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日投簪

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詞傳 作者:肖辰


何日投簪

有人說,每個生命都是以獨立個體的形式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反復(fù)紅塵,潮起潮落,我們就好像點點浪花。有人隨波逐流,平淡安穩(wěn)地度過此生,便心愿足矣;而有的人野心勃勃,非要在歷史的點點墨香中留下什么,所以有了血淚山河,有了悲歡離合。

中國古代有個很美麗的傳說,女媧造人,女媧是創(chuàng)造世界的女神,用自己的妙手將每個人的音容笑貌,心性才情都做得大不相同,所以便有了美麗丑陋之分,有了善良兇狠之別,就好像御花園里的花朵,每一枝,每一片,都蘊涵著獨特的性情與魅力!

在我眼中,每一個生命都是美好和純凈的,會為花兒微笑,會為白云欽慕,會在瑟瑟秋風(fēng)中尋找燕兒的影子,那一刻我們不但愉悅著自己,也愉悅著別人。然而亦正如古人所言,月尚有陰晴圓缺,何況弱小的人類,所以我們都會貪婪,都會虛榮,都會挑起無數(shù)紛爭混亂,這樣所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自己比別人生活得更好,希望自己擁有得更多,可惜世事無常,宛如秋風(fēng)掃過枯黃的楊林,帶起殘枝落葉,一片荒蕪。

人們說若想得到真正的寧靜安和,必須要舍棄心中那份貪婪,乍聽時似乎感覺很有道理,但是若真如此做了,天地會變得一片祥和嗎?我看未必,試想我們都不爭了,不斗了,每天把酒言歡,放任自流,世界還有進步可言嗎?那時是不是更致命的危機就隨之出現(xiàn)了,人們閑中生懶,空中喪志。

志是人類靈魂里最重要的性情,志有多高,步有多長,康熙皇帝剛剛即位就想成為一代明君圣主,所以他平了三藩,收了臺灣,百業(yè)興盛,國民安樂,而身為八旗子弟的納蘭亦有著很高的志向,雖然上天不作美,讓他沒能參加殿試,延遲了大展宏圖的機會,不過他并未因此而頹廢,他就好像一株原野上的松樹,經(jīng)過寒疾的洗禮,熬過痛苦的折磨,挺過嚴冬的風(fēng)霜,終于煥發(fā)出一片生機,叫明府上下備感安慰。

推開綠荷苑的朱砂門,納蘭想進去看看,自從惠兒進宮之后,他便不曾來過,心里的牽絆像縷縷纏絲,帶動著天地間的呼喚,他抗拒不了,只能來了。剛剛踏進一步,便被一雙手輕輕攔住,他對視到母親擔(dān)憂而憂傷的眼睛:“好好休息,不要再想從前了!你也不想叫惠兒走得不安心吧!”

就是因為不想,他才必須走這一趟!納蘭深深地望著母親,那眼神有著千言萬語,萬般祈求,母親的眼中慢慢有了一層薄薄的霧氣,她知道自己阻止不了納蘭,只能靜身退開。

起風(fēng)了,帶起了滿園的幽香,納蘭悄步走在青石所鋪的小路上,他似乎聽到了琴聲幽幽,似乎聞到了縷縷茶香,放眼望去,池塘里點點殘荷,枯枯蓮葉,竟?jié)M是蕭索與悲涼,納蘭的手指慢慢合攏成拳,他依稀看到那個一襲素衣的女子,靜靜坐在細柳垂憐的石椅上,風(fēng)兒吹起她的發(fā),絲絲縷縷,潔凈柔美,仿若聽到有人來訪,她抬起頭,對他微笑:“表哥!”

表哥仍在,那個素衣女子卻已飄然進了皇宮,再次相見不知是何年何月,都說牛郎悲苦,可他一年總能見得一次,而自己呢?望著滿園荒涼,納蘭輕輕地搖了搖頭,回不去了,他如此,惠兒亦是如此,如若再見,他不是表哥,是必須要行君臣大禮的臣子。這樣也好,惠兒可以安心地接受另外一個男人的關(guān)愛,可以一如往常般純凈地活著。

這,就夠了!

納蘭終于釋懷地笑了!往外走的時候,他滿心祝福,只求惠兒在宮中一切安好,能像池塘里素雅的蓮荷一樣,可以得到皇帝更多的憐愛!紅塵里,還有比祝福更溫暖人心的東西嗎?沒有了,真的沒有了!它就像晴空萬里的驕陽,暖暖的,灼熱的,將人的心一絲絲熨平,以往的傷痕,以往的歡樂,以往的一切一切,都盡數(shù)安放于角落,變成終生美好的回憶!

這,就夠了!

輕輕關(guān)上綠荷苑的門,納蘭大踏步地離開了。不知道是誰說過,放下心底的欲望就等于放開了自己,就好似天上的風(fēng)箏,沒了線的牽扯,從此自由自在、了無牽掛,這是一種難得的幸福,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其實人生就是這個樣子,每一天我們都在選擇,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人生仕途,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規(guī)劃出了生活藍圖,或許會微笑,或許會落淚,但當(dāng)細雨灑過松林,燕兒呢喃于屋檐,我們都能釋懷,將一切收藏于心底!

