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騰的澳洲
張笑天
澳大利亞的國歌絕不像我們國歌那么莊嚴沉重、那么刻意激發(fā)民族奮進。你聽,開頭就是:“歡騰吧,幸運的澳大利亞人。”輕松而自在,他們活得有點兒懶洋洋,與北歐差不多,大概這是高福利國家所共有的特征。以中部拔地而起的以“愛爾斯巨巖”為標志的澳大利亞,被冠以“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新西蘭也有同樣的稱謂。澳大利亞還多了一個名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可見礦產(chǎn)之豐富。
“澳大利亞”是拉丁語,意為“南方的土地”。最早發(fā)現(xiàn)澳大利亞的是荷蘭人、葡萄牙人,但真正的占領者并把米字旗插在澳大利亞島的是英國的庫克船長。為了不刺激荷蘭、葡萄牙的航海先驅,英國占領者干脆也不用英文命名這塊土地,折中,選用了拉丁語。至今墨爾本還保留著庫克船長小屋供人們瞻仰。
從地理概念上說,澳洲包括新西蘭。但生活中,在那里,澳洲似乎約定俗成地成了澳大利亞專有,而新西蘭被稱為紐西蘭,貨幣不稱“新幣”,而叫“紐幣”。
這兩個國家靠近南極,與北半球眾多人類冬夏顛倒。他們不似我們崇尚北斗,他們的國旗上都綴有四顆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所不同的是,澳大利亞是六角星,新西蘭是五角星。
這兩個國家都崇尚國寶。澳大利亞的國樹是桉樹。桉樹值得一提。在中國華南一帶,桉樹是不成材的,而澳大利亞的桉樹竟有500多種,質地最硬的一種,鋸都鋸不斷。想砍伐它,必須先在樹干鉆眼,埋進炸藥,才能炸斷。據(jù)說人民幣里就有桉樹成分。桉樹葉可以提煉麻醉劑。有一種黑蜂喜歡在桉樹上筑巢,澳大利亞人從中提取黑蜂膠,有很好的消炎殺菌作用。桉樹夏季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含酒精的油脂滲出樹表,會自燃,常引起森林大火。這讓政府很頭痛,迄今無法解決。
澳大利亞的國花是金合歡。我們到訪的月份正是路邊的金合歡怒放時節(jié),金燦燦地耀人眼目。他們也選出國鳥,叫琴鳥,樣子有點兒像野雞,常在陸地行走。雄鳥有一條華美絕倫的七弦琴式長尾,大概由此得名。國獸不用猜,當然是袋鼠了,連國徽里也有袋鼠圖案。國徽右邊則是這里獨有的鴯鹋,一獸一鳥圍著一個盾。土著人稱袋鼠為康古魯,意思是“不知道”。以不知道它們是什么東西而命名,這也夠奇特了??祭瓌t直接命名為國寶。最不可思議的是,澳大利亞居然還有國草:苦劑草,這怕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吧?這些國寶在澳幣上都有圖案顯示。
新西蘭也把動物恭奉進國徽里,不過是羊和無翼鳥。新西蘭的國樹是史前時代的活化石銀蕨,國鳥是無翼鳥,毛利人稱幾維鳥。因殖民者過度捕殺,無翼鳥數(shù)量已很少。這種鳥無翅膀又無尾巴,是不會飛的鳥。它下的蛋特別大,相當于體重的三分之一。新西蘭沒設國花、國獸,卻有國石——綠寶石,實際是綠玉。如果不仔細看,很像翡翠,只是顏色稍重,透明度差些。
這兩個國家同是英聯(lián)邦成員,英國女王是他們的共同元首,并派出總督管理。但這只是相沿下來的形式,實際執(zhí)掌權柄的是民選總理。澳大利亞國土面積有76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而人口卻只有2100萬人,難怪除了悉尼、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你幾乎看不到幾個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是四面環(huán)海的國家。因為周圍沒有鄰國,也就不存在領海主權的爭議。新西蘭的領海竟是陸地面積的15倍。新西蘭氣候條件比澳大利亞更優(yōu)越,常年溫潤潮濕,一年降雨可達1200毫米,日照長達2500小時。
澳大利亞的生物技術、生物醫(yī)學僅稍遜德國,居世界第二。他們還有一項驕人的貢獻——青霉素是澳大利亞人發(fā)現(xiàn)的。
悉尼,恐怕是澳洲最馳名、最大的城市了。一個悉尼歌劇院,并以一票之差擊敗中國贏得2000年奧運會主辦權的城市。我們到達悉尼這一天,正是世界青年節(jié)開幕的日子,旅館爆滿,滿大街涌動著吹薩克斯、演奏風笛的人群。中國人居然不知道有這個節(jié)日。也難怪,發(fā)起者竟是梵蒂岡教皇。他第二天將蒞臨悉尼。他一統(tǒng)天下教會,中國當然不會看這位宗教領袖的眼色安排國內的主教,交惡是自然的。
早在殖民者到來之前,就有叫卡的哥的原住民居住在悉尼一帶,自從1770年英國海軍上尉詹姆斯·庫克發(fā)現(xiàn)了植物學灣后,英國對澳洲大感興趣,隨后派遣亞瑟·菲利浦于1788年在杰克森港的悉尼灣建立了罪犯流放地,并以當年英國內政大臣湯馬斯·湯森·悉尼勛爵命名該地,以褒獎悉尼勛爵。隨后發(fā)布憲章,批準他在這里建立犯人流放地。次年,一場可怕的瘟疫(據(jù)傳是天花)奪去原住民很多生命,再加上殖民者的屠殺,到了1820年,悉尼地區(qū)的原著民由八千人銳減到幾百人,這正好順應了麥覺理總督“開化、基督教化原著民”的本意。悉尼是殖民者的肇始地。
奧克蘭是新西蘭最大的都會。新西蘭首任總督威廉·霍布森以印度總督奧克蘭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有趣的是一種巧合,在毛利語中,奧克蘭是“純潔的少女和一百個情人”的意思。奧克蘭擁有五十多個小島,一半是陸地一半是海邊城鎮(zhèn),使奧克蘭成為一個多元化的水世界。它集中了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排在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第五位(2007年),素有帆船之都美譽。帆船賽場址,海面上千帆林立,白帆朵朵點綴在海與天的交接處,確實賞心悅目。1999年美洲杯帆船賽在這里拉開帷幕,新西蘭成功衛(wèi)冕。帆船成了新西蘭的驕傲和象征。
登臨海拔220米的奧克蘭伊甸山,可以俯瞰全城。伊甸山成了奶牛的天然草場。因為經(jīng)歷過火山爆發(fā),這里土地肥沃,牧草茂盛,人工剪草成本太高,人們便想了個一舉兩得的妙招,養(yǎng)一批奶牛,讓它們把青草吃得短一些,這不是異曲同工嘛!
