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菩薩蠻》
這首《菩薩蠻》也有說是北宋詞人張先所作。《全宋詞》將此詞歸入晏幾道所作,并說:“案此首別誤作張子野詞,見《類編草堂詩余》卷一。”可見當是晏小山的手筆。
詞中描寫一位歌女全神貫注彈奏秦箏時的動作情態(tài),可謂生動逼真,纖毫畢至。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箏是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之一,早在公元前237年的戰(zhàn)國時期,就已盛行于陜西和甘肅等秦地一帶。公元前237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甕叩,彈箏搏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惫~常因此被稱為“秦箏”。箏聲聽起來古樸幽雅中滿含蒼涼哀怨。漢侯瑾《筍賦》稱其聲使人“感悲音而增嘆,愴憔悴而懷愁”。所以詞中稱作“哀箏”,使全詞一開始就籠上了一層哀怨色彩?!耙慌笔菑椬嘁磺?。《湘江曲》,據(jù)唐沈亞之《湘中怨解》記載,太學生鄭生乘月至洛陽橋,遇到一女子,自言為嫂所苦,欲投水自盡。鄭生便救下她,帶回家同居。這女子號為“氾人”。數(shù)年后,氾人對鄭生說,自己實為“湘君蛟宮之娣”,被貶謫而跟從鄭生這么多年。如今期滿,到了與君相別的時候了。二人分手十年后,鄭生登上岳陽樓,只見洞庭湖中有畫船彩樓,高百余尺。船上有彈弦鼓吹者,看上去皆是神仙般的娥眉女子。其中有一人,含凄怨,形貌與“氾人”十分相像。而這時湖上“風濤崩怒”,狂風怒濤過后竟失其所在,不見蹤影。在這里,《湘江曲》句似化用此事,寓有別離之悲。
同時,《湘江曲》也可能與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有關(guān)。舜游歷南方,客死他鄉(xiāng)。舜之二妃追趕到湘江,投江而亡?!皩懕M湘波綠”,湘江之水以清澈著稱,“綠”為湘水及其周圍原野的色調(diào)。但綠在色彩分類上屬冷色,則又暗示此曲給人心理上的感受是凄冷的。曲調(diào)凄苦悲哀、傷心欲絕,與嗚咽流淌、凄綠悲苦的湘江水融為一體,似天地間的自然音響,將美人內(nèi)心深藏的憂愁細致入微地傳達出來。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古箏弦有箏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diào)節(jié)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這里是說那彈箏女子的纖纖細指彈撥著十三根弦,將心中的一腔幽恨盡付箏聲之中。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睆椆~女子的神態(tài)也隨樂曲演奏而不斷地變化。她的眼波緩慢流轉(zhuǎn),似乎有無限的哀傷緩緩流出。“秋水”是清澈的眼波?!奥毙稳菽瘢瑥椆~女全神貫注,眼波緩緩流動。“玉柱”,即箏柱,箏上端固定和調(diào)節(jié)弦的柱,諸箏柱斜向排列,如一排飛雁。飛雁在古詩詞中,常與離愁別恨相連,同時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這里雖是說弦柱似斜飛之雁,但可以想見所奏的湘江曲亦當與飛雁有聯(lián)系。寫箏柱之形,其實也是寫那默默蘊藉的心中幽恨。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迸幽窦殢?,表情一般應是從容沉靜的,但隨著樂曲進入令人斷腸的境地時,彈箏女子斂眉垂目,可見心中滿是凄涼和悲哀的情緒。“春山”即女子描畫成春日遠山般輕邈淡遠的眉形?!段骶╇s記》載:“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闭f的是西漢卓文君眉如遠山,一時成為時尚,稱為“遠山眉”。漢氏伶玄《趙飛燕外傳》載,趙飛燕妹合德,為薄眉,號“遠山黛”。這樣的眉形,望如一帶春山之黛色。古代婦女用黛畫眉,因又以眉黛指眉。李商隱《代贈》其二:“總指春山掃眉黛,不知共得幾多愁?!睆椆~女子以古箏演奏哀曲《湘江曲》,觸動了心緒。聲聲哀曲中,讓人仿佛看到了湘江春水的綠波蕩漾。她的纖纖玉指在十三根弦上揮灑,幽情悵怨娓娓細訴。宴席前,她眼如秋水,凝神貫注,箏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猶如一行斜飛的秋雁。彈到令人傷感斷腸至高潮時,她眉黛深蹙,眼中瑩瑩然似有淚光,楚楚動人,更令人憐惜。到了忘情處,人與箏已經(jīng)合而為一。真可謂是“弦弦掩抑聲聲思”,“說盡心中無限事”??梢娺@是一位內(nèi)心情感十分豐富的女子,從“纖指”、“秋水”、“春山眉黛”這些側(cè)筆,可以想見她情感氣質(zhì)的優(yōu)雅與美好。那么,這位彈箏的女子究竟是誰呢?
