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摸著石頭過河

光明影院的故事 作者:艾之光


第二章 摸索:無障礙電影是怎樣煉成的

一、摸著石頭過河

2018年1月3日,元旦假期結束。冬日的晨光里,北京的街道上車水馬龍,熙來攘往,主干道上的車流慢騰騰地往前挪動著。

博士研究生王海龍剛從鄭州的家趕回北京,打了一輛出租車準備回學校。這位河南小伙子可謂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理工科出身,出于對傳媒的熱愛,考取了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學專業(yè)的博士研究生,參與了很多重大科研項目。與此同時,他還對“聲音”頗有研究,憑借良好的嗓音條件,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多部作品配音?!芭湟粽液}垺保呀?jīng)成為學院師生的共識。于是,提到“為盲人講電影”,老師們又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位熱心、專業(yè)的同學。

坐上車沒多久,王海龍突然收到電視學院陳欣鋼老師發(fā)來的信息:“海龍,在學院嗎?我們在談一個錄音配音的項目,如果在的話可以過來一塊兒聊聊。在學院206,給盲人講電影,感興趣不?”

出租車在擁堵的朝陽路上開開停停。王海龍還沒吃午飯,饑餓的感覺一陣陣襲來。在低血糖的眩暈感中,他急急忙忙地打字回復道:“非常愿意。不過我還有20分鐘到校。能不能等等我?”

很快,他收到了回復:“可以,我們在206等你。”

和后來所有報名加入的志愿者一樣,王海龍忐忑又期待地踏入學院。從進門的那一刻起,王海龍的光明之旅正式啟程。

會議室里,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wǎng)絡股份有限公司的老師們、學院項目的負責老師們圍坐在一起,等待著他。這些老師未來將會和他有無數(shù)次的會面,其中的一些還會和他一起擠在小房間錄音,一起敲定第一部無障礙電影成片,一起為大賽熬夜準備,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這些來自歌華的工作人員,一半以上都是電視學院的系友,他們有了一定的社會資源,想和學校一起做一件能夠回饋社會的事情。當時距離全面脫貧攻堅只剩兩年時間,大家想從文化傳播的角度助力脫貧攻堅,滿足人們更廣、更公平的知識文化需求。

一群做電視的人一拍即合,想到了“電影”這個切入點。

聽完老師們的介紹,王海龍有了一個模模糊糊的概念:學院打算做一個為盲人講解電影的公益項目,暫定名稱為“光明影院”。而那場會議中提到的許多細節(jié),早已模糊、消散,讓王海龍至今記憶深刻的,是最后定下的第一個任務。

會議明確了第一部片子要做《建軍大業(yè)》。從零開始,要先建軍,也就是要有一個團隊,王海龍成了團隊的第一人(學生志愿者),也是當時唯一的一人。

歌華的張濤老師描述著自己心里項目未來的樣子,他信心滿滿,侃侃而談,堅信這個項目一定能做成、做好。他那期待的目光落在了王海龍的身上:“海龍,你把這個項目做好了,你就是帶領大家的人?!?/p>

電光石火之間,王海龍想了很多,最后都變成了惶恐。項目甚至還沒有一個輪廓分明的影子,這么大的任務,能做成嗎?

但無論如何,他領著“建軍”的任務,走出了206。

萬事開頭難。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王海龍和參與項目的每一個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探索著前行的方式。

電視和電影,都是視覺和聽覺結合的藝術,是同一根莖開出的并蒂花。但給盲人講電影,相當于要把占據(jù)其中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重要元素——視覺元素去掉。

這要怎么做?大家都是兩眼一抹黑,抱了一顆公益的心,且去嘗試。

肖泓院長和趙淑萍老師都是老媒體人,她們見過的節(jié)目種類多,樣態(tài)豐富。老師們想起了曾經(jīng)在廣播電臺中聽到過的電影,那種電影叫電影錄音剪輯,是把一兩個小時的片子做成30分鐘的版本。這種藝術形式在上個世紀曾風靡一時,如今雖不吃香了,卻是傳媒發(fā)展歷程中現(xiàn)有的形態(tài),是項目醞釀時期唯一的抓手。于是,在老師們的建議下,王海龍著手去做電影錄音剪輯版本的《建軍大業(yè)》。

