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彼得學院

劍橋時光 作者:孫克勤,孫博


幾百年來,劍橋大學以其優(yōu)異的教育質量著稱于世。這里英才薈萃,星光燦爛。劍橋大學由31個學院組成,其中有三個女子學院,兩個專門的研究生院。各學院歷史背景不同,實行獨特的學院制,經(jīng)濟上自負盈虧。劍橋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fā),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準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并自行招生。每個學院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微型大學,有自己的規(guī)章制度。學院的生活主要涵蓋學生的吃、住和社交,本科生的部分授課也通過學院進行。劍橋大學實際上是一個組織松散的學院聯(lián)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獨立運營,有自己的資產(chǎn)和錄取標準。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標準,如紐納姆學院、露西·卡文迪什學院、默里·愛德華茲學院只招收女生,達爾文學院、克萊爾學堂就只招收研究生,賈奇商學院也只開設MBA、EMBA等課程。

一、彼得學院

彼得學院(Peterhouse)始建于1284年,是劍橋大學建立最早的學院。彼得學院在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被稱為圣彼得學院(St Peter’s College)。彼得學院盡管規(guī)模較小,但在工程、科學和藝術領域的成就是盡人皆知的。

彼得學院位于特蘭平頓街。學院主要的庭院是舊庭院(Old Court)、吉斯伯恩庭院(Gisborne Court)和芬庭院(Fen Court)。

舊庭院中間是一片綠茵茵的草坪。東側是禮拜堂,建于1628—1632年,花格窗戶鑲嵌著彩繪玻璃,建筑將文藝復興時期的元素和傳統(tǒng)的哥特式建筑相融合。禮拜堂早期的音樂原稿被保留至今,是都鐸教會音樂重要的收藏品之一。南側是學院的禮堂,是學院唯一的13世紀建筑,現(xiàn)在是學院的餐廳。禮堂的南面是一片幽靜的院士花園(Fellows’ Garden)。舊庭院北側和西側的建筑在15世紀建成。

舊庭院西側的拱門過道通向吉斯伯恩庭院(Gisborne Court),建于1825年和1826年。庭院的建筑以白色的磚石為材料。惠特爾樓(Whittle Building)位于吉斯伯恩庭院的西側。芬庭院(Fen Court)在吉斯伯恩庭院的西北面,是一處很小的庭院,大部分的建筑建于20世紀。圖書館位于學院的西北角。

彼得學院的花園位于吉斯伯恩庭院的南側,通常被叫作鹿苑(Deer Park),因為在19世紀有人將鹿帶到花園里飼養(yǎng)。從舊庭院禮堂西側進入拱門穿過過道,一條蜿蜒的小路通往院士花園、鹿苑和學者花園(Scholars’ Garden),走到近花園南端,可見威廉石樓(William Stone Building),建于1963年和1964年,是一座八層的磚樓,位于學者花園。

學院北面有一座圣瑪麗小教堂,以前稱為圣彼得教堂。后來彼得學院用了“彼得”這個名稱。這座教堂與彼得學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直到1632年都是彼得學院的禮拜堂。

彼得學院涌現(xiàn)過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一位英國首相奧古斯都·亨利·菲茨羅伊,第三代格拉夫頓公爵(Augustus Henry Fitzroy,3rd Duke of Grafton)。熱力學之父威廉·湯姆森(William Thomson)也是該學院校友。

許多著名的發(fā)明家都曾在這所學院學習或講學,許多科學發(fā)明是在這所學院實現(xiàn)的。彼得學院是劍橋大學第一個安裝電燈的學院,用來慶祝學院建院600周年。

亨利·卡文迪什,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1749年,他進入劍橋大學的彼得學院,但因不滿當時劍橋大學刻板的學習和學位制度而于1753年退學,所以沒取得任何學位。他首次對氫氣的性質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證明了水并非單質,預言了空氣中稀有氣體的存在。將電勢概念廣泛應用于電學,并精確測量了地球的密度,被認為是牛頓之后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亨利·卡文迪什1766年發(fā)表了《論人工空氣》的論文,獲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他制出純氧,并確定了空氣中氧、氮的含量,證明水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他被稱為“化學中的牛頓”。

