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知識至上型教育”為“思維與知識并重的教育”
——《思維教育導論》讀書心得
高中歷史組 李英杰
寒假期間,我按照學校的要求,學習了姜繼為先生歷時四年所完成的《思維教育導論》一書。讀罷此書,有兩點體會特別深:一是,作者作為一名資深教育工作者身上所具有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意識,這些都滲透在300多頁書的字里行間;二是,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應該具有相應的責任意識和進取意識,應該切實轉變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將傳統的“知識至上型教育”轉變?yōu)椤八季S與知識并重的教育”。
本書主要內容分為四章,分別從思維教育的意義、思維教育的內容、思維教育的實施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四個方面加以論述,它實際上研究了三個在邏輯上遞進的問題:一是思維教育的意義,從思維和教育、教學關系的角度,提出了思維對于知識學習具有關鍵性、優(yōu)先性、基礎性的論斷,倡導開展思維與知識并進的教育;二是探討了思維教育的內容,提出了培養(yǎng)健全的思維主體、系統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方式與品質的要求;三是系統研究了學校思維教育的實施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問題,提出一系列具有實操性的思路和措施。
在我的閱讀經驗中,這是第一次正面回答思維教育的目標、內容與措施等基本問題的專著,作者為培養(yǎng)一流人才設計了一套系統嚴謹的思維教育實施方案,堪稱思維教育的啟蒙之作。作者在序言中開誠布公地指出:“與眾多的教育薄弱方面相比,按說我國現在的知識教育是相當強盛的了,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三點,一是提高‘好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困難,二是改進‘學困生’無良策,三是‘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錢學森之問’) ?!苯壬赋龅倪@三點問題可謂是鞭辟入里、針針見血,作為一名教師,這些問題并不陌生,因為這往往是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直面的困惑,我也一直在探尋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