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床和劍
后來有一年孟嘗君代表齊國出使五個國家,其中一個國家是楚國。楚王為了表現(xiàn)對孟嘗君的重視,就送了一件稀世珍寶給孟嘗君。這件稀世珍寶是一張床,一張用象牙雕刻的床。我們知道即使是一雙象牙筷子也是很珍貴的工藝品,楚王送給孟嘗君的卻是一張至少能睡下一個成年人的象牙床,這不僅是一件極具觀賞性的工藝品,而且也是一件奢侈豪華的生活用具,既能觀賞,又能睡覺。這樣的東西即使今天在國家級的博物館里也很難見到,因此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堪稱國寶。為了保證把這樣的寶貝安全地送給孟嘗君,楚王命令一位登徒負責(zé)押送這件寶貝去齊國,把這件寶貝送到孟嘗君府上。登徒是一個官名,這位楚國的官員接到了這個肩負楚、齊兩國友好往來的任務(wù),不僅沒有感到無比光榮,反而當場嚇了個半死,連續(xù)幾個晚上夜不能眠。象牙床不僅是國寶,而且是易碎的高價國寶,在運輸條件極其原始的戰(zhàn)國時代,把這件國寶毫發(fā)無損地送到千里之外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萬一在運輸?shù)倪^程中出現(xiàn)了閃失,登徒不僅可能傾家蕩產(chǎn),而且很可能會蹲大牢,甚至掉腦袋也有可能。登徒跟孟嘗君其實一點也不熟,楚王為了拉攏孟嘗君就讓登徒陷入了可能家破人亡的險境,登徒實在是冤枉。登徒想了很久,掰著手指頭算來算去也沒想清楚自己到底是得罪了楚王還是楚國的哪位大官,這事看起來很像借刀殺人,對于登徒來說真是無妄之災(zāi)。
后來這位登徒找到了孟嘗君手下一位名叫公孫戌的食客,請他出面救自己一命。但是在此之前這位登徒和公孫戌也沒什么交情,事到臨頭去求人,登徒只好一狠心把自己的傳家寶拿了出來。
登徒見到了公孫戌,開口說出了自己的苦衷,請公孫戌想辦法救自己,他說:“我是楚國的登徒,現(xiàn)在受命護送象牙床。象牙床價值千金,如果出現(xiàn)毫發(fā)的損傷,我就是賣兒賣女也賠不起。如果先生能想辦法讓我免去這個任務(wù),我的祖先傳下來一把寶劍,我愿意把這把寶劍送給您作為酬謝。”不要說在兩千年前用馬車運輸一張象牙床去千里之外,就是今天運輸一張木床長途跋涉也難保不出現(xiàn)一點損傷,這位登徒的擔(dān)心絕對不是杞人憂天?!敖忖忂€須系鈴人”,登徒想來想去最后覺得只有孟嘗君能解開這個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繩索,但是孟嘗君級別太高自己夠不著,所以他決定找孟嘗君手下的食客來救命。
可以想象,公孫戌當時是孟嘗君身邊的紅人,所以登徒才會想到求他來救自己??梢栽趲浊晨屠锩婷摲f而出已經(jīng)很不簡單,在登徒的生死關(guān)頭能被登徒一眼相中抓住救命,此人的能量和讓人信服的氣質(zhì)可想而知。但是這種替人求情、幫人脫困的事誰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公孫戌既不是孟嘗君也不是楚王,他自己說了不算,公孫戌必須想辦法說服孟嘗君,然后讓孟嘗君說服楚王,最后才能替登徒解套。按照普遍的人情世故規(guī)律,面臨這個需要疏通兩位“老大”才能解決的難題,公孫戌應(yīng)該推辭一下才對。即使公孫戌真的想幫登徒,至少也應(yīng)該謙虛一下,最后半推半就做為難狀答應(yīng)下來才是老成穩(wěn)重的做法。如果事成不僅可以心安理得接受登徒的禮物,還落下一個救命之恩的大人情;如果事情不成,登徒也不好抱怨,至少也要落個盡力幫忙的人情。