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如此,便對嗎
魯迅先生講,“從來如此,便對嗎”?實際上,這一問題確實很值得一問。但恕我對老先生不恭,我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情,“從來如此”,便還真的就是“對”的。這讓我想到日常的兩性交往中,有些男人對作為男人要“多買單”這一點,充滿較高水平的欣然和接納。他們覺得“從來如此”,覺得這沒有什么。盡管道理并不對,他依然覺得這沒有什么,換言之,這好像是“對”的。實際上我真正的意思是想說,“對”與“不對”,通常說的是道理,但人完全可以不講道理。百姓把此叫做“什么對與不對”,“哪來那么多對與不對”。于此我要說的是,對“不對”的反感,通常來自于不習慣(neuroadaptation),不習慣會帶來情緒。而只要你習慣了,“不對”便喪失了它的情感意義,你會接納它,視它于不顧,會認為理所當然。上述一切都不是我想說的,我想說的是,我們現(xiàn)今社會存在著很多重要而不對的事,但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天天長大,對此便會習慣,會無視。我如是理解一個社會如果開始退步,那么它存在著在代際間持續(xù)退步的動因。從神經(jīng)科學角度上看,“習慣墮落”(neuroadaptation)并非道德領(lǐng)域的事,卻十足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