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境的終止
看那一期的《譯林》,印象最深的是村上春樹的《青春心境的終止》。第一句話就是“青春終止了”。有點聳人聽聞的感覺?!扒啻航K止”,如此確切的說法,我好像還是頭一回聽說。至于村上列出的一些青春終止的基準,是頗能讓人引起共鳴的。村上的老友是通過嫉妒兒子以后的人生而得知青春終止的。而他自己的人生,已經(jīng)不太可能有那么多名堂了——遇上女孩子、戀愛、做愛之類,即使有可能也沒有那樣的心情和精力了。
村上自己,則是在三十歲那年,視若珍寶的情感珍藏在某一刻損毀、消失,而意識到青春終止了。在某種意義上,青春的終止恐怕就是以朦朦朧朧的心境終止為標志的吧。
可能讀這篇散文時,正配合著自己的心情,所以才會有特別的感觸吧。這一年來,我依稀感覺到那種朦朧的心情正悄悄離我遠去。這個年齡正是村上那時的年齡。在以前很長的成長年月里,這種朦朧的珍寶是一直伴隨著我的。盡管對象很少,但只要有那樣的對象,便一直可以讓自己的心保持濕潤。
這種朦朧的純美的狀態(tài)似乎也可以借用“黃金分割”定律,當兩個人的關系尚處于“黃金分割”比例的階段的時候,是最美最有味道的。也就是那層關系將明未明,各自心里又都很明白,欲說還休,欲罷不能的時候。我曾經(jīng)把這種狀態(tài)叫做“臨界情感”。這種狀態(tài)差不多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一些,只是有的人,可能一生都處于這種狀態(tài);有的人卻稍縱即逝。前者是青春延續(xù)得比較長的人,他們或許一輩子都能擁有少男少女般的心境。這部分人是比較少的。
實際上,即使是那些青春已逝的人,也不會真正斷了青春的懷想的。我想,村上所感慨的“青春終止”,依然是在表達他對青春的強烈的留戀吧。真正“青春終止”的人,是連這點感慨都發(fā)不出來的。
但我不很贊同他說的“終止”二字,若能改為“中止”或許更好些。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因為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會有疲累或者厭倦的感覺,于是,很容易產(chǎn)生“退隱”的念頭,心靈會罩上一層屏障,是為了保護也好,隔離也好,休憩也好,總之,這種狀況的產(chǎn)生是很自然的。但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休整,有很多人的心靈又有能力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了。重新獲得的活力或許比先前更充沛,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年人沐浴愛海。他們中的很多人居然還有少男少女的懷春心情呢。我很熟悉的一位已經(jīng)擁有美滿婚姻的中年婦女,曾經(jīng)帶著羞澀的表情向我詳細描述她對一位出色異性的微妙情感。她說也許只有我才能理解她,并且不會笑話她。他們之間從來沒有越軌的表示,甚至連眼神都沒有,一切都在正常的軌道中運行,但她確確實實地感受到有某種玄異的東西在兩人之間滋生,這一層,恐怕永遠都不會捅破,永遠都被小心地包藏呵護著,成為女人心里的珍寶。這樣的心境,何嘗不是美妙的“青春心境”呢?
青春是不會輕易地“終止”的,只要生命存在著,青春又怎能絕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