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仿造“啞謎”,“超級機密”克敵制勝

無極較量:英國情報機構絕密行動 作者:詹非非,詹幼鵬 著


第四章 仿造“啞謎”,“超級機密”克敵制勝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納粹德國實施“黃色方案”,長驅直入橫掃歐洲,“啞謎”發(fā)出的“埃尼格馬”密碼更是如天書無人能破譯;不料“黑色樂隊”爆出驚天秘密,布萊奇雷莊園由此變得更加神秘。英國情報局仿造出“炸彈”終于成功破譯了德軍密碼,“超級機密”從此成了英國克敵制勝的法寶,希特勒的“海獅計劃”在倫敦大轟炸中折戟沉沙。

仿造“啞謎”密碼機

英國記者安東尼·布朗寫的《兵不厭詐》一書在敘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英軍與德軍在北非戰(zhàn)場決戰(zhàn)時有這樣一段話:

阿拉曼戰(zhàn)役一開始,隆美爾軍隊失敗的命運就注定了?!∶罓査扇〉拿恳粋€重大軍事行動都被“超級機密”暴露。隆美爾成了最沒有希望的將軍了。他給希特勒的一系列密電,蒙哥馬利都通過“超級機密”看到了……而希特勒發(fā)給隆美爾的復電,蒙哥馬利有時甚至比隆美爾看到的還要早……

那么,什么是“超級機密”呢?

這還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的數(shù)年前德國納粹使用的一種特殊密碼說起。

早在1938年8月,戰(zhàn)爭的火藥味已開始在歐洲彌漫了,敏感的人們已感覺到戰(zhàn)爭迫在眉睫了。英國人的神經也不可能遲鈍,他們急切想得到德國的確實情報。此時46歲的孟席斯是秘密情報局的副局長,兼任陸軍部軍事情報處德國科的科長。因此他的重任就是監(jiān)視、搜集有關德國意圖和德軍的實力及部署的情報。

為了解德軍的情況,英國所有的情報機器都動起來了,有關第三帝國的軍事情報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送到孟席斯手中。但是,英國政府要迅速而準確地掌握希特勒的秘密,光靠情報部門的官員同德國軍官的閑談是不夠的,最可靠的途徑就是掌握德國的電報密碼,特別是軍用密碼。

但是“文洛事件”之后,德國人不斷地更換電報密碼,再加上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情報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英國秘密情報局進入了一個十分困難的時期。

此時,歐洲戰(zhàn)場上風云突變,德國人迅速在北歐登臨,并實施了蓄謀已久的“黃色方案”。1940年4月,希特勒集結陸軍、空軍入侵比利時、法國,所向披靡,橫掃歐洲,很快就占領了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

6月3日,德軍占領了巴黎,德國法西斯的旗幟掛上了埃菲爾鐵塔。這時,滯留在法國領土上的近50萬英法聯(lián)軍也被迫后撤到敦刻爾克,隨之而來的就是二戰(zhàn)史上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撤退從1940年5月26日開始進行,至6月4日結束,歷時9天。此次撤軍共有338226人從敦刻爾克撤到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同時動用各種艦船861艘,其中包括漁船、客輪、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短短10天時間,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爾克艦隊”把34萬大軍從死亡陷阱中拯救出來,為盟軍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創(chuàng)造了二戰(zhàn)史上的一個奇跡。

在整個撤退過程中,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炮火擊沉。英國空軍在掩護撤退過程中總共出動2739架次,損失飛機106架。英軍戰(zhàn)斗機和地面高射炮火擊落德機約140架。有一艘“蘭開斯特里亞”號豪華郵輪,被征用為撤退軍事運輸船,被德軍炸沉,死亡至少3500名英軍士兵。英國政府事后一直封鎖信息,近年才得解密。

就在軍事上潰不成軍的同時,英國秘密情報局在歐洲戰(zhàn)場上的情報戰(zhàn)也同樣是損失慘重。因為隨著許多國家被占領,英國在歐洲大陸的諜報機構土崩瓦解,它的海外聯(lián)絡站點被迫撤銷,諜報人員逃的逃,散的散,狼狽萬分。在這樣的大戰(zhàn)時期,情報機構就是軍隊的耳朵和眼睛,這時突然失聰失明了,讓各個軍種對秘密情報局深感失望,一時怨聲載道。

