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人論世:詩圣千古一詩史

唐詩可以這樣學 作者:楊壽良 著


知人論世:詩圣千古一詩史

分析文學作品,首先要“知人論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軌跡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對于詩人杜甫,也當如是。深入了解杜甫的人生軌跡,逼近詩人的創(chuàng)作時代和真實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方能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藝術(shù)成就有準確的認識。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9歲。“甫”是古代男子的美稱,《說文解字》說:“甫,男子美稱也?!焙笾溉说谋碜?。

表字是解釋說明其名的。杜甫,字子美?!案Α笔敲婪Q,所以,字里也有“美”字?!白印笔侵赣械赖?、學問的君子,如孔子、孟子、莊子,都是這個意思。用在表字里,也是希望杜甫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大概在公元751年左右,杜甫在長安城南杜陵一帶定居,所以他自號“少陵野老”,還號“杜陵野客” “杜陵布衣”。后人往往稱杜甫為“杜少陵”。杜甫后來曾在成都建草堂居住,所以,他又被稱為“杜草堂”。但這個不是號。

知識鏈接

古人的名、字和號

古代,詢問他人的名號時,會用一個很美的詞語——“臺甫”。比如說:“請教尊姓臺甫?”便是禮貌地問對方的姓名和表字了。什么是表字?就是舊時人在本名以外用以表示本名意義的名字,也稱為“字”。這個“表字”“字”,是用來說明、解釋人的名的。古人認為姓名是寶貴而有尊嚴的,輩分低、年齡小、職務低的人,直接稱呼平輩、長輩、官員、老者的姓名不禮貌、不恭敬,要稱呼其“字”或者“號”才顯得敬重??上覀儸F(xiàn)在的人,很少擁有“字”了。

古人除了姓、名、字之外,還有號,來表達自己的價值取向和人生取向,很有勵志意義。如李白,號青蓮居士,青蓮出淤泥而不染,很高潔,所以李白把自己比作青蓮。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晚年住在河南洛陽的香山,就以他喜愛的香山為號。杜甫沒有用很高大上的詞語來標榜自己,而自號“少陵野老”。“少陵”在今陜西西安市南。漢宣帝之陵稱為“杜陵”,其許皇后之陵,規(guī)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少陵”,又名“小陵”。

杜甫做過左拾遺、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兼檢校工部員外郎。“拾遺”就是“撿漏兒”的意思,負責檢查皇帝決策失誤的地方,給皇帝挑毛病。參謀是節(jié)度使的幕僚,負責出謀劃策。檢校,起初是代理的意思,未實授其官,但已掌其職事。員外郎簡稱外郎或員外。我們看古裝戲常有員外的角色。員外的意思是定員之外增設(shè)的職位,即編制以外的郎官。唐代以郎中、員外郎為六部各司的正副職領(lǐng)導,雖號“員外”,其實已經(jīng)在編,屬于正式公務員了。唐代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工部掌管營造工程事項,尚書是一把手,正三品;副職、二把手叫侍郎,正四品下。下面有工部、屯田、虞部、水部郎中各一人,從五品上;這四個下屬機構(gòu)各設(shè)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杜甫就是一個工部下屬司(局)的代理副司(局)長,不過是代理的,有職無權(quán),屬于閑差。他最終也沒能赴任。

杜甫的家族屬于名門望族,是有家學淵源的。杜甫和晚唐的杜牧都是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后。

杜甫自小聰明好學,七歲能詩,九歲能書,少年有才:“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保ā秹延巍罚┻@樣的孩子,確實很招人喜歡。他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保ā栋賾n集行》)15歲的時候還如有多動癥似地跑來跑去,沒個消停,還愛上樹摘梨摘棗解饞,就是一個正常的、可愛的孩子,卻并不是紈绔子弟。

杜甫的老家是湖北襄陽,后來遷到了河南的鞏縣,也就是現(xiàn)在的鞏義市,離洛陽很近。當時洛陽屬于唐代的東都,非常繁華,后來杜甫也在洛陽生活過,所以他在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詩里,才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詩句。他后來在長安住過一段時間,然后顛沛流離,于759年輾轉(zhuǎn)到了成都。

知識鏈接

杜甫祖父杜審言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約645—約708年),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是唐代近體詩(格律詩)的奠基人之一。他工于五律,被后人標為中國五言律詩奠基人。其五律《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被胡應麟贊為初唐五律第一,并說:“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實為杜審言首倡?!倍鸥σ操澦臓敔敗拔嶙嬖姽诠拧?。杜審言還是書法名家,工于草隸。

