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知錯必改,堅持不懈
】姓名:孟子
】生卒年:約前372—前289
】籍貫:鄒國(今山東鄒縣)
孟子3歲喪父,由母親一手撫養(yǎng)長大。他的母親非常明智,孟子在性情和品質方面都深受她的影響。孟子小的時候,在母親的督促之下非常好學,不過他對事物的辨別能力還很差,逮著什么學什么。當初,他家住在公共墓場附近,兒時的孟子經(jīng)常跑到墳場里玩。他見人家在那里埋死人,就學著埋死人;見有人在墳墓旁痛哭自己的親人,也就學著人家的樣子哭。孟母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就決定換個環(huán)境,于是搬到城里去住。
孟母選擇的新家在一個集市附近,這里人來車往,很是繁華。沒過幾天,孟子便和鄰居家的小伙伴們混熟了,經(jīng)常與他們在一起玩做買賣的游戲。他時而扮成屠戶,把竹片當作屠刀,殺泥巴捏成的小豬;時而扮成賣菜的小商販,與買主(由小伙伴們扮演)討價還價,爭得面紅耳赤,有時還短斤少兩。孟母認為這樣下去,兒子很快會變成俗不可耐的市儈,于是決定再次搬家。這次,他們搬到一所學校附近。
從孟子家到學校只有幾步路,不出門就能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孟子感到好奇,經(jīng)常側耳細聽。放學了,學生們背著書包從孟子家門口經(jīng)過,孟子稚嫩的臉龐上流露出渴望的神情。孟母見狀,就把孟子送進學校讀書。孟子畢竟年紀小,第一次進學校,覺得非常新鮮,又穿上了新衣新褲,背著新書包,更是興高采烈。每天放學回家,走在路上的孟子總是跳跳蹦蹦的。
孟子像
沒過幾天,孟子便厭倦了天天上學讀書的生活,對聽課也漸漸失去了興趣。他覺得整天坐在那里聽老師板著臉念書,然后就是寫字和背誦,有時回答錯了老師的問題或是背不出課文還要挨打,簡直太折磨人了,哪里比得上在后山里逮鼠捕雀有趣。有一天,還沒有到放學時間,孟子對老師謊稱自己要上廁所。老師允許后,他便悄悄溜出學校大門,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驟然擺脫學校和老師的束縛,他的心里甭提多舒暢了。孟子感覺此時的自己,就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
此時的孟母正在織布機上緊張地忙碌著。她見孟子這么早就回家,先是納悶,之后和顏悅色地問:“孩兒,今天怎么這樣早就放學了?”孟子聽母親這么認真地問自己,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只覺得渾身不自在,有意無意地撫弄著書包。孟母見他神色不對,開始以為他得病了,便走上前去摸了摸他的額頭,關心地問道:“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孟子的臉一下子紅了,支支吾吾地說:“我……沒有病?!泵夏敢呀?jīng)明白了一半,又問道:“既然沒有病,為什么這么早就回家了,是學校放學了嗎?”孟子見母親追問得這么緊,知道隱瞞不過,就說:“還沒放學,是我自己偷著回來的?!彼麧M以為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母親頂多說一兩句,然后就會讓自己到外邊去玩。但孟母聽他這么說,臉色刷地一下變了。她走到織布機前,抄起剪刀,毫不猶豫地把機上織布的緯線齊刷刷地剪斷了。
孟子從未見母親發(fā)這么大的火,嚇得趕忙跪下:“兒子沒有放學就回來,自是不對,但不知母親為何剪斷機杼,機杼一斷,剛才織成的布不是全完了嗎?”孟母回頭看著跪在地上的兒子,嚴肅地說:“你逃學,就如同我剪斷機杼一樣。紡紗織布,可以換回衣食,免于饑寒。君子只有發(fā)奮求學,才能增長學問,立身處世,為國效力。機杼斷則布難成,你逃學,不求上進,一曝十寒,學業(yè)必會前功盡棄。這樣下去,你又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呢?”
孟子聽了母親的話,才明白母親剪斷機杼是為了教育自己勤奮學習,不要中斷學業(yè),于是眼含熱淚,一字一句地說:“母親的一片苦心,兒子永遠不會忘記,今后我再也不逃學了!”孟母見他已誠懇認錯,便和顏悅色地說:“不學無以廣知,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你今后凡事一定要堅持到底,萬不可半途而廢,否則會前功盡棄?!?/p>
從此,孟子時時以母親的訓誡勉勵自己,朝夕誦讀,勤學不怠,學識果然突飛猛進。
成才啟示
知錯能改,才能進步。
做一件事,要堅持到底,不能一曝十寒。
不要忽視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要運用有利環(huán)境,促進自己成長。
屈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杰出的政治家。他是“楚辭”的創(chuàng)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一生有大量優(yōu)秀的楚辭作品,根據(jù)劉向父子的校訂和王逸的注本,主要包括《離騷》《天問》《九歌》《九章》《遠游》《卜居》《漁父》等名篇。他的作品在語言形式上突破了《詩經(jīng)》以4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5、6、7、8、9字不等,參差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