把電影音響剝離出來,變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必須進行一番廣播化的加工過程。奔著這條思路,王海龍的第一步就是寫稿。為了盡可能還原,他買來同名小說作為參考,對著原片,一幀一幀地扒出劇本,細到每一幕的時間、地點、情節(jié)、臺詞。

解說:回到斯烈的師部,周恩來從座位上站起來。

周恩來:我周恩來對朋友是從來不設防。

解說:說著,周恩來掏出了自己的槍套。斯烈的一眾手下見此狀,紛紛抬起槍來,扣上扳機。

音響:舉槍和扣扳機的聲音。

解說:周恩來鎮(zhèn)定地取下槍套,打開蓋子,向斯烈展示,里面并沒有槍。他憤怒地將槍套拍在桌子上。

音響:砰的一聲。

周恩來說:斯烈,懸崖勒馬還來得及!

解說:斯烈仍是端坐于前,不茍言笑。

…………

2018年1月,志愿者王海龍正在錄制無障礙電影《建軍大業(yè)》

一部時長132分鐘的電影,凝聚成52頁、26630個字的文檔,他們用了不到兩周的時間。

初稿完整寫完后,王海龍請來歌華的張老師,兩小時的電影情節(jié)很快被刪減為45分鐘。接下來,就該把刪減后的劇本轉(zhuǎn)化成音頻節(jié)目的腳本。

“各位聽眾朋友你們好,今天要給大家講述的這部電影名叫《建軍大業(yè)》?!边@是電影錄音剪輯版《建軍大業(yè)》的第一句話。王海龍就是從這一句話開始,在刪減后的劇本上穿插解說,使其和電影音響融為一體。

1月份的北京特別冷,王海龍每天一個人捧著個電腦轉(zhuǎn)悠,找到合適的地方,就關起門來寫腳本。腳本完成了,他又忙不迭地開始錄音、剪輯,全都用的是自己的設備。整個過程對王海龍來說,是孤獨的,也是迷茫的。

也有人來問他:“海龍,你一天到晚在忙些什么?”

他回答:“在弄一個給盲人聽電影的東西?!?/p>

要是對方細問起來,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弄成。好在憑借從前做音頻節(jié)目的經(jīng)驗,總算是做出了一份像模像樣的音頻產(chǎn)品,交給學院的老師們聽的時候,反響都還不錯。

寒假前,事情發(fā)生了轉(zhuǎn)折。

王海龍和學院的老師們帶著做好的《建軍大業(yè)》樣片去歌華,歌華的工作人員提出,解說應當與機頂盒中的電影原片時長同等,而且歌華未來會上線一個無障礙版專區(qū),供盲人訂閱,也能避免侵犯版權的問題。

歌華的提議與學院老師們的調(diào)研結果不謀而合。

在王海龍嘗試制作第一版《建軍大業(yè)》的時候,老師們前往北京市盲校、盲文圖書館等地,了解受眾群體的想法。

在北京市盲校,老師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盲校里也有操場、跑道、籃球架、乒乓球臺,孩子們不僅上課、運動,還會使用手機,同樣也對文化知識有很強的訴求。當然,并不是所有盲人都可以獲得這么好的學習條件,許多偏遠地區(qū)的盲人依然面臨著教育資源短缺、就業(yè)渠道狹窄等問題。通過問卷調(diào)查,老師們獲得了一個數(shù)據(jù),在中國1700多萬盲人群體中,高達70%—80%的盲人從事低端服務行業(yè),最普遍的,便是盲人按摩。也就是說,即使各地都有特殊教育學校,但盲人接受到的教育很有限,從校園走出去之后,能夠在社會中承擔的角色,跟他們自己的預期相比,有非常大的出入。

各種形式的調(diào)研信息拋出了一個一致的問題:盲人群體有著非常強烈的愿望,想要平等地接觸各種形式的文化產(chǎn)品,在看電影這個社會娛樂方式上,盲人能不能和普通人一樣看電影,而不是去看一個打了折扣的、被縮短了的電影?