遠眺奧克蘭,海港大橋和海港外的戀基托托島盡收眼底。整個城市龐大而無序。除了市中心幾幢擁擠的高樓外,都是花園式平房。這里有的是土地,無須向空中伸展,住得舒服是第一位的。奧克蘭恐怕是世界上公園最多的城市,居然有360多座。
澳大利亞的原住民是紅種人,棕色皮膚,灰白色頭發(fā)。據(jù)史家考證,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英國派遣11艘艦船,1485名官兵來開發(fā)澳大利亞,擬將首批男女犯人送上這片陌生的土地。經(jīng)過五個月的航行于1789年1月26日登陸。這一天就成了澳大利亞的國慶日。英國殖民者為滅絕土著人,采用了慘無人道的卑劣手段,將土著人的孩子偷走,養(yǎng)在白人家,從小對其灌輸另一種文化,使他們失去民族根基。他們文化不高,脫離母語,因膚色而受人歧視。這一代人長大后,成為迷茫的一群,被稱為“偷竊的一代”。時代畢竟在進步,20世紀50年代當局才承認土著民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很多有識之士呼吁政府當局為這種滅絕人性的行為向原住民道歉,但多少屆政府都拒絕道歉。駱克文總理上臺后,正式代表政府向土著人道歉。這雖只是個形式,卻是對人權的尊重,是一大飛躍,很得民心。這一天,成為載入歷史的“道歉日”。土著人歡呼雀躍,他們又多了個節(jié)日。
為了安撫原住民,政府給每人每周補貼700元。但原住民和美國、加拿大的印第安人一樣又面對新的困窘:他們衣食不愁,卻難改嗜酒嗜賭的本性;他們多數(shù)人不愿勞動,不愿工作,雖然子女上學全免費,仍然甘當文盲。他們壽命短,平均壽命比白人短15到20年。他們靠政府救濟和多生孩子的補貼過日子,倒也優(yōu)哉。
新西蘭的毛利人來自于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群島。公元1350年,毛利人從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上的庫克島出發(fā),在庫珀酋長帶領下,刳木為舟,南下尋天堂之地。傳說他們臨行前舉著火把徹夜狂歡,祭祀海神。被感動了的海神特派神魚領航、護航,才使他們安然橫渡3200公里的波濤,來到長嘴無翼鳥的故鄉(xiāng),成為新西蘭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他們在船上養(yǎng)了很多老鼠,用它當魚餌。在海上的日子靠釣魚果腹,釣不到魚就吃老鼠。他們怕迷失方向,白天停船晚上走,晚上可憑借南十字星座指引,一直向南。
直到現(xiàn)在,奧克蘭郊外火山岡丘山仍殘留著早期毛利人堡壘式遺址。在奧克蘭主街女皇大街上,矗立著一尊銅像,是手握大棒的毛力勇士。這大概是殖民者對屠殺對象的一點紀念吧。不過,如今毛利人聚居地是在羅托魯瓦。這是因為他們當年在羅托魯瓦湖找到了淡水,定居下來。此后又有許多毛利人會聚而來。他們多聚居在羅托魯瓦一帶,有三四萬人。起初,低下的生產(chǎn)力不能讓他們填飽肚子。為了面子,在見到別的部落人時,喜歡挺圓了肚皮,表示吃得很飽。如今,他們雕出來的毛力勇士像,依然是鼓肚皮的造型,形同孕婦。
1640年,以販賣黑奴為生的荷蘭船長愛博塔斯曼在南太平洋迷了路,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新西蘭,并將這里命名為塔斯曼海峽。他派四個水手上岸。毛利人放一片銀蕨葉在他們面前,意在試驗他們善良與否。但他們不明白,被毛利人視為惡魔,捆綁回去,煮著吃了。愛博塔斯曼等了幾天不見動靜,不得不離去。1769年到1777年,庫克船長先后五次造訪新西蘭北鳥。他發(fā)現(xiàn)了毛利人,因語言不通,就到斐濟島找來一個土人當翻譯,終于得到了毛利人的首肯。1840年南島發(fā)現(xiàn)金礦,吸引了法國人、意大利人,中國人也有來淘金的。殖民者用欺騙手段與毛利人簽訂購買土地協(xié)議,后英國女王宣布新西蘭作為英國皇家牧場,砍樹種草。女王對毛利人說,把牛羊賜予你們。
新西蘭1910年獨立,1947年建國。如今,在奧克蘭格雷夫頓大街上的戰(zhàn)爭紀念館里,還保留著毛利人作戰(zhàn)用的刀、叉。我不知道,這是在紀念毛利人部落間的廝殺,還是在記錄英國殖民者種族清洗的歷史。
也許是心理的補償吧,當今的新西蘭政府對毛利人的各種福利多達37種,四大類,包括教育、醫(yī)療、住房和生活保障。毛利人同樣懶惰,生殖崇拜,生孩子多,生得越多在部落中越有地位。生孩子成為賺錢手段。
毛利人聚居地因火山湖得名。羅托魯瓦在毛利語中意為“第二個湖”。按順序,是他們祖輩登陸新西蘭北島后發(fā)現(xiàn)的第二個湖。這個城市還有個諢號:臭雞蛋鎮(zhèn)。從早到晚,你都會飽嘗類似臭雞蛋的二硫化氫味,很難想象毛利人世世代代是怎樣忍受的。迄今每小時都有二百公升的硫黃泉水從湖底噴射而出,湖里淺灘處都在冒泡,形成熾熱的灰色泥漿池,間歇性溫泉可噴出十多米高,溫度可達80度,扔進去的雞蛋,頃刻間就熟了。
