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在這篇序言里,凡在英文版序中已說過的我就不重復了,我只特別指出幾點。
這本傳記,同已經(jīng)出版的中文宋慶齡傳記比起來,更多地依據(jù)和引用了宋慶齡用英文所寫的作品——英文是她最便于用書面表達的文字。這些作品不僅有文章(它們多數(shù)已都有了中文本,不論最初是用什么文字寫的),還有幾百封信件,有寫給外國人的,有時也有寫給中國人的,如廖夢醒及其他人。我還利用了許多——可能多于中國讀者過去已知的——外國人的著作,這些人在宋慶齡一生中不同的時期認識她或觀察過她。
這不只是簡單地一個文字不同的問題,而是為了在一種特殊的背景——國際的和二元文化的背景下來描繪出宋慶齡和她的時代的圖景。在宋慶齡身上,國際主義和二元文化思想總是同愛國主義密切結(jié)合的,后者是前兩者的永恒基礎。
愛國主義——熱愛和尊敬她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這是她的堅強和永生的根,不僅表現(xiàn)在她的政治立場和行動上,而且溶入了她的整個身心。她所具有的是那樣一種民族自尊心,使她既無民族自卑感又無民族優(yōu)越感——前者是愛慕所有外國的東西,認為中國事事不如人;后者則是夸耀所有中國的東西,對一切外國東西都不屑一顧。作為一個中國人,她昂首挺立,同外國人完全平等。她要使祖國昌盛并為此而奮斗。從少女時代起直到暮年,她對中國人有能力攀登一切成就和知識的高峰,始終滿懷信心。她是民主的——從這個詞的最深刻的意義上說。對她來說,國家就是人民,而人民不僅是指某些社會上層(雖然她自己出身于社會上層),而是廣大的勞動大眾。
她親身參加了中國革命的幾個階段,深知革命的必要性,在危急關(guān)頭堅定不移,在勝利中同慶共樂,但始終意識到前面的道路漫長。長期的經(jīng)驗和深沉的思索使她堅信中國——世界也一樣——的未來是社會主義,而在中國,取得進步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chǎn)黨。這不是空洞議論,而是她幾十年來歷經(jīng)風雨用行動所顯示的事實。
正如她在一切經(jīng)驗中對革命的信念從不動搖一樣,她對知識所賦予的價值也是從不動搖的。她深信,未來是要用革命精神同最先進的知識來鑄造的。
她是為婦女充分參與共同事業(yè)的權(quán)利和職責而奮斗不已的戰(zhàn)士。
她最深切的愛和關(guān)懷在于兒童,為了他(她)們的身心健康、為了他(她)們的教育,使他(她)們成為來之不易的進步的自覺繼承人和未來的充滿信心的建設者。
談到現(xiàn)代化,宋慶齡無論就其內(nèi)在或外表來說,都是一位真正的現(xiàn)代中國人——她在少女時代是這樣、在整個一生中是這樣,而且我敢說,在這一代人以及以后的無數(shù)代人中,她仍將被認為是這樣。
這些就是我想要告訴讀者——特別是年輕的中國讀者——去認識和了解宋慶齡的理由。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
1991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