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年見證 作者:曾思玉 著


首長的《百年見證》這本書即將完成前想請人寫序,思來想去也沒有合適人選。想想也是,以首長55年中將和大軍區(qū)司令員的資歷和聲望,找個合適的人寫序確非易事。于是心中便琢磨,何不自告奮勇呢?我雖有姓無“名”,有身無“份”,才疏學淺,但承蒙首長信任與厚愛,協(xié)助康永保同志整理本書,對首長出書的初衷及在本書寫作、整理過程中發(fā)生的許多故事都比較了解,有很多讓我受益匪淺的感悟想與讀者分享;且我跟隨首長近十年,對首長的性情十分熟悉,雖在身份、年齡上相距甚遠,但如能以一名人民共和國的當代軍人的身份為我軍曾經(jīng)馳騁沙場、戎馬倥傯而又鎮(zhèn)定自若的高級將領的寫實體文學寫序,不僅能提供一些新的閱讀視角,或許還能成就一段佳話。

于是斗膽向首長毛遂自薦。首長問:“為什么?”回答:“我想向您的晚輩們展現(xiàn)您這本書內容以外平凡、真實而又極具含金量的一面。”首長說:“你試試看。”欣喜之余,也頗感壓力,因為我資歷淺薄,自知愚鈍,為首長的書寫序,為我能力所不及,妄發(fā)議論,貽笑大方。

85年前,一個衣食溫飽沒有保障的農村少年立志為了貧窮的人民翻身解放,遠離家鄉(xiāng)和親人,拿起武器,跟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而沖鋒陷陣,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其間共經(jīng)歷41次遇險,每次都是命懸一線,每次又都逢兇化吉。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從不放棄,堅定不移地跟隨黨走下去。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還因林彪事件而大受沖擊,最后還是毛主席的一句話“我看你不是死黨,是活黨”才得以脫身。就是離休后,還飽受癌癥的折磨,但最終戰(zhàn)勝了病魔,除了較為先進的醫(yī)術,我想這更多的是毅力的體現(xiàn),是戰(zhàn)勝一切、看開一切的堅韌信念的體現(xiàn)。首長的前一百年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中國革命史,見證了抗擊列強欺凌的悲壯,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見證了改革開放的興起,見證了中國的強力崛起。面對這樣一部不平凡將領的巨作,我耗時多日整理思緒,方敢動筆。

首先,說說首長出這本書的初衷。首長以前出過幾本回憶錄,除了一本綜合性的,其他四本都是特定題材的,由于種種原因,每本書都有首長不太滿意的一些地方。三年前,首長說想更正其中不準確的內容,補充欠完整的事件、人物,把他親身經(jīng)歷的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后的國防建設、經(jīng)濟建設及“文革”那段特殊時期展現(xiàn)出來,給后輩留下一部更飽滿、更真實,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歷史材料。首長還說,應該放上戰(zhàn)友們、同志們的照片,讓更多的人更直觀地了解他們,緬懷他們,紀念他們,繼承和發(fā)揚他們的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犧牲、公正廉潔、為人民奉獻畢生的高貴品質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栋倌暌娮C》由首長口述,康永保同志負責記錄、修改和整理,我負責打印、校對(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我是首長回憶錄的第一位讀者)。在正式寫作之前,首長給我們定了三條原則,現(xiàn)在看來,本書完全達到了首長的要求。

一、能弄準確的一定要百分之百弄準確,不能百分百弄準確的絕不能弄錯。實事求是,不能存在主觀因素,不能故意夸大或縮小,之前出版有誤的,不能為了統(tǒng)一而放任,要堅決更正過來。如首長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的一級國旗勛章和一級獨立自由勛章的照片和標志有誤,本書進行了更正;又如首長主政湖北期間建設的武鋼4號高爐(之前寫的是5號高爐)和高爐的容積,首長覺得不準,通過湖北檔案館、武鋼廠等多方核實后,最終進行了更正。在對戰(zhàn)斗戰(zhàn)役的描述中,不論職位高低,該對指揮員進行批評的一定要批評。如在1932年年初,首長作為一〇八團二連政委接應一〇七團歸建上杭,先是不合常規(guī)地被派為前衛(wèi)連,后與敵接觸苦戰(zhàn),而一〇七團卻不來增援,二連死傷慘重,首長對一〇七團團首長的批評就毫不隱諱。該自己承擔責任的一定要深刻檢討,不要推脫。如對朝鮮戰(zhàn)爭第五次戰(zhàn)役第二階段作戰(zhàn)的失利,雖是因上級提前發(fā)起戰(zhàn)役而導致部隊不能及時進入陣地,但首長進行了深刻的檢討,主動承擔了作為一名軍長應該擔負的責任。

