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夢江南
◎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fēng)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譯文】
千萬般恨意,全由于愛人遠(yuǎn)在天涯。山月不知(閨中思婦的)心事,水面上的清風(fēng)空自將眼前的春花吹落。碧云搖曳,橫斜在天邊。
【賞析】
這首詞以深山夜月為背景,寫思婦懷遠(yuǎn)。
開首“千萬恨”三字,直抒胸臆,將思婦內(nèi)心深處那重重幽怨一字字道出,甚為悲苦。那么這恨從何而來呢?“恨極在天涯”。她的恨源于丈夫遠(yuǎn)游未歸。她的恨是千重萬重,一個“極”字將這種“恨”寫盡了:一定是丈夫出游甚久,她的恨才經(jīng)年累月積下了這么多重。
“山月”三句融情入景,以自然之物的無情襯托出思婦的深情,突出她的滿腔哀傷。山月不通人的情感,本是極為自然之事,可思婦心中的愁怨實(shí)在太深,因而才責(zé)怪起它來?!八L(fēng)空落眼前花”,花兒飄落引起的是韶華易逝的悲傷,今春眼看著又要過去了,所思之人卻仍未歸來。這一句寫出了思婦那種萬念俱灰的心情?!皳u曳碧云斜”,末一句純粹寫景,意味雋永。天空一碧,白云悠悠,似對她那千萬恨無知無覺。
⊙作者簡介⊙
溫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飛卿,山西太原人。少負(fù)才華,長于詩賦。晚唐律賦考試,八韻為一篇。據(jù)說溫庭筠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稱為“溫八叉”。詩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所作多寫閨情,鏤金錯采,在當(dāng)時和后代影響極大,被奉為“花間派”的鼻祖。作為唐代大力填詞的第一人,存詞六十六首,王國維據(jù)《花間》、《金奩》兩集,輯有《金荃詞》一卷。有《溫飛卿集》。
夢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dú)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①。腸斷白洲②。
【注釋】
①斜暉:偏西的陽光。脈(mò)脈(mò):含情凝視、情意綿綿的樣子。這里形容陽光微弱。②白(pín)洲:開滿白色花的水中小塊陸地。古代詩詞中長用以代指分別的地方。白,一種水中浮草。
【譯文】
梳洗完畢,獨(dú)自倚著望江樓(的欄桿)。千帆過盡都不見愛人的歸舟,夕陽的余暉脈脈無語,江水悠悠流淌。一片愁腸繞斷在那片白洲上。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思婦登樓盼望夫君歸來,而希望卻落空了。
常言道“女為悅己者容”,本詞中的女主人公梳洗完畢,登上高樓,一心盼望著遠(yuǎn)游的丈夫歸來。一個“罷”字,足見其心情之迫切:剛梳洗完畢,便迫不及待地登上江樓翹首盼望,可見是從早晨就開始眺望了。“獨(dú)倚”二字寫出了倚樓人孤寂的心態(tài)。她滿懷希望而來,引頸盼望了一天,可結(jié)果呢?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這兩句寫出了她由盼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斑^盡千帆”是眼前實(shí)景,同時也包含著女主人公的情感活動:她久久憑欄,打量著每一艘過往的船只,這艘不是,那艘也不是,在一次次的盼望中,她一次次地失望,心情低落到極點(diǎn)。成百上千的船只過去了,日色也暗了下來,眼前終于只剩下脈脈無語的斜陽,以及滾滾東去的江水了?!靶睍熋}脈”四字,表面上看是寫景,然而與上文聯(lián)系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暗示了一個訊息:主人公直到黃昏還在望,就這樣望了整整一天。
末句“腸斷白洲”更有含蓄不盡之意?!鞍住蓖潜磉_(dá)男女思慕之情的象征。這一句將人物感受和盤托出,直接有力。
菩薩蠻
◎溫庭筠
水精簾里頗黎枕①,暖香惹夢鴛鴦錦②。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③,人勝參差剪④。雙鬢隔香紅⑤,玉釵頭上風(fēng)⑥。
【注釋】
①水精:即水晶。頗黎:即玻璃,古代一種玉名,又名水玉。②鴛鴦錦:繡有鴛鴦的被子。③藕絲:借指藕白色的衣裙。秋色淺:指衣服的顏色如淡淡的秋色。④人勝:古代人七日(正月初七)那天戴在頭上的飾物(剪紙、絹、箔等物為之)。參差剪:參差是形容人勝之形的,剪則指剪出人勝。⑤香紅:難知確切所指,大概指紅潤的面頰、紅唇等。⑥玉釵:指步搖簪一類的簪釵,即在簪釵一頭垂懸著吊墜似的飾品,行走時或風(fēng)吹時可以擺動。
