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三島:路的變奏曲

鯉魚嶺上木棉紅 作者:陳志強


南三島:路的變奏曲

一個人從蹣跚學步起,就開始接觸泥土。泥土是動物活動之基,是人類生存之本。因而,泥土對于人類來說是平凡而偉大的。用泥土做成的路或在泥土上筑起的路更是與人的活動、發(fā)展息息相關。路有多寬,人的發(fā)展就有多廣;路有多長,人的前途就有多大。路,伴隨著人的一生,完成了一個個光榮的使命,使人類獲得豐碩的果實,找到理想的歸宿。家鄉(xiāng)南三島的路默默延伸著,伴隨著我成長。從柔軟松散到油墨亮光,再到堅硬厚實,南三島的路漫吟著滄桑曲折的三重奏。

曾記得,初中時我就讀于南三中學,南三中學當時在南三的西部,而我家卻在南三的東部,從家到學校路程遙遠。那時南三只有兩輛公共汽車,要乘坐汽車必須到田頭圩,而家到圩又要步行一段路。那年代,家庭窮困,連生活費都難以籌集,乘車哪能消費得起呢?乘車對于我們簡直是奢談。因此,每逢周始,我們就從家步行回校;周末,又從校步行回家。天茫茫,路漫漫,我們?nèi)宄扇旱膶W子猶如西游記里的唐僧一行,踏上了艱苦的求學之路。

當時貫穿著南三島的是泥路,我們每周來回一趟。當夏日炎炎,烈日當空時,路面的泥土仿佛被烤成了粉,一陣風吹來,迷迷蒙蒙;一輛車駛過,紅塵滾滾。我們這些苦行僧,挑著擔,提著袋,踏著大道毅然前行。迎著漫天飛揚的塵土,穿行于風沙彌漫的路途。我們經(jīng)過了一個坎,迎來了一道彎;踏上了一段沙路,迎來了一段黃泥。當我們“風塵仆仆”地來到了學校,面面相覷時,發(fā)現(xiàn)汗水和著泥塵,均勻地涂抹在一個個稚氣未消的臉上,那可愛滑稽的面容,讓我們?nèi)炭〔唤?,開懷大笑。拍拍衣袖,抖抖衣服,一股股塵埃飛揚而起。

當大雨來臨,坑坑洼洼的泥路積滿了水。黃泥路經(jīng)過浸泡后,變得異常松軟。我們卷起褲腿,提著鞋子,踩著泥濘的道路,高一腳,低一腳,像在農(nóng)田里踩著淤泥一樣,舉步維艱,吃力前行。肩上的擔子跟著顫動的腳步左右搖擺。汽車駛過,車輪碾過積水,泥水沖天而起,不偏不倚,齊刷刷地噴灑在我們的身上。頓時,衣裳濕透,一股股黃泥水從頭部、上身順著衣服往下淌,仿似高山的泥石流。我們沉浸在異樣的澡浴中,渾身上下透著清涼。

漫長而短暫的初中學習生活在不知不覺中結束,我告別了南三中學,也少走那段泥濘崎嶇的泥路了。但由于這條路是全鎮(zhèn)的唯一主干道,是到市區(qū)或島外的必經(jīng)之路,因此,在往后的日子里,這條路依然如故伴隨著我。不同的是,某一天,我在外地求學回家,卻欣喜地發(fā)現(xiàn),這條路已不再是泥坯路,而是一條嶄新的柏油馬路。

我乘坐在公共汽車上,拉開玻璃車窗望著這條嶄新油墨的路,像看著一位身穿黑色西裝的白領麗人,一種高貴與莊重的不凡氣度撲面而來。今昔對比,心中感慨萬千。一輛輛汽車飛馳而過,一只只飛鳥盤空鳴叫。沒有風沙,少了塵煙,一股股清新的空氣蕩漾著,輕拂著我喜悅的容顏。

“湛江八景”之一的“南三聽濤”端居在路的一頭,在洶涌澎湃的波濤簇擁下,散發(fā)出迷人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游客。每天大客車、小汽車穿梭往來,絡繹不絕。這條柏油馬路承載著十萬南三人民的交通夢,承載著外地游人的美好之旅,為本地開辟更廣闊的富庶之源而默默地奉獻著。

柏油馬路修好了,但島嶼依然孤立,像一只被困的鷺鳥,眼巴巴地望著城市的繁華景象,振翅不能。南三到市區(qū)只有兩三艘車輪渡在來回運輸,解決不了人們對交通的需求。每逢清明節(jié)、春節(jié)兩大節(jié)日,在霞山碼頭候船歸家的小汽車就排成了長龍,一直排到海濱公園門口,要搭上渡輪少則等幾十分鐘,多則等兩三小時,令人苦惱萬分,更令在外地發(fā)展的歸家游子談渡色變。國內(nèi)外的客商幾度想來投資,但看到交通不便,紛紛打退堂鼓。南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建設一座大橋,讓天塹變通途,打通嚴重制約著南三發(fā)展的交通瓶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南三籍九位企業(yè)家慷慨解囊,捐出巨款,共同發(fā)起建設南三大橋。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在設計者的精心籌劃下,在建設者們不舍晝夜的辛勤施工下,一座雄偉壯觀的南三大橋終于凌空而起,橫跨南三河,雄踞南三和麻斜兩岸,使孤立的島嶼與大陸連接在一起。人們可以通過南三大橋到達市區(qū),到達更遠的地方。南三人民告別了那些慢吞吞的渡輪,南三人民的出行難問題得到解決了。南三籍這九位企業(yè)家致富不忘桑梓的豪情壯舉感天動地,為家鄉(xiāng)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將流芳千古!

