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論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①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也,則攘臂而乃之。②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③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④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⑤
注釋:
①德:《說文解字》:“升也?!薄队衿?“德,惠也,福升也?!贝酥钙犯衽c能量升華?!督?jīng)典文字辯證書》曰:“《春秋》說人十四心為德?!钡伦钟呻p人旁、十、四、一、心五部分組成,意為一心為眾人做到十種善行,遵守非禮勿言、勿聽、勿視、勿行四項行為準(zhǔn)則?!饵S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本神》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揭示了德的生命能量性。《賈誼新書·道術(shù)》曰:“施行得理謂之德?!薄豆砉茸印け窘?jīng)陰符》曰:“是以德養(yǎng)五氣?!碧蘸刖白ⅲ骸把碛谐芍^之德?!薄俄n非子·解老》曰:“德,得也?!?/p>
②禮:《說文解字》:“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玉篇》:“禮,體也,理也?!睏钊段锢碚摗吩唬骸岸Y者,履也,律也,義同而名異?!比粒骸墩f文解字》:“推也?!薄队衿?“攘,揖攘也?!比帘郏恨燮鹦渥?,振臂。乃:《說文解字》:“曳詞之難也。象氣之出難?!薄队衿?“乃,大也,往也?!薄稄V雅·釋詁》:“乃,往也?!苯?,盡?!墩f苑·復(fù)恩》曰:“夫施德,貴不德?!薄豆茏印こ笋R》曰:“無為者帝,為而無以為者王,為而不貴者霸?!?/p>
③失:《說文解字》:“縱也。”放縱,喪失,丟掉,迷失。泊:《玉篇》:“止舟也?!蓖ā氨 ?,不厚也。首:《說文解字》:“頭也?!薄稜栄拧め屧b》:“首,始也?!背跏?,開端;頭腦。
④識:《說文解字》:“常也,一曰知也?!薄队衿?“識,識認(rèn)也?!比A:《說文解字》:“榮也?!薄队衿?“華,榮也。三千五百里曰華,夏也?!被ǘ洌撊A,浮華?!尔i冠子·世兵》曰:“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p>
⑤實:《說文解字》:“富也。”《玉篇》:“實,不空也?!薄稄V雅·釋詁》:“實,誠也。”《呂氏春秋·審應(yīng)》曰:“取其實以責(zé)其名?!备哒T注:“實,德行之實也?!比ィ骸墩f文解字》:“人相違也?!薄队衿?“去,除也,違也,行也?!鄙釛?。皮:《玉篇》:“皮,強取也?!北砻?,也指表面現(xiàn)象或膚淺地看待事物。又通“彼”,那,那個。
譯解:
《德道經(jīng)》這部哲學(xué)詩,以“道”和“德”作為基本的哲學(xué)概念展開,“道”是宇宙的本源狀態(tài),是“無”,“德”是由道派生出的產(chǎn)生宇宙萬事萬物和推動其發(fā)展的源動力。德既是能量,同時也是品格;只有具備德的品格,才能裝載德的能量。
自身修養(yǎng)達到上德境界的人,已經(jīng)步入了自由王國,內(nèi)外合一,身心口意全都和諧一體,眾志成城。心中也超越了“德”的文字概念和行為表像,起居動念、舉手投足,純?nèi)我黄烊唬辉倬心嘤谝庾R思維的活動而受限。正因無分別心,所以,一切自然合德。沒有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因為有意識的取舍分別,而不能將德內(nèi)化于心,真正與德相融為一,對德的義理、行為還時時掛在心上,所以,不能全面把握德而持有德?!段淖印ど系隆吩唬骸疤旄踩f物,施其德而養(yǎng)之,與而不取,故精神歸焉;與而不取者,上德也,是以有德。高莫高于天也,下莫下于澤也。天高澤下,圣人法之,尊卑有敘,天下定矣。地載萬物而長之,與而取之,故骨骸歸焉;與而取者,下德也,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p>