其實,在晏小山詞中,論及彈箏的女孩子不少。我們再看前面提到過的這一首《木蘭花》:
小蓮未解論心素,狂似鈿箏弦底柱。臉邊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殘人欲去。
舊時家近章臺住,盡日東風吹柳絮。生憎繁杏綠陰時,正礙粉墻偷眼覷。
詞中的女子就是那位能歌善舞、擅長彈箏的小蓮?!靶∩徫唇庹撔乃兀袼柒毠~弦底柱。”性情清純的小蓮還未懂得怎樣一訴衷情,她手中彈撥的“雁柱十三弦”箏聲卻道出她內(nèi)心的熱烈情懷。一個“狂”字真切表現(xiàn)了小蓮內(nèi)心激烈的愛情風暴,借熱烈而狂亂的箏聲強勁地表達??梢韵胂蟮叫∩徏毕掖僦鶗r著迷似的“狂”態(tài),一如今天歌臺上狂舞勁歌的蔡依林,一如歌喉高亢嘹亮的鳳凰傳奇。那種迷亂而騷動的繁弦促管,那種青春荷爾蒙的搖滾式管弦之聲,讓我們瞬間迷醉。
“臉邊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殘人欲去?!边@兩句寫盡了小蓮嫵媚爛漫之態(tài),殘眉媚眼如在眼前,呼之欲出?!跋肌敝讣t暈、酒暈。原來小蓮是借著一點醉意彈箏,難怪激烈奔放的狂態(tài)十足。漸漸地,她臉上的紅霞漸散,醉意初醒,而眉上的翠黛也漸漸消殘,人也即將歸去?!懊忌显職垺币徽Z雙關(guān),既是說那眉上額間月形妝飾殘褪,也意味著月已西墜,夜色消盡,黎明晨曦已在天邊閃動。這種通宵歡歌的夜宴,讓我們想起秦淮河上的舊時繁華夢。
“舊時家近章臺住,盡日東風吹柳絮?!薄罢屡_”是漢代長安街名?!稘h書·張敞傳》有“過走馬章臺街”之語,后世以之為歌樓舞館的代稱。孟棨《本事詩》載,唐詩人韓翃有寵姬柳氏居中,韓寄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否?”后世詩人常以“章臺”與“柳”連用。詞中寫春風吹絮,也許象征著小蓮的飄零身世。小晏《浣溪沙》詞“行云飛絮共輕狂”,當同此意。“生憎繁杏綠陰時,正礙粉墻偷眼覷?!弊羁珊薜氖悄切訕渚G蔭繁茂,妨礙了她在粉墻后窺看心中的情郎??梢娺@小蓮是情竇已開,心中已有屬意的人兒。她總愛在粉墻后面偷看那風流俊逸的少年郎。
這種顧盼之間的兒女情態(tài),讓人想起了李清照筆下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少年郎可是那晏小山?小山回憶當日相見時的情景,總不忘她暗送秋波時的嫵媚風流,總難忘她臉現(xiàn)紅暈時彈撥箏聲的女兒“狂”態(tài)。
小蓮,春山眉黛,箏聲如訴,秋水橫波,含情脈脈。玉樹臨風的書生晏小山遠遠地望著她,一往情深。
箏聲如河,你在此岸,她在彼岸。愛情在中間,載沉載浮。
“小蓮未解論心素,狂似鈿箏弦底柱?!毙∩彽呐畠嚎駪B(tài)別有一種令人驚艷心折的風情?!澳樳呄忌⒕瞥跣?,眉上月殘人欲去”,幾分頹傷,幾分疏狂,桃暈染腮,星眸猶醉,更是一種“當年拼卻醉顏紅”的嫵媚醉態(tài)。
從詞中流露的欣賞與憐惜語氣,可以看出晏小山顯然已經(jīng)被小蓮的風姿與氣質(zhì)征服了。
