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化石

我的二十世紀 作者:寧肯


化石

鐵路,麻雀,化石,它們在我的記憶博物館中布滿灰塵又十分清晰。那枕木是有瀝青的老枕木,現(xiàn)在早就是水泥的,已很少見到過去的枕木。與枕木相對應的是鐵軌,磨得锃亮,閃著過度的寒光,路基上的碎石布滿陳年的風塵與油漬。顯然,這是詹天佑的鐵路,慈禧的鐵路,光緒的鐵路。但那時我們根本沒有這些概念,沒有歷史,沒有記憶,課文是語錄,萬歲,事實上我和路基上的碎石差不多。我們在鐵路上撿化石。碎石中偶爾有化石,也有些發(fā)白的石頭,我們都撿,撿完了回去在馬路上畫格子,跳房子。通常都用粉筆頭畫,有了化石會一下把爛粉筆頭比下去。好的化石很少,也很小,通常只有小指頭大小,多半是一些有點發(fā)白的石塊,偶爾撿到一小塊真正的化石會大喊大叫。真正的化石接近透明,像羊脂玉一般。

除了鐵路,化石還有一個來源,那就是冬天里的運煤車。特別喜歡運煤車,遠遠的一聽到,就從院子里跑出來看。那時胡同里很少見汽車,夏天基本沒有,只到了冬天才有。我們與季節(jié)一同成長,知道運煤車的季節(jié)規(guī)律,每次運煤車來了才好像換季。運煤卡車駛進胡同動靜很大,嗡嗡的聲音震得門板直響,我們站在當街,或聞汽油味,或跟著跑,或大喊一聲。煤運往煤鋪,自動翻斗,倒下后會形成一個煤山。忘了最早誰發(fā)現(xiàn)煤里有化石,反正后來煤車一來便去撿。煤里的化石同樣很小,和鐵路上的差不多,不同在于煤里的化石真是雪白,鐵路上的化石有點發(fā)紅。事實上我們知道鐵路有化石,還是聽運煤師傅說的。運煤師傅見我們在煤堆上爬,弄得跟黑人似的,便告訴我們去鐵路。鐵路上有時貨車會突然停下,像有什么事似的,有時正好是運煤車,這時我們就會扒上去。我個子小,從來沒真正扒上去過,另外也擔心火車一旦啟動怕下不來。這種擔心事實上多余,通常車只要一動我們便會像麻雀紛紛飛起,無論是扒在車上的,還是到了煤堆里的。

鐵路的意義不僅在于給了我們麻雀,化石,奔跑,扔石頭,喊,事實上還無形地提供著遠方,我們去不了遠方,也不想遠方,但是我們站在通往遠方的某個節(jié)點上,這同總是在院子里不一樣。事物都不僅顯在也潛在著什么,前者往往遮蔽后者,但后者往往更具有決定性。鐵路提示著遠方,很多年后我才意識到它對我的意義。為什么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上來就寫到了鐵路,幾乎無意識地返回了童年?《蒙面之城》開始寫道:他們追火車,扔石頭,向火車吐痰,大吼大叫?;蛘哐罔F路瘋跑,捉迷藏,用一整天時間像麻雀似的從郊外鐵路一直追逐到城里的西直門。沒人沿鐵路穿越這個龐大如迷宮的城市,但這是可能的。他們不知自己做了什么。鐵路破敗、荒蕪,像上世紀時光,1910年的麻雀在飛翔。

雖然沒寫到化石,但已隱含了化石。童年就是這樣,雖然小但決定了許多事物。就像有些水流很小,卻決定了遠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