“審言”的意思是說話時要審慎。出自孔子的名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吧饔谘浴本褪钦f話要謹慎的意思。所以他字“必簡”。但是這個杜審言說話是簡單,卻一點也不謹慎,性格很狂傲。他認為自己的書法了不起,文章了不起,“吾文章當?shù)们?、宋作衙官,吾筆當?shù)猛豸酥泵妗薄蚩癜??——我的文章比屈原和宋玉好,他們只配給我當下屬;我的書法也好,王羲之只配給當我弟子。可見他說話未必“審言”,簡直是狂言。他恃才傲物,吃了不少虧。他的一個兒子也很有肝膽。吉州司馬周季童和司戶郭若訥羅織罪名把杜審言抓到監(jiān)牢,還想殺了他。杜審言的二兒子,也就是杜甫的二叔杜并,當時才16歲,揣著利刃,到酒宴上刺殺了周季童,杜并也當場被殺。周季童臨死時感慨說:“我不知道杜審言竟然有這樣一個孝子!”杜并因此被時人稱贊。

杜審言病重時,宋之問、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對二人說:“由于我的存在,一直壓著你們,使你們沒有出頭之日。我現(xiàn)在死了,也是值得欣慰的事,只可惜不見有誰能接替我啊?!?至死都是這么狂傲。

759年年底,杜甫在西郊開始建草堂。762年,他的好友嚴武擔任成都尹兼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是成都的最高首長,對杜甫多有關(guān)照。杜甫這才過上了一段安穩(wěn)的生活。764年,嚴武請杜甫做節(jié)度使參謀,并為他謀了個檢校工部員外郎的職位。

765年四月,杜甫離開成都東歸。接著又得知嚴武去世。杜甫經(jīng)嘉州(今四川樂山)、戎州(今四川宜賓)、渝州(今重慶)、忠州(今重慶忠縣)、云安(今重慶云陽),于766年到達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杜甫得以在那里暫住,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有了四十畝果園,得以休養(yǎng)生息。這一時期,他作詩430多首,約占他存世詩歌總數(shù)的七分之二。

768年正月,杜甫從夔州乘船出峽,二月到了江陵(今湖北荊州)。李白《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走的也是這一段路。此時的杜甫,一路奔波顛沛,身多疾病,走得根本沒有李白那么輕松。

從江陵,往北可以到襄陽通往洛陽、長安,往南可以南下岳州(今湖南岳陽)、潭州(今湖南長沙),或者東去廣陵(今江蘇揚州)。杜甫想在江陵停留休整一段再做打算。但是,商州兵馬使劉洽叛亂,殺了防御使殷仲卿。八月吐蕃大舉進犯靈州(今甘肅靈武,756年唐肅宗李亨在此即位),攻到了邠州(今陜西彬縣)。邠州距離長安不過二三百里,京師長安戒嚴,通往長安的路途受阻,杜甫只好放棄了北上回鄉(xiāng)的打算。

他還想去東邊的揚州,可是在江左的姑姑和五弟杜豐一直沒有消息,他對去揚州也沒有把握,只好繼續(xù)留在江陵。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贝髿v三年(768年)秋,他從江陵到了公安(今湖北公安縣),但是接著公安發(fā)生了變亂,他只好繼續(xù)南下,年底漂泊到了岳州。769年,他由岳州到了潭州,又由潭州南下到了衡州(今湖南衡陽),本打算投奔任衡州刺史的老友韋之晉,卻聽說韋之晉已改任潭州刺史了,兩人失之交臂。于是他折身回潭州。夏天回到潭州后,得知韋之晉四月到潭州不久就暴病去世了。這樣,顛沛流離的杜甫,徹底沒有了依靠。這時杜甫已經(jīng)58歲,身體狀況很不好,據(jù)專家考證,他患有急性胰腺病、風濕病、肺病、心肌梗死、瘧疾、痛風、糖尿病等癥。他也自述“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清明二首》其二)。耳朵半聾,右臂偏枯,牙齒掉了一半,此時杜甫已是衰弱多病的老人。

770年,臧玠(jiè)在潭州發(fā)動叛亂,杜甫逃出潭州,慌忙前往衡州。他在詩里感嘆:“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萬里內(nèi),莫見容身畔?!保ā短与y》)天下之大,竟然容不下一個詩人的病軀。他打算往郴州(今湖南郴州)投靠任錄事參軍的舅父崔wéi)。但行到耒陽(今湖南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于方田驛(今耒陽新市鎮(zhèn)龍市村)。好幾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當?shù)芈櫩h令派人送來酒肉,他專門寫了一首名字很長,篇幅也很長的詩《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于方田》致謝。