毛利人在新西蘭的地位似乎比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高些。毛利人觸犯同樣的刑律,判得輕。這也是一種懺悔式的“優(yōu)待”。在羅托魯瓦,還有一座毛利女王宮?,F(xiàn)在女王死了,她無女兒繼位,權力移交給兒子。這座宮殿原是英國女王的行宮,花花綠綠的,木結構,像安徒生童話世界里的道具。
澳大利亞80%人口屬于中產(chǎn)階級,稅收不重,收入的前6000澳元(相當人民幣四萬多)免稅。新西蘭稅收更低,銀行利息也低,消費水平也低于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也好,新西蘭也好,建筑樣式樸素大方而又各有千秋,令人賞心悅目。居民蓋住宅,不得超過兩層,高了擋別人風景,鄰居會投訴。蓋房子也不能隨心所欲,樣子不能太難看,又不能與別人重樣。這與中國人的從眾、跟風心理截然相反。
在這里,不用擔心食品衛(wèi)生,不必害怕垃圾油。華人餐館和麥當勞是用油大戶。政府規(guī)定,炸過一次春卷、薯條的食用油,當天晚上必須倒進回收桶里,絕不可以第二次使用。20澳元一桶食用油,用過后回收價是10元,經(jīng)處理改作生物油。
這兩個國家有近似的產(chǎn)業(yè),都是以畜牧業(yè)為主。新西蘭才400多萬人口,卻有3200萬頭牛,5000萬只羊,屬于美麗奴優(yōu)質羊。還有駝羊200萬只,駝羊樣子雖像羊,卻與羊毫無血緣關系。駝羊的臉、脖子像駱駝,身子像羊,其實不是羊的同宗。駝羊毛只有羊毛的四十分之一細,且是空心的,絕對不沾灰,號稱“軟黃金”。駝羊毛出口新西蘭占世界第一,是這里的支柱產(chǎn)業(yè)。
澳洲大陸本來沒有羊,英國人當年駕三桅帆向澳洲遷移時,帶了些羊養(yǎng)在船上,本準備隨時宰殺吃鮮羊肉的。后來把吃剩下的羊帶上岸養(yǎng)了起來。由于這里土壤、水質好,羊毛又長又軟,第一任總督便下令從英國本土大批運羊過來。過去是手工剪羊毛,這工藝現(xiàn)在只在公園里表演才可見到,連機器剪毛也廢棄了,改用藥物。給羊注射一支脫毛藥,再給它穿上“小衣服”,幾天后,羊毛便全脫落在小衣服里了。用這種辦法得到的羊毛長短一樣,只是注射過藥的羊肉就不能食用了,宰殺后可當生物肥料。為了保證羊毛的質量。國家有強制性規(guī)定,一年只準剪一次毛。優(yōu)質的1.6微米細的羊毛曾創(chuàng)造過奇跡,在國際市場上居然賣到23.5萬澳元一公斤。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人之間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和諧。他們互相看不起。新西蘭人認為澳大利亞人是當年英倫三島流放犯的后代,而新西蘭人則是遠涉重洋開辟新樂園的貴族后裔。澳大利亞從幅員地域上看是世界第六大國,經(jīng)濟躋身于“八強”,也不把新西蘭當回事兒。
游歷澳洲,你會有一個突出的印象,雖然是冬季,到處是碧綠的草場,幾乎看不到在哪里種莊稼。當然,袋鼠、考拉是他們的國寶,可牛羊卻主宰著這里的一切。
澳洲是福地,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無臺風,無地震。但新西蘭的火山可不少,大部分被辟為公園,僅奧克蘭城里就有休眠火山、死火山56座,其中還有一座活火山。我們開玩笑說,風光雖美、生活雖悠閑,可坐在火山口上心情不會太好吧?
新西蘭由北島和南島組成,相距不遠,構成迥異。北島多丘陵,是火山爆發(fā)后從海底冒出來的,地熱溫泉多;而南島是冰川,是從南極洲分離出來的大陸。新西蘭沒有大型哺乳動物,發(fā)現(xiàn)過恐龍化石,屬食草類,到處可見的銀蕨樹,羊齒狀,就是恐龍的食物。如今恐龍滅絕,銀蕨仍在,被稱為活化石。
在路上,常??吹竭@樣的奇觀,由一頭牛率領,幾百頭牛排成一列縱隊,紋絲不亂地沿著草場向擠牛奶的房子邁進。沒有牧者看管照料,卻極有秩序;沒有“加塞”擁堵現(xiàn)象,比人還文明。它們去干什么?原來它們到了該擠奶的時間,就會自動到牛奶場去擠奶“卸載”。在奶站,頭牛先進去,有自動消毒儀器為其屁股、奶頭清洗、消毒,然后套上擠奶器。擠完后儀器會產(chǎn)生紅外線使奶頭發(fā)熱,奶牛會本能地蹬掉擠奶器。一次擠奶30公升。第一頭牛走出去,排在第二位的進來,井然有序,令人稱奇。牛奶自會有牛奶公司來取。新西蘭政府規(guī)定,剛產(chǎn)崽的初牛乳,在48小時以內的,政府強制性回收,做成奶粉派發(fā)給嬰兒和老人。
如今,養(yǎng)鹿也成了新西蘭畜牧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梅花鹿、德國赤鹿、北歐麋鹿都有,數(shù)量有200多萬頭,半野生放牧,小型牧場用獵狗牧放,大鹿場則用直升機驅趕。新西蘭規(guī)定,必須有七年以上養(yǎng)牛、羊的記錄,才可申請養(yǎng)鹿。這里是銷往歐盟的第二大鹿肉出口國。
無論澳大利亞還是新西蘭,他們的牧場上只見牛羊不見人,也無牧羊犬。藍天下,綠草中,一群群牛羊在低頭吃草,卻不見牛欄、羊舍在哪里。竟然沒有!無論風天雨天,它們都露宿草場,這一塊草吃完了,會有牧場主派出放牧人把它們趕到另一塊草場。草場實行輪休制,草場管理和察看種群時常會開直升機作業(yè)。這樣的牧場既“原始粗放”,又具現(xiàn)代色彩,更是何等到家的“回歸自然”。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新西蘭,牛奶比礦泉水便宜。在超市貨架上,牛奶標價每公升2.4元,礦泉水每公升是2.6元。