公共汽車、大卡車每天都乘坐著無數(shù)的人或裝載著滿滿的貨物,通過南三大橋,進進出出南三島,人們的生活蒸蒸日上,日子愈過愈火紅。

若干年后,路終于不堪重負,逐漸露出難堪的表情。一塊塊柏油破裂、崩潰,路面變得坎坷不平、坑坑洼洼,車輛每天顛簸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失去了應有的耐性,逐漸產(chǎn)生厭倦情緒,變得“深居簡出”。貨源稀了,游人少了,原來川流不息的人流、車輛逐漸“淡出”?!澳先牆毕褚晃驳踉诟呖盏纳l(fā)著清香的魚,令垂涎欲滴的游客難以企及。那熱鬧的景象只是在清明、春節(jié)才重現(xiàn)。歸家的游子皺起了眉頭,無奈地嘆息著。這條十多公里長的柏油馬路像一條千瘡百孔的飄帶,頹廢地鋪搭在這片蘊藏著巨大能量的土地上。

改革開放的東風吹拂到大城市,也光顧鄉(xiāng)村僻壤。近年,市委市政府看到了南三島有利的地理位置,看到了南三美好的發(fā)展前景,吹起了強勁的建設號角。群策群力,投放資金,調(diào)配力量,有目標有計劃地把南三島建設成國家級濱海旅游示范區(qū)。而這條破爛不堪的路與南三島的開發(fā)發(fā)展是不相適應的,一個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人怎能迎接八方來客呢?一個破敗丑陋、尖細狹窄的瓶頸怎么能暢通與日俱增的人流和物流呢?路通財通,路順財廣。路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伴侶,路是人們達成宏愿的階梯。因此,改造道路成了南三人民迫在眉睫的大事。

于是一項“黑改白”的巨大鋪路工程又在南三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轟轟烈烈地展開。挖掘機、推土機、運輸車、攪拌機像一個個觀眾期待已久的演員粉墨登場。工人們冒著狂風暴雨,頂著炎炎烈日,日日夜夜奮戰(zhàn)在施工的前線。挖路基、裝路模、扎鋼筋、攪石漿、壓路面,一個個優(yōu)美而有力的動作激動人心,一幅幅純樸而生動的畫面催人奮進。從圩鎮(zhèn)到碼頭,殘舊的柏油路段被厚實堅固的水泥路代替;從圩鎮(zhèn)到“南三聽濤”景點,殘破的柏油路段被新的柏油路所代替。一條兩車道的嶄新道路貫穿南三島腹地,一頭通到東部“南三聽濤”景點處,一頭連接西邊的南三大橋,形成人流、物流的主動脈,大大加快“血液”循環(huán),使南三交通落后的狀況大為改觀。路燈從東西往中間逐段安裝,像一顆顆閃耀的明珠,把道路照亮。

現(xiàn)在,當你開車通過南三大橋時,眼前為之一亮:原來坑坑洼洼的路面不見了,代之以厚實潔凈的水泥路;到了田頭村的分岔路口,水泥路變成了嶄新的柏油馬路直通“南三聽濤”景點。每當夜幕降臨,道路旁邊高挺的路燈發(fā)出璀璨的光芒,照亮你奔馳向前的方向。

幾多曲折,幾多艱辛。南三的路從簡樸走向華麗,從落后走向輝煌。南三的路在不同的年代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境況演唱不同的樂曲。盡管幾經(jīng)修筑,多次變奏,但她的曲調(diào)永遠是昂揚激奮的,她永遠圍繞著一個主題吟唱著:拓寬渠道,迎接八方來客;延伸征途,共結萬里情緣。

打開南三島國家級濱海旅游示范區(qū)的發(fā)展藍圖,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路:環(huán)島路、通往東部濱海旅游度假區(qū)的路、通往南部商貿(mào)綜合區(qū)及港口碼頭區(qū)的路、通往西部高級商住區(qū)的路、通往北部海產(chǎn)品養(yǎng)殖捕撈加工區(qū)的路、通往坡頭鎮(zhèn)的橋、通往乾塘鎮(zhèn)的橋和通往東海島的海底隧道……

路,承載著南三厚重的歷史;路,承載著南三美好的未來;路,像一根堅韌的線,把南三島這只美麗風箏盡情放飛。

(載2014年9月6日《湛江日報》,獲湛江日報社舉行的“美麗海島,魅力南三”征文比賽二等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