不過公孫戌的態(tài)度一點也不老成穩(wěn)重,他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yīng)了下來。按照通常的邏輯推理,公孫戌的態(tài)度可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如果公孫戌出面求情孟嘗君不準,最后登徒真被象牙床害得傾家蕩產(chǎn)、賣兒賣女,那么公孫戌的態(tài)度就是輕浮孟浪、不知天高地厚;如果孟嘗君被公孫戌成功說服,登徒免去了這無妄之災(zāi),那么公孫戌的態(tài)度就是豪爽仗義、胸有成竹。后來的事實證明,公孫戌屬于后者,所以他被載入了《戰(zhàn)國策》。(點評:戰(zhàn)國是一個混亂多變的時代,也是一個張揚進取的時代。當時的中國人,特別是有能力的中國人,很多都像公孫戌這樣,做人風(fēng)格豪邁、張揚,與后世截然不同。)
公孫戌敢于一口答應(yīng),很可能是在聽到登徒請托的時候就想好了怎么說服孟嘗君,并且很有把握能讓自己的老板接受自己的意見。公孫戌太了解孟嘗君了,要說服這樣的老板最重要的是高度,而公孫戌自信自己是個有高度的人。
公孫戌馬上去找孟嘗君,他問孟嘗君:“聽說您要接受楚國送的象牙床?”
孟嘗君承認了:“是?!?/p>
公孫戌說:“我希望您不要接受這個禮物?!?/p>
孟嘗君問:“為什么?”
公孫戌說:“那些小國之所以都愿意請您擔(dān)任他們的相國,是聽說您在齊國能扶危濟困,有存亡繼絕的仁義名聲。那些小國的英杰之士,都想將國家大事托付給您,心悅誠服地敬佩您的仗義,仰慕您的廉潔?,F(xiàn)在您接受了楚國的象牙床,那么那些我們沒有去的國家該怎么對待您呢?所以我希望您不要接受楚國的這個禮物?!?/p>
孟嘗君是一個位高權(quán)重、揮金如土的“老大”,象牙床雖然珍貴,但是在他眼里不過是個可以利用的資源罷了。孟嘗君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老大”,不管是誰,如果有困難、有危險的時候能想起孟嘗君就是孟嘗君最大的幸福,這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古典式“老大”的夢想。古今中外的“老大”當中,有很大比例都是因為想當官發(fā)財才努力爭取當“老大”的,而孟嘗君是因為從老爸那里繼承了巨額財富和崇高地位所以才立志當“老大”,這就是層次和高度的差距。成為天下人敬仰的“老大”是孟嘗君的最大夢想,跟這個夢想相比,不要說象牙床,就是自己的老婆孟嘗君也可以豁出去。
按照公孫戌的邏輯,孟嘗君如果接受了象牙床就給其他小國的國君和杰出人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中國的人情文化不僅強大而且精確,比如人們在參加朋友、鄉(xiāng)親的婚禮之前都要盡量評估其他賓客送的紅包里面有多少禮金,然后在可比較的參考標準上進行人情加減,最后決定自己該給多大的紅包。楚國把象牙床送給孟嘗君作為見面禮,如果孟嘗君笑納了,那么其他國家就不得不參考楚國的標準來準備給孟嘗君的禮物。問題是在戰(zhàn)國時代,楚國是個經(jīng)濟發(fā)達國家,不僅財力雄厚,而且盛產(chǎn)象牙等奇珍異寶,而其他國家卻很難拿出類似象牙床這種檔次的國寶級禮品來撐場面。這樣其他國家的君主在面見孟嘗君的時候就陷入兩難的境地,拿出的禮物不夠檔次有失國家體面,但是如果為了國家體面向楚國看齊就有可能透支國庫、增加納稅人的負擔(dān)。按照這種邏輯推理,孟嘗君接受一件奢侈的國寶級禮品就是難為其他的國家,尤其是難為那些處于發(fā)展階段的小國,而這樣的效果跟孟嘗君的夢想是南轅北轍、自相矛盾的。所以公孫戌的幾句話馬上打消了孟嘗君接受象牙床的念頭,當“老大”必須嚴格要求自己,那象牙床還是留給更需要的人去睡吧。