澳洲自古沒有獅、虎、豹這樣的食肉猛獸,因此不必擔心牛羊的安全。有同行者不免杞人憂天,牛羊不會被偷嗎?這是我們的思維邏輯定式。
牛、羊、駝羊給澳大利亞、新西蘭人的饋贈太豐厚了。駝羊毛被、羊毛被又輕又暖。經(jīng)過處理,羊毛完全脫脂后,再經(jīng)碳化處理,絕無羊臊味。上等駝羊被一床要賣到人民幣三四千元,一床駝羊皮床墊要賣到上萬元。還有剪羊毛后從空心毛管里刮出來的綿羊油,加上蘆薈、羊胎盤素,制出來護膚用的綿羊油,也很暢銷。
澳大利亞人自己總結,這里有四多四少。
一是蒼蠅多(當然指牧場),人走路時要不停地揮手,戲稱這是“澳大利亞式敬禮”。消滅蒼蠅,噴灑藥物不就行了嗎?但是他們絕不用殺蟲劑,怕污染環(huán)境,于是寧愿保留“澳大利亞式敬禮”,給蒼蠅以自由。
二是胖子多,這里的肥人不比美國、俄羅斯遜色,不過看起來要靈活得多。胖卻不影響工作,合理的解釋是:血脂不高。據(jù)說這與多飲牛奶有關。
三是酒鬼多。他們是周四發(fā)工資(周薪),有了錢,此后兩天休假日便泡酒吧,聚眾酗酒,一般只喝紅酒、啤酒,很少喝烈性酒。他們嗜酒,但通常酒量不大。我在悉尼的情人港酒吧前看見排長隊,等待酒吧座位,那正是周四澳大利亞人囊中鼓脹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出臺一項法令,后半夜二時起,酒吧里只準出不準進,否則酒徒們會以酒吧為家。那兒的法律規(guī)定,酒后可以駕車。這一定為中國的酒友們艷羨。不過也沒見交通事故頻發(fā)。我們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半個月,還從來沒看見過一起車禍。這可能與管理嚴格有關。如果乘客在行駛的公共汽車里站立或走動,司機將被罰款4500元,罰乘客500元。澳大利亞、新西蘭警察少,連交通警都很少見到,大街上幾乎看不見。不像中國,交通警察遍地都是。他們的旅游車必須像飛機一樣裝上黑匣子才可上路。黑匣子有三根指針,記錄時速、開停時間等。司機行車,最多開兩個小時必須中間休息,以免因疲勞駕駛出事故。司機必須填本子,填寫各種表格、數(shù)據(jù)。當黑匣子打開時,警察要比對,錯一處罰175元。他們絕不敢超速行駛。
四是情人多。澳大利亞、新西蘭人都不愿結婚,男女雙方同居幾十年,孩子都獨立生活了,仍不辦結婚手續(xù)的司空見慣。共同生活階段,男女雙方財產(chǎn)各自所有,所有開銷是AA制,誰也不想占別人便宜,女方也不會索要“青春損失費”。
四少中最突出的是孩子少。一般來說,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青年人到35歲以后才會考慮結婚。政府為人口增長慢甚至停頓、負增長而發(fā)愁,在澳洲,最貴的是人工。一位導游說,他家忽然躥進去一條蛇,驚嚇之余,打電話四處求救,最后政府機構聯(lián)系到一個有專業(yè)捕蛇資質的人上門來,玩兒似的捉走了蛇。幾秒鐘,你要付96澳元,相當六七百元人民幣。澳大利亞、新西蘭任何行業(yè)都缺人,難怪至今還在大量移民。澳大利亞、新西蘭是典型的移民國家,除了少數(shù)土著,你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種語言各種膚色的人。有一天晚上我們在悉尼幸運塔附近鬧市區(qū)閑逛,居然覺得像到了中國香港、新加坡,黑頭發(fā)的中國人比肩接踵!
近幾十年,中國移民、留學生潮水般涌入南太平洋的兩個島國。據(jù)統(tǒng)計,澳大利亞現(xiàn)有華人68萬,悉尼就有38萬。華人在澳洲秉承了中華民族的骨氣、情操,多數(shù)不靠政府救濟,寧可去餐館洗盤子,也不靠多生孩子領補助金。華人子弟的聰穎好學尤其值得大書一筆,獲得獎學金的華人子弟占澳大利亞的一半,令人高看一眼。在華人中流傳著這樣幾句話:一等移民靠錢、靠權。有錢人出35萬即可得到永久居留權,十年后一半資金連本帶利償還,但不能領失業(yè)救濟金(每人每月256元)。權在海外也有用嗎?我想是指貪官子女,他們大多不到18歲,就開奔馳、寶馬,住別墅豪宅,花天酒地,讓外國人都瞪圓了眼睛驚呼:中國人太有錢了!第二等移民靠技術。開初,計算機等專業(yè)人才最搶手,現(xiàn)在相對不缺了,而奇缺的反倒是理發(fā)師、廚師。第三等是巧取,或嫁老外,或娶洋妞,立刻成了“洋人”而不費吹灰之力。第四等移民卻叫人鄙夷了。沒錢的卻走旁門左道,受雇于法輪功組織,舉著牌子、捧著報紙專門向國內游人宣傳,一天能掙幾十元,且可向移民局申請“政治避難”。
相比其他發(fā)達國家,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是最寬松的,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大學畢業(yè),只要你愿意,用不了半年,即可申請技術移民。拿到永久居留權后,還可申請父母出來,不過要排隊,排上幾年也都沒準。澳大利亞政府不出一分錢,白撿人才何樂不為?