以上的種種思考和碰撞,使項目掉轉(zhuǎn)方向:從音頻產(chǎn)品變成了等時長的無障礙語音服務。

寒假里,王海龍帶著這個新任務,重新出發(fā)。

肖泓院長提出,要在電影的旁白和音響的間隙見縫插針地解說。但要實現(xiàn)這一點,面臨著“時間少、畫面多”這兩個困難。《建軍大業(yè)》是一部戰(zhàn)爭片,有大量槍戰(zhàn)和游行的場景,一幀畫面里,可能既有游行的宏觀場面,也有人倒在地上流著血的局部細節(jié)。王海龍發(fā)現(xiàn),一閃而過的信息量根本不是文字能夠追逐得上的。

王海龍想,如果有一種語言能夠跨越黑暗的障礙,瞬間把爆炸性的信息帶給受眾,那就好了。但現(xiàn)在還沒有這種方法,也許創(chuàng)造它就是自己的使命。

王海龍決定先拿出片頭10分鐘的小段落,進行嘗試。他反復拉片,看了不下100遍,到了這時,才覺得畫面給他的震撼,真正入了腦、入了心。王海龍想,應當把電影的總體情節(jié)講清楚,再把總體情節(jié)和局部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把每一場戲的戲劇沖突講清楚。在這些前提下,如果有講述的時間,再去創(chuàng)造意境,描述環(huán)境、色彩、光影、服飾等。

他在創(chuàng)作手記中寫下了實踐中的幾點發(fā)現(xiàn):片頭描述出品方信息時,若按照畫面逐幀讀字,會使聲音不平穩(wěn),應整合利用片頭時間段,使其更協(xié)調(diào);視頻編輯中,聲音成段、畫面成組是規(guī)律,講述也應成段、成情節(jié)地展開;文字應力求言簡意賅、生動形象,可借助盲人能夠理解的事物,用恰當比方進行描述;聲音空場不應超過5秒,以免引起疑惑、不適等。這些方法后來寫入“光明影院”無障礙電影制作的撰稿規(guī)范,為后來一批批電影提供了創(chuàng)作模板參考標準。

王海龍拿著手記和10分鐘的實驗品去和學院的老師們討論,得到一致好評。老師們也結合理論知識,提出不少制作方法,整個團隊對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都感到清晰了許多。最后,他用一整個寒假的時間完成了《建軍大業(yè)》完整版無障礙電影的制作。

當時的他以為,做一批電影,應當是一群老師帶著一群學生去做的課題研究,是一個點狀的項目。他沒想到的是,從第1部到前5部,從前30部到一年104部,現(xiàn)在的“光明影院”已經(jīng)由點及線再到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這比當初老師們在206提出的設想,更大、更廣,也承載著更多盲人朋友的期待。

二、上千次的暫停與回放

《建軍大業(yè)》制作過程中,“光明影院”團隊的老師們意識到,這事兒真能做成。

但只有王海龍一名志愿者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擴大隊伍,寒假之前,“光明影院”招募了一批學生志愿者,蔡雨同學就是其中的一員。蔡雨本科就讀于電視學院,因為成績優(yōu)秀,被保送到本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聽到師哥王海龍的召喚,這位既有愛心又有能力的北京姑娘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志愿者隊伍,她希望和海龍師哥一樣,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社會做點事情。

在“光明影院”還是兩手空空、什么成績都沒有做出來的時候,最早加入“光明影院”的這批志愿者成為實踐的先鋒隊,他們的探索為后來的燎原之火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招募完成后,所有人聚在一起開了個會,決定讓兩位老師(趙希婧老師和陳欣鋼老師)、14名學生,分3組制作5部電影:《建軍大業(yè)》《我的戰(zhàn)爭》《錢學森》《大唐玄奘》和《戰(zhàn)狼2》。