不過,孟席斯卻是鎮(zhèn)定自若。在德軍大舉進攻之時,孟席斯正在組織人馬破解德軍的軍事密碼,此時已經有了重大進展。

希特勒在獲取德國政權后,就使用了一種不同于當時所有國家使用的新的軍事密碼,這種軍事密碼就是由“啞謎”密碼機編制的,人稱“埃尼格馬”密碼?!皢≈i”密碼機被廣泛地運用到軍事上,而且實驗證明,“啞謎”密碼機方便實用,很難破解。盡管多年以來,英國秘密情報局已經成功地截獲并破譯了德國的多種軍事、外交和商業(yè)密碼電報,但這一次卻沒有那么容易。

早在1938年7月,英國秘密情報局駐柏林情報站的代號為“1200”的情報員報告說,德國陸軍正在試驗一種叫“啞謎”的密碼機。此事被報告給了秘密情報局負責人辛克萊。辛克萊于是就交給孟席斯一項任務,要他弄清這個機器是怎么回事。

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孟席斯很快就搞清楚了,原來“啞謎”是一個名叫胡戈·科赫的荷蘭人發(fā)明的機器。科赫于1919年10月在海牙取得了一項“秘寫器”的專利權,后來將其轉讓給德國的工程師和發(fā)明家奧特舍爾比烏斯。奧特舍爾比烏斯根據(jù)胡戈·科赫的設計方案造成了一臺機器。

機器造成后,奧特舍爾比烏斯又根據(jù)愛德華·埃爾加爵士的《謎語的變化》一書的說明,把這臺機器稱為“啞謎”。奧特舍爾比烏斯的模型是簡單的旋轉密碼機,在1923年國際郵政協(xié)會大會上首次公開展出。1924年,德國郵局用“啞謎”密碼同國會互致賀詞。這部機器在美國的《無線電新聞》上宣傳過,也在維也納犯罪學研究所科學部主任西格弗里德·特克爾博士寫的一本書中提到過。

奧特舍爾比烏斯又把“啞謎”的專利權賣給了另一家公司。當時,希特勒已經當政,德國部隊的重新武裝和改組正在進行。德軍統(tǒng)帥部的將軍們走遍實驗室和工廠車間,搜索一種能夠保守機密的新型密碼機,于是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機器。

當時對“啞謎”進行評估的是德軍的埃里希·菲爾基貝爾上校。菲爾基貝爾上校后來當上了德國軍隊和德國最高統(tǒng)帥部的通信兵首腦。菲爾基貝爾上校對這部機器進行了試驗。試驗表明“啞謎”價格低廉、堅實耐用,便于攜帶、操作和保養(yǎng),而且能夠產生大量密碼。菲爾基貝爾上校斷定:即使是最先進的譯碼技術也不能把它破譯。如果不知道編碼程序,這臺機器對于敵人是沒有用處的,所以“啞謎”非常適用于軍事保密通信。希特勒相信了菲爾基貝爾上校的報告,于是“啞謎”得以進入德國軍隊的各個領域。

有意思的是,就是這個埃里希·菲爾基貝爾上校,后來也成了德國反納粹地下組織“黑色樂隊”最活躍的策劃者之一。他派人把這個情報首先告訴了法國人。

法國密碼解析局的高級軍官居斯塔夫·貝特蘭將軍后來回憶說,1937年的夏天,一個德國人向伯爾尼法國大使館毛遂自薦,表示愿意為法國工作以反對“第三帝國”,并且聲稱他自己就是“第三帝國”密碼總局的軍官。他還說,他的動機是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他的代號為“來源D”。當時貝特蘭將軍并不知道代號為“來源D”的那個德國人,其實就是德國負責考察“啞謎”的菲爾基貝爾上校派來的,是“黑色樂隊”的成員。

“來源D”的建議很快被報告給了法國密碼解析局的官員路易·里韋。但是法國人一開始并不相信,他們認為這個代號為“來源D”的德國人可能是一個德國間諜。

但是,路易·里韋卻不這樣認為,他說,這可能是一次不能再來的機會,他派了密碼解析局的納瓦爾上尉去到瑞士的首都伯爾尼去了解情況。納瓦爾對那個代號叫“來源D”的德國人審問了很長時間,然后報告說,他是一個“由于貪婪而叛國的人”??墒菗?jù)他透露,德國技術人員已經制造出了一部完全新型的編碼譯碼機,這就是“啞謎”。納瓦爾奉命給這個德國人一筆“適當?shù)膱蟪辍?,希望他能夠弄到一臺這樣的機器,然后再給他一大筆錢。

