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與浪漫青年

俗世百味 作者:梁曉聲 著


我與浪漫青年

耿明同志:

明明數(shù)次從南昌打來電話,囑我為《七彩帆》寫篇什么,拖延至今,時日漸久,心內常常不安。奈何近一年中,舊病新疾,輪番侵體,間或執(zhí)筆,皆因“一諾千金”而已。更何況頸椎骨質增生,伏案片刻,頭暈目眩。

值此春節(jié)假日期間,自我感覺稍轉良好,復您一信,權當“交卷”,以了心債之累。

思來想去,一時竟不知作篇什么“文章”為好。倒是憶起我與明明十余年的友情,個中體會種種,于我自己,于明明,以及許許多多當代青年,似不無益處,可供淺顯的參考……

大約十年前,明明出現(xiàn)在我家里。那時的他,許是剛剛二十出頭。不諳世故,嚴格地說,乃一單純少年。

他是到北京來報考中央民族音樂學院的。他是前一年的高考落榜生。正如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挫折仿佛是他“心口永遠的痛”。盡管他不曾多談這一點,然而我看得出來,也十分理解。

當年流行歌曲還沒像如今這么流行。但是據(jù)我想來,他是立志要在北京成為一名通俗歌手的。他是個熱愛音樂,更具體地說,是個熱愛聲樂的少年。他有自信心,然而也很明智。

在我的辦公室里,他對我說:“今后的時代,通俗歌曲在中國必有大的發(fā)展趨勢。我有一副適于演唱通俗歌曲的嗓子……”還說:“我知道,僅靠先天素質是不行的。所以我希望獲得專業(yè)學習和訓練的機會……”

他最喜歡,也可以說最崇拜的當年的歌手關貴敏。雖然關貴敏不是通俗歌手,而是當年很優(yōu)秀的民歌手。

但是他又說——他認為,通俗歌曲和民族歌曲之間,有著類乎血肺的“親緣關系”。其演唱技法,也互有可借鑒之處。

最終—— 他道出了他的愿望—— 如能拜關貴敏為師,于他不啻是三生有幸的事。

這也是他對我的請求——據(jù)他想來,梁曉聲哈爾濱人也,關貴敏哈爾濱人也。一文一藝,想必我們是認識的……

而我卻不認識關貴敏。盡管當年我也十分喜歡關貴敏唱的歌。按今天的說法,當年我何嘗不是“二關”的“發(fā)燒友”呢——無論是關貴敏還是關牧村,無論走在路上抑或已在伏案創(chuàng)作,一聽到“二關”的歌唱,正走在路上我會不由自主地駐足,正在創(chuàng)作我會立刻放下手中的筆……

面對明明這樣一位少年,除了答應他的請求,當年我又能說些別的什么呢?答應別人的請求或拒絕別人的請求,有時對我都是一件難事,有時對我,后一種難比前一種難更難……

于是明明在我家里住下,和我的老父親一起,住在我的辦公室里……

于是有一天,在我的記憶里,是初春或秋末的一個雨天,我去到了中央民族音樂學院,問清了關貴敏的住處,又從中央民族音樂學院去到了他家里……

當年關貴敏還未結婚。

關貴敏是一個好人,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好人。這是那一天他給我留下的印象。這一印象極為深刻,至今我們仍能憶起他當時那種不茍言笑、不善言談的樣子。

聽我講明來意,他說:“那么好吧,就讓那個徐明明來找我吧。只要他在聲樂方面真有培養(yǎng)前途,我一定以最負責任的態(tài)度指導他,若能幫助一個青年實現(xiàn)他的理想,對我來說,是和你一樣樂于做的事?!?/p>

這件事我們幾分鐘內就談完了。

接下來,我們還詳細談了明明的食宿問題。因為明明來京前并未了解清楚——那一年中央民族音樂學院因院舍修建。學生宿舍人滿為患,決定當年不招新生……

我說明明仍可以和我的老父親住在我的辦公室……

他說他可以對校方講明明是他的親戚——這樣明明便可以在民族音樂學院的食堂用餐……

幾天后明明帶了我的信去見關貴敏……

然而一個星期后明明還是離開了北京。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是,他自覺長久住在我處,會給我添太多麻煩,他于心不忍。其二是,我非常婉轉地,將關貴敏對他“考試”后的坦誠的評價告知他——經過專業(yè)訓練,他的演唱水平當然會大大提高,但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歌手,顯然有“先天不足”之憾……

于今,明明一直感念我對他在北京的日子里的關照。我卻每每憶起當年之事,心中內疚不已。因為——在他走時,我曾以很煩躁的態(tài)度對待過他……

他向我借二百元錢——說是要為父母買些東西帶回去。而我,剛剛因他受過廠保衛(wèi)處的批評。按照北影廠規(guī),是不得將外單位尤其是外地人留宿在辦公室的。而且,也剛剛覺得受了一次欺騙——一名來自湖南的少年,在我家里住了數(shù)日后,我給了他一百元錢,囑他買火車票回家鄉(xiāng)??砂朐潞笏殖霈F(xiàn)在我面前,并沒回家鄉(xiāng),始終流浪在北京,而我給他的一百元錢卻花光了。

明明會不會也如此呢?

