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辨別入聲字

詩詞曲賦常識十五講 作者:于海洲,于雪棠 著


二、辨別入聲字

“入派三聲”后,其中派入上聲、去聲中的一些字仍歸仄聲類,一般可以不去管它,要注意辨別的就只有歸入陰平和陽平的一些舊讀入聲字了。初唐以后,近體詩的格律走向成熟并已定型,所傳律詩、律絕用字的平仄,絕大多數(shù)合乎嚴(yán)格的格律規(guī)范。所以,唐人作品(也包括宋代及以后的格律詩詞)中,按格律該仄的字,如果今天用普通話讀來為平聲,一般情況下(極個別變格、拗救或違律處除外)就可判斷為古入聲字。以“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xì)”的詩圣杜甫的《秋興八首》之一為例,略加說明。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此詩為仄起首句入韻式。平仄律格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詩中加點的都是舊讀入聲字。熟悉律詩平仄格律的人,一見該仄而今讀平聲的字,如“峽”“接”“菊”“一”“白”“急”等,就可判斷其為舊讀入聲字。其余兩個“玉”“尺”也是舊讀入聲字,按普通話讀也是仄聲(“玉”是去聲,“尺”是上聲),可以不去管它。這是識別今讀平聲舊讀入聲字的一種方法,但有局限性,如“楓”“波”“叢”都屬平聲,處在格律當(dāng)仄的位置上,但都不是舊讀入聲,因為按“一三五不論”的說法,雖當(dāng)仄而平,但不算違律,初學(xué)者就不易掌握得準(zhǔn)確。最有把握的辦法是查閱有入聲分類的韻書,如《佩文詩韻》(平水韻)、《詞林正韻》、《詩韻新編》、《詩詞曲韻寶典》等,入聲字都獨立作為韻部集中編排,隨時記憶,時間長了,自然也就大體掌握了。

辨別某字是否為舊讀入聲字,除平時讀古詩詞時記憶積累和隨時閱讀有關(guān)韻書外,還可以了解并掌握入聲字的語音特點,找出其發(fā)音規(guī)律。王吉堯曾有專文刊于原華中師范學(xué)院《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茲將其要點轉(zhuǎn)述如下,以供參考。

1.在現(xiàn)代漢語里,凡韻尾是n、ng的字,都不會是入聲字。因為入聲字在其韻尾b、d、g逐漸變化脫落后,不可能又加上一個輔音韻尾。入聲字發(fā)展到今天,只可能是開音節(jié)。如“劫、闊、哭”等入聲字,古時分別帶有b、d、g的韻尾,后來這些韻尾脫落后,它們就成為以元音結(jié)尾的開音節(jié)了。所以,在碰上以鼻輔音n、ng結(jié)尾的字時,就可判定其不是入聲字。

2.現(xiàn)代漢語里,以b、d、g、j、z、zh等不送氣塞音為聲母的陽平字都是入聲字。這是因為現(xiàn)代漢語的塞音聲母的陽平字有兩個來源,一是古時的濁音平聲字,一是古時的部分入聲字。古濁音字在現(xiàn)代漢語里已全部變?yōu)榍逡簟F渲?,平聲塞音字變?yōu)樗蜌庖?,仄聲的塞音字變?yōu)椴凰蜌庖?。顯然,根據(jù)濁音清化平送仄不送的音變規(guī)律,古濁平聲字在現(xiàn)代漢語里進(jìn)入陽平后,其聲母只可能是送氣音,這也就是說,以不送氣音為聲母的陽平字只可能是入聲字了。如“鼻、薄、白、毒、笛、獨、國、決、昨、識”等字,在現(xiàn)代漢語里都是不送氣的陽平聲字,我們就可以斷定它們是入聲字。

3.在現(xiàn)代漢語里,韻母為uo的卷舌音字(即讀zhuo、chuo、shuo、ruo的字)基本上是古入聲字?,F(xiàn)代漢語里以uo為韻母的字有兩個來源,一是入聲字,一是非入聲字。那些非入聲字在現(xiàn)代漢語里都沒有變?yōu)榫砩嘁?,這也就是說,以uo為韻母的卷舌音都是從古入聲演變來的。所以,我們碰上如“拙、桌、捉、卓、碩、弱”等字,就可以斷定其為入聲字了。