幾天后,“來源D”在布魯塞爾的一家小咖啡館里再一次見到了納瓦爾,雖然沒有給納瓦爾帶來“啞謎”機器,但是卻給了他一本關于使用“啞謎”機的說明書、一本德軍軍用密碼和一本密碼譯本。當天晚上,納瓦爾就把這本說明書拍照下來了。第二天,他把這本說明書交還給了那個德國人,同時還給了他一筆數(shù)目相當可觀的報酬。

納瓦爾回到了巴黎,向法國密碼解析局的高級軍官居斯塔夫·貝特蘭將軍作了匯報。貝特蘭認為,有了“來源D”提供的資料,利用巴黎郊區(qū)一家工廠的精密工具和生產能力,是能夠生產出一臺“啞謎”的復制品的。通過閱讀“來源D”送來的資料,法國人開始具備了讀懂德國最機密的密碼的能力。只要“來源D”能繼續(xù)提供編碼的變換情況,他們就能夠破譯德國人的密碼。

1938年7月,孟席斯也得到一個情報,一名秘密情報局駐布萊格的特工吉布森少校向他報告說,他在華沙遇到了一個波蘭籍的猶太人,名叫理查德·萊溫斯基,此人有不少有關“啞謎”密碼機的相關資料,并聲稱他曾在德國首都柏林制造“啞謎”密碼機的秘密工廠當過技術員和理論工程師。后來因為他是猶太人,就被驅逐出德國了。他向英國大使館的人提出,可以把這些密碼機的資料賣給英國情報局,并且憑自己的記憶和能力,可以為英國制造一臺最新式的軍用“啞謎”密碼機。作為報酬,他要求給他一萬英鎊并給他及其親屬頒發(fā)英國護照和法國居留許可證。

孟席斯接到這個情報后,當然非常興奮。但是,一向謹慎的孟席斯懷疑這是德國人的圈套——把這么一個重要的人物“驅逐”出德國,實在是有點不可思議。但他又不愿意放棄這個機會,于是馬上報告了秘密情報局。秘密情報局讓他派出專家與那位猶太人聯(lián)系,以辨別真假。

孟席斯立即召來兩名英國最著名的密碼破譯專家諾克斯和圖林,讓他們趕赴華沙去同萊溫斯基見面。孟席斯對他們說,如果情報真實,就可協(xié)同吉布森把這個猶太人和他的妻子送到巴黎,把他們交給威爾弗里德·鄧德代爾司令官照管。鄧德代爾當時是英國情報局駐巴黎的情報官員,英國情報機關給他的代號是“2400”。

諾克斯和圖林接受任務后,馬上在維多利亞火車站上了“金箭”特別快車,四十八小時內就到了華沙。他們同理查德·萊溫斯基在華沙的居里夫人博物館見面了。萊溫斯基膚色黝黑,瘦削駝肩,年紀四十出頭。鄧德代爾司令官后來說,萊溫斯基使他想起“一只撥弄算盤的烏鴉”。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和甄別,英國秘密情報局認為這個萊溫斯基的話是可信的,因此就決定答應他的條件,給了他一萬英鎊,另外還有英國護照和他及他妻子的法國居留許可證。吉布森少校和另外兩個人把萊溫斯基和他的妻子護送到了巴黎,由鄧德代爾負責照管。

鄧德代爾把他安排到塞納河岸邊一座十分隱秘的公寓里,并為萊溫斯基復制密碼機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萊溫斯基憑著自己的記憶,不久就大功告成,仿制出了一臺“啞謎”機。

