光并稱“嘉靖三大家”,是著名文學流派“唐宋派”的精神領袖,晚年又率兵出海大戰(zhàn)倭寇,屢立戰(zhàn)功。明嘉靖八年(1529),博學多才的唐順之中了進士,舉家歡慶之余在巷子里種了八棵桂花樹,意為“蟾宮折桂”,更是賦予了“進士街”的靈性。明代時,唐家擁有宏大的“唐氏八宅”,有貞和、筠星、禮和、八桂、松健等八堂散布巷中,層層進進,雕梁畫棟。后來,禮和堂歸于顯赫的周氏家族居住。

周家祖籍江蘇宜興,周有光的曾祖父周潤之是清朝的官員,也是早期的愛國實業(yè)家,后在常州開辦棉紡廠、織布廠、當鋪等產(chǎn)業(yè)。他為人正直,敢為人先。在他的經(jīng)營下,家族生意興旺,周家富甲一方。清道光年間,太平軍攻打常州城,城里的軍隊聯(lián)合起來抗擊。常州是水鄉(xiāng),當時水路、陸路均被阻斷,城里無法跟外界聯(lián)絡,常州被圍困起來。周潤之和城中一些望族倡議守城,全力支持軍隊,守城將士的軍餉全部由周家來承擔。太平軍攻打不下堡壘似的常州,便掉轉(zhuǎn)矛頭去進攻南京,并成立了太平天國。又過了兩年,太平軍重新殺到常州。由于寡不敵眾,常州城在抵抗多日后終被攻破。太平軍的廝殺聲已漸漸逼近,周潤之回望身后的家業(yè),滿臉凝重。當周潤之投水自盡的消息傳遍常州城時,城中男女老少無不為之哀悼。他那肅穆的表情早已定格在周家世代相傳的記憶里。

周家的榮耀當然來自于周潤之。自常州失守后,周家的大部分房子被燒掉了,很多工場、店鋪都關閉了,萬貫家財損失殆盡。好在太平天國滅亡后,朝廷追封周潤之為“世襲云騎尉”。這個官銜可是護蔭子孫后代,子孫們不用做官,每年可以領到很多俸祿,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由于時局變幻,到民國年間這福就沒得享了。但周家這個架子還在,排場很大,日?;ㄤN流水一樣,后來只得靠賣房子來維持家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