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家的圍屋

時間的印記 作者:謝瑞山 著


老家的圍屋

老家的圍屋在江西定南的金雞村,是贛南500多座圍屋中一座普通的方形圍。她是我生命的搖籃,遠行的港灣,精神的家園,他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謠,一部厚重的史書,一幅悠久的丹青畫,時時縈繞在我心靈的深處,烙印在那難忘的記憶里,揮之不去。

聽父親說,幾百年前,我們客家人的祖輩們?yōu)槎惚軕?zhàn)亂,一路艱辛,一路探尋,跋山涉水,最終遷徙到贛南這塊相對封閉落后的地方,并在這里,安營扎寨,繁衍生息。由此,他們建造了或高或矮、或方或圓的、神奇的“東方古羅馬”——圍屋。

我老家的圍屋和贛南的其它圍屋一樣同屬集居住、城堡、宗教信仰、議事廳、廣場于一體的建筑。定南現(xiàn)存100多座圍屋,以方氏虎形圍、謝氏明遠第圍尤為著名。圍屋的設(shè)計與建筑融科學(xué)性、實用性、觀賞性于一體,顯現(xiàn)出祖輩們杰出的智慧和高超技藝。圍屋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后高,錯落有致,布局規(guī)則。大門前有一塊禾坪(廣場)、一口池塘和一條小河,而遠方則是寬闊的田野及高低起伏的山巒,它們是圍屋建筑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門內(nèi)則是圍屋主體建筑,圍屋的外墻1米多厚,既是圍屋的承重外墻,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wèi)圍墻,高三層,四角構(gòu)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樣的碉堡。為消滅死角,在碉堡上再抹角懸挑單體小碉堡。圍屋頂層設(shè)置排排槍眼炮孔。門墻特別加厚,門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實的板門還包釘鐵皮。板門后多設(shè)閘門,閘門后還設(shè)重便門。門頂還設(shè)水漏以防火攻。圍屋頂屋多為戰(zhàn)備用,并取墻內(nèi)側(cè)2/3墻體作環(huán)形夾墻走廊貫通一氣,方便戰(zhàn)時人員機動。圍屋四周都是簡單的子屋,都是兩三層,也有多至四層者,為懸挑外廊結(jié)構(gòu)。圍屋內(nèi)分上中下三個大廳,左右分兩廂,俗稱橫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橫屋的盡頭,筑起圍墻形的房屋,把正屋抱起來,房宇、廳堂、天井、走廊布局合理,糧倉、水井、排污道等一應(yīng)俱全,這種集祠、家、堡于一體的具有鮮明防衛(wèi)特征的堅固民居,簡直就是一個獨立王國,一座小小的城池。如今,隨著親人們走出封閉的圍屋,走出狹窄的山門,走向外面的世界,老家的圍屋逐漸成為一種歷史遺跡,一種獨特的景觀。

今年春節(jié),我與妻女回到老家,在老家的圍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新春。在村里,我們謝氏家族成員最多,人口興旺,枝繁葉茂。我們的到來,讓年近古稀的叔公叔婆、慈祥好客的大伯大嬸、淳樸勤勞的兄弟姐妹和幸福陽光的侄子侄女們高興不已,特別是叔公叔婆更是緊緊拉著我的手,把我從頭到腳看過夠,他們笑得合不攏嘴,問長問短,問寒問暖,使我仿佛又回到了天真快樂的童年時代,使我全身涌流著一股股溫暖和激動。我仔細打量著叔公叔婆,從他們許多皺紋的臉上我讀懂了上一輩客家人的艱辛和圍屋滄桑悠久的歷史,使我更明白了什么是過去,什么是親情和生活。

父親告訴我,叔公叔婆及祖祖輩輩的親人都住在圍屋里,深愛著這片神奇的土地,每塊山巒、每丘田地、每條溪流、每道溝坎、每棵樹木花草他們都是那么地熟悉與鐘情。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從春到冬,年復(fù)一年,辛勤耕耘了一輩子,耕出了年輪和收獲,耕出了不老歲月和希望。尤其是叔婆,她這圍屋里的女主人更是讓我肅然起敬,感慨萬千。叔婆用客家人特有的勤勞與智慧,用她那雙瘦弱的肩膀,支撐起了五代人的一片強盛與廣闊的新天地,用她不同凡響的見解,將子孫送出圍屋和閉塞。我從叔婆日益嬌小的身軀中,看到了叔婆的聰慧和勤勞,看到了客家人的睿智與博大。

今年春節(jié)是老家圍屋最熱鬧的一年,除了我與妻女外,很多在外工作、讀書、經(jīng)商的家人也都回來了。我?guī)е夼畞淼轿以?jīng)居住生活過的每一處,環(huán)顧四周,只見門窗已開始斑駁腐朽,厚厚的外墻被雨水淋洗出一道道傷痕,屋頂?shù)耐吡汉筒十嬕惨褦嗔褮埲保@現(xiàn)出不少年代和風(fēng)霜。客廳里的沙發(fā)、彩色電視機、電話和沼氣電燈又把古老的圍屋拉到了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今天,給古老的圍屋注入了無限的生機。看著圍屋的變化,感受著圍屋的人和事,昨天和今天??粗粋€個從圍屋走出去的后代,我心頭涌上一股暖流,感慨不已。我想無論他們走到哪里,他們身上都永遠流淌著祖先遺傳下來的善良淳樸、開拓進取的秉性,他們的世界會更加精彩和美好,他們的生活會更加富有和幸福。

大年三十,早早起床。早飯后,我?guī)е蹲觽冏龅牡谝患戮褪谴驋邚d堂,把圍屋所有的大小門都貼滿對聯(lián)掛上燈籠,霎時整座圍屋充滿了年味,洋溢著濃濃春節(jié)的氣息。最熱鬧的是除夕之夜,圍屋里爆竹聲聲,響徹天空,到處飄著誘人的年夜飯,這一餐讓我們品賞到了許多不同的菜肴,我記得這是我有生以來最豐盛的、吃得最香最難忘的團圓飯。吃過年夜飯,一大家人觀看了春晚。之后,又興致蓬勃地舉行了家庭小型晚會。父親一首二胡采茶調(diào),博得大家掌聲陣陣,晚輩們各自拿出拿手節(jié)目紛紛在長輩前表演獻藝。直到新年鐘聲敲響后,我們才結(jié)束晚會。望著滿天的繁星,放完爆竹,帶著新年的期望,甜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從年初一開始,左鄰右舍,四方親人陸陸續(xù)續(xù)相互拜年,祝福新春,探親做客,把圍屋擠得滿滿的,祝福聲、歡笑聲、喝酒聲、爆竹聲,聲聲喜慶之聲交融在一起,把客家人的熱情好客、直率淳樸、孝道友善、和睦共濟等優(yōu)良傳統(tǒng)演繹的淋漓盡致。我為親人們一一敬酒,一一祝福,祝愿他們越過越好,紅紅火火。

轉(zhuǎn)眼到了年初七,又是回城工作告別親人的日子。臨行前,我徜徉在翠竹、池塘、農(nóng)田和老屋前,再次到每一處看看,再次與親人們話別,再次久久地撫摸著圍屋身上厚厚的磚墻,佇立良久,體味著祖輩們當年的崢嶸歲月,心中久久難平。

圍屋,你是用堅實外墻包圍著的屋子,是我祖輩生命的痕跡,是客家人精神相守的家園、勤勞物化的豐碑、薪火相續(xù)的搖籃。今后,無論我走到哪里,老家的圍屋都像一首生命的歌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

書于2011年4月8日

(載2011年4月15日《贛南日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