其他一些著名的校友還有克里斯托弗·科克雷爾、弗蘭克·惠特爾、查爾斯·巴貝奇、馬克斯·佩魯茨等。20世紀20年代就讀于彼得學院的弗蘭克·惠特爾是渦輪噴氣式飛機引擎的研制人。20世紀30年代就讀于彼得學院的克里斯托弗·科克雷爾發(fā)明了氣墊床。

這個學院還有一個關于詩人托馬斯·格雷(Thomas Gray)的故事。托馬斯·格雷是英國18世紀著名詩人,也是英國新古典主義后期的重要詩人,《墓畔挽歌》是其代表作。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劍橋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據(jù)說,他對火非常敏感,時時擔心發(fā)生火災。他住在樓房的頂層,因擔心火災他專門請人在他的窗外安裝了一個金屬支架,系有一根繩索,在發(fā)生火災時可順著這根繩索下到地面。他的這一“逃火索”觸引了學生們作弄他的“靈感”。一天夜里,火災警報器突然響了。這位平時懶散的詩人早有戒備,說時遲,那時快,格雷迅速從繩索滑下,一下子跌進了一大桶水里。原來,根本沒有著火,是他的學生為捉弄他,事先裝滿了一大桶水,抬到他房間窗戶外面的地上,然后拉響了警報器。這位詩人一氣一驚之下去了特蘭平頓街對面的彭布羅克學院。

吉斯伯恩庭院

二、克萊爾學院

克萊爾學院(Clare College)是劍橋大學現(xiàn)存學院中第二古老的學院,創(chuàng)建于1326年,位于三一巷。沿著國王大道向北走,在圣瑪麗大教堂的斜對面,進入評議會堂巷走到盡頭左轉向南不遠就來到了克萊爾學院??巳R爾學院毗鄰國王學院的禮拜堂。在學院的初期獲得了愛德華一世的外孫女克萊爾·伊麗莎白(Elizabeth de Clare)女士的慷慨捐助。

克萊爾學院

1336年,國王愛德華三世批準由他的表妹伊麗莎白重建克萊爾學院,不過當時學院被稱為“克萊爾學堂”(Clare Hall),直到1856年才改名為克萊爾學院。1638年至1719年修建的舊庭院(Old Court)是英國最漂亮的庭院之一。由于經(jīng)歷了英國內戰(zhàn)和古典主義在英國的興起,花費幾十年才完工的舊庭院包容了傳統(tǒng)的哥特式風格以及古典主義風格。舊庭院北側的禮堂建于1683—1693年,現(xiàn)在是餐廳。禮拜堂修建于1763—1769年。劍橋大學在1966年設立了一個新的克萊爾學堂(Clare Hall),是一個研究生學院。克萊爾學院的唱詩班和后花園最為出名。

克萊爾學院是劍橋大學所有學院中最有音樂氛圍的,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會演奏至少一種樂器,學校的樂團和歌唱隊往往能夠吸引到全英國最優(yōu)秀的年輕音樂學子來此就讀。

劍河上的克萊爾橋(Clare Bridge)是劍橋最古老的橋之一,也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橋梁。此橋由托馬斯·格魯姆博爾德(Thomas Grumbold)于1638年設計建造。一座三拱橋橫跨河面,橋上有14個石頭做的圓球裝飾,其中一個缺了1/6,因此產(chǎn)生了許多傳說。傳說是為了報復少付的3先令工資,所以格魯姆博爾德削去了石球的一小部分。

克萊爾橋是游人欣賞劍河美麗景色的絕佳之處。穿過綠色的后門離開劍河畔的這所學院,你就走進了歐洲最美麗的城市風景之一——后園(Backs)。后園是劍橋田園風光的象征。劍橋的花園史就是英國園藝史最好的詮釋,而克萊爾學院的學者花園則被稱作園藝的代表作。它帶有一種城市的氣息,一座文藝復興宮殿的莊重與優(yōu)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