二、以“我”為線索,多突出戰(zhàn)友和同志們,凡是知道戰(zhàn)友名字的一定把名字加上,有照片的把照片加上,不管是健在的還是已故的,有重要影響的要另起章節(jié)。所以本書才會有數(shù)篇悼念戰(zhàn)友的文章,才會有那么多與戰(zhàn)友的合影。首長對戰(zhàn)友的那份情懷絕不是我等晚輩所能感同身受的,每當電視、報紙上播放、刊登某位老首長、老同志逝世的消息,沉痛的心情便會立刻顯現(xiàn)在首長臉上和言行上,寢食不安,郁郁寡歡,以至于我們公勤人員不得不偷藏報紙。在首長身邊多年,很多次聽到關于首長與戰(zhàn)友之間的往事,印象深刻的是對犯了錯誤的部下或戰(zhàn)友的形容:那個家伙,不聽招呼,自作主張,唉,可惜了……語氣中沒有絲毫責怪之意,而“恨鐵不成鋼”的扼腕嘆息之情則溢于言表。

三、語言上通俗易懂,結構嚴謹明晰。不追求詞藻的華麗,但背景、前因后果、時間、地點、人物都要敘述明了,銜接上要嚴謹,要精簡,層次分明。

在正式寫作階段,有兩方面讓我由衷地佩服,可以說是五體投地。一是首長縝密的思維。哪些先寫,哪些后寫,哪些詳寫,哪些簡寫,涉及的內容需要在什么書上查證等,首長雖沒有書面上的計劃,可安排得縝密無暇,運籌于心。二是首長的記憶力,不管是一年前,還是五年十年前,就算是三十年五十年前的事情,首長都能完整地回憶出來,就像電腦一樣精準,讓人難以置信。我想,這也許是他能成為我軍高級將領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用一年時間順利完成了初稿,本以為后面的整理和出版會很順利,可大大出乎我所料。首長對最終的定稿要求異常嚴格,甚至有點苛刻,他全程參與了全書的修改:標題的擬定,照片的挑選、插入位置和文字敘述都是親力親為,文字表達更是斟字酌句,從初稿到定稿七易其稿,對整本書進行了七遍系統(tǒng)的修改。要知道,整本書有65萬余字,300多幅照片,一個年輕人就是看七遍65萬字的刊物也得花費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更何況首長年已百歲。首長自己從頭到尾修改了四遍,由康永保同志從頭到尾讀給首長聽了三遍。自從初稿開始,基本上就沒有了周末,由于讀的時間過長,康永保同志的嗓子都啞了,白天硬撐著,下了班就基本不說話了。首長更是放棄了練書法、聽戲的愛好,全部精力都撲在了整理這本書上。由于天天工作,保健醫(yī)生擔心首長累著,于是給首長下了“命令”:一天只許工作三個小時??墒组L每天都會在這個時間上翻倍,怎么勸都不行,即使是去醫(yī)院檢查身體期間,也要帶上一大摞稿子。雷厲風行的作風,在首長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首長的執(zhí)著給了我們公勤人員無窮的動力,一心想保質保量地把這本書完成,讓首長滿意。

《百年見證》終于出版了,首長的夙愿也已實現(xiàn)。讀者看到的將是一部高質量的紀實文學,此書傾注了首長的諸多心血,希望讀者能從這本書中真正感受到一名老紅軍、老將軍關心后輩、激勵后輩、教育后輩的良苦用心,更希望我們后輩能牢記歷史,并能從中受到啟發(fā),博學知識,全民一心,共同奮斗,提高警惕,共御外侮,謹記“創(chuàng)造輝煌明天,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責任,領悟老一輩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崇高境界。

以上所言是為序,其實是該書第一讀者的肺腑感言。

楊龍武

1955年,作者被授予中將軍銜

作者百歲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