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熱情洋溢——青春年少
詹姆斯·羅斯福晚年得子,自然欣喜異常,薩拉對兒子也是寵愛有加,但是他們并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從事政治活動。有一次,記者采訪薩拉:“在富蘭克林年輕時你是否想到過他有朝一日會成為總統(tǒng)嗎?”她指出:“沒有,從來沒有想到過!我最不希望他當總統(tǒng),或者擔任任何一種公職。”她希望他像他的父親和祖父一樣當個鄉(xiāng)紳,甘愿在赫德森河河畔過寧靜的生活。“我所能為我們的兒子考慮的崇高理想是長大后像他父親一樣耿直誠實、公正仁慈,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美國人。”
對于年幼的富蘭克林來說,海德公園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在這里有一棟三層的住宅樓,四周環(huán)繞著優(yōu)質(zhì)護墻板和狹長的陽臺,房頂上有一個可以眺望大海的平臺,樓房正面配有一條長長的帶扶手欄桿的門廊,正對著大門的馬路西邊佇立著一排排爬滿長春藤的高大石柱。小富蘭克林的活動室設(shè)在三樓,透過百葉窗可以看見如茵的青草漫過遠處低緩的山崗,成群的牛羊,以及詹姆斯親自培育出來的良種馬正緩步在草地和樹叢間,稍遠處是一片片翻耕的田地和整齊的牧場。小富蘭克林常被抱上樓頂平臺乘涼。從這里放眼望去,赫德遜河的美麗景致一覽無余。平靜的水面上白帆點點,更遠處是湛藍的大海。
薩拉親自照顧富蘭克林,在富蘭克林出世后不久就開始記日志,20年間從未停止。兒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仔細地記錄在案,甚至兒子穿過的襯衣、鞋子、小襪子,以及稍大些時的信件、考試卷,都給她整整齊平地保存了下來。后來,人們正是通過這厚厚十幾本密密麻麻的日記和一大摞早年的信件,才得以更為清晰地看到羅斯福早年的生活情景。
由于沒有兄弟姐妹跟他爭奪父母的寵愛,富蘭克林成了他們的小天地的核心,但是,他們并沒有寵壞他,富蘭克林受到了嚴格而又充滿愛撫的教導和訓練。在整個童年,他都必須符合母親規(guī)定的各種標準,他到5歲時才開始自己穿衣服。9歲時才被允許自己洗澡。他每天都要花一定時間來完成父母為他制定的各項訓練計劃。薩拉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并不讓孩子做大量沒必要做的事,雖說那些于他有益的規(guī)定必須嚴格遵守。我們從不僅僅是為了嚴厲而嚴厲,實際上,我們暗中也感到驕傲,因為富蘭克林似乎天生就不需要那樣的約束?!?/p>
詹姆斯夫婦從小就為兒子的成長規(guī)劃了一個并不富于彈性的框架,好在他們并沒有刻板地強迫兒子接受這種塑造。父親有意識地要將他培養(yǎng)成一名十足海德公園氣派的美國紳士。5歲以前,小富蘭克林經(jīng)常穿著德拉諾家族沿襲下來的蘇格蘭式橫褶短裙和黑天鵝絨童裝,非??蓯邸?斓?歲時富蘭克林才說服母親給他買了幾套英國海員式的服裝?!拔业膬鹤邮堑吕Z家族的人,根本不是羅斯福家族的人?!彼_拉經(jīng)常自豪地對人這樣說。薩拉和富蘭克林之間存在著一種溫暖而體貼的關(guān)系,她給予他以安全感和充分的自信心。
在年幼的富蘭克林眼中,父親非常和藹可親,宛如一個知心的導師和游伴,對他提出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簡直無所不知。他舉止文雅,留著滿臉絡(luò)腮胡子,穿著帶馬刺的鞋子,頭戴圓頂硬禮帽,手拿短柄馬鞭,并且手頭總有500美金,這一切都對富蘭克林產(chǎn)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所以他總愛找爸爸玩。在整個童年時代,富蘭克林很少與同齡的孩子在一起,他同父母呆在一起的時間要大大多于同周圍孩子們玩的時間。一到夏天,他總是隨著父親去巡視莊園、騎馬、騎自行車、打獵,在赫德遜河邊釣魚、游泳、劃船,每天步行到村口取回郵件,那里除了近期報紙外,還有他愛看的兒童畫冊和畫報。他喜歡從樓房前的斜坡向下滑著玩,帶著弓箭在樹林間漫游,去草地和叢林間摘草莓。到了冬天,他和伙伴們跑到赫德遜河畔去觀看大人們把大塊的冰從河里拉上岸來,然后一路吆喝著運回各自家的冰窖。他喜歡穿著簇新的雪鞋和父親去河面上溜冰、劃冰船、滑雪橇。
