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背建材的小伙子

行走記憶 作者:林強


背建材的小伙子

在布拖縣烏依鄉(xiāng)麻風康復村里修建學校,承包商不但要有不盈利的準備,而且還要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按常規(guī)慣例,一個工程的修建,就有許多家公司和單位來投標,還會用各種手段來爭取中標。但是修建麻風康復村學校的消息傳出來快一個月,卻沒有一家公司來報名,我有些擔心,于是找到布拖縣教育局的寸天國局長商量,建議對修建麻風康復村學校的承包商給出一些優(yōu)惠的條件,只要哪家公司愿意接下學校的修建工程,教育局及其他學校將來在新建工程中將對這個公司的投標予以優(yōu)先考慮。在這樣的優(yōu)惠條件下,年輕的楊洪總經(jīng)理接下修建學校的任務,也承諾建這所學校不賺一分錢。

2005 年 5 月 3 日,學校正式開工,楊洪經(jīng)理精選一位土建技師、一位木工來到麻風村,跟村主任商量怎樣完成這項工程,村里為配合建校,選出四十余人幫助修建,被選中的這些年輕人聽說要建自己的學校都摩拳擦掌,有使不完的勁。楊洪按每個工人每天十五元錢計算,但是這個勞動報酬不發(fā)給個人,全部由村里統(tǒng)一結算,然后村里對參加修建的村民,按每天十分工分計算,另外每人每天補助兩元錢。

麻風村四周都是三四千米的高山,村民花費了幾十年才在深山中開墾出四百余畝的貧瘠土地,開墾出來的土地中有一半是小石子,加上長期缺水,只能靠天吃飯,所以地里只能生長玉米和南瓜。因此修建學校的材料都必須從外面運進麻風村。

我從楊洪的賬本里看到,修建三百五十平方米的教學用房,需用到五十噸水泥、六十噸粗沙、十噸細沙、九噸鋼筋、十五立方米木材……修建學校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運輸建材,汽車把材料運到烏依鄉(xiāng),烏依鄉(xiāng)只有兩排房子,一排為鄉(xiāng)政府辦公地點,另一排就是中心小學。楊洪把運來的建材寄放在中心校院壩里,麻風村里的人要自己背著這總計近一百五十噸的建筑材料運到村里,擔任運材料的是麻風村選出的青年,他們每天要背著一百斤以上的水泥和沙,有的小伙子甚至要背二百斤。從烏依鄉(xiāng)到修建學校的地方還需要徒步在懸崖山路上行走四個小時,加上來回時間,一般每人一天只能背一次,為了趕工期,有時一天也得背兩次,背建材的村民們每天天不亮就出發(fā),回到家里已快半夜。這些青年都是長時間在不到一米寬的懸崖陡壁上行走往返,沿途山路中有幾處回頭彎的坡度甚至超過六十度。所以扛著上百斤的建材在這樣的山路上行走,對腿和腳的控制力還有體力、耐力都是極大的考驗,特別是在下坡的時候,如若控制不好支撐不夠,沖下懸崖的意外是會發(fā)生的。每次到麻風村我的雙腿和心肺都要接受考驗,因此從我內(nèi)心深處不得不由衷佩服這群背建材的小伙子。

2005 年學校落成

修建這所學校的時間正處于六七月,是麻風村最熱的日子,每天的氣溫都超過零上三十五攝氏度。小伙子們每天流大量的汗,他們赤著上身,汗水順著大腿往下流,流進了他們的鞋里,雙腳在寬大的解放鞋里來回摩擦著,發(fā)出吱咕吱咕的聲音。我走過這些路,深知這段路的艱辛,為了給他們運送材料提供方便,事先我買了三十雙解放鞋托人帶到村里,由于不知他們的鞋碼,有不少穿上都覺得大了一兩碼。

學校修好了,我來到學校,見到那群擔任運輸建材工作的小伙子,他們告訴我,這解放鞋又結實,又不滑,真管用,他們穿著我送的鞋,每個人都背過數(shù)千斤的水泥、河沙、鋼筋,腳卻沒有一點傷。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他們的肩背由于扛運材料長期摩擦,每個人的肩和背上都有許多印跡。這些印跡很長很深,黑色中透出紅色,看起來比過去增厚了許多,我問他們痛不痛,他們說,現(xiàn)在沒事了,在運材料的那些日子里,每天肩背上都要摩擦出血,老傷上又出現(xiàn)新傷,一次次被汗水刺激,被太陽直射,特別是到了最后幾天,幾乎所有人的肩、背上都是血跡,有的地方還紅腫了。談起過去的事,他們每個人似乎都很輕松,但實際上運這批建材實在太難了,他們的身體經(jīng)受許多痛苦,我明白他們這樣做都是為了村里的孩子能夠有學上、有書讀。

因為修建學校,那年村里的勞動工分翻了一番,全村每個勞動日從三角五分提高到了六角八分。過年時全村每家每戶都殺了豬,村里還統(tǒng)一殺了牛和羊,每個村民都分到了牛羊肉,那年全村人都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彝族年。

2005 年 12 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