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1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2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3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昵?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p>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1922年3月28日。
注釋
1.淚潸潸(lèi shān shān):指哭泣的樣子,流了很多淚水。表示很傷心。
2.遮挽:攔阻,挽留。
3.蒸融:是作者自造的詞。意為被初升的太陽熱得融化,蒸發(fā)消融。
導讀
《匆匆》等幾篇散文選自《蹤跡》?!钝欅E》是朱自清的詩與散文合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第一輯是新詩,第二輯是散文。本書收錄其散文部分,仍以“蹤跡”為輯名,同時將散文詩《匆匆》也一并收入。
朱自清于1923年春受浙江省立第十中學聘請來溫州任教。那時他還只有26歲。學生們“在未開學之前,在新教員名單上看見‘朱自清’三字便手舞足蹈起來,快活得不敢信以為真”,“上課時大家都洗耳恭聽,只是為他那急促的,怕羞的樣子發(fā)愁。他常在講臺上紅臉,擦汗;我也好像隨著他紅臉,出汗;生怕出些差池,致使那些年齡較大而愛好舊文學的同班生吐露不滿之辭。他雖然沒有雄辯家的口才,然而始終沒有人忍心說他的壞話,因為他的認真,誠懇,感動了全體學生?!埠軔鬯膶W生。他很忙,一方面要教課,批改作業(yè),預備講義,一方面又要創(chuàng)作,再加上家庭瑣事,教育子女,但凡是學生來找他,他沒有一次不是熱情接待的。學生們把自己的習作,一本本的‘詩集’、‘散文集’送去請他批改,他非但沒有討嫌,沒有敷衍了事,反而鼓勵他們多多寫作。稿子送去以后,過了幾天便發(fā)下來了,上面滿是紫色墨水的批改和圈點?!?/p>
《匆匆》是朱自清散文代表作之一,寫于1922年3月28日。正值五四落潮時期,轟轟烈烈的時代變革風雨消歇,社會現(xiàn)實依舊沉悶黯淡,知識分子面對未來,何去何從,多有迷惘和徘徊。但是朱自清不甘在彷徨中沉淪,他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xù)的時間里,有它相當?shù)奈恢??!保ㄖ熳郧濉督o俞平伯的信》,1922年11月7日。)他渴望跟緊光陰的腳步,每一步都能踏踏實實留下自己的足跡。《匆匆》一文在淡淡的哀愁中,流露出作者心靈深處不平的低訴,在對時間流逝的無奈、焦急、惋惜之中,傳達出“五四”落潮期青年知識分子的普遍情緒。
時光是如何的“匆匆?”“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一個淡淡的疑問,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以及對塵封成過往的日子滿懷的眷戀。朱自清沒有直抒胸臆,大發(fā)感慨,也沒有理性闡發(fā),宏篇大論,他從眼前之景,現(xiàn)實之物,從從容容舒展開去,“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寥寥幾筆勾勒出清新含蓄的畫面。抽象的時間具象化了,無處捕捉的流逝歷歷都在眼前,在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懷里,是作者獨特而執(zhí)著的思考。沉重的現(xiàn)實反襯著自己內(nèi)心的失意,時間的匆匆映照著自己的年華虛度,“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睍r間的流逝有聲有形,卻無可挽回,有色彩,是淡藍色、乳白色的;有動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作者看到了,觸到了,感受到了,在光陰流轉中,努力追尋自己生命的“游絲般的痕跡”。時光輕盈的腳步聲里,是作者心靈的律動。
《匆匆》寫出了作者追尋時間蹤跡而引起情緒的飛動,節(jié)奏和諧悠揚,輕盈流暢,詩意盎然。作者運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顯得活潑靈動,韻律感強。全文既有強烈的畫面感,又有神秘的音樂感。平和的追問是情緒流動的線索,問而不答,而答案隱含其中,留下了大片的想象空間,引人深思,含蓄蘊藉,在跳蕩的詩情畫意里,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