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詩詞的流派與分類
所謂“流派”,本義即水的支流。放置在中國古代詩詞中,詩詞流派即指具有某些獨特風格的派別與類型。中國詩詞有著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力,因此在產(chǎn)生之后便衍生出了多種流派。這些詩詞流派構(gòu)成了中國詩詞的豐富多樣性,也為詩詞注入了極強的活力。
一、中國古代詩之流派
風格流派。詩歌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文學形式之一。從誕生之初便奠定了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基調(diào)?,F(xiàn)實主義以《詩經(jīng)》為源頭,強調(diào)客觀地反映現(xiàn)實社會和人民生活,真實地表現(xiàn)人們的情感、思想和社會環(huán)境,對時事政治進行美刺諷諫。這種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一直影響著后世文人創(chuàng)作,無論是魏晉時期在詩歌中反映現(xiàn)實的詩人,還是唐代憂國憂民的杜甫、提倡新樂府的元白詩派,還是南宋末年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陸游等詩人,都是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踐行者。浪漫主義以屈原的“楚辭”為發(fā)端,主張以瑰麗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和激情放逸的語言來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最具代表性的唐代作家當屬李白與李賀。李白詩如《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想象瑰麗,放逸恣肆,一氣呵成,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色彩。而李賀的“長吉體”將心中想象的神鬼迷幻世界以繽紛奇譎的方式表達出來,為浪漫主義增添了詭譎的色彩。
嬗變流派。詩歌發(fā)展到明清時代,流派特征十分明顯。明代詩歌流派以改革為主線,一個流派提出一個主張,下一個流派便舉旗改革,諸如此類的循環(huán)構(gòu)成了明代詩歌螺旋式上升的發(fā)展。明前期最先以派稱之的當屬“臺閣體”詩派,但這種雍容典雅、粉飾太平的風格壓制了詩歌的生機與發(fā)展,于是明中期前后七子“復古派”崛地而起反對臺閣體,倡導“詩必盛唐”,掀起了一陣復古狂潮。由于一味地雕琢、摹擬古人,復古派的弊端日漸凸顯,于是以公安三袁為代表的“公安派”主張“獨抒性靈”,主張詩歌抒寫心中的真情實感,反對“剽竊成風,萬口一響”的摹擬蹈襲之風。由于不滿“公安派”淺白直露的弊端,以鐘惺、譚元春為代表的“竟陵派”
對“性靈”進行了“古人精神”的解讀,而古人精神即為個人的“幽情單緒”,實為對“公安派”主張的補漏。明末之際,家國動蕩,以陳子龍為代表的“云間派”進行了雄壯沉偉的心懷家國的詩歌創(chuàng)作。清代詩歌流派的發(fā)展大抵如此,下文有詳細闡釋,茲不贅述。
二、中國古代詞之流派
風格流派。詞之風格流派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詞自誕生之初便是以婉約派為基調(diào),主要以柔美婉轉(zhuǎn)的筆調(diào)抒發(fā)細膩的情感,多以男女之情為主,風格上富麗秾艷、纏綿婉清。代表詞人有溫庭筠、李煜、柳永、秦觀、李清照。豪放派產(chǎn)生在婉約派之后,以蘇軾為開端,呈現(xiàn)出氣勢磅礴、雄渾高昂、恣肆橫溢的風格特征。代表人物以蘇軾、辛棄疾、陸游等人為主。關(guān)于婉約派與豪放派的風格殊異,俞文豹曾做過形象的描述,“東坡在玉堂(翰林院)日,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何如柳七(柳永)? ’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執(zhí)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sup>
