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開緩緩行
人生路上,很多時候需要放慢節(jié)奏,去體驗、去感悟、去反思,并在反復的體驗、感悟、反思中,了解生命的意義,享受生存的幸福,欣賞生活的美麗。
現(xiàn)代化帶給我們最大的好處,是富裕;最大的麻煩,是快節(jié)奏;最大的損失,是自由的缺失。假如可以允許再極端一些,則是價值多元中的價值失落,是文化重建中的文化貶值。
富裕,為幸福提供了更多更實際的可能,是生活質(zhì)量的物質(zhì)基礎(chǔ)。但是,正如德國思想家漢娜·阿倫特所擔憂的那樣,如果,富裕不是以創(chuàng)造更大的自由為目標,不是以實現(xiàn)公共幸福為宗旨,那么,這樣的富裕,帶給我們的絕不是福音。以美國為例,美國在經(jīng)濟、科技等方面革命性的成功,在于它在相當大范圍里實現(xiàn)了富裕。但是,他們的富裕,是片面“追求暴富的、帶有破壞性的熱情”的成果展示臺。阿倫特認為,這樣的富裕與貧窮,只不過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而已。
近百年來,“優(yōu)等人種中心論”、“西方主流文化論”、“科學技術(shù)至上論”,甚至被許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人類中心論”,已經(jīng)讓我們這個星球的居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終極關(guān)懷”,既非單一物質(zhì)層面的狹義滿足,也非只是某一群體的特權(quán),更不僅僅是口頭上用以詮釋人文精神的時尚標簽。如果,我們?nèi)匀粚θ祟惖拿魈烊狈硇缘恼J知與選擇,對現(xiàn)代化的行為沒有合理的判斷而一味狂熱,我們所面臨的,將是比貧窮更大的尷尬。
美國社會的富裕,形成無數(shù)耀眼的光環(huán),導致整整一個時代陷入了集體性公共迷幻。人們天真地以為,美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這里,且不說美國自己所面臨的諸多難以解決的社會疾患,退一步說,就算它是完美的,也有著不可復制性。首先是他們那種掠奪性的資本積累,以及他們對整個人類社會資源不公平的霸道占有,就是大多數(shù)國家無法效仿的。
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美國人均能源占有率,相當于印度的四十倍,相當于津巴布韋的四百倍。美國石油百分之四十以上要依賴于中東。僅此一點,美國式的富裕,就失去了范本的意義和價值。
或許,我們從中能夠體會到我國近年提出“科學發(fā)展觀”,強調(diào)“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建立“和諧社會”的主張,是何等的及時必要而意義深遠。
更為重要的是,以現(xiàn)代化為標志的“富裕”在快速擴張的進程中,將寶貴的道德、精神、文化等等無情而悲慘地邊緣了。
現(xiàn)在,就連我們所羨慕的美國人本身,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人未必感到幸福,那么,是否有必要重新修正我們對美式富裕的盲目追隨與狂熱?
如果說,上述表達過于抽象、過于公式化,而且,離我們過于遙遠的話,我想,可以把關(guān)注的焦點切換到我們自身,并且,換一種比較平白的表述。
現(xiàn)代化也好,富裕也罷,我們追求的無非是幸福。既然,單純富裕并不能代表我們對幸福的全部理解,倒不如我們適當放慢對富裕的追求速度,讓過于集中于富裕的精神松弛下來,在對人性最為樸素自然的本質(zhì)追求與對平常生活的感悟中,去滿足對幸福的渴念,也許,會有意外的驚喜。
凡去過歐洲的人,只要走過阿爾卑斯山一條山谷的公路,就會對那立在路邊的標牌有深刻記憶?!奥?,欣賞啊!”這既是提醒過路司機不要超速,也勸導人們細品路兩邊美如畫卷的風景,還包含了一種理念:人生的價值,很大成分來自于對過程的體驗與欣賞。
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剝奪了我們多少美好的感受?不錯,生而為人,不能不忙。忙,是一種存在的價值體現(xiàn),是每個人對社會必須承擔的一份義務與責任,也是一種生活的寄托,甚至是生命的必須與無奈。然而,如同一切事物都有其適當臨界點與飽和度一樣,過與不及,都將會走向謬誤。我以為,對忙的價值判斷,應有這樣兩條基本標準:
其一,它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大更多的幸福、快感,還是更多更深的郁悶、痛苦。
其二,是心靈自由的翅膀,還是束縛精神的枷鎖。
當然,在忙碌的工作中,特別是在那種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中,我們所獲得的快樂和創(chuàng)造的價值以及被激發(fā)的智慧靈感,為我們所提供的精神滿足,可以使馬斯洛提出的高等級的人格價值得到較完美地實現(xiàn),或者說,是對必然王國的超越,進而達到最理想的自由王國。因此,這樣的忙,理所應當?shù)乇慌懦谑浪酌β抵狻?/p>
但是,如果忙到把自己擠壓到無我,擠壓到變形,擠壓到成為機器部件,則是一種人本的喪失與異化,甚至是價值取向的庸俗化,因而,也是一種浮躁。其實,人生路上,很多時候需要放慢節(jié)奏,去體驗、去感悟、去反思,并在反復的體驗、感悟、反思中,了解生命的意義,享受生存的幸福,欣賞生活的美麗。那種行色匆匆、一路猛沖、把一切美好都寄托于明天寄托于未來的人,最終,會在終點悲哀地發(fā)現(xiàn):原來,人生的四季,一切美好,都只存在于過程中;終點,意味著終結(jié)與虛無。
近來,經(jīng)常想起張中行先生。以前,每次見他,都來去匆匆,張老對此很是不以為然。他生前總對我說,別老是那么忙,“陌上花開緩緩行”,不要“久別吳娘暮雨聲”,當時,只是偏重于詩的境界理解,后來,才越加感悟到其中更深的人生哲理。仔細想想,能不能減少一些對現(xiàn)代化的過度依賴?不使或者少使自己被浮名俗利過分奴役,盡可能多地維護身心的自由。這,對我們也許更為重要。
生活、生命,都需要更多的“陌上花開”、“吳娘暮雨聲”的溫情滋養(yǎng),這樣,我們的心,才會更加溫潤柔軟、更加生動鮮活。幸福與否,更多取決于個體的感覺、體驗和欣賞。而這些,如果沒有這種溫潤柔軟、平和舒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記住了嗎?“慢慢走,欣賞??!”
別忘了,陌上花開緩緩行……
美好的生活,應該是理性與詩意的共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