富蘭克林從小就喜愛動物。他的父母曾經(jīng)送給他一匹蘇格蘭小矮馬和良種長毛獵狗作為禮物。父母在他高興之余告訴他,這些動物今后將完全由他自己照管,包括喂養(yǎng)矮馬。他拿著父親送給他的小口徑獵槍捕鳥,并恪守諾言,對赫德遜河流域特有的鳥類每種只捕一只。如此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僅使他很快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射手,也使他收藏的300余種達切斯縣的鳥類標本迄今仍屬于最豐富之列??梢?,羅斯福從小就是一個肯下功夫的收藏家。鳥類標本、郵票、航船模型和植物標本使他樂此不疲,并皆有所成。他從這些愛好中獲得了無法替代的樂趣和寶貴的知識。
對大海、船舶和海上航行的熱愛,是富蘭克林一生難解的情結(jié)。當他的身材還沒有長到他父親那艘51英尺長的“半月號”縱帆船的駕駛盤的高度時,他已經(jīng)在帆船上掌舵了,即使在刮風的時候也不例外。16歲時他有了自己的小船,一只21英尺長的單桅快艇“新月號”。他駕駛這艘快艇勘探了芬迪灣多巖的海岸上。許多年以后,當富蘭克林當了助理海軍部長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一帶海岸的知識很有用處。他在乘一艘驅(qū)逐艦視察緬因州沿岸佛倫奇灣的海軍設(shè)施時提出,由于自己熟悉這一帶水域,可由他來駕船駛過坎波貝洛和大陸之間的危險通道。驅(qū)逐艦艦長小威廉·F·哈爾西海軍上尉勉強同意讓他來駕駛,可是擔心這個“穿白法蘭絨制服、駕過快艇的人”會不會把船撞在巖石上。哈爾西驚奇地發(fā)現(xiàn)羅斯?!昂茉谛小保汛踩伛傔^了危險的海峽。
薩拉自己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在富蘭克林6歲時,他父母在附近朋友家里上了由一位德國家庭女教師主持的幼兒班。后來家庭教師又不斷地被請到家里來。第一位女教師萊因哈德教富蘭克林德語和小學課程,教學效果良好,可惜她后來因病住進了精神病醫(yī)院。接替她的是一位來自瑞士的米爾·丁·桑托斯小姐,她每天教富蘭克林6個小時的法語、英語和歐洲史。具有一些模糊的社會正義感的桑托斯小姐設(shè)法讓富蘭克林的思想超出了家庭規(guī)定的范圍,第一次讓他了解到海德公園以外廣闊世界的苦難和紛擾。在一篇關(guān)于埃及的作文里,富蘭克林寫道:“勞動者一無所有……國王強其他們干重活,可給他們的東西卻少得可憐!他們?yōu)l臨餓死的邊緣!沒有衣服穿,他們大批大批地死亡!”這時的富蘭克林開始閱讀大量的書籍,他喜歡讀馬克·吐溫的作品,后來他曾對人說:“如果有人喜歡我的措辭和演講風格的話,那么這很大程度上是我長期閱讀馬克·吐溫作品的結(jié)果,它們對我的影響比別的作家的作品都要大?!彼?jīng)常獨自呆在樓上,入神地閱讀那些已經(jīng)讀了許多遍的關(guān)于海洋的寓言故事,以及那些布面裝的記錄19世紀初捕鯨船的航海日志。母親也經(jīng)常指導兒子讀一些內(nèi)容嚴肅的書,9歲時他就認為所有的雜志中,《科學美國人》最好,而一般在他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shù)孩子很難對這類雜志產(chǎn)生興趣。他記憶力不錯,尤其是背詞匯的能力很強。他后來成為美國歷史上少有的能講法、德兩門外語的總統(tǒng)。