女孩子的疏狂與灑脫,是很有魅力的。就像人們聽慣了低吟淺唱,突然看到張惠妹或“少男殺手”蔡依林的狂歌勁舞,那種活力四射的瘋狂,那種灑脫不羈的個性,一招一式中透出的那種妖嬈野性,會不由得眼前一亮。在大宋王朝最繁華的東京城里,小蓮無疑就是這樣一位具備了疏狂豪放與嫵媚風流于一身的女子。
這樣美貌、多情、富有個性的紅顏女子,對于精通音律、詩詞兼善,以美與愛為自己人生追求的,藝術(shù)浪漫氣質(zhì)濃郁的晏小山,無疑具有絕對的“殺傷力”。在以溫良敦厚為美德的古典時代,女孩子的疏狂與豪放也許會令一些人不太習慣。但晏小山卻已是她最虔誠的粉絲。
與其他詞人相比,晏小山是最能寫出女孩子在剎那間驚艷風情的人,再看:
梅蕊新妝桂葉眉,小蓮風韻出瑤池。
云隨綠水歌聲轉(zhuǎn),雪繞紅綃舞袖垂。
傷別易,恨歡遲,惜無紅錦為裁詩。
行人莫便銷魂去,漢渚星橋尚有期。
——《鷓鴣天》
這首詞將小蓮的美貌風韻寫得活色生香,無以復加。
“梅蕊新妝桂葉眉,小蓮風韻出瑤池?!薄懊啡镄聤y”即“梅花妝”,古代女子在額上貼一梅花形的花子妝飾。據(jù)北宋《太平御覽》記載,相傳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妝”?!肮鹑~眉”,用黛色淡散暈染,把眉毛畫得短闊,略呈八字形。
“梅蕊新妝桂葉眉”一句是寫小蓮的妝容時尚新潮,艷麗逼人?!靶∩忥L韻出瑤池”則是寫艷妝明麗的小蓮從瓊樓玉臺中出來,有如仙子下凡塵?!艾幊亍笔莻髡f中的神仙居所。《穆天子傳》三:“乙丑,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
一個“出”字極是傳神,有飄然逸出之狀,讓人想起那句戲詞:“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好似一朵輕云剛出岫?!?/p>
“云隨綠水歌聲轉(zhuǎn),雪繞紅綃舞袖垂。”天上的云也像隨著歌聲而飄轉(zhuǎn);紅綃舞袖回旋仿佛裹著一身飛雪。歌聲宛轉(zhuǎn),如遏行云;舞態(tài)婆娑,如流風回雪,將能歌善舞的小蓮寫得極是活色生香。
“傷別易,恨歡遲,惜無紅錦為裁詩?!彪x別的時刻總是那么容易就到來了,歡聚的日子卻總是遲遲難以再來。只是令人嘆息再也看不到那身著紅錦的女子載歌載舞,催人詩興了。
“行人莫便銷魂去,漢渚星橋尚有期?!敝皇请x別的人不要銷魂神傷,像漢水遇鄭交甫、天上牛郎織女重逢的機會是可以期待的?!皾h渚星橋”,“漢渚”一典用鄭交甫江漢遇二女事。《列仙傳》卷上《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仆曰:‘我欲下,請其佩?!焓纸馀迮c交甫。交甫悅愛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shù)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薄靶菢颉币坏溆门@煽椗呦ο鄷阢y河間的鵲橋上。這句話顯然是對未來重逢有隱隱的期待。
能歌善舞的小蓮以自己的藝術(shù)天賦和女性的敏感善良,慰藉著跋涉于人生凄風苦雨中的晏幾道。她的豪放、活潑、嬌俏都令晏小山沉迷、懷念。
他已經(jīng)深深愛上了她,不能自拔:
手捻香箋憶小蓮,欲將遺恨倩誰傳?