【譯文】
水晶簾中有玻璃枕,鴛鴦錦被中暖香融融,惹起(玉人)春夢。(她夢到)江岸上楊柳如煙,大雁飛入掛著一鉤殘月的天空。
她穿著淺色的藕荷色絲綢秋衫,戴著參差不齊的紙箔裁剪的飾品。雙鬢間隔著那姣好的面容,頭上玉釵在春風(fēng)中輕輕搖曳擺動。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一個閨中女子的春夢,反映出她的淡淡哀愁。
上片寫閨中女子的居住環(huán)境以及她的夢境。“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首二句描寫環(huán)境。水晶簾、玻璃枕、鴛鴦被,室內(nèi)的陳設(shè)十分精巧講究,由此可見該女子為一貴族仕女,且雍容華貴?!芭闳菈簟彼淖钟质古P室充滿生氣。這后一句還引起人無限遐想:于這繡有鴛鴦圖案的錦被之中,女主人公正做著一個怎樣的夢呢?“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這十個字雖是寫景,而個中情味正在景外。若將這兩句與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聯(lián)系起來,我們便不難看出畫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愫。詞中女主人公大抵也如《望江南》中的思婦一般,日日登樓,眺望著遠(yuǎn)方之人。而冬去春來,大雁已從南方飛回家鄉(xiāng),而她的意中人卻仍不見蹤影。這是夢,還是實(shí)境?只覺得綿邈無際,叫人無從分辨。
下片描寫女主人公的穿著打扮?!芭航z秋色淺”寫衣著。藕,淡紫近白,成熟于秋季,故將藕色稱作“秋色”,又轉(zhuǎn)而用這種色彩來代指藕色絲綢做成的衣裳?!叭藙賲⒉罴簟睂戭^上的飾物?!半p鬢隔香紅”,兩鬢簪花中有距離,所以說“隔”;“香紅”,此處與“藕絲秋色淺”所用的手法一樣,以氣味和顏色代指姣好的面容?!坝疋O頭上風(fēng)”,承上雙鬢連寫女主人公的頭飾。最后一“風(fēng)”字用得尤妙,是名詞作動詞用,生動地寫出了女主人公走路時玉釵微微顫動的樣子。下片無一句正面描寫女子的容貌,卻通過對她衣著、頭飾的描寫,來襯托出她的美麗可愛。
這首詞借助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女主人公的形貌及心理活動,詞境十分朦朧。
菩薩蠻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①,鬢云欲度香腮雪②。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③。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④,雙雙金鷓鴣⑤。
【注釋】
①小山:指美人發(fā)髻。金:即額黃,又稱鵝黃、貼黃,是唐代婦女的眉際妝,因為以黃色顏料染畫于額間,故得名。②鬢云:形容鬢發(fā)蓬松,像云朵一樣。度:覆蓋、掩過,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變得輕淡,像云影輕度。香腮雪:即香雪腮,指雪白的面頰。③弄妝:梳妝打扮。④羅襦(rú):絲綢短襖。⑤金鷓(zhè)鴣(ɡū):指用金線繡上去的鷓鴣鳥。
【譯文】
小山重重疊疊,金光明滅,如云的鬢發(fā)想要度過潔白似雪的香腮。她慵懶地起床畫眉,遲遲才弄妝梳洗。
拿起兩面鏡子一前一后照著頭上的花飾,鏡子里紅花與臉面交相輝映。新穿上的絲綢裙襖上,繡著一雙金鷓鴣。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美女梳妝圖。在這幅濃墨重彩的圖畫中,流露出閨中貴婦的苦悶與落寞。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這兩句描繪了一幅睡美人的圖畫。在古詩詞中,常以女子的發(fā)髻來寫山,如劉禹錫《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金”指首飾;“明滅”則指首飾在晨光的照射下時明時暗?!把?,形容床頭美女膚色之白皙?!皯衅甬嫸昝迹獖y梳洗遲”,這兩句才開始寫她起床梳妝。一“懶”一“遲”寫出了閨中女子的慵懶狀,頗見其百無聊賴之心情。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這兩句寫“弄妝”后之情形。她梳洗和打扮完畢后,拿起兩面鏡子一前一后照著,看頭上的花飾是否插好了。鏡子里映著她的面容和花飾,相互輝映,顯得格外好看?!靶绿C羅襦,雙雙金鷓鴣”,末兩句寫她的衣裳,余味無窮。她簇新的絲綢小褂上,剛剛用金線繡上了成雙成對的鷓鴣。一個“雙”字,凸顯出她的孤獨(dú)與落寞,使這首詞的詞境得到升華。
詞的品賞知識
闋與片
闋:一首詞稱為一闋。詞的分段也稱為闋,上段稱為上闋,下段稱為下闋。
