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共同體是建立公平公正學術評價的基石
近年學術界之所以如此關注學術評價問題,是因為學者們內心有很多渴望:渴望真正的學術研究和學術創(chuàng)新能夠得到肯定,渴望學術誠信的回歸。但現實總給我們潑冷水,現行學術評價制度不僅不能滿足以上要求和愿望,反而引發(fā)很多的學風問題。這也逼迫我們深入思考一些問題,尋求更好的學術評價路徑。針對這種狀況,2011年11月7日,教育部下發(fā)《關于進一步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改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以促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fā)展。其中特別指出,要正確認識SCI、SSCI、CSSCI等引文數據在科研評價中的作用,避免絕對化;《意見》要求確立質量第一的評價導向,要求加強評價制度建設,其中第三條指出:“建立開放評價機制。基礎研究以同行評價為主,大力加強國際同行評價?!睉撜f,這個導向是很好的,這個文件的制訂是有意義的,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