歸來獨臥逍遙夜,夢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難圓,只覺花月似歡緣。
秦箏算有心情在,試寫離聲入舊弦。
——《鷓鴣天》
分別之后,小山心中牽掛小蓮,便想通過“香箋”傳情:“手捻香箋憶小蓮,欲將遺恨倩誰傳?”“捻”是指用手指輕輕搓揉?!笆帜硐愎{憶小蓮”表達的是一種寂寞中有些猶豫、有些傷感又有所期待的心情。這個動作完全是下意識的。
而“欲將遺恨倩誰傳”的一問卻是欲言又止、欲寄不能的悵嘆。顯然,小山盡管心中十分思念,卻又不知小蓮去向,想訴衷情卻無從寄書。小山知道,自從樓臺一別后,那些美麗歌女們“俱流轉(zhuǎn)于人間”,早就不知去向了。
詞人“手捻香箋”遲疑之際,意識漸漸清醒,發(fā)現(xiàn)即使寫滿一篇情書,也無由寄達。
看著晏小山癡癡地揉弄著一紙紅箋,有些失落,幾分蒼涼,讓人不禁有些憐惜:這個傻孩子啊!一有這樣的心事,他只會去喝悶酒,喝醉了就躺在床上人事不省:“歸來獨臥逍遙夜,夢里相逢酩酊天。”
晏小山“歸來獨臥”,“歸來”其實是飲宴歸來,醉里逍遙獨臥,酣然入夢。此處的“逍遙”其實不過是晏小山心境難安的自我安慰,是心緒難平時的一種無奈;而“夢里相逢”才是他的真實心態(tài)。他想和那心愛的女子在夢里重逢:“夢里相逢酩酊天”,他又在酩酊大醉的夢里又與她相逢了。這“酩酊”大醉將表面灑脫、實際沉淪不可自拔的晏小山立體地表現(xiàn)出來。
嗯,這一路走來,我們好像和晏小山已經(jīng)很熟悉了。他此時喝醉了,好像就躺在我們的身邊。安慰都是多余的,讓他安心地睡會兒吧。這可憐的孩子。
“花易落,月難圓,只覺花月似歡緣?!焙没ú怀i_,好景不常在,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花月不常,絕似人間歡情不常。哦,他終于明白了,生命中的那些歡樂都是不長久的。所以并不可靠,但也彌足珍貴。
“秦箏算有心情在,試寫離聲入舊弦。”醉里醒來,晏小山落寞已極,無奈中只得提筆填詞,將一腔別后離情付之歌詞曲譜,付之“秦箏舊弦”的樂聲中。當年晏小山與“小蓮”就是通過箏聲傳情,而今日的“試寫離聲”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是啊,晏小山永遠忘不了小蓮那激越動聽的秦箏之聲??梢?,“小蓮”是晏小山記掛最多的歌女。小蓮的箏聲時時在他耳畔響起,還有她那紅唇皓齒、媚眼如絲的模樣,還有她麗裳香澤、輕云出岫的風韻。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
記得春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誰寄小蓮?
絳蠟等閑陪淚,吳蠶到了纏綿。
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
——《破陣子》
這首詞頗有花間情韻,還是在思念小蓮?!傲麦细柰ピ?,花間姊妹秋千?!逼鸸P就寫出了一派鶯鶯燕燕、歡笑笙歌的閨門景象。庭院里,柳樹下,女孩子們輕歌曼舞;在春日花間,姊妹們蕩起了秋千。這讓詞人晏小山不禁想起了當初和小蓮在一起時的情形。也許這景象只是晏小山對當初歡聚時的回憶?