萊溫斯基仿造的“啞謎”機二十四英寸見方,高十八英寸,裝在一個木盒子里。機器兩邊分別接有兩臺電動打字機。密碼員如要把普通文字訊號變成一個密碼文稿,他需要做的只是查一查密碼鍵位本,找出是哪一個月、哪一天發(fā)的電報,然后找出相應的鍵位,插上插頭接通電源,在左邊的打字機上打出訊號,電動脈沖就會把這些信息送到線路復雜的轉盤上,這樣,電文就譯成了密碼,而后再傳送到右邊的打字機上。當譯成密碼的電文傳送到目的地時,密碼員按照來電的指示,在一臺相應機器上按下相應的鍵,左邊的機器上就打出了譯成密碼的電文,而右邊的機器就及時地打出電報的原文稿。

在發(fā)明這種密碼系統(tǒng)以前,所有的情報機關都是用手工緩慢地、細心地將電文譯成密碼的。“啞謎”機僅僅是變換了一下編碼程序,就能夠生產出無數(shù)的密碼字母??磥磉@真是一臺奇妙的機器,怪不得希特勒那么相信“啞謎”。

據(jù)有關情報說,當時希特勒根據(jù)埃里?!し茽柣悹柹闲5慕ㄗh,讓德國從最高統(tǒng)帥部到三軍團級司令部全都用上了“啞謎”機,用它來把希特勒、德軍最高統(tǒng)帥部參謀總長凱特爾陸軍元帥以及凱特爾主要作戰(zhàn)將領阿爾弗里德·約德爾將軍和他的全體人員的通訊譯成密碼;德軍總司令赫爾曼·戈林、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也在使用它,甚至連德國的潛艇都裝備了這種機器。

據(jù)說,當時希特勒曾批準把“啞謎”機賣給他的盟友日本和意大利。日本人曾把“啞謎”當做海軍和外交通訊的主要密碼機使用,意大利的最高統(tǒng)帥部也在使用它。后來“啞謎”還賣給了羅馬尼亞和保加科亞。不過對即將當上英國秘密情報局局長的孟席斯來說,最重要的是德國諜報局局長威廉·卡納里斯海軍上將也在他的主要通訊線路上使用這樣的“啞謎”機,特別是在柏林和馬德里之間使用它。如果英國和德國交戰(zhàn),那么卡納里斯將是孟席斯的主要對手。

布萊奇雷莊園誕生“超級密碼”

不過當時的問題是,如果要利用“啞謎”機去推斷所有德軍司令部日日夜夜、成年累月為發(fā)布命令而經常變換的編碼程序,必須以超人的速度進行幾乎是無窮無盡的數(shù)學運算,這只能是一種理論上的存在。萊溫斯基曾告訴他們說,如果不能掌握它的編碼程序也就不能破譯德國的密碼。因此,還要制造出另外一種機器,來完成“啞謎”真正的實用價值。

孟席斯命令諾克斯和圖林一定要弄清“啞謎”機的編碼系統(tǒng)和程序,制造出一種能破譯德國人“埃尼格馬”密碼的機器來。

1938年底,兩個密碼破譯專家和英國的工程師們在萊溫斯基提供的有關密碼情報的幫助下,很快制造出了一種叫“炸彈”的機器。這種機器不僅能模仿和解釋德軍使用的上千個“啞謎”的活動方式,還能準確地破譯德國主要司令部用“埃尼格馬”密碼系統(tǒng)發(fā)布的電文,推斷出他們經常變換的編碼程序。

這臺“炸彈”密碼破譯機看上去很像一臺老式辦公用打字機。它是一個鉛色柜子,大約八英尺高,底座大概八英寸寬,其形態(tài)看起來像一個老式的有鑰匙孔的柜子。它的前部有一個普通的鍵盤,但是在上端真正打字機鍵敲打的地方,則是閃現(xiàn)微光的另一個字母的扁平面。當操縱者觸動鍵盤上的某個鍵時,譬如字母“A”,另一個不同的字母,譬如“P”便閃現(xiàn)在機器上端。操作時密碼員按動字母“A”鍵,電路沿彎曲的復雜線路一連穿過四個轉盤,然后撞擊反射器,再沿不同的線路返回穿過轉盤線路,機器上便閃現(xiàn)出“P”字母。隨著轉盤的變換,電子線路也隨之完全改變,而改變轉盤或線路,就意味著產生一組組新的編碼。