上德的人,知道如何提升自身修養(yǎng)的理論和方法,能夠體驗道的環(huán)境,明白自我與宇宙的渾然不分,與道同頻共率,故其行為,能忘我無為而無所不為,就好像日月一樣,德輝廣澤眾生,光明普照萬物,而始終不以為德。不能完全體道合德的人,因其德性能量和純度的不同,又有仁、義、禮、智、信幾個不同層次的表現(xiàn)。處于上仁境界的人,德性含量和頻譜已經(jīng)接近上德,故其行為雖有意識而為,也可無所不為。仁德能量充足的人,其精神品格表現(xiàn)為:仁慈柔容,至善無惡,柔和暢達,舉止端正,慈懷虛心,博愛萬物,主意合德,能立萬物。其生理特征表現(xiàn)為:雙目有神,筋柔形舒。處于上義境界的人,德性含量已有所缺失,其行為必定有意識而為,但有所為亦有所不為。義德能量充足的人,其精神品格表現(xiàn)為:善待萬物,濟安拔危,助人為樂,處善聚緣,助弱扶危,果斷有力,利生舍己,排憂解難,扶生萬物。其生理特征表現(xiàn)為:氣無促喘,中岳黃明,膚澤柔潤。處于上禮境界的人,德性含量又有缺失,故其行為有意識而為,已無人回應(yīng),必須攘臂疾呼,方可有所成效。禮德能量充足的人,其精神品格表現(xiàn)為:光明圓通,秉規(guī)持范,明白道理,不爭不躁,不惑不迷,知時達物,能化萬物,不為物拘。其生理特征表現(xiàn)為:印堂明亮,神足少疲,行為端正。
由此可見,當(dāng)人離道日遠,不能與道同頻共振,是因為德性的不圓明。當(dāng)人離德日遠,不能達到上德的淳厚圓滿,就進入仁德的境界,仁德缺乏時,會表現(xiàn)出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氣常生、白眼冷對、怒氣內(nèi)生、損己傷人的性格特點,容易造成體內(nèi)炁滯血瘀、頭暈眼花、四肢麻木、胸悶腹脹、耳鳴牙痛、癱瘓中風(fēng)等病變。當(dāng)仁德也不能保持時,就進入義德的境界,義德缺失時,會表現(xiàn)出殘忍妒忌、虛偽好辯、口舌是非、惱人自負(fù)、吝嗇小氣、貪占便宜的性格特點,容易發(fā)生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造成口舌潰瘍、咽喉疾病、氣喘咳嗽、肺癆咳血、皮膚毛發(fā)等病變。當(dāng)義德也有缺失時,就到了禮德的狀態(tài),禮德缺失時,會表現(xiàn)出性情急躁、無理爭勝、虛榮愛美、記恨憎人、貪求華飾、逐美虛榮的性格特點,容易造成神志紊亂、失眠癲狂、五心煩熱、忡悸健忘、上焦炁滯、音啞疔瘡等病變。
而禮德,正是信德菲薄、亂象開始的表征。人在意識思維主導(dǎo)下,所接受的一切資訊,所進行的一切心理活動和行為,在大道自然的眼中,大多都是浮華表像,是愚智的開始。愚智的人,性格特點多表現(xiàn)為愚魯遲鈍、多愁善感、憂慮自生、自尋煩惱,貪戀吃喝、追逐口欲,容易造成消化系統(tǒng)的病變,胸悶腹脹、噯氣吞酸、胃腸潰瘍、腹痛吐瀉、虛弱氣短。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是一個道理。
所以,真正有大志向的人,都希望做頂天立地的大寫之人,都去窮究天人合一的大人之學(xué),在心胸中做真學(xué)問,修養(yǎng)德性,明白大道規(guī)律,安身立命于五德純厚、光明和諧的境地,順道而動,而不是處于寡恩少禮、缺仁失義的薄德之境中,險德以行;通過格物致知,掌握自然法則,開啟本心慧性,讓大腦深層的慧性思維主理自身行為,慧智同運,去把握萬物的本質(zhì),而不是光憑智能意識的局限性引導(dǎo),只了解事物的表層。因此,力爭做具有道德心靈、大智大慧的人,而不做無德無行、少慧愚智的人。
引申:
《易經(jīng)·乾卦·彖辭》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薄断筠o》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薄段难浴吩唬骸霸?,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元,《說文解字》:“始也。”《廣雅·釋詁》:“長也?!薄稇?zhàn)國策·秦策》曰:“子元元,臣諸侯?!弊⒃疲骸霸埔?。民之善類,故稱元。”
熊春錦:《道德復(fù)興論修身》,團結(jié)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277頁。
熊春錦:《道德復(fù)興論修身》,團結(jié)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