“記得春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誰寄小蓮?”于是,在紅窗前,月光下,小山給小蓮寫起了書信??墒菍懗芍笳l來寄到她手里呢?
“絳蠟等閑陪淚,吳蠶到了纏綿?!苯{蠟即是紅燭。這一句出自杜牧《贈別二首》之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薄皡切Q到了纏綿”,來自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边@兩句顯然是寫自己對小蓮的一往情深。
“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薄熬G鬢”是指女孩子的一頭青絲烏發(fā)。這里是指紅顏女子的青春年少,即使青春風華也難抵那相思愁苦和無情歲月的侵蝕。
“斷弦”,指斷絕的弦音。古時有把夫妻比作琴瑟,妻子去世就稱“斷弦”。這里應是指鳴箏斷弦,當是知音斷絕之意。王昌齡的一首《聽流人水調(diào)子》寫聽箏樂而引起的感慨:“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睆椀郊ぴ教?,箏弦突然斷了。但聽者情緒激動,不能自已。
憑江閣,看煙鴻,恨春濃。
還有當年聞笛淚,灑東風。
時候鳥草花紅,斜陽外,遠水溶溶。
渾似阿蓮雙枕畔,畫屏中。
——《愁倚欄令》
高樓前憑欄望遠,江水流長,煙籠鴻影,春意猶濃。還記得當年聞笛聲而臨風灑淚的往事。這時候,又是草長鶯飛,花紅柳綠。斜陽灑在江流碧帶之上,又似于煙水之外暈淡若失。這景象仿佛是身在阿蓮雙枕畔的幽幽畫屏中。這是阿蓮枕畔石屏的紋理,還是小山硯邊畫屏的紋理?是灑金箋上的點滴墨暈,還是連枝臺間的絲縷燭淚?是江山如畫圖,或是世情只堪劃涂,聚散還歸一夢中?
阿蓮的枕畔是鑲著畫屏的床榻。畫屏上也許正是眼前這樣一幅景象,如今憶來如在夢中。這最后一句驟然讓全詞的意蘊為之一轉(zhuǎn),使眼前曠闊的春日黃昏景象與阿蓮深閨的畫屏意象聯(lián)系在一起,對阿蓮的懷念格外纏綿不盡。小山的深情眷戀躍然紙上。
笑艷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
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華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
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
——《蝶戀花》
這首詞以美女寫秋蓮,以秋蓮喻美女,相得益彰。
“笑艷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綠色的水塘中,秋日蓮花含笑婷婷出水。你看她紅花綠莖,多像從前見過的那位凌波而來的采蓮女子。“紅臉青腰”寫荷花的紅花綠莖。“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贝颂幹负苫ǜ〔〒u漾的姿態(tài)極像凌波而來的女子。
“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華主。”荷影倒映水中,嬌態(tài)仿佛在說西風可不是來裝點這世界的,它是凋零百花之主宰。李白《淥水曲》:“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表n偓《寄恨》:“蓮花不肯嫁春風。”此處是說秋天并非群花繁盛的時節(jié)。
“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敝豢上н@老天不作美,剛剛斜陽殘照,黃昏時分卻又忽然下起瀟瀟秋雨?!俺淠洪_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焙苫ǔ涠洪_原本是有所期待,只可惜無人知曉它心中的愁苦。
這首詞明寫秋日蓮花,實寫自己所思所愛的女子小蓮。她如一朵秋蓮,盡管風姿美妙,卻身處西風漸濃、百花盡凋的時節(jié)。盡管她對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愛情有所期待,卻因時勢乖謬,機緣不洽,以致孤苦飄零,知音難覓。一句“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寫盡小蓮內(nèi)心的凄苦與惆悵,也是小山情動于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