按照這種方法譯成密碼的電文,發(fā)給擁有同樣一臺機器的電報員后,對方把機器的轉盤和插頭調整到像發(fā)送機器一樣的位置,那么他只要打出密碼,上述發(fā)報過程即可顛倒過來,從而準確地還原電文。這臺兩米多高的機器,實際上是一部最早的機械式數(shù)據(jù)計算機,可以破譯德軍的“埃尼格馬”密碼。隨著越來越多的數(shù)據(jù)輸入和使用人員經驗的積累,使用這種機器解密的效率越來越高。

布萊奇雷是英國一座神秘的莊園,位于倫敦郊外一片綠樹叢中。它是一幢維多利亞式的建筑,但奇怪的是,在這座裝飾華麗的大廈周圍,還有不少小窩棚,看上去極不協(xié)調。原來,這里就是英國秘密情報局破譯“埃尼格馬”密碼的機構所在地。那些小窩棚是因為破譯工作量增大,莊園的房間容納不下那么多人員和設備而倉促蓋起來的。英國人將“炸彈”機放在布萊奇雷莊園的三號房子里。三號房是布萊奇雷莊園里的尼森式大房子,是英國情報機構的密碼破譯中心。

在這座神秘的莊園里,聚集了眾多的杰出人才。這些人留著長發(fā),衣冠不整,身著破破爛爛的花呢上衣,皺皺巴巴的燈芯絨褲子,看上去行為又有些古怪。他們有的是數(shù)學家和語言學家,有的是國際象棋大師和方格字跡填寫專家,也有的是電氣工程師和無線電專家,更有銀行職員和博物館館長。

這里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除了在這里工作的人員以外,只有英國國家首腦人物和最上層的情報官員才能到這里來。至于其他人,無論職務高低,一律“謝絕入內”。

這里工作人員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利用這臺先進的機器,破譯德軍發(fā)出的“埃尼格馬”密碼電報?!鞍D岣耨R”密碼電文成了整個二戰(zhàn)期間英國情報機構最為重要的高級情報來源。由于它的價值無可比擬,英國情報機構為這一超級情報取了個代號“厄爾特拉”。

“厄爾特拉”是英語“ULTRA”的音譯,意即“超級機密”。它代表一種新的秘密等級,比英國現(xiàn)行的“最秘密”、美國的“絕密”等級別都要高。后來凡是從布萊奇雷莊園發(fā)出的情報一律使用“超級機密”這個代號。

1940年5月的一天,天空明凈,陽光明媚。在大選中獲勝當上英國首相不久的丘吉爾正在他的辦公室忙碌著。這時,已經是秘密情報局局長的孟席斯走到他的辦公桌前,向他遞交了一張紙條。此時,孟席斯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光芒。

丘吉爾接過紙條掃了一眼,只見上邊寫著有關德國空軍人員調動和駐丹麥德軍的補給分配等詳情。這份情報的價值不大,丘吉爾看過之后,就隨手將它扔到了桌上。但是,當首相抬起頭來看到站在他面前的孟席斯時,突然意識到了什么。他重新拿起情報仔細看著,然后抬頭問道:“是它?‘超級機密’?”

孟席斯微笑著站在那里,什么話也沒說。其實已無須回答什么了,他那一臉掩飾不住的喜悅早已說明了一切!這張小小的紙條意義非同尋常,它正是英國情報人員在波蘭技術人員的協(xié)同下,在布萊奇雷莊園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利用“炸彈”破譯機破譯的第一批德軍通過“埃尼格馬”密碼系統(tǒng)發(fā)出的軍事情報。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就是從這一天開始,“超級機密”成了丘吉爾及盟國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一張王牌,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對英國秘密情報局來說,已經沒有秘密可言了。1940年夏天,當希特勒正在波蘭戰(zhàn)場節(jié)節(jié)勝利的時候,“炸彈”幾乎成功地破譯了德軍所有的軍事情報。

為了保護這項成就,丘吉爾多次要求孟席斯要保證這臺“炸彈”的絕對安全。他曾對孟席斯說:“現(xiàn)在有一個嚴峻的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如何保衛(wèi)‘厄爾特拉’的安全?因為只要德國人還沒有覺察到他們的‘啞謎’發(fā)出的‘埃尼格馬’密碼被破譯,這項成果就有著巨大的用處;倘若德國人發(fā)現(xiàn)英國人已經破譯了他們的密碼,德國人勢必作出調整。如果他們更換了另一種發(fā)報途徑或者是更換了密碼,要想再一次破譯就難上加難了?!?/p>

