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紅樓飛雪神俠影,何日憑湖倚碧鴛?

金庸者誰:北大金庸研究課堂實錄 作者:孔慶東 著


前言
紅樓飛雪神俠影,何日憑湖倚碧鴛?

北京大學著名校友,名滿天下的一代大俠查良鏞——金庸先生,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以九十四歲耄齡仙逝。訊息傳來,天下震動,未名湖畔也充溢著悲傷、嘆惋。本人作為金庸小說的研究者之一和金庸先生的忘年交,當晚接到許多問訊和采訪。恰好2018年10月31日有本人的“現代通俗小說研究”公選課,我乃臨時決定當天的內容改講金庸。

金庸自20世紀50年代出道以來,一支勁筆橫掃華人世界。寰宇之內,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可以談論“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文學成就,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泰斗嚴家炎先生的話說,乃是引發(fā)了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金庸小說不但超越了舊派武俠,而且超越了通俗文學。金庸寫武打,有“赤手屠熊搏虎”之氣魄;寫情愛,有“直教生死相許”之深婉;寫風景,有“江山如此多嬌”之手筆;寫歷史,有“一時多少豪杰”之胸懷。其十五部杰作,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最全面、最立體地展現于世,在冷戰(zhàn)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起到了凝結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作用。

北京大學師生,很早就開始關注金庸先生的作品,20世紀80年代,就掀起了金庸熱。許多校領導和許多院系的知名學者,都是“金庸迷”。后來金庸先生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工作,他草擬的“查氏方案”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主體后,北京大學授予查良鏞先生名譽法學教授稱號。嚴家炎先生更于1994年率先在北京大學開設了金庸小說研究課,出版《金庸小說論稿》,這是金庸小說走進高雅文學殿堂的開始。錢理群、陳平原和我等文學史家,也先后撰文、著書、開課,高度評價金庸小說的成就并予以科學研究。該系列研究,引起了整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格局的調整和改變。北京大學還舉辦了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多位學子以金庸小說為題撰寫畢業(yè)論文,北京大學成為金庸研究的重鎮(zhèn)。各地舉辦的金庸小說研討會,多有北京大學的學者發(fā)表重要論文和演講。金庸本人,也多次表達對北京大學的尊仰和崇敬。盡管他已經獲得了許多國家知名大學的教授頭銜和博士稱號,可他仍然衷心希望,像一個普通學子那樣,拿到北京大學的正式博士學位,遂于2009年,投入北大中文系袁行霈教授門下,攻讀博士,當年其已八十五歲。惜乎耄耋之年,修滿學分不易,金庸先生至今尚未結業(yè),便一代哲人仙去。金庸與北大,留下一段遺憾,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金庸先生早年立志救國救民,為正義事業(yè)俠肝義膽,一生關心天下大事,心系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著作數千萬言,影響十幾億人。這與北京大學“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本人計劃2019年再度開設“金庸小說研究”課,與“敢為天下先”的北大學子共同思考,如何在新時代發(fā)揚中華文化的俠義精神,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