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杰明·富蘭克林自傳

哈佛百年經(jīng)典(05卷):本杰明·富蘭克林自傳 作者:(美)查爾斯·艾略特 編


本杰明·富蘭克林自傳

HisAutobiography

〔美〕本杰明·富蘭克林

主編序言

本杰明·富蘭克林于1706年1月6日(新歷法中是1月17日)生于波士頓的牛奶街。其父約西亞·富蘭克林是蠟燭制造商,結過兩次婚,在他的17個孩子當中,本杰明是最小的兒子。本杰明10歲時就結束了他的學校教育,12歲時他就給哥哥詹姆斯當學徒。詹姆斯是個印刷商人,刊印了《新英格蘭報》。本杰明開始向這一日報投稿,再后來一段時間,他成了該日報的名義編輯。

但是由于兄弟倆不和,本杰明后來出走,先是去了紐約,隨后又去了費城。他于1723年10月到達費城,很快便得到一份印刷工的工作。幾個月后,總督基思爵士勸他去倫敦求學,并表示愿意為他支付學費。但到了倫敦,本杰明卻發(fā)現(xiàn)基思的承諾都是空頭支票。于是,他又當起了排字工人,直到一位名叫登曼的商人把他帶回費城,并讓他為自己的生意工作。

登曼去世后,他又做回以前的職業(yè),并很快開辦了一家自己的印刷廠。他創(chuàng)辦了《賓夕法尼亞報》,并為該報撰寫了許多文章,把該報變成了一個討論各種地方改革的新聞媒介。

1732年,他開始發(fā)行著名的《窮理查德年鑒》,他借用、匯總了一些言論以豐富此書的內(nèi)容。那些關于世間智慧的精辟言論為他贏得了良好的聲譽。1758年,他在當年的年鑒中發(fā)表了《老者亞伯拉罕的講道》,現(xiàn)在被視為創(chuàng)作于美國殖民地時期的最著名的文學作品。同年,他停止了年鑒的寫作。

同時,富蘭克林越來越關注公共事務。他提出了一項關于創(chuàng)辦學院的計劃,后來得以實現(xiàn),并且最終發(fā)展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他創(chuàng)立了一個“美國哲學協(xié)會”,該協(xié)會的宗旨是∶使研究科學的人能相互交流他們的發(fā)現(xiàn)。他自己也開始了他的電學研究,在掙錢謀生和參政之余,他堅持電學研究與其他科學的研究,直至他生命的終結。為了爭取研究時間,在積蓄了一定的財富后,他于1748年賣掉了他的企業(yè)。幾年之后,他的研究成果為他在整個歐洲知識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在政治上,不管作為一個管理者,還是作為一個辯論者,他都非常能干。但他在職期間,也因為利用職權為親屬謀利而遭受詬病。他在國內(nèi)最著名的政治成果是對郵信制度的改革,對外則在與英國殖民地以及后來與法國的政治關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757年,他被派遣到英國,作為北美殖民地的代表與英國內(nèi)閣談判。在他返回美國之際,在帕克斯頓事件中,他扮演了受人尊敬的角色,但他也因此失去了在議會中的職位。

1764年,他又作為北美殖民地代表被派到英國,這一次,他向國王請愿從領主手中恢復政府。在倫敦,他積極反對擬議的《印花稅法案》,但因此失去了聲譽。另外,由于為他的一個朋友弄到美國郵票代理局的職位,他的名望大跌。甚至他為達到廢除《印花稅法案》的目的所付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仍然讓他備受猜疑,但在走向革命危機的動亂愈演愈烈之時,他繼續(xù)努力為殖民地介紹這一情況。

1767年,他來到法國。在那里,他備受尊敬,1775年他返回費城。但在回國前,他因為涉嫌把著名的哈欽森和奧利弗的信件泄露給馬薩諸塞州而失去了郵政局長的職位。

抵達費城后,他被選舉為大陸會議①的成員,并于1777年作為美國專員被派遣到法國。在法國,他一直待到1785年,是法國社會最受歡迎的人物。他在完成外交事務的過程中表現(xiàn)極為出色,使得他最后回國時,作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斗士獲得了僅次于華盛頓的榮譽。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逝世。

此自傳的前5章是1771年在英國創(chuàng)作的,后面的部分是1784-1785年寫作的,再后面創(chuàng)作于1788年——他在書中把寫作時間提前為1757年。

經(jīng)歷了一系列極不尋常的曲折之后,最初的手稿終于由約翰·比奇洛先生出版。這次再版,是對這位美國殖民時期最著名的人物的價值的認可,以及對其作為公認的全世界最偉大的自傳之一的地位的承認。

查爾斯·艾略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