孟席斯馬上采取了一系列嚴密措施來保衛(wèi)“厄爾特拉”。在溫特博瑟姆的建議下,在德國人將要占領波蘭與法國之前,孟席斯同法國和波蘭的情報專家們進行了商量,決定將一切有關“啞謎”的重要文件、機器和人員都集中在英國。幾個月后,除了工作需要的材料,波蘭人將有關“啞謎”的一切資料都交給了英國人,這些資料在嚴密戒備的情況下被護送到倫敦。事實證明,這是英明的防范措施。

這時,“炸彈”仍然在布萊奇雷莊園繼續(xù)運轉。當?shù)聡擞?939年9月侵犯波蘭時,英國和法國終于向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宣戰(zhàn)了。孟席斯立即作出決定,有關“炸彈”密碼破譯機的事一律保密,不得外傳,要排除破譯人員落入敵人手中的危險。因此,布萊奇雷莊園不但警衛(wèi)森嚴,而且凡進入莊園工作的工作人員都被鄭重告知,一旦進來就非到戰(zhàn)爭結束不能出去。

同時還作出規(guī)定,凡是通過“炸彈”獲得的“超級機密”在英方的文件上或宣傳時,一律要進行“偽裝”,稱這些情報是通過其他來源獲得的。比如情報文件開頭都要寫成是“從字紙簍中獲得下列內容”,或者是“據(jù)可靠內線來源”等字樣。

另外,對“超級機密”的分發(fā)范圍也作了嚴格的控制,所有這方面的情報僅限于秘密情報局局長、海軍情報處處長、空軍情報局局長和空軍參謀部情報處處長等少數(shù)幾個人知道,從不直接下發(fā)到集團軍司令部以下單位。

最后還規(guī)定,凡是有關德軍艦艇和坦克活動的情況,都不得由“炸彈”單獨采取行動,以免使敵人懷疑其密碼安全出了問題。而且在對于德軍艦艇和坦克實施轟炸前,必須事先進行一些常規(guī)的空中偵察,務必還要讓德軍的防空雷達能捕捉到英軍空中偵察的信息,讓他們誤以為這種空中偵察就是英軍的情報來源。

孟席斯當時還命令建立了特種聯(lián)絡系統(tǒng),規(guī)定今后凡是截獲到了“啞謎”密碼電報,全部交給英國秘密情報局破譯。

由于有了以上的措施,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內,希特勒一直認為自己的“啞謎”密碼機和使用的“埃尼格馬”密碼系統(tǒng)是絕對安全的。因此德國人還在那里日日夜夜地研制新的密碼程序,隨時更換新的密碼,但是他們并沒有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

正是來自布萊奇雷莊園的“超級機密”,才讓英國人對納粹德國法西斯的還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當時英國人取得第一個最大的勝利,就是讓希特勒精心策劃和發(fā)動的“海獅計劃”遭到了慘重的失敗。

慘烈的大不列顛戰(zhàn)役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后,希特勒已經占領了整個西歐大陸,現(xiàn)在就只剩下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了。這時北起挪威、南到西班牙的全部太平洋地區(qū)已經被德國控制了,大英帝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困境。同時英國在戰(zhàn)爭中也已經遭受嚴重的損失。敦刻爾克撤退之后,英國的陸軍正在整編,國民警衛(wèi)軍也還在受訓,特別是武器彈藥奇缺。當時英國只剩下了大約500門火炮和200輛坦克,另外就是幸存下來的700架戰(zhàn)斗機和500架轟炸機。至于英國的皇家海軍,也因德國海上及空中的封鎖,已經失去了與法國艦隊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條件。如果僅憑著這些武器裝備要保護數(shù)千里長的海岸線,來和希特勒的軍隊抗衡,實在是有點勉強。所以當時英國處境十分危急。

1940年7月2日,希特勒發(fā)布了第一道入侵英國的作戰(zhàn)命令,7月16日又發(fā)布了具體的作戰(zhàn)命令,即“關于準備在英國登陸作戰(zhàn)”的第十六號指令,也就是所謂的“海獅計劃”,叫嚷要清除英國本土作為對德作戰(zhàn)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時,全部予以占領。8月1日,希特勒再次發(fā)布了對英進行空海戰(zhàn)爭的指令。

