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晚清時期的天下第一奏折
近年來,以清代皇帝后妃為題材的所謂清宮戲風行熒屏,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觀眾,借助現代化的媒體,過了一把“人間帝王家”的干癮。人們在熟悉了“朕”“萬歲爺”“大人”這一類稱呼的同時,對君臣朝廷之間的路數也略知一二。看戲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上折”“遞個折子”這樣的話。這個“折”“折子”便是奏折。奏折是當時大臣與皇帝溝通的一條最重要的管道,尤其是對地方上的官員而言,上一趟京師朝見皇上是樁很難的事。于是,一年到頭大量的要政大事便通過奏折來稟報,并按照朝廷對奏折的批復來辦事行政。同時,奏折也是臣工與皇上感情聯絡的主要紐帶。皇帝可以從日常的奏折中看出所委大員對他的情誼深淺、忠誠程度、和朝廷貼心不貼心等等。曹丕的一句“文章乃經國之大業(yè)”的話,曾經被無數文人所引用,并因此而自豪。其實,對于通常文章而言,是攀不上“經國大業(yè)”這個高度的,惟奏折這種文章或許可以接近。
晚清是一個風云劇變的時代,乃名符其實的多事之秋。現在仍大體完好地保存在國家檔案館的數十萬份軍機處副錄的奏折,是那個時代所留下的最權威、最直接、相對來說也是最為真實的記錄。
在咸豐后期至同治年間,備受海內矚目的奏章,當屬兩江總督衙門所拜發(fā)的各類折片。以總督曾國藩為名義簽發(fā)的這批折片,一時有天下第一奏折之稱。
咸豐十年春,曾氏取代何桂清做了兩江總督。兩江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地域寬闊,物產豐富,且人文薈萃,歷來為國家的重要地區(qū)。而眼下它的衙門所在地江寧府,卻做了與朝廷對抗的敵國都城,攻克江寧便成了朝野上下壓倒一切的大事。新上任的兩江總督,又是肩負收復國土重任的湘軍最高統(tǒng)帥,這個衙門自然成了天下關注的第一衙門,從這里發(fā)出的奏折,幾乎每份每篇都牽涉到當時整個國家的軍政要務。同時,此時的兩江之主乃望重士林的一代文章宗師。他所選編的《經史百家雜鈔》為姚鼐《古文辭類纂》之后,在近代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一部文章總匯。他的幕府里聚集了兩三百名才雋之士,當時的文章高手張裕釗、吳汝綸、黎庶昌、薛福成等人先后都為他代擬過奏折,即便從純文章的角度來看,兩江總督衙門里所產生的折片也決不會是平庸之作,像《參翁同書片》這樣的折子,一時間全國各大衙門的師爺們爭相傳抄,廣為播頌,奉為參折彈章的經典之作。
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評點者從曾氏存世的兩千多道奏折中,選出其中最為精粹的四十七篇來加以述說議論。與對曾氏家書的評點一樣,評點者會聯系到該折產生的背景、上折人其時所處的狀況、折子背后所隱藏的復雜內幕等等,來為讀者剖析這道奏折中的不為常人所知的曲折機奧,抉出其易為人們所忽視的精微細末。
評點者尤為注重的是,從這些奏折里所體現出的晚清時期大臣與君上之間的微妙關系:一個身為朝廷的部院負責人,是如何通過反映社情民意與積極建言獻策,來表現自己的抱負才干,以求獲得更大的知名度,引起最高決策層的重視;一個處于大局重新洗牌的特殊時刻的離職大臣,是如何充分利用稍縱即逝的天賜機遇,借朝廷之力,將事業(yè)做大做強,以至于領一時之風騷,為當世之驕子;一個執(zhí)掌兵符的戰(zhàn)地統(tǒng)帥,面對同一營壘中的種種疲軟散漫、腐敗惡劣,是如何通過引來上方寶劍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從而贏得軍事上的最后勝利;一個擁有重權的地方官,是如何借上奏申述的機會,巧與中央政府周旋,既如愿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得罪大老板;一個想干大事業(yè)的方面大員,又是如何通過奏折來提出自己的設想創(chuàng)意,并因此取得朝廷全面贊同的最佳效果。評點者一如既往,也很樂意借議論所選折片之機,說說點點滴滴的讀史淺得,與讀者一道來領略中華民族那些永具魅力的歷史智慧。
奏折其實就是寫給中央的報告。其名稱雖隨著封建皇朝的消失而消失,其實質毫無疑問將會長久存在。通常人自然輪不到給中央寫報告,但給上級寫報告,則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事。在政府部門里,地市要給省寫報告,縣要給地市寫報告,鄉(xiāng)鎮(zhèn)要給縣寫報告;在其他部門里,中層干部要給主管領導寫報告,主管領導要向董事會寫報告,即便身為一個普通員工,到了年終時,也要有一個本年度的述職報告??梢姡瑘蟾孢@種文章,幾乎于每個人都有關系。當年這批有著“第一報告”之稱的折片,給我們今天有志于寫好本職報告的人,多多少少有點借鑒和啟示作用。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湘軍某營官給曾氏呈遞一份軍情報告。報告說這段時期來仗打得是“屢戰(zhàn)屢敗”。曾氏讀到這里,提起筆來將“戰(zhàn)”“敗”二字互換,變?yōu)椤皩覕覒?zhàn)”。同樣是四個字,只不過位置換了一下,通篇報告的氣象便完全改變了。這個故事說的是曾氏敗而不餒的氣概,但這種氣概是通過看似不經意的文字改動而體現出來的。這一則說明文字本身的重大功能,二則也說明曾氏文字功夫的精到。我們透過保存在曾氏老家富厚堂奏折草稿的修改原件,可以知道當時每道折片都是經曾氏精心修改而后謄抄拜發(fā)的。所選的這四十多道折片,是曾氏全部奏折中的文章精品。評點者在每道折片后都加上“寫作簡析”與“要言妙道”兩個欄目,分析其寫作上的特色,勾出其篇中的精采文字,以求幫助讀者更好領會該折片在為文上的良苦用心,而于自己的報告寫作有所裨益。
唐浩明
癸未深秋于長沙靜遠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