但是,富蘭克林不能永遠在家里上學。1896年9月,他終于離開母親的懷抱,進入美國著名的格羅頓公學。這所學校是按照美國上流社會教育思想建立起來,專為豪門巨富子弟進入名牌大學作準備的預備學校。1884年該校建成以后,很快就躋身于歷史超過百年的著名寄宿學校之列。格羅頓公學的創(chuàng)辦人和第一任校長是恩迪科特·皮博迪博士。他生于1857年,是新英格蘭一個名門望族的后裔,畢業(yè)于劍橋大學。他不愿隨父親進入工商界,而是在一個偏僻的地方當了一名牧師。1883年,他來到格羅頓,隨后創(chuàng)辦了該校。他的辦學方針是強調(diào)為社會服務(wù)的精神,要求學生不要自命清高,而要投身到政治之中。他認為學校的職責就是培養(yǎng)新的一批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有教養(yǎng)的領(lǐng)導人,以便扭轉(zhuǎn)美國南北戰(zhàn)爭后道德標準低落的情況?!靶膼傉\服地服務(wù)于上帝”是皮博迪傳播的箴言,他向全國社會名流的孩子們講授這個服務(wù)箴言——服務(wù)于上帝,服務(wù)于國家,服務(wù)于人類。他宣告:“如果格羅頓學校的某些學生將來沒有投身政界為我們國家作一些貢獻,那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受到激勵?!?/p>
盡管皮博迪只愿意接受準備學習六年的孩子而不受插班生,富蘭克林還是從三年級開始入學。對他來說,除了自己的父母外,對他影響最深的要算是格羅頓了。他在海德公園的鄰居伙伴小埃德蒙·羅杰斯同他一起入學。他的侄子塔迪·羅斯福比他高一年級。在他班上的其他孩子中,9個來自紐約市,7個來自波士頓,2個來自費城。只要稍微看看那些姓氏,就知道他們盡屬于東海岸中心城市的名門望族。據(jù)當時統(tǒng)計,格羅頓公學6個班級的學生中,有90%以上出身于美國上流社會家庭。進入格羅頓學校對于僅有14歲得孩子來說,是一個真正的考驗。
他剛進校時,操著濃重的英國口音,有些不太合群,因?qū)W校里有一個年齡比他大的名聲不太好的侄子,因此他得了個綽號“富蘭克叔叔”。更糟糕的是,富蘭克林有點不太正統(tǒng),這在格羅頓學校可能會遭到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們的懲罰。有一種懲罰手段叫做“皮靴箱”,就是先叫受罰者彎下身來,然后強行把他推進一個小柜子,讓他待在里面。另一種懲罰叫做“灌水”,辦法就是在自習時間,由幾名六年級學生叫出犯規(guī)者的名字,隨即把受罰者拉到附近的衛(wèi)生間,強迫他臉朝上屈身躺在水槽上面,然后把一盆盆的水倒在他的臉上和喉嚨里,直到他嘗到要淹死的滋味才罷休。但他從來沒有受過這兩種懲罰,他逐漸學會了與同齡人相處,很快克服了一般插班生因突然面對全新環(huán)境而容易產(chǎn)生的那種羞怯、焦慮、失落等不適應(yīng)癥,并從容不平地進入了角色。他“冷靜、沉著、聰明,臉上總掛著最熱情的、最友好的和最充分體諒別人的微笑”。他在進校第二年還獲得了“嚴格守時獎”,老師們也很少給他記過品行不良。他盡量調(diào)整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之完全符合格羅頓學校的傳統(tǒng)規(guī)范。皮博迪校長向他的父母報告說:“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個聰明和誠實的學生,也是個好孩子?!?/p>
格羅頓的教學方法獨具一格,幾乎不講授有關(guān)美國的課程。教師們十分賣勁地讓孩子們熟悉英文經(jīng)典著作,每天晚上為他們朗讀。在第一學年,富蘭克林學了拉丁文學、希臘文學以及英國和法國的文學,希臘和羅馬的歷史、代數(shù)、自然科學和神學。他的第一次成績報告單表明,按十分制評分標準計算,他得了較好的平均分7.79分,在全班學生中名列前5名。