隨著《建軍大業(yè)》在寒假期間磕磕絆絆地做出來,“光明影院”無障礙電影的基本版式也就確定了。

當時,2017級碩士研究生蔡雨和兩名同學一起寫《我的戰(zhàn)爭》,每個人分到40分鐘。

3月19日,大家開了一次集體會議,每組都要拿出自己的片子一起討論?!段业膽?zhàn)爭》和《建軍大業(yè)》一樣,有非常多的戰(zhàn)爭場面,很難描寫。蔡雨記得,會議上大家討論出一些方法,她歸納為總分總的寫作形式:先寫宏觀的情況,比如幾方在對峙,再寫一些具象的,就像拍片子的時候切近景和特寫,然后再拉遠景,說說總的情況。

精益求精的寫作需要時間,在肖泓院長的反復催促下,前5部的文稿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總算是陸續(xù)完成了。

這時,王海龍接到一個通知:5月20日全國助殘日當天,“光明影院”制作的無障礙版《戰(zhàn)狼2》要在北京市廣外南里社區(qū)進行放映,同時宣布“光明影院”項目正式啟動,其他4部也要盡可能在放映前完成。

雖然這個通知令所有人倍感興奮,但是距離5月20日已經(jīng)沒有多少天了,而且影片基本都還停留在腳本審閱階段,大家也還沒有進棚錄音。為了完成任務,同學們接下來的幾天都是沒日沒夜地“泡”在錄音室,加班加點進行錄制?!肮饷饔霸骸蹦菚r還沒有自己的專屬錄音棚,錄制工作在學院二樓一個非常窄小的錄音間進行。為了確保錄制時沒有雜音,空調(diào)不能開,門還得緊閉著,盡管5月份尚在初夏,擠了好幾個人的小黑屋里還是熱得像蒸籠一般。

《建軍大業(yè)》是王海龍用自己的設備錄的,《戰(zhàn)狼2》則是他在學院錄音棚錄的第一部無障礙影片。盡管在家里練過無數(shù)遍,真到了現(xiàn)場,身邊還有那么多人盯著,王海龍不免有些緊張。加上《戰(zhàn)狼2》的情節(jié)又很復雜,主角和海盜搏斗那段,先是一擰再一摔,然后一踢,繩子一套,最后一拽,那一套動作很快。王海龍一邊念,一邊比畫,出了一身的汗。當時肖泓院長來探班,和他坐在一塊,聽他念,提出一些指導意見,同樣也是大汗淋漓。

“光明影院”學生志愿者在錄音棚制作無障礙電影

王海龍記得當時陳欣鋼老師也在場,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議?!稇?zhàn)狼2》的打戲特別多,有些戰(zhàn)斗鏡頭時長足足有10分鐘,情節(jié)緊湊,音效雜糅??赐暌恍┐蚨菲魏螅愋冷摾蠋焻s皺起了眉,他一邊拿著筆在講述稿上描畫著,一邊問道:“海龍你看,除了你一拳我一腳,誰打到誰的肋骨上,誰把誰打趴到了地上之外,還能說些什么?”

錄音室里的大家沉默著。陳欣鋼老師想了想,覺得還是應該添加一些感情色彩。他當場在紙上寫道:“一拳比一拳狠,一腳比一腳狠,新仇舊恨交織在一起?!绷攘葞拙?,把主人公之間的情感很好地提煉出來,體現(xiàn)在稿子里。而大家再去聽那一段的時候,都覺得能更好地帶動聽眾的情緒,也彌補了難以描述更多畫面細節(jié)的問題。

每一部無障礙電影的講述稿,要經(jīng)過審稿同學的初步校對、撰稿同學的交叉校對和老師最終校對,但其實沒有所謂的定稿,因為修改永遠不會結束。一直到成片之前,講述人都會對文稿的細微之處進行修改。因此,想要成為“光明影院”的志愿者,必須具備出色的文字寫作能力和講述實力。