正因為鬧“人荒”,澳大利亞對人口數(shù)字特別敏感。在環(huán)島一號高速公路旁,凡出城的地方,都可見到標明當天人口數(shù)字的標示牌,精確到個位。澳大利亞每年新移民達30萬,每年額度都在增長。有同伴擔心會人滿為患,哪里會?以這個速度,再過4000年還達不到中國的人口密度。為鼓勵人口增長,澳大利亞、新西蘭政府都出臺了很多鼓勵生育的政策。如澳大利亞規(guī)定,孩子出生便給5000澳元的補貼;從第一周起,就發(fā)放牛奶金;上學(12年)免費,看病免費。最有趣的是,丈夫和產(chǎn)婦一樣,有法定的“產(chǎn)假”。在悉尼、堪培拉街頭,你常會看到推嬰兒車的男子,那是在休產(chǎn)假。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女人不嬌貴,沒有坐月子當月婆一說,生孩子當天醫(yī)生就叫你下床走動,產(chǎn)后3天就提著嬰兒籃子去逛超市了。
盡管如此,青年人還是不愿意生孩子。他們很自我。你問他,他說工作的目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他們沒有贍養(yǎng)老人的公民義務,最多在圣誕節(jié)、父母生日時送上一束康乃馨花?!拔覑勰恪碧焯鞉煸谧爝?,口惠而實不至。不像中國人,父母不但要管子女升學、就業(yè)、嫁娶、買房,甚至連第三代也得負責到底。這里人不養(yǎng)老,也有道理,既然父母為國家納了稅,國家理所當然地應當養(yǎng)他們老。孩子18歲成人后,父母也不再管孩子。事實上,政府也果真認賬,老年人從衣食住行到醫(yī)療,全由國家包了。新西蘭也一樣,55歲以后才可以拿養(yǎng)老金。人老了把房子向政府一賣,住到政府的老人公寓里去。賣房錢,政府先給首付,之后按月打入賬戶。這錢絕不會給子女,留給老人旅游或其他消費。
這是不是他們無須要子女的原因?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在這里被徹底顛覆!
澳大利亞的醫(yī)療福利無微不至。生病住院,醫(yī)療、藥品、食宿由政府全包,吃水果都不花錢,連陪護人的伙食都由公家報銷,按菜單自選。澳大利亞護士奇缺,一個長春女孩在日本已經(jīng)念過大學了,卻又來澳大利亞學護士,而且學制最長,五年!這里的護士不打針。打針是醫(yī)生的事。護士擔當護理工的部分職責,包括每天幫病人換衣服、洗澡、換床單、被罩,所以護士工資極高。
新西蘭也差不多,醫(yī)療福利設施很完善。公立醫(yī)院看病不要錢,但環(huán)境、效率和服務相對差些;私立醫(yī)院的醫(yī)生能讓你滿意,不過你得先付20%的現(xiàn)金費用,其余的才由政府出。如果你沒綠卡,就得買保險,ACC是意外傷害福利,你買了,有病自己只承擔20%, ACC會根據(jù)你交稅記錄估算你每星期的收入,把應補給你的部分打入你的賬戶。如果你不交稅,證明你沒有收入、沒有勞動,ACC不會貼補你錢,養(yǎng)老金也取決于稅收。
新西蘭的失業(yè)者每月可領到250到300元的救濟金,毛利人還可多得50元。即使你是身強體壯的青年,你失業(yè),也照樣可以領取失業(yè)金,只不過他們會不斷地給你介紹工作,這個干不來,換下一個。你總不能一律拒絕,永遠吃閑飯吧?
新西蘭的住房福利也很有特點。對低收入者每月補房租,建有政府公寓,租給無房戶。對那些不愿租房者,政府還造一些“政府別墅”,給不愿租房者居住。只不過與個人別墅有別,個人別墅可以圍柵欄,政府別墅不準圍,土地不屬于你。
澳大利亞遍地是高爾夫球場,光悉尼就有一百多個。打高爾夫球在這里可不是富人的特權,屬純粹的平民運動。這可能與澳洲地廣人稀有關,買一張高爾夫門票才15元。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土地都沒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破壞,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留下的“和平死角”。
這里的口號是自由、民主、平等和寬容。澳大利亞國會大廈的四根柱子,就分別代表著自由、民主、平等和寬容。
澳大利亞的自由程度絕對超常發(fā)揮,且到了極致。你知道悉尼的四大自由是什么嗎?性交自由、賭博自由、同性戀自由,這已夠叫人驚訝的了,還要加上一個吸毒自由,真正的匪夷所思!各洲法律不一樣。布里斯班的妓院是“一樓一鳳”制,即不準兩個妓女同處一室接客;而墨爾本的妓院居然還可以上市;悉尼專設紅燈區(qū),三百米長街,櫥窗林立,政府發(fā)放營業(yè)執(zhí)照,必須強制戴安全套,整個紅燈區(qū)由政府統(tǒng)一管理,其規(guī)模程度,僅次于阿姆斯特丹。至于同性戀,則是1957年承認合法的,他們可以結婚、領養(yǎng)孩子,離婚時正常分割財產(chǎn),不受歧視。
平等,也平等到了一定水平。在悉尼歌劇院,不管什么演出,不管多么高貴的人光臨,都一樣,到點就關門開演,絕不會為等一個大人物而延時。曾經(jīng)有兩任總理因遲到被關在劇場外,只能在休息大廳里觀看轉播。對于遲到者沒人同情,也沒有可能通融,只能在中場休息時再悄然進入劇場。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丟面子的事,豈敢發(fā)脾氣?