當時還有幾位客人在場。他們都用制止的目光看著我。他們目光所含的意思,我理解得很是分明——梁曉聲你如果將錢借給這個外地的小青年,那你就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傻瓜了。你受過一次騙還不夠嗎?……

我還是將錢借給明明了。

他會還我嗎?我不知道……

二百元在今天而言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于當年而言,于當年的我而言,也是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錢啊。相當于我三個月的工資,相當于我發(fā)表一篇一萬余字的小說的稿費……

最主要的——我怕我再受一次騙。一個人受騙的次數(shù)多了,也許心腸就會變冷了。我很怕我變成一個冷心腸的人,很怕我變成一個面對求助者無動于衷的人……

兩個月后,我收到了明明寄還的錢。當時我內心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明明也許至今不知,在這一點上,我是多么感激他!正如他感激我。我曾將匯款單給不少嘲笑我迂腐的人看,對他們說——這個從南昌來的少年,并非像他們所以為的那樣……

后來我對明明人生路上的方方面面一直很關心,實在是包含著我對自己也曾疑心過他的那一份兒自責??!……

我以為,當年明明在北京的日子里,我對他的一些關照,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以后告訴他的一些道理,即或將來,對明明卻可能仍是有益的。對許許多多像明明當年一樣的現(xiàn)在的青少年,也是可以參考的……

我曾對明明說——一個青年,當他在愿望選擇方面,經受了人生的最初的幾次挫折甚至打擊之后,尤其是,在他的家庭沒有最充足的經濟實力資助他專執(zhí)一念繼續(xù)百折不撓下去時,他便應轉而考慮最現(xiàn)實的選擇,也是對每個人來說當務之急的選擇——職業(yè)。有了職業(yè)便有了工資收入;有了工資收入,便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了,便起碼是一個經濟方面“自給自足”的人了。而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才最有資格最有條件去追求愿望的實現(xiàn),才經受得起人生更多次的更大些的挫折和坎坷。一舉成名的機會只屬于為數(shù)不多的天才。而即或確是天才,誰知又有多少,終因首先不能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竟被客觀生存原因所毀滅?

我們大多數(shù)人不是天才。一舉成名不是屬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機會。我們大多數(shù)人幾乎每時每刻都離不開錢,而錢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能靠自己去掙。連一份足以養(yǎng)活自己的錢都掙不到的人,好比連一片可供自己生存的草地都尋找不到的牛羊,除了餓斃沒有別的下場……

明明開始將他的愿望由成為一名歌唱家轉向成為一名作家。他發(fā)誓在三年內寫出獲獎作品,在五年內成為文壇新秀。為了實現(xiàn)這第二個愿望他在郊區(qū)租了房子,將一篇又一篇作品寄給我……

而我每次回信總是對他談一件事—— 工作、工作、工作。

兩年內他一篇作品也沒發(fā)表出來……

兩年后他有了第一份工作,臨時的……

當他在長途電話里告訴我這一點,我內心里真是為他高興?。?/p>

記得我在信里曾對他說——明明,現(xiàn)在,你盡可以利用一切業(yè)余時間去開發(fā)自己的種種潛質,去證明自己的種種才華了。你將會明白——一份足以確保自己生活不成問題的工作,和一個人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選擇的條件之間,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F(xiàn)在,只有現(xiàn)在,我才想告訴你——好好寫!繼續(xù)寫下去吧!你已大有進步!你已付出了不少,離收獲也便不遠了……

初一晚上,明明從南昌打來了向我拜年的長途電話。他說——他又將調轉工作了。而這一次調轉,可以說十分貼近他的愿望了。如今的明明,不但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了,而且,大約還是一個擁有“個體營業(yè)執(zhí)照”的法人了吧?生活上沒有后顧之憂,他的小說、散文、詩,都越寫越好了,已接連獲了幾次獎呢!……

我祈祝他再為自己尋找到一位好妻子。果如我祝,明明必會有更令人可喜的成功。

憶起這些,屈指算來——十余年矣。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并非天才的人,尤其是青年,從依賴父母供養(yǎng)而至自食其力而至在人生旅途中達到順境,大抵確乎需要十年的時間。這是一條普遍的規(guī)律。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命運,脫離不了這一規(guī)律。至于少數(shù)并非什么天才而又一帆風順的人的經歷,其實沒有任何普遍性。從中也總結不出任何有普遍意義的人生經驗。那除了是“幸運”,不是別的。把人生押在“幸運”二字上,對大多數(shù)人和大多數(shù)青年,是再糟糕不過的……

由明明我憶起另一位青年詩人。他流浪在北京,希望靠寫詩養(yǎng)活自己并且成名。除了寫詩,任何職業(yè)都是他所不屑的。他偏執(zhí)得令我吃驚?!傲骼嗽娙恕边@聽起來多么浪漫!但當他又有一天一文不名地“流浪”到我家時,我已經認識到我的幫助對他毫無意義了。我沒能力供養(yǎng)一位只寫詩,其他任何事都懶得做的詩人……

他已三十多歲了,我又可憐他又無能為力。他父親七十多歲了,生著病,領著民政局的撫恤金。而他,仍靠他父親用撫恤金養(yǎng)著。

說實在的,我甚至已不同情他不可憐他了,開始覺得他不是個東西了。斷定他也成不了什么大詩人……

青年朋友們,請記住我的話—— 當你從父母的卵翼之下走向社會,首要的,第一位的,便是使自己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其次再遑論人生的別的什么……

我的小朋友徐明明對此最有體會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