4.現(xiàn)代漢語里以üe結(jié)尾的字,基本上是入聲字。因為現(xiàn)代漢語的üe韻字,絕大部分來自古入聲韻,來自非入聲韻的比較常用的字只有“瘸、靴、嗟”三個。因此,對于“虐、略、絕、鵲、薛、血、曰、岳”等üe韻字,就很容易判定其為入聲字了。

5.現(xiàn)代漢語里,以m、n、l為聲母的字,在陰平、陽平、上聲里一般都不是入聲,而在去聲里則可能是入聲字,因為m、n、l這三個聲母在古時屬于次濁音。古時次濁音入聲字在現(xiàn)代漢語里都?xì)w入去聲里去了,所以在其他三個聲調(diào)里,以m、n、l為聲母的字就不會是入聲字了。這樣,我們碰到“麻、馬、泥、米、乃、?!钡茸郑涂梢詳喽ㄋ鼈儾皇侨肼曌至?。請參閱“參考資料”《平水韻入聲之部》。

思考練習(xí)

1.給下列詩詞正文標(biāo)上平仄(按“古平仄”):

(1)唐代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唐代孟浩然《臨洞庭湖上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p>

(3)宋代朱敦儒《好事近·漁父詞》:“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jié)?;钣嬀G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晚來風(fēng)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2.找出下列詩詞中的今讀平聲的舊讀入聲字。

(1)唐代李商隱《銀河吹笙》:“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夢他年斷,別樹羈雌昨夜驚。月榭故香因雨發(fā),風(fēng)簾殘燭隔霜清。不須浪作緱山意,湘瑟秦簫自有情?!?/p>

(2)蘇軾《賀新郎》:“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zhuǎn)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tuán)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團(tuán)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fēng)敲竹。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秾艷一枝細(xì)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風(fēng)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參考資料

1.平水韻入聲之部:

[一屋]屋木竹目服福祿谷熟肉族鹿腹菊陸軸逐牧伏宿讀犢瀆牘櫝黷轂復(fù)粥肅育六縮哭幅斛戮仆畜蓄叔淑菽獨卜馥沐速祝麓鏃蹙筑穆睦啄覆騖禿彀撲鬻燠澳輻瀑漉蔌恧洑鵩竺筑簇蔟暴掬濮鞫鞠郁矗復(fù)簏蓿塾樸蹴煜謖碌毓舳柚蝠昱菔轆夙蝮彧匐觫霂俶繆蓼倏槲觳囿苜槭茯碡髑副戮孰谷

[二沃]沃俗玉足曲粟燭屬錄箓?cè)瑾z綠毒局欲束鵠蜀促觸續(xù)督贖篤浴酷矚躅褥旭蓐梏幞纛溽勖醁淥嚳鵒告鋈仆

[三覺]覺角桷玨較榷岳樂浞捉朔數(shù)斫卓諑涿倬琢剝趵瀑駁邈瞀雹鰒璞樸確愨觳濁擢鐲濯幄喔偓藥握渥搦踔犖學(xué)

[四質(zhì)]質(zhì)日筆出室實疾術(shù)一乙壹吉秩密率律逸佚失漆栗畢恤蜜橘溢瑟膝匹述黜蹕弼七叱卒虱悉謐朮軼詰戌佶櫛昵窒必侄蛭泌鎰秫蟀嫉唧篥鷸篳騭佾怵帥聿郅桎茁觱咥汨尼蒺拮

[五物]物佛拂屈郁乞掘訖吃紱黻弗茀祓詘崛勿慰厥迄怫艴不屹芴黦菀倔尉蔚

[六月]月骨發(fā)闕越謁沒伐罰卒竭窟笏鉞歇發(fā)突忽勃蹶鶻筏厥蕨掘閥訥歿粵悖兀碣卒猝樾羯汨窣咄惚渤凸龁蝎滑刖厥孛紇矻核餑垡柮棁撅鱖閼杌堀艴曰訐

[七曷]曷達(dá)末闊活缽脫奪褐割沫拔葛闥渴撥豁括聒抹秣遏撻薩掇喝跋魃獺撮怛閼剌栝鈸潑茇越斡捋鞨鴰鲅襪適笪咄妲

[八黠]黯札拔猾鶻八察殺剎軋刖菝鴰戛秸嘎揠茁瞎獺刮帕刷鎩頡滑

[九屑]屑節(jié)雪絕列烈結(jié)穴說血舌潔別缺裂熱決鐵滅折拙切悅轍訣泄咽噎杰徹哲設(shè)嚙劣碣掣譎玦竊纈綴閱埒訐餮瞥臬昳鍥耋抉挈洌捩楔蹩褻瓞蠛捏茁竭契讞癤龁涅頡擷撤跌蔑浙篾澈蛭揭垤孑凸閉闋蘗薛紲渫偈啜軼桀輟晰迭吶咥侄冽棁掇拮批橇觖

