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飛花令里讀詩詞 作者:鴻雁 編


秋盡江南草未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1],玉人何處教吹簫?

【注釋】

[1]二十四橋:相傳有二十四位美人夜吹洞簫于揚州西城外小橋,此處泛指揚州的橋。

點秋江白鷺沙鷗

沉醉東風

元·白樸

黃蘆岸白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1]。雖無刎頸交[2],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注釋】

[1]紅蓼:開著淺紅色花兒的水蓼。[2]刎頸交:刎頸之交,指可以共生死的朋友。

鐵馬秋風大散關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1],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注釋】

[1]“樓船”句:指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冬天,金主完顏亮欲自瓜洲渡江侵犯南宋,當時南宋將領虞允文等造樓船戰(zhàn)艦抵抗的事情。瓜洲:在江蘇邗江區(qū)南,與鎮(zhèn)江相對,又稱瓜埠洲。

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楓葉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1],楓葉荻花秋瑟瑟[2]。主人下馬客在船[3],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4]。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5],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6],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7],初為《霓裳》后《六幺》[8]。大弦嘈嘈如急雨[9],小弦切切如私語[10]。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11],幽咽泉流冰下難[12]。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13]。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14],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15],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16],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17]。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18]。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19]。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20]。五陵年少爭纏頭[21],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22]。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23],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24]。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25]。去來江口守空船[26],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27]。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28]。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29]。今夜聞君琵琶語[30],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31]。凄凄不似向前聲[32],滿座重聞皆掩泣[33]。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34]。

【注釋】

[1]潯陽江:據(jù)考,為流經(jīng)潯陽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九江市中的龍開河(1997年被人工填埋),經(jīng)湓浦口注入長江。[2]瑟瑟:形容楓樹、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3]主人:詩人自指。[4]回燈:

重新?lián)芰翢艄?。[5]轉(zhuǎn)軸撥弦:將琵琶上纏繞絲弦的軸,擰動以調(diào)音定調(diào)。[6]掩抑:掩蔽,遏抑。思:悲。[7]攏: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8]《六幺》:大曲名,又叫《樂世》《綠腰》《錄要》,為歌舞曲。[9]大弦:指最粗的弦。[10]切切:細促輕幽,急切細碎。[11]間關:鶯語流滑叫“間關”。[12]幽咽:遏塞不暢狀。冰下難:泉流冰下阻塞難通,形容樂聲由流暢變?yōu)槔錆?。[13]凝絕:凝滯。[14]迸:濺射。[15]當心畫:用撥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一曲結(jié)束時經(jīng)常用到的右手手法。[16]舫:船。[17]斂容:收斂(深思時悲憤深怨的)面部表情。[18]蝦蟆陵: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當時有名的游樂之地。[19]教坊:唐代官辦管領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構(gòu)。[20]秋娘:唐時歌舞伎常用的名字。[21]五陵:在長安城外,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纏頭:用錦帛之類的財物送給歌舞伎。[22]綃:精細輕美的絲織品。[23]鈿頭云篦:鑲嵌著花鈿的發(fā)篦(櫛發(fā)具)。擊節(jié):打拍子。[24]顏色故:容貌衰老。[25]浮梁:古縣名,唐屬饒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盛產(chǎn)茶葉。[26]去來:走了以后。[27]夢啼妝淚:夢中啼哭,涂過脂粉的臉上帶著淚痕。闌干:縱橫散亂的樣子。[28]重:重新,重又之意。[29]嘔啞嘲哳:形容聲音嘈雜。

[30]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31]卻坐:退回到原處。促弦:把弦擰得更緊。[32]向前聲:剛才奏過的單調(diào)。[33]掩泣:掩面哭泣。[34]青衫:黑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官服顏色為青黑色。