于是,一場空前慘烈的大不列顛戰(zhàn)役就這樣開始了。

希特勒的“海獅計劃”主要由德國的空軍來執(zhí)行。在8月間,德國空軍集結了2669架戰(zhàn)機,其中有1015架轟炸機、346架俯沖轟炸機、933架戰(zhàn)斗機和375架重型轟炸機,大有炸平英倫三島之勢。

大不列顛戰(zhàn)役一開始,丘吉爾就親臨指揮作戰(zhàn),下令將所有能戰(zhàn)斗的飛機都投入這場空戰(zhàn)。

戈林對英國大規(guī)??罩泄莸摹苞椨媱潯笔菑?940年8月15日開始的。在此之前,英國秘密情報局通過“炸彈”已經破譯了德軍最高統(tǒng)帥部的情報,德國人的空襲路線和出動飛機的數(shù)量以及運用的具體戰(zhàn)術都一一掌握,并且獲悉,戈林對英國大規(guī)??找u的日子是8月15日,他把這一天定為“鷹日”,企圖一舉摧毀英國皇家空軍。

英國得到情報之后,就開始了積極的防御準備,他們布置好合適的火力,對敵人的主攻力量則是集中防御。同時,丘吉爾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對英國人民宣稱:“我們必須把下周左右看成是我們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可同下述時期相比: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正在迫近海峽,而德雷克正在打他的滾木球戲的時刻;納爾遜挺立在我們和駐扎在法國布洛涅的拿破侖大軍之間?!?/p>

當時已成為帝國元帥的戈林對這次勝利毫不懷疑。他認為,德國空軍能夠在四天之內,全部摧毀英國戰(zhàn)斗機在英國南部的防御,從而為登陸入侵開辟道路。他擁有三支龐大的航空隊可以實現(xiàn)這個巨大的目標:第二航空隊在凱塞林元帥指揮之下,從低地國家和法國北部進行活動;第三航空隊在斯比埃爾元帥指揮之下,基地在法國北部;第五航空隊在施登夫將軍指揮之下,駐在挪威和丹麥。前兩個航空隊總共有戰(zhàn)斗機929架、轟炸機875架、俯沖轟炸機316架,第五航空隊擁有轟炸機123架和雙引擎ME-110型戰(zhàn)斗機34架。英國皇家空軍保衛(wèi)帝國本土的力量為700架到800架戰(zhàn)斗機。

戈林在8月13日下令在第二天開始實施“鷹計劃”。作為戰(zhàn)斗的序幕,12日對英國的雷達站進行了猛烈的襲擊,五個雷達站被擊中并受到損壞,一個雷達站被炸毀。德國人這時還不了解雷達對英國的防御的重要性,因此沒有繼續(xù)襲擊這些雷達站。在13日和14日兩天,德國人大約出動了1500架飛機,主要是襲擊英國空軍的戰(zhàn)斗機機場。德國空軍損失了47架飛機,英國空軍損失了13架。

從8月15日開始的大規(guī)??找u,使倫敦這個大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在整整一個月中,變得瘡痍滿目、濃煙滾滾。

1940年9月15日,丘吉爾一早就從首相鄉(xiāng)間官邸契克斯驅車來到設在倫敦郊區(qū)的阿克斯布里奇的皇家空軍戰(zhàn)斗機指揮所。保衛(wèi)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的第二大隊的作戰(zhàn)中心就設在那里。丘吉爾來到皇家空軍戰(zhàn)斗機指揮所查看情況,親臨指揮。一場決定性的空戰(zhàn)就要開始了。

此時,雷達與高射炮早就處于警戒狀態(tài),丘吉爾在俯瞰巨大平面地圖臺的弧形座位上觀察到德國空軍在海峽上空集結,英國皇家空軍進入相應的準備狀態(tài)。德國空軍的目標是倫敦?!俺墮C密”已經通知了德軍這一意圖的所有情況?;始铱哲娭嘘犻L威洛比·德布羅克勛爵命令他的中隊在英格蘭南部的上空戰(zhàn)斗,從一個方塊到另一方塊,好像是在照管一個輪盤賭。