孟嘗君說“好”,接受了公孫戌提出的拒收象牙床的建議。從前面公孫戌一口答應(yīng)登徒的請求來看,公孫戌雖然有高度、有口才,但并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成穩(wěn)重之人,這樣的人很難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所以當公孫戌聽到孟嘗君采納了自己的建議,公孫戌馬上面露喜色,志得意滿地站了起來,像一陣春風(fēng)一樣飄了出去。
孟嘗君是何等樣人,公孫戌臉上的表情告訴他,公孫戌勸說自己拒收象牙床絕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事業(yè)那么簡單。事業(yè)說到底是老板的,就算員工覺悟高以主人翁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但是也絕不至于看見老板的進步就高興得像是自己要娶媳婦。
公孫戌還沒走出孟嘗君住的國賓館就被老板派人叫了回去。杰出的“老大”跟所有杰出人才一樣,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孟嘗君想知道公孫戌的真實目的。孟嘗君把公孫戌叫了回來盤問:“先生勸我不要接受象牙床,這個建議很好。但是為什么先生走出去的時候腳抬得很高,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呢?”《戰(zhàn)國策》的原文中孟嘗君對公孫戌得意的狀態(tài)是這樣描述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孟嘗君的觀察非常細致,他注意到了公孫戌走出去的時候抬腳的幅度明顯大于平常,像是在爬樓梯。一個人在平地上走路的時候看起來像是在爬樓梯,說明一定有不為人知的幸福降臨到了這個人的身上。
公孫戌是一個很坦誠的人,他說:“我有三件喜事,除此之外,我還可能得到一把寶劍?!?/p>
孟嘗君追問:“是什么喜事?”
公孫戌說:“跟您一起來楚國的食客有數(shù)百人,但是沒有一個敢于勸諫您拒收象牙床的,我是唯一一個,這是第一件喜事;我勸諫您,您聽從了我的勸諫,這是第二件喜事;因為我的勸諫使得您改正了一個錯誤,這是第三件喜事。楚國的登徒不愿意接受護送象牙床的任務(wù),所以請我?guī)退f情并且許諾要把其祖先傳下來的一把寶劍送給我作為酬謝?!?/p>
孟嘗君心里的謎底揭開了,笑著說:“好。你接受了那把寶劍了嗎?”(善,受之乎?)
這時候公孫戌知道自己要謙虛一下了,他說:“我還沒敢接受。”(未敢。)
孟嘗君說:“趕快接受吧?!保笔苤#?/p>
看著急匆匆趕到登徒那里報喜接受寶劍的公孫戌走了出去,孟嘗君下令讓人在自己的門口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了這樣一句話:“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于外者,疾入諫?!保ㄈ绻腥四苄麚P我田文的名聲,幫助我田文改正錯誤,并且能從外面私自得到財寶,請立刻提出建議。)(點評:19個字的絕世好文,開放包容、反省批判,既有人情味,又不乏幽默感,內(nèi)涵豐富。)