【賞析】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主張限制藩鎮(zhèn)勢力、革除暴政,遭到藩鎮(zhèn)勢力的誣告陷害,被貶為江州司馬。江州相當于現(xiàn)在的江西九江市,司馬是當?shù)卮淌返母笔?。雖然表面上白居易仍然居官,但此官其實是要接受看管的。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此事之后的第二年,在詩的小序中,白居易雖然自言“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實際上他的內(nèi)心消極情緒一直處于被壓抑的狀態(tài)。

這一年,他“送客湓浦口”(語自原詩小序)時,“聞舟中夜彈琵琶者,錚錚然有京都聲”(語自原詩小序),于是邀其共飲,聽其演奏、訴說,“始覺有遷謫意”(語自原詩小序)。事后,作長詩《琵琶行》,贈予琵琶女。

“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文體,《唐音審體》中有言:“歌行本出自樂府,然指事詠物……形式較自由。”漢魏以后的樂府詩常題名為“歌”或“行”,二者雖名不同,但本質(zhì)上沒有特別嚴格的區(qū)分,所以后來又統(tǒng)稱“歌行體”,語言通俗,文辭鋪展。在白居易的這首《琵琶行》中,文字上繼續(xù)沿用淺白的風格,將琵琶女的悲慘遭遇和自己的“遷謫意”聯(lián)系起來,兩條故事線索相互映襯、并行不悖,人物形象鮮明、典型,道出了二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惺惺相惜。

詩的前八句,以簡練的文字交代了整件事的地點(潯陽江頭)、時間(秋夜)、人物(主人、客人)和起因(“醉不成歡慘將別”“忽聞水上琵琶聲”)。其中“楓葉荻花秋瑟瑟”和“別時茫茫江浸月”兩句中的“楓葉”“荻花”和“月”等意象,雖然色彩明麗,但是“瑟瑟”“茫?!钡券B音修飾詞為這番景象平添一番凄美和冷瑟?!敖隆敝械摹敖弊?,極具練字之妙,營造出孟浩然詩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中的空曠感。

這種因寒冷而凄美、因空曠而孤寂的環(huán)境描寫,是詩人秋夜送客的心情反照:落寞、遺憾。以此景烘染此情,景愈發(fā)傷情,情愈發(fā)哀婉?!芭e酒欲飲無管弦”寫友人相聚飲酒無音樂助興,所以“醉不成歡”。作者有意點明這一點,一來是為了交代事情的起因,二來也為后文的琵琶女彈奏做鋪墊。

交代了這些之后,接下來一句中的“忽聞”二字,呼應前句,突出詩人聞琴聲后的驚喜,在感情上很契合前文“醉不成歡慘將別”時的遺憾。這里詩人沒有用形容詞直接描寫詩人聽到的琴聲,而是用“主人忘歸客不發(fā)”這一具體的動作,從反面映襯出彈琴者琴技的高超和琴聲的吸引力,否則主客二人不可能不約而同地駐足傾聽。

“尋聲”之后的六句,寫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從“尋聲暗問”到“移船相近邀相見”,從“琵琶聲停欲語遲”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前者寫主客二人尋找的急切、邀請的鄭重,后者寫琵琶女的猶豫、推諉,兩相對比,反襯琵琶女的琴聲之妙絕。

而琵琶女之所以姍姍來遲,不是因為她不屑為陌生人演奏,而恰恰因為心中愁苦太多,不便示人、無心訴苦。詩人之所以要設置這樣的開場,也正是為了層層遞進地突出琵琶女的難言之痛,同時也為后文留下懸念、做好鋪墊。

這之后的二十四句,白居易動用通感、比喻、白描等多重藝術手法,表現(xiàn)琵琶女的高超琴藝、琵琶聲的千變?nèi)f化。

琴聲從調(diào)音開始,“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是琵琶女調(diào)弦試音的白描刻畫,詩人評價說“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情”字凸顯,暗示以后的琴聲情意更濃。“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是聽者聞聲后的感想,呼應前句的“情”字,“說盡心中無限事”進一步點明琵琶女借曲抒情、以樂代言的演奏心理?!暗兔夹攀掷m(xù)續(xù)彈”“輕攏慢捻抹復挑”這兩句白描,通過極細微的情態(tài)和動作表現(xiàn)琵琶女彈琴過程中的專注和用情。