值得注意的是,婉約派與豪放派除了在風格上迥異之外,在“合律”方面還有很大的不同。簡單來說,豪放派不拘泥于音律,以詩歌的方式創(chuàng)作詞。而婉約派的創(chuàng)作音律婉轉(zhuǎn)和諧,適合配樂演唱??梢哉f在這一點上婉約派與豪放派的區(qū)別甚大。
發(fā)展流派。以流派觀之,最初的詞派為唐五代的兩大詞派:一為以韋莊、溫庭筠為代表的“西蜀詞派”,亦稱為“花間詞派”;一為以南唐后主李煜、中主李璟以及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派”。若以風格論之,西蜀詞派的顯著特征為綺麗秾艷,南唐詞派則滲透著凄冷清麗的特征。對于唐五代詞人的詞作特征,著名詞論家周濟曾評價道:“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sup>周濟將溫庭筠的詞比作“嚴妝”,認為溫詞詞句謹嚴,對仗工整,韋莊詞如“淡妝”般清麗婉轉(zhuǎn),而李煜詞雖在對仗修飾、清麗等方面不如溫、韋,但李詞仍生動流暢,渾然天成。此論可謂精當。
詞至宋代發(fā)展至鼎盛時期,婉約派有了十分重要的發(fā)展。宰相詞人晏殊以閑婉清雅的筆調(diào)抒寫著離愁別緒,風月詩酒;另一位宰相詞人為歐陽修,其詞、文風格并不相同,文章內(nèi)容充實,情理兼?zhèn)洌湓~卻清麗深婉,傷感離怨。又有市井詞家柳永、悲情詞人秦觀、悲郁女詞人李清照、南宋余音姜夔。豪放派的開山詞人蘇軾以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唱絕千古。滿懷憂憤,渴望施展抱負,奔放揮灑豪情的辛棄疾,以及宋末愛國詞人文天祥等,都為豪放派注入了豐富的主題,詞至兩宋已至成熟之態(tài)。
歷經(jīng)元明兩代的沉寂,詞至清代取得了再一次的輝煌。清詞肇始于明末的以陳子龍為代表的“云間派”,到了清前中期,以陳維崧為首的“陽羨派”盛極一時,主張學習辛棄疾,詞學創(chuàng)作要哀民生多艱。后以朱彝尊、厲鶚為代表的“浙西詞派”執(zhí)詞壇牛耳,主張宗法姜夔、張炎的“清空”“醇雅”風格。再發(fā)展至以張惠言、周濟為代表的“常州詞派”,主張“尊詞體”,糾正浙西詞派“清空”的流弊,并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論。
總的來說,詩詞流派在詩詞發(fā)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一方面,流派象征著詩詞的繁盛與豐富,另一方面,詩詞流派之間的分歧使得詩詞在矛盾中發(fā)展,在改革中不斷發(fā)展成熟。到了明清時期,詩詞流派又出現(xiàn)了以地域為依托、以學派為依托等樣貌,這都意味著詩詞發(fā)展至成熟之境。
“長吉體”指的是唐代李賀詩作獨有的風格與意境特征,最早由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出,主要借樂府題材來表現(xiàn)苦悶情懷。李賀的代表作有《李憑箜篌引》《雁門太守行》《天上謠》等。
“臺閣體”是明前期文壇上出現(xiàn)的一種以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人為代表的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內(nèi)容上大多是歌功頌德、粉飾太平;藝術(shù)上中正平和,典雅平正,少有波瀾。
明代后期的文學流派?!睹魇贰の脑贰ぴ甑纻鳌犯健剁娦?、譚元春傳》:“自宏道矯王、李詩之弊,倡以清真,惺復矯其弊,變而為幽深孤峭。與同里譚元春評選唐人之詩為《唐詩歸》,又評選隋以前詩為《古詩歸》。鐘、譚之名滿天下,謂之竟陵體?!币蛞早娦?、譚元春為首,這二人都是竟陵人,故稱該流派為“竟陵派”。
出自宋代俞文豹《吹劍續(xù)錄》。可看作對豪放詞與婉約詞風格的形象化總結(jié)。
此評出自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是對溫庭筠、韋莊、李煜等人詞風的典型評價。
浙西詞派是清前期最大的詞派,影響深廣,以朱彝尊為代表,主張作詞要順應和平時代,高唱醇正典雅的盛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