在前面我們說過孟嘗君生活的戰(zhàn)國時代,“合縱”和“連橫”是當時戰(zhàn)國政治軍事的主線,從地緣角度來看為了爭取自己的霸主地位,東方大國齊國很自然地應(yīng)該站到“合縱派”的陣營里對抗西方大國秦國。于是身為東方大國的精英人物領(lǐng)袖的孟嘗君再次站到了時代的風(fēng)口浪尖,他決定加入“合縱派”反秦聯(lián)盟,在這個更大的舞臺上展開自己注定不平凡的人生。
就在孟嘗君決定加入“合縱派”反秦聯(lián)盟的時候,有一位名叫公孫弘的食客提出了不同意見。在公孫弘看來孟嘗君的決定有些草率,他提議應(yīng)該先試探一下秦昭王再做出決定。公孫弘說:“您為什么不先派使者出使秦國去考察一下秦昭王再做決定呢?如果秦昭王的確有天下帝王之主的風(fēng)度,您恐怕應(yīng)該爭取給他當臣子,那么何必加入‘合縱派’反秦聯(lián)盟與秦昭王作對呢?如果秦昭王沒有成大事的風(fēng)度,那么您再加入‘合縱派’反秦聯(lián)盟和他對抗也為時不晚?!泵蠂L君覺得公孫弘的建議很有建設(shè)性,在戰(zhàn)國時代很少有立志從一而終的忠臣,狡兔三窟、腳踩兩只船是社會精英普遍認同的生存法則。萬一秦昭王的確有一統(tǒng)天下的能力和威望,那么孟嘗君跟他作對就是不識時務(wù),所以派人去試探一下再決定對待秦昭王的戰(zhàn)略才是明智之舉。
孟嘗君接受了公孫弘的建議,說:“好,就請您去一趟吧?!?/p>
公孫弘既然敢提出這樣的建議,當然也做好了出使秦國、接受挑戰(zhàn)的準備,于是公孫弘慷慨受命,率領(lǐng)著一個十輛馬車組成的使團直奔咸陽而去。秦昭王聽說了公孫弘代表孟嘗君出使的事情,秦昭王有很多敵人和對手,當時最需要解決的并不是孟嘗君,所以決定利用外交手段來爭取孟嘗君對自己的支持。
咸陽,秦國王宮大殿之上。
秦昭王看著眼前這位來自東方大國的使者公孫弘,心里暗暗告誡自己要盡量保持真誠熱情的待客風(fēng)度,秦昭王問:“孟嘗君的封地有多大呢?”
公孫弘回答:“方圓百里?!?/p>
秦昭王笑了,“寡人的國土方圓數(shù)千里,也從來沒有敢跟什么人作對;孟嘗君只有方圓百里的土地,就想跟寡人作對,你覺得他能做得到嗎?”
公孫弘說:“孟嘗君敢于跟您作對是因為他愛惜人才,而大王您不愛惜人才?!?/p>
秦昭王問:“孟嘗君是怎樣愛惜人才的,你能跟我說說嗎?”
公孫弘說:“從來不向天子稱臣,從來不結(jié)交諸侯,得志的話就可以成為領(lǐng)袖,不得志也絕不給別人當臣子,這樣的人才在孟嘗君的手下有三個;在治理國家方面可以成為管仲、商鞅的師傅,說服君王支持正義,能夠達到這樣水平的人在孟嘗君手下有五個;作為使者而受到萬乘之國的君主的侮辱,敢于自刎,以自己的鮮血噴到萬乘之國君主的衣服上,這樣的人在孟嘗君手下有十個,我就是這樣的人?!?/p>
秦昭王笑著向公孫弘行禮,說:“孟嘗君的食客都能有這樣的能力,那么寡人就和孟嘗君的食客來對話、討論吧!寡人對孟嘗君心存善意,請你務(wù)必轉(zhuǎn)達寡人的心意!”
公孫弘說:“好,我一定完成您交給我的任務(wù)?!?/p>
《戰(zhàn)國策》對公孫弘的評價非常高:“公孫弘可謂不侵矣。昭王,大國也。孟嘗,千乘也。立千乘之義而不可陵,可謂足使矣?!卑凑铡稇?zhàn)國策》的觀點,公孫弘代表只有千乘勢力的孟嘗君出使秦國這樣的大國,卻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絲毫不落下風(fēng),的確是一位出色的使者。(點評:公孫弘的外交活動又為孟嘗君做了一個廣告,利用秦昭王的威名更進一步地提高了孟嘗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