澳大利亞的民主也民主到一定程度了。議會開會,不要說國人,就是外國游客都可以進去旁聽,實況向全國公眾直播。澳大利亞三年大選一次,領導人的承諾不到位,就面臨下臺危險。自由黨領袖霍華德一次次許愿、一次次欺騙選民,最后連他自己的陣地、支持他長達32年的選區(qū)都拋棄了他。最終敗給了工黨的駱克文。
寬容則包含婚前寬容和婚后寬容?;榍皩捜萆锌衫斫?。每當周五晚上,姑娘們都穿上晚禮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到酒吧里去碰運氣,尋找自己的白馬王子。喝兩杯酒,聊天,聊得投機,便相偕而去,開房同居。如果感覺好,就繼續(xù)來往;反之,則各走各的,誰也不認識誰。這種普遍性的婚前性行為并不會受到責備。如果一個女人結婚時還是處女,反倒要叫人驚訝,引起懷疑,你從來沒被人愛過,證明你不可愛。這種放縱,也常常傳出佳話。有一年,塔斯瑪尼亞州的一個姑娘到悉尼旅游,在酒吧里邂逅了一個丹麥小伙子。談得很投機,小伙子便邀請姑娘陪他走完澳大利亞全程,之后又邀她去荷蘭、丹麥游玩。在哥本哈根一下飛機,那堂皇的皇家迎接氣勢讓姑娘倒吸了一口氣,原來她的男朋友竟是丹麥王子,她后來成了瑪麗王妃。
這大概就是婚前寬容的趣談。我不知道,如果婚后寬容還要寬容到哪里去?據(jù)當?shù)厝酥v,夫妻在一起時間久了,厭倦了,澳大利亞乃有“換妻俱樂部”應運而生。男人進入俱樂部,開個房間,讓妻子在里面等待,自己則來到酒吧,把房間鑰匙扔進帽子式木桶里,別人也扔。喝過酒后,每人在帽子式木桶里攪拌一下,隨便抓取一把鑰匙,不管是哪個女人的房間,你就可以合法地、大搖大擺地開門進去,去享受一夜情的歡娛。也有“不幸”的,抓到手的依然是自己老婆的房間鑰匙。
最不能接受的是吸毒自由。法律規(guī)定,隨身攜帶5克以上海洛因算販毒,有罪;攜帶大麻超過25克算販毒。但吸毒者無罪,政府還專設毒品注射室,凡遇犯毒癮者,把他(她)請進去,幫他注射一支海洛因,以緩解其痛苦,還是免費的。據(jù)說這也叫“人道”。
澳大利亞為何有這等“自由”,回答者均語焉不詳。我想,也許因為當初的開發(fā)者都是囚犯的緣故,失去自由的人當然知道自由的珍貴。
澳洲人沒有攢錢的習慣。他們買煙不會像中國人那樣一買一條,而是一包一包地買。澳大利亞人稱周一是“迷茫的一天”,周末的酒精還在血液中發(fā)酵,上班迷迷糊糊,效率高不了。星期二稱為“期待的一天”,盼望快到周四發(fā)薪日。上周的工資經(jīng)過雙休日的揮霍,早已囊空如洗,只好節(jié)衣縮食。周三是“最壞最窮的一天”,徹底沒錢了,有人連買三明治都得去借錢,甚至到教堂去混一餐施舍給流浪者的飯。周四終于來了,錢包鼓了,開車到超市,把一周的吃喝全買回來。這是不至挨餓的底線。周五就是狂歡、喝酒的天堂了。周六是海灘游泳。周日是教堂祈禱。
西方人公認澳大利亞、新西蘭人慵懶。澳大利亞的種種制度培養(yǎng)了懶人。他們不會崇尚“玩命兒干”,十分看重休息日。你叫他們假日加班,沒門,給三倍工資也不干。這一點很像智利人,在他們看來,加班掙了錢,不能消費無意義。他們從不委屈自己。他們活得自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廣則體胖,心寬則長壽,澳大利亞是長壽國,平均壽命達到80.6歲,僅次于日本,世界排名第二。
新西蘭也一樣,他們自謔道:好山、好水、好無聊!像奧克蘭這樣的大都會,晚上七點所有商鋪關門歇業(yè),攤大餅式的城市靜悄悄,行人稀少,只有發(fā)工資的周四和周末,購物人多,商店關門稍晚。新西蘭土地私有,但火山和沒開發(fā)的土地屬國家所有,買了地,花100元領牌照即可經(jīng)營。
新西蘭的教育很完善,甚至可以說是福利教育。不妨從頭道來——一歲到五歲,孩子每星期有180到220元補助金,這是奶粉和尿布錢。六歲上學,老師先給你買個蛋糕祝賀你生日,然后發(fā)一個書包,文具一應俱全。新西蘭是12年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無須考,學雜費、書本費、校服費全免。不提供營養(yǎng)午餐,飯自帶,學校備熱飯的微波爐??即髮W不難,進易出難,想混文憑不容易。大學收費,一年在1.4到1.5萬元之間。有些家庭一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當然供不起。但國家不會因為家境差而讓學生流失,可申請無息助學貸款,包括生活貸款,只需有房東證明你有固定住所就行了。大學共有24個小科目,讀完也就畢業(yè)了。從大學畢業(yè)找到工作以后才讓你還貸。如果你年薪收入達不到3.3萬,你仍不用還賬。每年政府將支出27億紐幣貸給學生,而每年收回貸款不到10%。官員不在乎,議會感到頭痛。因為貸了款的學生大多沒把還貸放在心上。他們畢了業(yè),并不急于找到相對穩(wěn)定的職業(yè),而熱衷于打工,掙它幾千元,買個大旅行背包,開始環(huán)球旅游。他們被稱為“背包族”。
小小的新西蘭,沒有幾所大學,近年來卻吸引了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留學生。我百思不解,孩子的父母相中這里的什么了?須知,每一年學費都不會少于二十萬!
