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托爾斯泰的眼睛——悲憫

光榮的荊棘路 作者:林丹環(huán) 編


托爾斯泰的眼睛——悲憫

托爾斯泰獻給人類的主要精神財富,就是這充滿普世之愛的悲憫目光,包括不以惡抗惡學說在內(nèi)的他的全部著作,都不過是這種偉大目光的解說詞。一般說來,一個作家所體驗到的人類苦難,總是以他個人的坎坷經(jīng)歷和艱苦磨難作為底子并從中升華起來的。感受了自己的苦難才能同情別人的苦難,體驗了自己面對苦難的弱點才能憐憫別人的弱點。但托爾斯泰卻不是這樣。這位伯爵先生在人生道路上是如何養(yǎng)尊處優(yōu)、平步青云是大多數(shù)讀者都心中有數(shù)的。所以,托爾斯泰的苦難意識和悲憫情懷初看上去總覺得有點虛假。

一個沒有被現(xiàn)實的苦難深深傷害過的人可以當偉大的哲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而不可能成為作家,因為即使一位平庸的作家也是由造化的捉弄和折磨造就的,一位偉大作家的誕生則幾乎非得以心靈的巨大傷害和嚴重殘缺為代價不可。高爾基說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唯一擁有健全心靈的人,等于說托爾斯泰是唯一沒有資格當作家的人。

托爾斯泰天生具有圣徒的稟賦,他動筆之初就是以圣徒的身份寫作的?!侗R塞恩》、《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爾》、《五月的塞瓦斯托波爾》作為小說只能說是平庸之作,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處女作《窮人》展現(xiàn)的輝煌才華有著天壤之別,可是在精神上他們卻完全相通。托爾斯泰被人類社會的苦難和存在論意義上的苦難深深傷害,為人類尋找出路的熱腸折磨得他寢食不安。他一面對生命意義作形而上的思考,一面牽掛著每一個農(nóng)奴的切身貧困與病痛。

他知道沒有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能夠解除我們所面臨的困境,這種深重的絕望使得“唯一健全的心靈”變得千瘡百孔。“托爾斯泰主義”是他獻給人類的虔誠祈禱,他對祈禱的效果非常缺乏信心,人類只能按照自己的暴力邏輯相互傷害下去,所以他用那么悲憫的眼光久久凝視著人類。

像一切偉大的心靈一樣,托爾斯泰時時為人類的苦難而憂傷。

作/者/簡/介

摩羅,本名萬松生?,F(xiàn)為中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目前正在從事原始宗教、民俗學、語文教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六道悲傷》、《因幸福而哭泣》、《不死的火焰》、《中國站起來》等。

[心香一瓣]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毖凵褡钅苌鷦觽鬟_一個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生活閱歷是作家創(chuàng)作不竭的素材來源,偉大的作家無不飽經(jīng)人世滄桑,更不要說大師級作家了。從卡夫卡到普魯斯特,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再到托爾斯泰,我們看到了一雙雙不一樣的眼睛。正是他們眼神中隱藏的那種偉大情感,造就了世界文學史上一部部優(yōu)秀著作。

偉大的作品,源自偉大的心靈。要成為一流的作家,就要認真鉆研好“人生”這部大書,甚至不惜讓自己的心靈接受風吹雨打的考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