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一首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352]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353]”。兔從狗竇[354]入,雉[355]從梁上飛。中庭生旅[356]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357]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說明
這是一首敘事詩。見于《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名《紫騮馬歌辭》,前面原來還有四句:“高高山頭樹,風吹葉落去,一去數(shù)千里,何當還故鄉(xiāng)”。但郭茂倩在解題中引《古今樂錄》說,“十五從軍征”以下,才是古詩。前四句的風格顯然與后面的不一致。
這首詩寫一位少小離家八十始還的老兵,回到故園后所看到的滿目凄涼的景象,及其家園雖在而親友皆亡的慘痛心境。“烹谷”四句,真是慘絕,我們似乎能看到一個悲痛得已經(jīng)麻木了的老人,在哆哆嗦嗦地做著這頓已無人需要、老人本身亦難以下咽的羹飯。
全詩的語言是那么質樸,而老兵的故事卻令千百年來的讀者刻骨銘心。
集評
(清)陳祚明評之曰:悲痛之極辭,若此者又以盡言為佳。蓋言情不欲盡,盡則思不長;言事欲盡,不盡則哀不深。
——《采菽堂古詩選》
(清)方東樹曰:此只是敘述本事,而狀離亂之景象,令人不堪想。此蓋《小雅》之遺響,后來社公時學此。
——《昭昧詹言》
(清)賀貽孫評曰:“兔從狗竇入……”四句,寫景奇絕。雖“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二語,注破太明,不如《東山》之渾妙,但漢末亂離光景,不嫌直露。倘自此便止,尚是一首極悲澹詩,只可惜又添“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十字,反覺全首味薄矣。此漢詩之所以不及《三百篇》也。
——《詩筏》
(清)沈德潛評之曰:“遙望”二句,乃鄉(xiāng)人答詞。下從征者入門之詞。古人詩每滅去針線痕跡。通章用支微韻,而“烹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二句,不入韻中,最是搖曳之至,非古人不能用韻也。
——《古詩源》
(清)范大士評:蒼涼楚痛之言,后代離亂詩但能祖述,便是佳作,未有能過之者。
——《歷代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