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圳、記者與同行者

生活在深圳 作者:尹維穎


深圳、記者與同行者

1.

媒體人的情緒,似乎在11月8日記者節(jié)這一天找到了傾訴的出口,世界變得好熱鬧。創(chuàng)業(yè)與轉(zhuǎn)型,頻頻在眼前晃著,世間精英的確很多。我是一個慢熱的人,沒有勃勃的野心,也不覺得自己有大的才氣,能干多么驚天的事業(yè)。我的世界很小,我喜歡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由呼吸。

專欄作家黃嘯寫的一段話,剛好說出了我的心聲——“說實話,記者這個行業(yè),自己選的,沒什么后悔。到現(xiàn)在我也不覺得還有什么更適合自己的職業(yè),因為喜歡寫字,沒有什么驚天大才,人又散漫,討厭拘束和裝蒜,這個職業(yè)讓我有持續(xù)寫作的機會和便利,挺好的。如果回到幾十年前重新來一遍,還選記者。至于興亡,寧國府榮國府繁華一百年都有氣數(shù)到了的時候,職業(yè)一樣,做一個見證人也蠻酷的。其實什么職業(yè)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態(tài)度,唯一后悔的是,我覺得自己以前太貪玩了,不用功,這個覺悟到了就補上,方法論再不怕的?!?/p>

在每個人都努力跳出大船的時候,我依然遲鈍地四顧茫然著,我知道自己,依然愛著這個職業(yè),依然享受傾聽與記錄,觀察世界,呈現(xiàn)世界。從大學(xué)時代開始,就確定自己最想做的職業(yè)是記者。2015年10月回母校武漢大學(xué),見了同寢室的閨蜜王春燕與法學(xué)院的劉瑛,那些共同在校園廣播臺擔(dān)任記者的畫面,依然如在眼前。具體采訪過什么雖已模糊,但記得我們一起走過櫻花大道,廣播臺傳出來“本臺記者×××報道”的聲音,那是一段閃光的記憶。

職場一路走來,并沒有多少驚心動魄。做過時尚記者,跑過上海、北京、香港各種與時尚有關(guān)的展覽與秀場,訪問過最優(yōu)秀的設(shè)計師、模特與品牌方。做過娛樂記者,與各路明星面對面過。然后,做過報社品牌欄目《深港書評》的編輯,再轉(zhuǎn)為文化與藝術(shù)記者,出過一本名為《注目——一位文藝記者的職場遇見》的書。一路云淡風(fēng)輕,世界的確安靜美好。

喜歡寫簡單的文字,喜歡將遇到的美好的人,用自己愛的字句寫下來。然后,能夠遇到同行者,在嘈雜的世界里,為你投來“懂得”的眼神,已然滿足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想當(dāng)人群中站得最高的那個人。人生到了一個階段,會更加明確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活成什么狀態(tài)。

世界的確變化太快,我們在打開自己擁抱世界的時候,希望不要失去自己內(nèi)心最堅持的部分,不要被這股強勁的風(fēng)吹走?!叭嘶钪?,需要找到一條與大世界相同的路徑,也需要被路徑里誕生的各種故事支撐。如果我們都閉上眼睛,捂住耳朵,屏住呼吸,使全身僵硬,不去觸摸世界,那故事就無法開始?!蔽乙埠孟矚g赤木明登的這句話。

熱愛文學(xué)與藝術(shù),熱愛那些在這個變幻的世界里依然活得精彩有趣的人,記者這個職業(yè),依然在這一刻是最愛的。

…………

上面的文字,寫于2015年11月9日。6年過去了,這些字句在我心里,幾乎打敗時間而不老,因為,此時此刻,在所有的職業(yè)中,我最喜歡且最為享受的,依然是記者。此刻,是2021年12月26日。在這一年即將畫下句點的時候,我想把過去六年寫下的隨筆,用一本書來集結(jié),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生活在深圳”。

2.

深圳這座城市,是我2000年大學(xué)畢業(yè)后最想來的地方。這是一座對外來者沒有任何偏見的城市,是包容度和接納度最好的城市,是“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記得在那一年針對應(yīng)屆畢業(yè)生的人才交流大會上,我只送出去三份求職書,很快就得到了面試的機會,通過面試后很快就得到了一份可以解決戶口的工作(2021年前,調(diào)戶口還非常重要)。

2000年5月31日,母校武漢大學(xué)收到了“深圳市人事局接收院校畢業(yè)生函”,上面寫著我的名字。這份函的復(fù)印件到今天為止我還保留著。有意思的是,這個函的右上角寫著“深人畢字第008926號”,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用了21年的手機尾號就是“8926”。而我的女兒伊娃(Eva)出生于2009年8月26日,與深圳特區(qū)同一天生日!

這是我與深圳私人視角的奇妙連接。

2000年,從位于羅湖的深圳火車站出來,看到湛藍澄凈的天空,呼吸著大海味道的潮濕空氣,看見盛放的一樹又一樹的鮮花,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愛上了這里。21年來,先后供職于《南方都市報》《晶報》。在這座城市,從一名社會新鮮人到被歷練為成熟記者,我在這里找到伴侶,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生了女兒,一路見證城市、個人、孩子的成長。這種在時光中認(rèn)真地留下足跡、情感與記憶的過程,無比珍貴。

我喜歡的書店之一,在地王大廈4樓,我喜歡看窗外深南大道的車流,被一屋子的書香包圍的感覺很棒。每次坐在這里,就有時光倒流之感。2000年的時候,萬象城還是一片平地,我租住在旁邊的嘉賓花園,總會獨自一人在地王大廈的星期五餐廳吃飯、喝咖啡、寫稿子……這座城市的大動脈是深南大道,看得見滾燙的車流與行色匆匆的人群。時光之不可追,我依然是這個時代和城市的觀察者與記錄者,見證著它高速飛馳的變化,也熱愛人與人之間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距離感。以地王大廈為圓心的這一帶,承載了我的部分心靈地圖與精神世界。

3.

在第一本書的新書發(fā)布會上,我的小愿望是:下一本書一定是散文集。2021年末的這一刻,會有小小夢想照進現(xiàn)實之感。不過,這些散文,并沒有提前設(shè)計,它們不過是我在2016—2021年職場轉(zhuǎn)型過程中自然而然留下來的。我從一名純粹靠寫稿實現(xiàn)價值、獲得收入的記者,轉(zhuǎn)型為經(jīng)營型人才,幾乎是換了一個跑道,6年間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但也是對個人能力多維度的歷練。而這些散文,如同一個樹洞,承載了繁重工作與高強度壓力下的所有情緒,是治愈我的。

寫字,幾乎占滿了我所有的業(yè)余時間。所以,這本書里,呈現(xiàn)的是6年間我看展、讀書、觀影等留下的筆記與評論,是我在各個城市行走的記錄,是我陪伴女兒一路成長的碎碎念,是我對欣賞的女性的訪談。

這些文字,在奔馳的時代里,陪伴我、溫暖我,也療愈了我。它們,是時間開出的花。書中收錄的10余位女性同行者,不過是我這6年來訪問的小部分人,她們是我寫給奮斗中的中年女生的一封封情書,如同鏡子般,也是我寫給自己的一封又一封信。

我特別邀請曾做過圖書編輯的閨蜜李岷擔(dān)任第一讀者,她把這些文章做了重新歸類并分了不同章節(jié)。我同時邀請優(yōu)秀的美編賀曦參與了封面設(shè)計和內(nèi)文排版,非常感謝她們的專業(yè)和用心。

感恩一座海洋之城的開闊與包容,感恩深圳,感恩時光。我在深圳,不疾不徐,步履不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