2018級碩士研究生楊明是第二批志愿者。她曾做過這樣的統(tǒng)計:每部電影大約由300—500個鏡頭組成,每個畫面需要看10遍以上才能轉(zhuǎn)化為講述稿,也就是說每寫一部電影,需要按3000次以上暫停鍵,反復觀看,不斷揣摩,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完成初稿,修改文稿的時間甚至多于一周。

在撰寫《流浪地球》的講述稿時,僅僅5分鐘的電影片段,志愿者需要不停重復“暫?!胤拧钡膭幼?,反復琢磨將近一個小時,才能交代清楚時空變化、人物關系、細節(jié)伏筆,而在講述時更要控制時間,把握節(jié)奏,插空講述,在提供足夠信息的同時完整地留出電影原來的音效。對于這部科幻電影的無障礙版本來說,恢宏磅礴的場面講述背后,是上千次的暫停與回放,是不厭其煩的琢磨與修改,是不懼付出的推倒與重來。

這樣“較真”的暫停并不僅僅發(fā)生在撰稿的過程中?!肮饷饔霸骸钡闹谱鹘M要完成撰稿、錄音與后期三大任務,才能保證一部無障礙電影的誕生,在錄音棚里、后期軟件里,暫停鍵同樣被不斷按下。

電影《小兵張嘎》中有大量戰(zhàn)斗場景,主角的動作與背景的隆隆炮聲交織在一起?!霸鎸嵉呐诼暠任业闹v述效果好多了,我還是不要畫蛇添足了!”抱著這樣的想法,在《小兵張嘎》后半部分約8分鐘的戰(zhàn)斗中,2017級本科生李鈺同學只用了數(shù)十字去釋讀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

正式錄音預留的時間是下午2點到6點,李鈺買了晚上8點回家的高鐵車票。但是磕磕絆絆錄到戰(zhàn)斗場景的時候已經(jīng)臨近8點了,李鈺和師姐在棚里也已經(jīng)待了將近6個小時。

“完了,高鐵就要發(fā)車了!”李鈺內(nèi)心充滿了焦慮,時不時地看手表,只想趕緊完成錄音。

然而蔡雨的眉頭卻越皺越緊,一次又一次按下暫停鍵,李鈺的耳機里也一遍遍傳來“缺東西”這3個字。

蔡雨放下耳機,嚴肅地問她:“你到底有沒有認真看片子?”

“我沒有偷懶,我覺得這里應該保留炮火的原聲……”李鈺想到之前每晚熬夜看片,甚至有幾天通宵寫稿,心里十分委屈,也不能接受“沒有認真”的說法。

錄音棚的氣氛有些凝滯,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李鈺錯過了這張不能再改簽的車票,話里也不禁帶了些怨氣。

“把眼睛閉上。”耳機里突然傳出一句話。

李鈺愣住了,師姐又重復一遍:“把眼睛閉上,我把你剛錄的那段放一遍,你聽一下——”

隆鳴的槍炮聲中,“羅金保把鐘連長救了出來”,“嘎子把炮樓點著了”,這寥寥幾字讓戰(zhàn)斗場面失去了很多表現(xiàn)主人公英勇無畏的情節(jié)。到了這一片段的后半部分,只剩下震耳欲聾的炮聲。

聽著聽著,李鈺突然鼻子酸了一下,眼睛里逐漸蓄起淚水。那是一種很復雜的情緒,好像本來自以為很完整的講述突然變成了“注水肉”,而且水分大到讓她自己都錯愕。如果是影院的觀眾聽到這樣的講述會有多么迷茫和失望,那一刻,她的心里滿是懊悔。

錄音過程中,很多時候會因為講述稿的問題而按下暫停鍵,會因為錄音員的音色與電影不匹配而終止錄音,也會因為錄音員的情緒不夠飽滿而重新調(diào)整。只有經(jīng)過一遍一遍暫停、一遍一遍調(diào)整之后,送到視障朋友手中的,才能真正成為他們能夠看懂的無障礙電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