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野哭:弘光列傳 作者:李潔非 著


故事迅速地從一次外交經(jīng)歷朝著英雄傳說的方向轉(zhuǎn)換。此前,我們很少渲染左懋第的個人魅力,并非有意回避,而是當(dāng)時故事重心不在那兒。動筆前,我花了一些時間來回味材料,發(fā)現(xiàn)以滄州之變?yōu)榻缦蓿箜谂腥魞扇?。之前,他的表現(xiàn)相當(dāng)職業(yè),忠于使命,一絲不茍,所言所行都以服從工作為要,強硬不是激于意氣,是為國家利益抗?fàn)幩?,和緩也不是出于自己喜歡,而是顧全大局、理智隱忍。然而,從滄州回到北京,先前一直克制、藏抑的內(nèi)心和自我,卻如巖漿,淋漓盡致地噴涌了。我一度困惑,不知他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道理何在。后來明白,原先,他身負議和使命,舉手投足都要自覺受此身份的約束,而今滿清悍然將來使扣下,使命已告終結(jié),這意外地把他從約束中解放出來。不再需要周旋、拿捏,他回歸自己,回到了本真的情感世界,可以無所遮攔地去暴露心中的所仇所惡了。

我們可從如下細節(jié)體會他的內(nèi)心。滄州聞變,左懋第馬上做了一個決定:“隨行將士錢糧告匱,多令歸去乃可支持。于是咸令隨鎮(zhèn)臣歸?!?sup>我覺得,其中有許多含義。這實質(zhì)上就是解散使團。滿清的行徑,意味著此后重返北京的不復(fù)是大明使團,而是被俘的囚犯。既然如此,數(shù)百隨行將士已無必要繼續(xù)留在身邊,作為使團領(lǐng)導(dǎo)者,他感到有責(zé)任做出這樣的臨時決定,讓大家免于災(zāi)厄。同時,這又是一種決心,亦即,他想要孤身前往北京,獨自面對危險直至死亡,他將此視為個人的挑戰(zhàn)與證明??傊?,這貌似簡單的決定,包含豐富的內(nèi)心話語,有仁有義,有智有勇。也正因如此,他一旦將其宣布,隨行將士“忠義所激,皆灑泣不肯去”,左懋第一再做工作,只能“勉強遣其三分之一”,大多數(shù)人都留了下來。因滿清加以限制,有些隨左懋第到北京,還有一部分堅持在滄州就地等候,希望有朝一日與主帥共同還朝。這些我們已無從知其名姓的明朝將士,明明可以離開,卻為一種人格所感召,選擇了堅持、囚禁甚至可能是死亡。

押往北京的時刻到了,滿清高度戒備:“□官皆列馬路間,嚴兵以俟?!睗M清已將隨行將士全部繳械。行前,左懋第鄭重發(fā)表對滿清的譴責(zé),“立輿路上,責(zé)其非禮”,然后從容登程。十一月十一日,左懋第一行第二次進入北京。最初仍居鴻臚寺,幾天后遷太醫(yī)院——清廷禮部詭稱,鴻臚寺要供百官習(xí)禮之用。這次,左懋第未與之爭論。此刻,他不再是國使,是階下囚。從個人角度,他不拒絕或不懼怕滿清的任何挑釁,能夠安然處之。遷太醫(yī)院后,情形徹底成為拘禁,清廷取消了一切禮遇,除了看守,“無一人來”。

《奉使不屈疏》所報告的情形,到此為止。后面經(jīng)過,我們已沒有左懋第的親述。據(jù)《甲申朝事小紀》“左蘿石紀”,其間,頗有一些“故交”想見,全被罵回。如現(xiàn)任清朝內(nèi)院大學(xué)士、曾于出征時受崇禎皇帝“推轂”禮遇的李建泰,來太醫(yī)院探望左懋第。看守剛報上姓名,左懋第就奇怪地說:這個人,怎還有臉見人呢?“李聞之,遂不見而去?!薄八煤蟪紳h士往往欲見之者,唾罵拒絕,或不得已一投刺,以示不絕也。”遭到拒絕的,還有左懋泰:“其從弟懋泰先為吏部員外郎,降賊,后歸本朝授官矣,來謁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吵鲋??!?sup>

他又曾致函多爾袞,抗議、抨擊,指其“上干天和,下戕民命”。多爾袞很生氣,令內(nèi)院警告“懋第靜聽之,勿有違越”。這封信,曾給一位參謀看過。參謀看了很替他擔(dān)心,勸他:“今日之事,有可否無成敗?!币馑际?,使命已經(jīng)結(jié)束,如今一切事都與成敗無關(guān)了,而應(yīng)考慮值得不值得。左懋第說:“我心如鐵石,亦聽之而已?!蔽嶂疽褯Q,想怎么待我,請便!翌年五月,南京失守消息傳到北京,有部下因而試探他是否有新的打算,他再次說:“我志已決,毋煩言!”

《左忠貞公剩稿》卷四,難得地保存著幾篇羈拘期間寫的詩文,可能是我們探問他此時內(nèi)心所僅有的第一手資料。如《古剌水詩》,詩前短序說:

乙酉年五月客燕之太醫(yī)院。從人有從市中買得古剌水者,上鐫“永樂十八年熬造古剌水一罐”,凈重八兩,罐重三斤,內(nèi)府物也。揮淚賦此。

乙酉五月,恰好是南京崩潰的月份。左懋第以一件永樂舊物為題,借抒思國之情。這“古剌水”,為古時極名貴的酒,今已失傳。古剌,實際是一種香料,可制酒亦可作薰衣之用,因產(chǎn)自古剌國得名,其國究竟與今天何地對應(yīng),似不可考。《萬歷野獲編》補遺卷四:“今禁中諸香,極重古喇水,為真龍涎之亞,其價超蘇合油、薔薇露加倍?!?sup>清初詩人袁枚也藏有一罐古剌水,《隨園詩話》:“余家藏古剌水一罐,上鐫:‘永樂六年,古剌國熬造,重一斤十三兩?!迨陙?,分量如故。鉆開試水,其臭(嗅)香、色黃而濃……”看來,鼎革之際,這些宮中秘藏因亂流散于外。左懋第睹此物,興廢感慨油然而生:“再拜嘗茲水,含之不忍咽。心如南生柏,淚似東流川?!薄澳仙亍毕?,有他的自注:“子卿墓柏大小數(shù)百株,枝皆南向,在韓城余曾為文記之。”品古剌水、心懷故國,左懋第思緒又回到韓城,回到蘇武墓。

五言詩《客燕》,有數(shù)字題解:“得歸字,時奉命北使”,意即,詩是圍繞“歸”字來寫的。末句:“人間忠孝事,意與鶴同歸。”認為,人以其一生忠于國家、孝敬雙親,就能達到鶴的境界。古人相信鶴有仙性,清越不朽。

還有珍貴的《絕命詩》,那應(yīng)該是遇害前留下的最后心聲吧:

峽坼巢封歸路迥,片云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難盡,蕩作寒煙總不磨。

他說,我的身體是無法還朝了,然而,將化為一片自在的白云,飄向南方;使一個人肉體毀滅并不難,但精神這東西誰能磨滅得了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