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英姿依然在

青春的榜樣 作者:王玉祥


那英姿依然在

鹽田外國語學(xué)校初三(7)班 徐天翔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題記

年幼時(shí),在父母的指導(dǎo)教育下,我對歷史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中華千古,風(fēng)流人物豈止千百?先秦哲人的理想抱負(fù)、建安文士的高尚氣節(jié)、唐宋騷客的筆墨江山,無不在我心間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印象,其中尤以一人,更是令我陶醉難已。他便是周瑜。

宋代文豪蘇軾曾以一篇《念奴嬌·赤壁懷古》述說他:“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毙圩撕我??莫如隨義兄孫策,憑玉璽借甲兵三千,少年才郎奪江東六郡,奠近百年孫吳基業(yè),憶一夜烏鵲朝南起,曹師南下赤壁灘,他力主抗戰(zhàn),不畏強(qiáng)寇,火焚敵船千百。越年又起荊楚,英姿轉(zhuǎn)于鄂皖。至死亦丹心為國,力薦魯肅。

護(hù)國正義之心已屬難求,儒將翩然而決勝千里之外的風(fēng)度,更是令人敬仰,但若僅此而已,又如何使人醉心于斯?

在漢末八方擾攘之際,披甲卸衣冠,但為息國殤之人良多,而周瑜除此之外,更精通音律,開魏晉名士之琴風(fēng),世人稱“曲有誤,周郎顧”。素衣一襲,漫步江南落英間,又與繞梁琴音為伴,君子之態(tài),勿言今人,便是千古風(fēng)流名士之所向往也不過如此吧?

除此之外,正史中所記周公瑾性情豁達(dá)大度,不拘小節(jié),不糾人過而不放。孫家名將程普多次有意冒犯周瑜,但公瑾都一笑了之,毫不計(jì)較,以至程普都為其折服,言道:“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p>

正是周瑜這份愛國之精神、風(fēng)雅之生活以及寬容之氣度折服了我,令我如程普般醉心于此英姿。但是,這份英姿卻為天所妒,三十余年瀟灑之后,周瑜便逝世了。短命,人所憾。

赤壁已無周郎英姿,唯吾心中猶存。那英姿依然在,在世人之心中……

心中一慟,不禁賦曰:

風(fēng)起云揚(yáng),江水若奔。白浪襲岸,蒹葭欹斜。問世間,英才幾何?莫如三國公瑾。年少甲兵千百,乾坤胸中早定。江東六郡,無不聞風(fēng)喪膽;皖北皖南,莫敢共爭高下。曲誤而顧,風(fēng)度怡雅,堪比魏晉名士;百騎引槍,千柯帶矢,無愧亂世英雄。憶是夜烏鵲朝南,曹師南下赤壁灘。守土為國力主戰(zhàn),反擊強(qiáng)寇護(hù)社稷。孫吳八十年根基定,二分天下策昭將才。圍襄樊,誘曹仁,賺曹純,退虎豹。一生功垂史,但憾歲月少。天妒才郎,卅六春秋,斯人已逝,醇醪無味。憶昔時(shí)公瑾,指彈琴弦,素衫蟬冠,笑議兵交,勝負(fù)心自定。終作白骨,螣蛇土灰,問烈士少年,壯志何已?才堪王佐,主稱霸王,日月華難掩其光色,世人念此鮮無淚。

公元二○一七年四月中,丁酉年春雜作,念公瑾英姿再無,謹(jǐn)以此懷公瑾。

(指導(dǎo)老師:李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