而在海峽的另一邊,德軍帝國元帥戈林也在親自指揮。他穿著雪白的軍服,上面鑲著金飾,正在格里普涅角高山上的指揮所里眺望英吉利海峽的對岸。當飛機引擎扇動渦旋的氣流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吼叫聲時,這片寧靜的天空即將被灑上血色。超速轉動的飛機引擎,增壓器開動的吼叫聲和空中機槍的掃射聲,打破了炎熱天空的沉寂。

9月15日中午時分,200架德國轟炸機在600架戰(zhàn)機的掩護下,在英吉利海峽上空出現(xiàn)了。天空中像是一大片烏云黑糊糊地涌過來。英軍的雷達打開了。德國機群顯現(xiàn)在熒光屏上,像一只烏鴉的翅膀滑行在熒光屏上。英國戰(zhàn)斗機司令部注視著進攻者的聚集,并且做好了準備。丘吉爾從熒光屏上抬起頭來,摸摸額頭。空軍司令很干脆地下達了命令:“出擊!”皇家空軍的飛機悉數(shù)升空,在距倫敦不遠的地方攔截德國機群,憋足了勁的炮彈雨點般朝德國機群里鉆。德國人在逼近英國首都以前就遭到攔截,雖然有幾架飛機穿過去了,但是很多飛機被驅散了,另外一些還沒有把炸彈扔下就被擊落。德國機群的隊形很快被打散了,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架轟炸機鉆過了彈雨飛向倫敦。德軍戰(zhàn)斗機抵擋了一陣后,終因遭受了太突然的打擊,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攻擊,只好掉頭而去。

丘吉爾長長地出了口氣??哲娝玖罘浅8吲d,隨即命令戰(zhàn)斗機抓緊時間加油、檢修,兩小時后準備再次戰(zhàn)斗。

到了下午兩點鐘的時候,果然德國空軍又開始進攻,一支更為強大的德國機群飛過來了。英軍立即派出五個噴火式和颶風式戰(zhàn)斗機中隊迎戰(zhàn)德國第一批機群,英格蘭東南地區(qū)的上空戰(zhàn)火通紅。直到下午五點左右,英國皇家空軍終于擊退了德機的進攻。在這一天的空戰(zhàn)中,德國空軍未能為入侵創(chuàng)造先機,反被英國空軍打得落花流水。英國皇家空軍仍然控制著英國的領空。

據(jù)英國方面宣布,這一天有56架德機被擊落,其中包括34架轟炸機,另外12架在返航和著陸途中墜毀,還有80架飛機是帶著滿身的彈痕著陸的;而英軍在空戰(zhàn)中僅喪失了26架飛機,其中包括20架“颶風”和6架“噴火”,另外還有7架傷重報廢。

9月15日這一天,是大不列顛戰(zhàn)役的轉折點,正如丘吉爾后來所估計的,是這場戰(zhàn)役的關鍵。戈林在第二天下令改變戰(zhàn)術,規(guī)定白天使用飛機不再是為了進行轟炸,而只是作英國戰(zhàn)斗機的誘餌。他吹噓說,敵人的戰(zhàn)斗機“應當在四五天內消滅”。但是希特勒以及陸軍和海軍的司令們比他知道得更清楚。在決定性的空戰(zhàn)之后兩天,9月17日,希特勒把“海獅計劃”無限期推遲了。

在英國的歷史上,英國一直是成功地用海上的力量保衛(wèi)自己,而這一次卻是用戰(zhàn)斗機作為盾牌抵御了希特勒的入侵。丘吉爾將這天稱為世界空戰(zhàn)史上前所未有的、最為激烈的一天。二戰(zhàn)以后,英國將9月15日定為大不列顛“空戰(zhàn)日”,以紀念這一輝煌勝利。

正是由于英國的“超級機密”掌握了德國人的密碼破解程序,使德國納粹的一切舉動都暴露在了英國人面前,從而讓皇家空軍在反擊時做到了知己知彼,突擊準確,為空戰(zhàn)勝利助了一臂之力,終于使這場大不列顛戰(zhàn)役成了英國人的希望與輝煌。而德國人在空戰(zhàn)失利后,一直都迷惑不解,最后也沒弄清英國是怎么預先設防的。

“超級機密”第一次為英國人贏得了大不列顛空戰(zhàn)的勝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