[十藥]藥薄惡略作樂落閣鶴爵弱約腳雀幕洛壑索郭博錯躍若縛酌托削鐸灼鑿卻絡(luò)鵲度諾萼橐漠鑰著虐掠獲泊搏鍔藿嚼杓勺酪謔廓綽霍爍莫籜鑠繳諤鄂亳恪箔攫涸鬻瘧鶚郝駱膜粕鏌妁礴濼躒拓蠖鱷格昨柝酢醵萚斫摸貉珞愕柞堊寞笮膊鑿噱瘼爝箬蒻魄烙焯厝噩澤裊矍各獵昔躇芍踱躞躇踱迮

[十一陌]陌石客白澤伯跡宅席策碧籍格役帛戟璧驛麥額柏魄積脈夕液冊尺隙逆畫百赤易革脊獲翮屐適劇磧隔益柵窄核舄擲責(zé)惜僻癖辟掖腋釋舶拍擇磔摘射懌斥奕弈迫疫譯昔瘠赫炙謫虢臘簣碩賾奭螫藉翟襞穸砉亦鬲貘骼只鯽珀借嘖躑埸蜴幗席貊嶧度貊擘檗馘汐啞柞摭咋嚇刺莫驀蟈繹厝霸霹

[十二錫]錫壁歷櫪擊績笛敵滴鏑檄激寂翟覿逖糴析晰溺覓摘狄荻冪鹢戚滌的吃甓霹瀝靂藶惕踢剔礫櫟轢鬲汨砉適嫡鬩焱迪覡淅酈踧蜥吊霓擗倜

[十三職]職國德食蝕色力翼墨極息直得北黑側(cè)飾賊刻則塞式軾域殖植敕飭棘惑默織匿億憶特勒劾慝昃仄稷識逼克蜮唧即拭弋陟測冒翊抑惻泐肋亟殛忒湜閾嶷僰洫踣熄穡實嗇埴匐恧(鯽或奭幅副仂愎翌薏)

[十四緝]緝輯戢立集邑急入泣濕習(xí)給十拾什襲及級澀粒揖汁航笈蟄笠執(zhí)隰汲吸葺褶岌翕歙浥熠揖悒挹

[十五合]合塔答納榻雜臘蠟匝闔蛤衲沓鴿踏颯拉搭漯盍趿溘嗑喏磕

[十六葉]葉帖貼牒接獵妾蝶疊篋涉鬣捷頰楫?dāng)z躡諜堞協(xié)俠莢曄厭勰睫浹笈懾蹀挾鋏喋燮褶鑷靨燁摺馌歙魘輒捻婕聶霎蛺

[十七洽]洽狹峽硤法甲業(yè)鄴匣壓鴨乏怯劫脅插鍤歃押狎袷掐夾筴恰眨呷胛柙郟霎喋札鉀

2.平仄兩讀字:

一字多義,是漢語的特點之一。同一個漢字,由于表義的不同,其讀音也往往不同,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字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讀音的語言現(xiàn)象,有的表此義時讀平聲,表彼義時可能讀仄聲,是要注意加以區(qū)別的。遇有兩讀或多讀字(即平仄異用字),要根據(jù)其意義來判定其讀音,據(jù)讀音來確定其是平還是仄。下面舉一些較常見的平仄異用字,以供參考。思、華、磨、擔(dān)、騎、遺、污、操、間、教、炮、調(diào)、彈、干、難、燕、傳、分、創(chuàng)、將、長、量、稱、更、興、令、譽、空、中、重、雍、從、供、離、吹、背、為、施、治、衣、疏、殷、聞、論、觀、冠、判、翰、先、扇、便、扁、旋、要、燒、荷、那、頗、和、行、王、浪、傍、當(dāng)、強、相、正、勝、乘、任、禁、占、稽等,都是多音多義字。還有些詞性、詞義相同而讀音可平可仄的字(即平仄通用字),使用時因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讀平或讀仄均可。按“平水韻”,較常見的如:看、過、望、忘、聽、醒、縱、場、患、擁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