同英國的學校一樣,格羅頓公學大力推崇體育活動。皮博迪認為,一個合格的學生應(yīng)該是合格的運動家,應(yīng)該有運動健將的拼搏精神和豪爽的風度??墒歉惶m克林很瘦,身高5英尺3英寸,體重只有100磅,其體力不能支持格羅頓盛行的橄欖球、籃球和劃船,他擅長的網(wǎng)球、高爾夫球、騎馬和帆船駕駛在格羅頓又不時興。他不甘冷落,自動組織了橄欖球啦啦隊,還自愿充當籃球隊管理員,這樣就與學校中許多著名球員的關(guān)系密切起來。
雖說體育不是富蘭克林的強項,可他擅長辯論,是“辯論學會”的成員。他主張給予菲律賓以獨立,主張加強海軍力量。16歲那一年,美西戰(zhàn)爭爆發(fā),羅斯福準備和幾個同學一起投筆從戎,參加海軍去打西班牙人??墒?,他忽然傳染上猩紅熱,被隔離起來,失去了參戰(zhàn)機會,然而他的參戰(zhàn)愿望從西奧多·羅斯福身上得到了補償。那就是人們認為他的堂叔老羅斯福在麥金利政府的海軍助理部長任內(nèi),對發(fā)展美國海軍發(fā)揮了重大作用,而且他本人還親赴前線,于是,老羅斯福成了富蘭克林心目中的英雄。雖然如此,他還是反對兼并夏威夷。
畢業(yè)典禮那天,西奧多·羅斯福州長駕臨格羅頓公學,應(yīng)邀作了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說:“……一個人只要有勇氣、有善意、有智慧,那么他所成就的事業(yè)即是無限的。而當今我國政治正需要這種人?!蔽鲓W多精力出奇的旺盛,興致昂揚,在聽眾面前極富吸引力。他將他自己對道德健全的熱衷,以及對“緊張生活”的喜愛,傳染給了這些美國青少年。富蘭克林聽得熱血沸騰,近乎英雄崇拜地帶頭鼓掌。西奧多實際上成了富蘭克林最初的政治起蒙者。在年輕的富蘭克林看來,西奧多身上,除了認為心地純潔的人應(yīng)更積極地參與政治,鄙視單純追求物質(zhì)利益,以及為國家服務(wù)的精神之外,幾乎再沒有什么深思熟慮的想法。
40年后,富蘭克林·羅斯福寫信對皮博迪校長說:“我認為在我的思想性格正在形成的時期,我有幸接受您的教誨,是我一生中的一大幸事?!逼げ┑闲iL的信條之一就是:獲得受教育的優(yōu)越機會同時意味著負有為祖國服務(wù)的義務(wù),以及為不夠幸運的同胞們謀取福利的義務(wù)。事實上,羅斯福對于美國下層社會的了解和關(guān)心,也是在格羅頓時期形成的。皮博迪基于其基督教信仰長期從事社會福利公益活動,格羅頓公學一直為窮苦的孩子們舉辦夏令營,羅斯福熱心地參加了服務(wù)工作。他從皮博迪那里所學到的,就是為時乖命蹇的人服務(wù)的基督教紳士們的理想:即堅持擁有特權(quán)的美國人將在解除國內(nèi)和國際間的疾苦中起作用。皮博迪付出了巨大努力教誨他的學生們時刻銘記這些人間疾苦。皮博迪和格羅頓公學幫助羅斯福形成了他對社會問題的基本看法。1934年,羅斯福寫道:“在我的一生中,除了父母之外,皮博迪博士和夫人對我的影響和將要給我的影響比其他任何人都大。”白宮舉辦的非官方性質(zhì)的儀式活動,羅斯福都盡量請皮博迪博士來主持。
1900年6月,18歲的羅斯福結(jié)束了格羅頓公學的學習生活。臨畢業(yè)前他戴上了夾鼻眼鏡,于英俊中透出幾分秀氣和成熟的睿智。他得到的紀念品是40卷的莎士比亞全集,他當時的心情是“高興的無法形容”。當他準備離開母校時,懷舊和歡樂之情油然而生。他在從格羅頓寄出的一封家信中寫道:“進修的歷程宣告結(jié)束,戰(zhàn)斗已獲勝利!今天是一個多么歡快而又悲傷的日子。我輩再也不會在母校出席朗誦會了,每一位同學都想再當一次一年級新生……”他獲得的平均成績是B,校長在他最后的成績單中這樣批示:“始終是一個極為忠實的學生和本校的杰出的成員,我真舍不得離開富蘭克林?!?932年底,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立即處于新聞記者的鎂光燈下的皮博迪校長激動地當眾宣布:“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當年在格羅頓學習的少年,這是有據(jù)可查的。我認為,關(guān)于他在學校時的表現(xiàn),還應(yīng)當多說幾句。他當時是一位沉著冷靜的普通少年,他的才能要比許多同學要強一些,在班里表現(xiàn)比較突出,但還不是最優(yōu)秀的學生。他的身體較弱,因此在體育方面沒有成就。我們大家都喜歡他?!?/p>