世人皆知,澳大利亞是與袋鼠、考拉緊密相連的。這是他們的國寶。我們去墨爾本,車子必經(jīng)“袋鼠谷”。路旁草場里成群地游走跳躍著灰袋鼠或紅袋鼠,也偶爾有落單的,踽踽獨行。據(jù)說那是與其他公袋鼠較量后戰(zhàn)敗,不得不讓出“妻女”落荒而走者。
袋鼠群居,善奔跑,時速可達60公里,可連續(xù)奔突100公里不用休息,耐力出奇。應當說,袋鼠的生存環(huán)境是惡劣的,澳洲中部干旱,有時幾年滴雨不落,難怪墨爾本人家里從不備雨傘。事也湊巧,那天我們從墨爾本乘車去南方企鵝島觀看夜里小企鵝歸巢時就趕上一場中雨。當?shù)厝苏f雨是我們帶來的,給他們帶來了好運。
為了生存、繁衍后代,袋鼠的適應力和生殖力驚人。公袋鼠是唯一單睪丸動物,精子量卻是牛的幾十倍,一晝夜間,袋鼠能交配24次,母袋鼠一年中可生育四次。從懷孕起,小袋鼠三十天即可出生,無眼睛,會順媽媽尾巴爬到育兒袋中,爬不進去的便自動夭折。頭幾個月吃母袋鼠四個乳頭中高脂乳的一個,等下一個小袋鼠出世,它必須改吸低脂乳頭。由于生存環(huán)境差,袋鼠還有一奇異功能,如果適逢雨水充沛、草木茂盛之時,它就多生、快生;如遇災年,袋鼠居然可以控制出生時間,中止發(fā)育,不生下來,直到外界條件有利出生時為止。也許是這種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法則起了作用,號稱“長跑冠軍”的袋鼠也有成為公害的一天,現(xiàn)在居然繁殖到6000萬只,與牛羊爭食。前些年,還對袋鼠刻意保護,袋鼠出沒地的公路兩側都有畫著袋鼠的牌子,提醒過往司機減速、瞭望,勿傷袋鼠;現(xiàn)在卻大傷腦筋,政府不得不下達指標,組織獵戶捕殺,每年完成消滅60萬頭袋鼠的指標,有時甚至不得不動用軍隊去“圍剿”。不如此袋鼠將泛濫成災,無法保持生態(tài)平衡。
野兔的瘋狂繁殖也到了惱人程度。200年前,英國農(nóng)場主為了打發(fā)無聊時光,從本土隨船帶來13只兔子,玩膩了便放歸自然,沒想到現(xiàn)在竟繁衍到1200萬只之多。人們打野兔的興趣不高,澳洲人嫌野兔骨頭多,這里人只喜歡吃大塊無骨牛羊肉,不喜歡啃骨頭。于是野兔就肆無忌憚地繁殖下去。野駱駝的情況也差不多,當年為修澳大利亞鐵路,從英國本土運來一些駱駝,用來馱運器材、鐵軌、枕木。后來鐵路修成了,駱駝沒用了,便放到山里,任其自生自滅。駱駝的生命力也很可觀,僅從現(xiàn)在存活的野駱駝種群數(shù)量就知道了——250萬頭!
現(xiàn)在市場上流行袋鼠皮制品,皮包、皮帶很搶手,餐桌上有袋鼠肉和肉干,肉里蛋白質含量高,比牛肉好吃。藥店里有用袋鼠睪丸制成的可促進性功能的袋鼠精。也有用藍角鯊的肝臟制成的護肝藥。這種藍角鯊在近海出沒,異常兇猛,在黃金海岸,號稱“沖浪者天堂”,那么迷人的浴場里,也時有鯊魚傷人,不得不建攔鯊網(wǎng)防護。
比袋鼠更珍貴的是考拉??祭峭林Z,意思是“不喝水”,從來沒人見過考拉喝水,也許它吃的桉樹葉里水分夠用??祭惶煊?0個小時在睡覺。據(jù)研究,那是因為桉樹葉里含有麻醉劑,它被麻醉的結果??祭瓚言?,哪怕快分娩了,也看不出來,生下來的只是個基因組織,才三克重,只有一張嘴??祭瓔寢尠阉p輕地置于袋中,讓它的嘴對準奶頭。它在育兒袋里方能進行二次發(fā)育。幾個月后,小考拉還不能吃桉樹葉,它靠吃母親的糞便獲取營養(yǎng),直到半年后才能吃桉樹葉。幸虧澳大利亞桉樹品種多,因為考拉每頓飯不會單吃一種桉樹葉,有30多種它喜歡吃的桉樹葉供調劑。
澳大利亞很怪,有袋動物竟有128種之多!
被奉為澳大利亞國草的苦劑草,土著人稱牛奶草,他們用來泡水喝,如同飲茶。據(jù)導游說,土著人很少有得肝癌的,政府經(jīng)過多年研究,包括對土著人遺體的生理解剖,發(fā)現(xiàn)了這與他們長期飲苦劑茶有關,也確實從苦劑草里提煉出抗肝癌藥物成分,于是政府大量采集苦劑草并制成湯藥,發(fā)給中小學生喝。還有從藍角鯊肝中提煉的“角肝精”,也免費提供給學生吃。我很疑惑,覺得這是炒作,意在賣藥。如果世上有這么神奇的抗癌護肝藥,為什么迄今全球都沒推廣?
企鵝島原名菲利浦島,距墨爾本有124公里,面積有105平方公里,如今辟為自然保護區(qū)。從這里到南極大陸,不到一千公里。我們冒雨沿巴斯海峽向企鵝島行進。據(jù)說,這里有儲藏量相當可觀的石油資源,可與中東媲美。但澳大利亞政府卻不想開發(fā),維多利亞州立法,規(guī)定五十年內不得開采,理由是怕造成工業(yè)污染。我看還是因為他們有錢,先買別人的,留下自己的待價而沽。
雨在淅淅瀝瀝地下,天氣陰冷,我把加厚羊絨衫都穿上了。在鄰近小鎮(zhèn)一家中餐館吃過可口的熱飯菜,沿著夾岸的黃金柏木棧橋走到海邊。這里搭建了幾十級體育館式的看臺。座位濕漉漉的,我們都站著。風很大,風推浪涌,白濤一層層席卷而來。天已黑透,遙望巨浪起伏的蒼茫海上企鵝歸來的身影。忽然有人喊:回來了!