片:詞的分段稱為分片,第二段的開頭稱為“過片”。詞多由上下兩段組成,慢詞有多至三片、四片者。以這首《菩薩蠻》為例,“小山重疊”四句為上片;“照花前后鏡”四句為下片。
菩薩蠻
◎溫庭筠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①,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②,香燭銷成淚③?;渥右?guī)啼,綠窗殘夢迷。
【注釋】
①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②畫羅:有畫飾的絲織羅帳。③銷:燃燒熔化。
【譯文】
明月映照玉樓,(思婦)久久地思憶著遠(yuǎn)方的戀人,柳條兒在春風(fēng)中無力飄擺。門外青草茂盛,送別郎君聽到馬的嘶鳴聲。
羅帳上繡著一雙金色的翡翠鳥,香燭燃燒,熔化成眼淚?;▋猴h落,杜鵑啼鳴,綠窗內(nèi)(思婦)殘夢迷離。
【賞析】
這首詞寫閨情,十分精妙。
“玉樓明月長相憶”,首句點(diǎn)明思情涌動的時間、地點(diǎn),明月之夜,思婦獨(dú)自登樓,愁緒倍增,萬千思緒一齊涌上心頭,她不禁陷入了對過往的深深回憶之中。
接下來寫思婦所回憶的離別場景:“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柳絲裊娜春無力”,說明此時正值暮春時節(jié);“柳絲裊娜”,柳條依依如同在訴說著她的不舍之情;“無力”二字暗示出思婦別后的嬌慵神態(tài)與依戀情懷。三、四句寫分別那一剎那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具體生動。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思婦由回憶轉(zhuǎn)至現(xiàn)實(shí):眼前羅帳上繡著一對金翡翠,紅燭正一滴一滴垂淚。詞人善于選取富有特征的景物來抒寫女主人公的情感,金翡翠成對更反襯出思婦的孤獨(dú);而寫蠟燭垂淚實(shí)是說思婦掉淚,將一腔幽怨盡數(shù)寓于對景物的描繪中。
“花落子規(guī)啼,綠窗殘夢迷”,夜已深,窗外杜鵑聲聲,喚離人歸去,倍增思婦傷情;她神思恍惚,殘夢迷離。一個“迷”字,寫出了思婦那種情不能已、神思恍惚的情狀。
更漏子
◎溫庭筠
柳絲長,春雨細(xì),花外漏聲迢遞①。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②。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注釋】
①漏聲:更漏的滴水聲。迢(tiáo)遞:遙遠(yuǎn)。②謝家:此處指代閨中。
【譯文】
柳絲長長,春雨細(xì)細(xì),花叢外,遠(yuǎn)遠(yuǎn)傳來更漏聲。(那聲音)驚起塞上的大雁,驚起城上的烏鴉,畫屏上有雙金鷓鴣。
香霧很薄,透過重重的簾幕,惆悵包圍著謝娘家的樓閣。紅燭燃盡,繡簾低垂,相思夢長,而你卻不知道。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閨中女子的相思之情。
詞的上片寫夜景,以景寓情?!傲z長,春雨細(xì),花外漏聲迢遞”,這三句以柳思之長、春雨之細(xì)烘托漏聲之悠長,營造一種令人不堪之氛圍。柔長的柳絲亦如女主人公之情絲,而迷蒙細(xì)雨正如她的心情,更漏之聲點(diǎn)點(diǎn)滴滴更加重她的愁怨?!绑@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驚”、“起”互文,“雁”、“烏”被驚起,這是女主人公由更漏聲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也許雁、烏并非為更漏聲所驚起,只是夜闌人靜,那更漏聲顯得很響亮,所以女主人公很自然地產(chǎn)生這般聯(lián)想。室外雁、烏被驚起,而室內(nèi)金鷓鴣依然呆在畫屏上,這一動一靜的對比,形成強(qiáng)烈的反差,正是遠(yuǎn)人和思婦不同處境的形象反映。
下片重在抒情?!跋沆F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這三句是對閨閣及閨中人的描寫,以閨中人的心境來寫環(huán)境。“謝家池閣”指自己的居處,她的居處怎樣呢?香霧裊裊,透入重重的簾幕。這香霧不正如她那惆悵的相思之情嗎?這種情感揮之不去,驅(qū)之還來?!凹t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女主人公惆悵許久后終于入睡,可是在夢中,她仍然忘不掉那遠(yuǎn)去的愛人。“君不知”三字,既寫出“君”的無情與冷漠,又寫出女子對愛情的執(zhí)著:縱使對方不知道自己的心意,她仍對他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