心輕病去,納蘭開始在書卷里探索人生的另一種追求,他拜刑部尚書徐乾學(xué)為師,徐乾學(xué)非常賞識這位青年才俊,師徒二人經(jīng)常在一起舞文弄墨,交情甚佳。作為滿族人,納蘭對漢文化的學(xué)習(xí)不遺余力,從幼時朗朗背念三字經(jīng)開始,納蘭便發(fā)憤研讀,為漢文化與滿文化的融會貫通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拜了名師之后,納蘭的文化功底日漸深厚,并在幾年間,主持編纂了一部1860卷編的儒學(xué)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書中收錄了唐、宋、元、明的經(jīng)解146種。這本書一經(jīng)問世,宛如晴空春雷,轟動朝野,康熙皇帝對這個年輕的才子賞慕有加!

其實康熙和納蘭是還未出五服的表兄弟,自己家族的人大放異彩,康熙當(dāng)然覺得臉上有光,所以剛看完手中的奏折,便命身邊的小太監(jiān)傳詔納蘭。就在御花園里,兄弟兩個促膝長談。納蘭與康熙雖然僅有幾面之緣,彼此卻耳熟能詳,只是沒有真正地接觸過。

緣分就是一朵妖嬈的曼陀羅花,帶著迷離的芬芳,吸引著彼此,也抗拒著彼此。很多時候,身邊的人未必了解我們的心性和思想,而那些有過匆匆一面的人,會通過一個眼神,一箋詩詞,一聲嘆息,而大步跨進你的心里,想拒絕都不行。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周瑜與諸葛亮,他們同為人間奇葩,彼此相知相敬。然而,他們一個效忠孫權(quán),一個忠守劉備,立場不同,便不得不隔斷心底那份情誼,將對方指于劍下。成者王侯敗者寇,自古留下的明訓(xùn),政治舞臺上風(fēng)云莫測,沒有對錯黑白之分,只有勝負之別,所以有了三氣周瑜的陰毒,亦有了諸葛亮大哭靈堂的凄然,他既悲又喜,悲才子的亡,喜蜀將少了一個大敵。

紅塵繁復(fù),歷史悲涼,在滾滾的洪流里,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交錯復(fù)雜,有敵人,有知己,亦有君臣,把握好了便能長久相處,處理不當(dāng)就會出現(xiàn)今日飲酒、明日不識的局面。有人會為這樣的反差而嘆息人情淡薄,但我卻很喜歡,以我看來,相交的人不用太多,有知心相愛的人陪伴左右,此生足矣!

想來,納蘭的夙愿也是如此吧,但上蒼給你一樣貴重的東西,便會悄然收走另一份難舍的牽掛。納蘭情竇初開的時候,他失去了相愛的人,而在他只想將一切變成回憶的時候,命運又安排了今日的相見!望著面前英明睿智的皇上,他似乎覺得上天是有意這樣安排的,讓他清楚地明白,就是因為自己不足夠好,不足夠優(yōu)秀,所以便將清若蓮荷的表妹匹配給了更加出色的男人。

都說后宮佳麗三千,皇上的恩寵就是一帖毒藥,可是就算明知如此,仍有那么多女人愿意為他生,為他死。這不單單是權(quán)勢的力量,更有一種人格的魅力與才學(xué)的出眾。納蘭可以想象,月明懸空,惠兒輕輕捧一杯青梅茶來到皇上的身邊,他會放下手中的書卷,為她的柔情而溫暖,為她的才情而折服,自古就有才子佳人之說,他們二人真真應(yīng)了這句話了!

納蘭長長舒了一口氣,多日來的積悶豁然被秋風(fēng)吹散,他變得坦蕩而真摯。那一次納蘭和康熙相談甚歡。一個惜才,一個敬君,連天上的明月似乎都懂得了他們的情意,悄然將光環(huán)灑滿庭院,望著青蓮點點,碧荷悠悠,納蘭辭別了康熙皇上,披掛著月色回到了明府。

母親已經(jīng)等候多時。在大清史冊里對這位愛新覺羅氏的記載很少,而野史中則盛傳其人跋扈悍蠻,連明珠都懼畏幾分。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日,明珠到愛新覺羅氏房間說話,見到夫人身邊的丫鬟眼神伶俐,便隨口贊揚了一句,誰知第二天愛新覺羅氏便將那女子的眼珠子當(dāng)成了點心,送給了明珠。

聽聞后是不是會覺得脊背發(fā)涼,那么一個頂著貴族光環(huán)的貴婦,怎能狠毒至此?我寧愿相信《紅樓夢》中,王夫人那樣“無意”的傷,賈寶玉只和金釧開了幾句玩笑,王夫人便逼得金釧投了井;當(dāng)看到晴雯的美艷,怕其用妖媚的法子勾引寶玉,便將其逐出賈府,活生生地香消玉殞,讓人悲憐,亦叫人感嘆。

人們都說,命如紙薄,在那個陰暗的封建社會里,丫鬟仆人的宿命就像小貓小狗一樣卑微,只要主人不開心,不打則罵,若稀里糊涂地犯了人家的忌諱,也就逃不掉不明不白丟了性命的命運。

塵世殘酷,人性現(xiàn)實。當(dāng)我們踏著哭聲來到紅塵的時候,我們就該習(xí)慣這樣的人情世故,當(dāng)秋風(fēng)掃落葉芽,當(dāng)冰冷侵入靈魂,請輕輕擦去眼角遺落的淚,叫自己不要那么悲涼。微笑地告訴關(guān)心你的人,你很好!

納蘭就是這樣對母親說的,愛新覺羅氏放心地離開了。納蘭卻是一夜無眠。他的好,就是在心口上挖一個黑漆漆的洞,將自己丟棄在里面,慢慢地枯萎,慢慢地埋葬,這樣,也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