據(jù)此,有傳說云,杜甫“飫()死(飲食過量撐死)耒陽”?!杜f唐書》記載:“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年五十九?!?span >1說的就是杜甫吃了聶縣令送來的白酒和牛肉一夜就死了。

唐代還沒有蒸餾酒(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白酒”)。當時人們用白米釀造米酒,故稱米酒為“白酒”??赡芫梦催M食的杜甫腸胃虛弱,這樣一通暴飲暴食,消化不良,又喝了甜度很高的米酒,血糖升高,而致身死?!缎绿茣房赡苡X得“飫死”有點不雅,便將《舊唐書》的這段文字改為:“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span >2頗有為名人諱的意味。據(jù)郭沫若考證,時值夏天,縣令送的牛肉沒有條件冷藏,導致腐敗變質(zhì),使得杜甫食后中毒而死。

不管這個傳說是否可信,都足以表明杜甫當時顛沛流離、貧病交迫的困境。

耒陽因此被認為是杜甫去世的地方。耒陽也有杜甫墓,并有宋代刻“唐工部杜公墓”碑。

也有人說,杜甫沒有死于耒陽。由耒陽到郴州,須逆流而上,當時洪水泛濫,去郴州難度很大。杜甫感覺去日無多,一心北歸,就乘船順流而下,折回潭州。770年冬,杜甫由潭州向岳州北行,在平江一帶的小船上去世,時年59歲。

這就是詩人杜甫的一生。他雖然一生貧病,但“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無時不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元人馬祖常贊杜甫“平生無飽飯,抵死只憂時”,也是知音之論。

杜甫去世后,靈柩一直存放在耒陽。《舊唐書》載:“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業(yè),自耒陽遷甫之柩,歸葬于偃師縣西北首陽山之前?!?span >3杜甫的孫子杜嗣業(yè)歸葬杜甫靈柩,是在813年,已經(jīng)是杜甫去世44年以后了。流落漂泊的一代詩人杜甫,至此才得以安葬?,F(xiàn)在杜甫的墳墓有八座,分別位于河南鞏義、偃師,湖南耒陽(今耒陽市)、平江,湖北襄陽等地。

在杜甫生前及其死后的幾十年里,世人給他的冷遇要比贊賞多,同時代的詩歌圈沒有給他太高的評價。到元稹、白居易等發(fā)起“新樂府運動”,杜甫才受到人們的大力推崇,并影響了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等晚唐詩人的創(chuàng)作。杜甫的遭遇,跟著名畫家凡·高有相似之處,都是生前寂寞貧寒,死后極盡榮耀。

明末清初的文學家金圣嘆把杜甫的詩歌與屈原的《離騷》、莊子的《莊子》、司馬遷的《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和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當是極高的贊譽了。

通過對杜甫凄慘艱難的晚年生活的描述,可見杜甫過得比我們每個人都要慘,但是他并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悲喜,他更多關(guān)注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疾苦,如他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篇,關(guān)注更多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這就是他的偉大之處。一個人在個人生存有保障的富貴安逸環(huán)境中憂國憂民是相對容易做到的,但是像杜甫那樣,貧病交加,依然憂國憂民,一般人就極難做到。當我們遇到困難,生活陷入困境的時候,想到杜甫,與杜甫相比,你就會覺得自己這點痛不算什么。后人尊稱他為“詩圣”,他是詩人中的圣人,他是寫詩的圣人。他詩歌里記錄的所見所聞,都與當時的社會、歷史事件有關(guān),所以他的詩又被稱為“詩史”。讀他的詩歌,便是在深入了解唐代的歷史、社會。所以,我們看到,即便身處盛唐時代,杜甫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錦衣玉食、光鮮亮麗,不管歷史書將大唐盛世描繪得如何繁榮昌盛,杜甫都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盛世的另一面,讓我們看到普通百姓的疾苦、唐代人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感受到杜甫對于蒼生的深情。

梁啟超1922年5月21日為清華大學詩學研究會做過一個題為《情圣杜甫》的演講,稱杜甫為“情圣”:“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shù)闷鹎槭サ幕仗?。因為他的情感的?nèi)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最深處,能將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樣子,能像電氣一般一振一蕩地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span >4這種豐富性、真實性、深刻性,也是杜甫的歷史價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