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院造六菩薩記

嘉祐四年,蘇洵離家赴京前,除了對(duì)家事做了一些安排外,還“造六菩薩并龕座二所”以紀(jì)念族中死者。三十年來,他家死了很多人,父親、母親、大哥、兩個(gè)姐姐、妻子、長子和三個(gè)女兒均先后死去。

嗟夫,三十年之間,而骨肉之親零落無幾。

始予少年時(shí),父母俱存,兄弟妻子備具,終日嬉游,不知有死生之悲。自長女之夭,不四五年而丁母夫人之憂,蓋年二十有四矣。其后五年而喪兄希白,又一年而長子死,又四年而幼姊亡,又五年而次女卒。至于丁亥之歲,先君去世,又六年而失其幼女,服未既,而有長姊之喪。悲憂慘愴之氣,郁積而未散,蓋年四十有九而喪妻焉。嗟夫,三十年之間,而骨肉之親零落無幾。逝將南去,由荊、楚走大梁,然后訪吳、越,適燕、趙,徜徉于四方以忘其老。將去,慨然顧墳?zāi)梗纺钏勒?,恐其魂神精爽滯于幽陰冥漠之間,而不獲曠然游乎逍遙之鄉(xiāng),于是造六菩薩并龕座二所。蓋釋氏所謂觀音、勢(shì)至、天藏、地藏、解冤結(jié)、引路王者,置于極樂院阿彌如來之堂。庶幾死者有知,或生于天,或生于人,四方上下,所適如意,亦若余之游于四方而無系云爾。

開始我少年時(shí),父母都健在,兄弟妻子也都具備,整日嬉戲玩耍,不知道有生離死別的悲傷。從大女兒的死亡,至少四五年而丁母親憂,大概二十有四年了。此后五年而喪兄希白,又一年,長子死,又過了四年,小姐姐死亡,又五年,二女兒去世。至于丁亥年,先父親去世,另外六年而失去小女兒,還未出服,而有大姐的去世。悲愁慘悲傷的氣息,郁積而不散,大概四十歲有九,妻子死了。唉,三十年的時(shí)間,而骨肉之親凋零沒有多少。我將南去,從楚國到大梁,然后詢問吳、越,到燕、趙,閑步于四方來忘記年老。要離開,感慨地對(duì)墳?zāi)?,追念死去的人,恐怕他的靈魂精神遲滯于幽陰冥漠之間,而不游游于空曠的逍遙之鄉(xiāng),于是造六菩薩都龕座二所。這就是佛教所說的觀音、大勢(shì)至、天藏、地藏、冤案、引路王,設(shè)置在極樂院阿彌如來之堂。也許死者有知,有的生在天上,有的人生,四方上下,所到如意,也像我那樣到處游蕩無所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