接下來的十六句,寫琵琶女彈奏《霓裳》《六幺》時的琴聲。琴聲本來是無形無相的抽象之物,難以捕捉。再好的音樂如果單靠形容詞描摹,也無法讓人完全領略樂調(diào)的精髓。為了規(guī)避這個缺陷,白居易一方面借助語言本身的音韻效果,多用“嘈嘈”“切切”這樣的疊音詞摹寫音樂,借詩歌本身的音韻美,凸顯出音樂本身的曲調(diào)美。另一方面則借助通感,將聽覺接收的音波,轉(zhuǎn)化為視覺、觸覺可以直觀反映的具體形象,兼用貼切、巧妙的比喻,從起調(diào)的珠子零落聲、急雨驟下聲,到鳥鳴般的輕揚、幽泉受阻的冷瑟,再到銀瓶乍迸、鐵騎突出般的強音突起,一曲回環(huán),時起時落,令人遐想無限。

曲終聲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詩人沒有做任何的評價、贊嘆,卻讓人回味不止,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琴聲中陶醉了。這頗具寂靜感的環(huán)境描寫,從側(cè)面烘托出聽琴人忘情忘我的情態(tài),而這種情態(tài)也反襯出了彈琴者的高超琴技。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同樣是動作、情態(tài)白描。“沉吟”“整頓衣裳”“起”“斂容”等動作,暗示演奏者的心理狀態(tài):想一吐為快,卻又一再猶豫?!白匝浴倍?,自然過渡,把詩的重點從琴聲移到彈琴者的身世上。在詩人的轉(zhuǎn)述中,略今而詳昔,大篇幅寫琵琶女有才、有容的青春年華,最終卻落得“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凄涼結(jié)局。寫她當前生活的詩句中,用商人的重利,表現(xiàn)她婚后的孤苦,用景物的冷、空、寒,渲染她內(nèi)心的寂寥、無奈。

琵琶女的身世、生平訴說,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譜寫了一曲讓人動容的哀歌。這樣,琵琶女的形象變得立體起來,白居易借助她的言說,折射出樂伎的悲慘命運。

在此之后,“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承上啟下,總結(jié)前文的同時,把筆鋒引向詩人自己。雖然這里沒有提他當初為何受貶,卻用大量的筆墨描寫自己的謫居環(huán)境和謫居生活。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突出潯陽地區(qū)潮濕、偏僻的特點。在這里沒有像樣的音樂,更沒有愉悅?cè)诵牡淖匀恢?。山歌、村笛在作者聽來難以入耳,杜鵑鳴叫、山猿哀鳴不聽也罷,聽了反而會讓人更加傷心。這些正好呼應“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可以說從“潯陽地僻無音樂”到“嘔啞嘲哳難為聽”的詩句,都是在為這兩句做鋪墊。

而詩人的這番自述和琵琶女的自言相互回應,共同解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兩句的具體內(nèi)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琵琶女的今昔對比和詩人自己的前后遭遇有一點是相通的:曾經(jīng)輝煌,如今落寞?;プ鲀A訴后,彼此都為對方所感動,于是詩人邀請琵琶女再奏一曲。

再次寫琵琶聲,詩人沒有再做鋪陳渲染,僅用“弦弦轉(zhuǎn)急”四字概括,但其中的“急”恰是琵琶女心情波動、起伏的外現(xiàn)。在座之人掩面而泣的場面,間接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高潮。最后一句詩人自問自答,再次突出個人情感,足見其內(nèi)心壓抑良久的悲苦釋放。

洛陽城里見秋風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洛陽城里見秋風

丑奴兒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