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江南

古詩課 作者:史杰鵬 著


01 江南

《江南》是小朋友升入一年級要學(xué)習(xí)的第一首詩。這是一首漢朝的樂府詩。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樂府”起源于秦代,是管理音樂的官方機(jī)構(gòu),到了漢代,它的職能進(jìn)一步擴(kuò)大,除了官方雅樂之外,也開始收集民間的歌謠。和這些歌謠相配的音樂,后來大多失傳了;歌謠卻因?yàn)椴捎昧宋淖钟涗浀姆绞剑瑔为?dú)保存了下來。這些歌謠,我們就稱為樂府詩。

又因?yàn)闃犯占饋淼拿耖g音樂和歌謠,通常是不清楚創(chuàng)作者的,所以我們所見樂府詩的作者,署名多是無名氏。到了北宋,有一個叫郭茂倩的人,把自己收集的從漢魏到五代的樂府詩歌,以及先秦至唐末的民間歌謠,共5000多首,編成了一本書,題為《樂府詩集》,這是目前收錄最全的一本樂府詩集,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看一看。

為什么歌謠的音樂容易失傳呢?

因?yàn)樵诠糯瑳]有精確的音準(zhǔn)測量儀器和通用可靠的曲譜記錄系統(tǒng),音樂在普通人中間的普及和傳播非常困難。

有一個很有名的三國故事,叫作“曲有誤,周郎顧”,可以作為佐證。這個故事是說周瑜聽別人彈琴,對方彈錯一個音,他馬上就能發(fā)現(xiàn),于是大家都覺得他真是神仙一樣的人物。其實(shí)放在今天,這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托科技進(jìn)步的福,我們現(xiàn)在可以反復(fù)聽各種音樂,聽得夠多夠熟,一點(diǎn)錯誤馬上就能發(fā)現(xiàn)。

會音樂和懂音樂的人少,音樂的失傳也就成為必然。

采自民歌的樂府詩,感情誠摯真切,語言質(zhì)樸清新,詞匯淺顯易懂,比起文人鋪陳辭藻的寫作,其實(shí)有更強(qiáng)的文學(xué)性。樂府詩歌的題材也非常豐富廣泛,有對愛情的憧憬,有人生的悲苦,也有生活的細(xì)節(jié)……反映了那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不但是文學(xué)作品,也是難得的歷史資料。

這個傳統(tǒng)影響了后世無數(shù)的詩人,魏晉時代盛行的“擬樂府”,唐代詩人元稹、白居易的“新樂府”,都是秉承這一“為百姓鼓與呼”的偉大傳統(tǒng)。

《江南》就是樂府古歌,最早收在《宋書·樂志》里,注明了是漢代民謠,寫的是江南采蓮季節(jié),民眾的美好心情。整首詩句子都很淺顯,首句說在江南可以采蓮,暗示江南風(fēng)景與北方不同。

其實(shí),北方也能種蓮花,但就氣候適應(yīng)度來說,肯定不如南方,也不會如南方生得繁茂。而且與江南相比,北方?jīng)]有那么多縱橫交錯的水網(wǎng),也就不可能種那么多的蓮花。北方水系不如南方發(fā)達(dá),所以北方人也不擅長劃船,像采蓮這樣的勞動自然很少。我自己每看到這首詩,就會立刻想到湖水瀲滟的江南。北京的頤和園和圓明園也種了很多蓮花,清朝的乾隆皇帝自己就說了,這是模仿江南的景致而建造的。

美女劃著小船,在荷塘里采蓮的各種神態(tài),非常生動,這是真正的江南水鄉(xiāng)才會出現(xiàn)的場景。而且,采蓮對于古代少女來說,有特別的內(nèi)涵。因?yàn)椤吧彙焙汀皯z”讀音相近,她們往往通過這種諧音,表達(dá)對愛情的向往。著名的南朝民歌《西洲曲》里,就有類似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逼渲械摹吧徸印本涂梢噪[喻“憐子”,也就是“愛你”。

第二句“蓮葉何田田”,是描繪蓮葉的繁茂?!疤锾铩笔钳B音詞,表示密集、擁擠、層疊、繁茂的樣子,跟單個“田”字表示“耕種的土地”這個本義無關(guān)。這里,我們要知道,漢語里的疊音詞和聯(lián)綿詞(也就是聲母或者韻母相同的兩個連用詞)往往只是記音,和它的字形表達(dá)的意思無關(guān)。比如“龍鐘”這個詞,是表示人老了很邋遢的樣子,不是指龍和鐘表。“田田”也是這樣,它并不表示蓮葉拼在一起像個“田”字,也不表示蓮葉和田地有什么關(guān)系,它只是記錄表示“密集”義的一個漢語詞的讀音。也只有江南的蓮花,才能長得這么繁茂密集啊。

第三句“魚戲蓮葉間”,是寫魚在蓮葉間嬉戲。從這里,我們可以窺見江南池塘之美,水產(chǎn)之豐。采蓮的過程中,可以看見魚群嬉戲的喜悅。對于江南的普通百姓來說,魚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易得的肉類食品。我小時候在鄉(xiāng)下,能抓到一條魚回去煮了吃,是很美妙的感受。即使抓不到,看見魚兒在水中嬉戲,也會覺得大自然真是美好。所以,采蓮的時候,總是愉快的,人們看見魚兒在水中游弋,會想象它們也像自己一樣愉悅。

所以,接下來四句,就鋪陳魚在蓮葉的四個方向嬉戲。乍一看,好像都是廢話,很單調(diào),但其實(shí)這種簡單的鋪陳,正反映了采蓮人樸素簡單的快樂,不假修辭,脫口而出。這也體現(xiàn)出民歌的質(zhì)樸風(fēng)格。

我們看《詩經(jīng)》時代的民歌,往往也是章句意思重疊的??梢韵胂?,當(dāng)時的民間百姓,往往就是這樣一唱一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比起文人的煉句,它有不同尋常的力量。有才華的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也往往看到了這樸拙的風(fēng)格,別有韻味。書法上的魏碑體,李叔同的書法,都是如此。

文學(xué)上,也有類似的。魯迅的散文《秋夜》:“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弊詈髢删浞路鹨彩菑U話,但正是這種質(zhì)樸、純真、敦厚的“廢話”,奠定了整篇文章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一個作家,在秋天陰沉的夜里,談到后園墻外的兩株樹,卻不直截了當(dāng),可見他心情的沉郁,好像思維也被壓得喪失了靈活,兩株樹也要一株一株說。當(dāng)然,這同時也表達(dá)了景物的單調(diào)。

在《江南》這首詩歌里,由于場景不同,這種貌似質(zhì)樸、笨拙的“廢話”洋溢著無與倫比的歡快氣息,就好像采蓮的時候,看見一條魚,她們尖叫:“魚在蓮葉間戲耍?!绷硗庖粋€伙伴也驚叫:“蓮葉的東邊也有一條?!比缓蟠似鸨朔骸拔鬟呉灿幸粭l?!薄澳线呉灿?。”“北邊也有。”

這首詩在樂府分類中屬《相和歌辭》,“相和歌”本是兩人唱和,或一人唱、眾人和的歌曲,故“魚戲蓮葉東”四句,可能是大家一起唱和的。而每個人唱的句子,只換一個字,這就叫以拙為巧。甲骨文里巫師占卜下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一個方向一個方向列舉,仿佛也能看出當(dāng)時人急欲知道天氣狀況的緊張心情。總之,像《江南》的后四句,如果概括為一句“魚戲蓮葉的四面八方”,那就沒意思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