1900年9月25日富蘭克林從紐約來上學時,哈佛大學正處于黃金時代,當時的校長查爾斯·W·埃利奧特是在美國推行自由選修課程制度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在哈佛大學已經(jīng)當了30年校長,在他治理學校的最后十年內(nèi),這所學校就由一所小型的地方性大學變成了著名的高等學府。教員中也有不少著名人士。
哈佛大學在美國誕生前140年就已經(jīng)建立了,是美國東部權(quán)勢集團為造就上流社會接班人的名牌大學。羅斯福家族與這所大學的淵源不淺,富蘭克林的父親以及西奧多·羅斯福總統(tǒng)都畢業(yè)于此。從格羅頓學校進入哈佛沒什么困難,許多同學和他一起進入了哈佛。富蘭克林在格羅頓的表現(xiàn)也許并不十分突出,但他決心在哈佛大學里盡量出類拔萃。他以西奧多·羅斯福所特有的那種投身戰(zhàn)斗的沖天干勁和熱情闖進了哈佛的大門,成了校園里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哈佛期間,富蘭克林選讀了特別適合政治生涯的課程。他在擺在面前的五花八門的課程中,選擇了歷史和政治作為主修課,而把英語和演講作為副修課。他也學習拉丁文、法文、地質(zhì)學和經(jīng)濟學。他跟哈佛大學的許多名流學習過,但誰也沒有像皮博迪博士那樣激起過他對學習的渴望。
哈佛大學同美國其他大學一樣,體育活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伤诟窳_頓學校一樣,無法在體育方面取得耀人的成就,于是就從其他方面著手。為了炫耀自己的家族,他在大學二年級就曾以《新阿姆斯特丹的羅斯福家族》作為論文的題目。他在論文中談到這個家族的“進步性和真正的民主精神”時說:“羅斯福家族具有活力的一個原因——也許是主要原因——就在于這種民主精神。他們從來沒有覺得由于自己出身高貴就可以游手好閑而取得成功。相反,他們覺得正因為出身高貴,如果他們不能盡到自己對社會的義務(wù),他們將得不到原諒?!备惶m克林通過對本家族“真正的民主精神”的宣揚,為自己進入政界提供了理論根據(jù)。這種“精神”之所以說是民主的,并不是指與群眾打成一片或主張人類的根本平等。相反,它帶有杰斐遜主義的味道,即要求富貴人家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謀福利,而不光是為了賺錢。羅斯福就是這樣開始形成自己對于精神遺產(chǎn)的看法;這樣一個看法,加上西奧多·羅斯福的榜樣和恩迫科特·皮博迪的教導,推動了富蘭克林參與團體和政治活動。
入校一年以后,富蘭克林參加了哈佛共和黨人俱樂部。與此同時,他還參加了辦《紅色哈佛報》的工作。為了擴大影響,他請求當時擔任紐約州長的堂叔西奧多·羅斯福來校發(fā)表演說,并在演說后接受他的訪問。于是校刊編輯部就吸收他為助理編輯。接著他的堂叔作為麥金利的伙伴與民主黨的布賴恩競選總統(tǒng)。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埃利奧特的政治態(tài)度為人所注目。富蘭克林就向主編提出要訪問校長,主編認為不可能得到回答。富蘭克林堅持要試試看。哈佛校長接見這位學生記者時,態(tài)度之嚴峻果然不出所料。他冷冰冰地反問道:“我為什么必須告訴你投誰的票呢?”富蘭克林說:“這是因為,如果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的話,你就應(yīng)該樂意把你的影響放到天平上去。”就這樣,在這位年輕人咄咄逼人的進攻下,埃利奧特一改聲色俱厲的態(tài)度,高興地回答了這位學生記者的問題。富蘭克林采訪的這一獨家新聞,不僅登在《紅色哈佛報》上,而且成了全國各家報紙的頭條新聞。