只見一排排海浪中,閃現(xiàn)出神仙小企鵝的身影。它們比帝企鵝小得多,和鴨子大小相仿。神仙企鵝時而浮上浪峰,時而被打入浪谷,小小的身影頑強掙扎著,好像已經(jīng)精疲力竭了。每次被巨浪打散,它們都會重新排好隊。所有的人都覺得這小生靈好可憐!它們從太陽一出就下海去覓食,回來喂幼小企鵝,一去要游出一百多海里,日暮后才能回巢,說不定有多少只嗷嗷待哺的小企鵝送走了媽媽,就再也不見歸來,因為它們隨時可能累死或葬身海豹之腹!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真讓人感到有點悲壯。
人類是神仙企鵝的朋友,澳大利亞人為它們在棧橋墩下的草叢里修筑了好多洞式巢穴,供它們安身立命,繁衍后代。連大家觀賞它們歸巢都顯得很莊嚴、神圣,大氣不敢出,生怕驚擾了它們那疲憊的身心。
人與動物的和諧共存,在這里找到了范本。
如今中國取代日本,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貿(mào)易伙伴。澳大利亞也許離不開中國。中國每年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觀光客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英國和日本。中國人有購物愛好,所到之處大把大把掏錢,瘋狂采購澳大利亞羊毛被、澳洲寶石、新西蘭駝羊毛毯、新西蘭綠寶石。中國人的富有和一擲千金的勁頭,讓洋人嫉妒。
澳大利亞礦產(chǎn)豐富,墨爾本出金礦,當年就叫“新金山”。中國寶鋼的優(yōu)質鐵礦砂幾乎全部仰賴澳大利亞進口。澳大利亞鐵礦是含鐵27%的富礦,且不含硫,冶煉過程無二氧化硫污染。盡管澳大利亞鐵礦砂一再漲價,中國仍舍不得放棄。
澳大利亞政府崇尚節(jié)儉,絕對不可以隨意追加預算。中國某省一高級公務團訪問澳大利亞,人家只請他們喝了一杯咖啡,我們的官員們便大發(fā)牢騷:太小氣了,他們到中國,好吃好喝招待不說,走時還送名優(yōu)特產(chǎn),到他們這兒來,連一頓飯都不請!
全澳洲(包括新西蘭)無核電站,因島上沒有大川大河,也無水力發(fā)電,只有火電廠。墨爾本曾是臨時首都,當年開發(fā)金礦,儲備了資本,建國200年來,經(jīng)濟發(fā)展始終在前列。它是澳洲最冷的城市,居南緯38°,晝夜溫差大。墨爾本有一奇觀,有軌電車四通八達,從第一代隆隆作響的老爺車,到第五代超流線型子彈頭式、電腦自控的電器機車,都在各司其職,行駛在150年歷史的鐵軌上,仿佛是一座活動的交通博物館。有軌電車無人檢票,可從商店購票,不以站點的里程計費,而是計時,根據(jù)上車時間計算,不超時即可。最低票價(兩小時)才3.2元,但也有逃票的。一旦被人查出,代價沉重,不但重罰,而且會給你的綜合信譽永遠涂了黑。一些留學生逃票有術,欺查票者多為胖子,讓他們追得氣喘吁吁也追不上。有軌電車是私人經(jīng)營,虧損嚴重,政府雖給補貼,也不能扭虧為盈,但依然運營著。它對這個350萬人口的城市是個緩解劑。我一直不明白,中國為什么先是拆掉了有軌電車,后來又讓環(huán)保的無軌電車也在大城市絕跡,全數(shù)代之以噴吐黑煙的汽車?
墨爾本對人類的最大貢獻還在于,它是全世界第一個提出8小時工作制并付諸施行的城市。為了紀念這一功勛,至今在市內高塔上還鑲嵌著三個巨大的“8”字。
悉尼市中心下面竟有三層隧道,火車居然在地底下行駛。這雖然加大了成本,卻減少了麻煩。澳大利亞、新西蘭是土地私有制,占用個人地皮,只要他本人不答應,政府也毫無辦法,打官司一打幾年,不如挖地道,因為澳大利亞法律規(guī)定,地皮雖私有,8米以下屬于國家。這就不像智利,買一塊地,連地下礦藏都屬于個人了。澳大利亞歷史短,在這里,超過幾百年的房子就算文物,絕對不準隨意拆毀、改造。
申辦2000年奧運會悉尼以多一票勝出,他們在28公里外的郊區(qū)一個百年垃圾場修建奧運村和體育場館,這倒很經(jīng)濟。他們當時的口號就是“環(huán)保奧運、綠色奧運”。他們安裝的太陽能是一大特色。如今26個奧運燈塔依然聳立,它們各自代表一個曾經(jīng)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澳大利亞的游泳是強項,游泳健將索普一人就替東道主奪得五塊游泳金牌。這可能與索普腳大有關系。他穿52碼鞋,稱“大腳索普”。除了腳大擊水有力,他取勝也許還借助于他那套價值12萬澳元的游泳衣,是用藍角鯊魚皮做的,據(jù)說阻力小。大腳索普著實讓澳大利亞風光了一回。賽后唯一不賠錢的只有游泳館。
不過,索普已因傷退役,奧運村也人去樓空,闃無人跡。為了引人回憶當年盛況,主場館門外大屏幕上不停反復地播放開幕式和頒獎片斷。除了新聞中心改成酒店,其余的建筑都荒蕪在那里派不上用場,唯一值得稱贊的是主場館門前立了許多金屬標志柱子,上面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把參加本屆奧運會的運動員、教練員、領隊,甚至志愿者的名字都刻在上面,以期永志。
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新西蘭首都惠靈頓,都是不起眼兒的小城??芭嗬林Z是聚會之意,一半城市用地是國家公園和保留地。莫朗格河從這個大村寨一樣的首都流過,注入馬蘭比及河。原本是牧羊地的堪培拉因為悉尼和墨爾本曠日持久的爭作首都而“漁人得利”??芭嗬鞘澜缟系谝蛔纫?guī)劃后建設的城市。澳大利亞向全世界建筑師公開征集方案,最后芝加哥的格力登中標。該城1924年建成,當年設計常住人口為2.5萬,未免過于保守,現(xiàn)在人口已超過32萬,不過仍不顯得擁擠??芭嗬小盎▓@之都”的美譽,它甚至不像一座城市,綠地占總面積60%,每人平均擁有綠地達70平方米,僅次于華沙,位居全球第二,但華沙遠沒有堪培拉這么幽靜。你看,每戶宅院都如同小小的花園,市中心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