在一年級的時候,富蘭克林的父親去世,終年72歲。詹姆斯給每個兒子留下了一筆12萬美元的信用存款,每年約有六千美元的利息收入;斯普林伍德莊園及其余遺產(chǎn)歸其遺孀所有;她在兩年前當其父親去世時已繼承了將近130萬美元的遺產(chǎn)。
詹姆斯死后,薩拉感到特別孤單,特別是富蘭克林一回到哈佛大學,她就感到斯普林伍德莊園一片寂靜凄涼,苦悶異常。這時薩拉只有46歲,還得生活下去。20年來,她把自己的愛均分給詹姆斯和富蘭克林,現(xiàn)在她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兒子身上。詹姆斯在遺囑中要富蘭克林“聽從母親管教”——于是她就承擔起這個責任。薩拉把事務(wù)一安排就緒,就遷到波士頓,在靠近兒子的地方租下了一套房間——“它離大學不太遠,以便在他需要我的時候我可就近加以照料,同時也不太近,以免有礙于他的大學生活。”
她剛愎自用,總想控制自己周圍的人們,包括富蘭克林在內(nèi)。姑娘們由于仰慕羅斯福家族的名望和富蘭克林的容貌,爭向這位英俊的哈佛大學學子靠攏,但她們都很討厭他受母親的控制。一些人認為他是“惟媽媽之命是從的孝子”,表面上的自信掩蓋著永恒的稚氣,并且說他的名字的首位字母“F·D·”是代表“羽毛撣子”(feather dwsler),或者說是輕量級。
但是,這完全是對這個年輕人性格的誤解。富蘭克林盡管深深地愛著他的母親,總是對他百般體貼和溫存,但他已經(jīng)學會駕馭她了,僅在符合他的心意時他才服從她的指揮,如不稱心則只管聽著,不與爭辯,實際上還是我行我素。薩拉·羅斯福從未窺見到富蘭克林心靈深處的秘密,即使間或發(fā)現(xiàn)一些不順心的事,她也絲毫不在意。另外,富蘭克林也并不是時常被人錯怪的輕薄少年。他對不如自己幸運的人們懷有強烈的責任感,這是他父母和皮博迪一向給他灌輸?shù)模冶灰环N高貴者對不幸者的同情心所增強。富蘭克林繼續(xù)為圣安德魯斯兒童俱樂部的貧苦孩童服務(wù),他在哈佛為救濟關(guān)在南非英國集中營的布爾族婦女兒童發(fā)起過募捐運動。
富蘭克林·羅斯福由于在格羅頓就學了大學課程,所以在3年中就讀完了獲得文學士學位的必修課程。但是,為了利用在秋季這一學期里當選為《紅色哈佛報》的主編,他必須繼續(xù)在坎布里奇呆一個學年。為了爭得主編的職位,在1903年9月,他報名考進了研究生院。他說:“我的全部余暇都用在這份報紙上,我在大學里為人事公職所做的最好準備也許就是辦《紅色哈佛報》?!碑敃r《紅色哈佛報》是一張有4個專欄、4到8頁的報紙。在羅斯福參加之前,報紙的內(nèi)容枯燥乏味,思想保守,不敢得罪校方。羅斯福給它注射了一針“現(xiàn)代新聞學”,加速了它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也增高了全校教職員工的血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章之一是羅斯福針對哈佛校方寫的一篇社論。他要求給哈佛大學陳;日的宿舍配備適當?shù)南来胧?。在社論發(fā)表后的第13天,芝加哥的伊羅夸伊戲院失火,死了588人,其中大部是婦女和兒童。有一個人給主編寄來了一封不署名的信,暗示校方也同芝加哥的政府官員一樣犯了讀職罪,但主編羅斯福并未接受這個意見,仍以克制的措同繼續(xù)要求給宿舍配備更多的消防設(shè)施。他的活動終于在5月份獲得成功,從而大大提高了他在學生中的威信。
1904年6月,富蘭克林從哈佛大學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