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在線讀書名家文集歌謠

正文

歌謠舉例

歌謠 作者:朱自清


一 彈歌

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古“肉”字)。( 《吳越春秋》九)

二 皇娥白帝歌

天清地曠浩茫茫,萬象回薄化無方。浛天蕩蕩望滄滄,乘桴輕漾著日旁。當(dāng)其何所?至窮桑。心知和樂悅未央!

四維八埏眇難極,驅(qū)光逐影窮水域。璇宮夜靜當(dāng)軒織;桐峰文梓千尋直。伐梓作器成琴瑟,清歌流暢樂難極!——滄湄海浦來棲息?。ā兜弁跏兰o(jì)》)

三 康衢謠

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偽列子·仲尼篇》)

四 張良戲女歌與女答歌

啥人家田,啥人家花?啥人家大囡辣浪削棉花?阿有啥人家大囡搭我張良困一夜,冬穿綾夏穿紗。

張家里個田,張家里個花。張家里個大囡辣里削棉花。我娘搭倷張良困一世,?看見啥冬穿綾羅夏穿紗?。ā陡柚{周刊》六五,沈安貧《一般關(guān)于歌謠的傳說》)

五 劉三妹傳說

新興女子有劉三妹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唐中宗年間,年十二,淹通經(jīng)史,善為歌。千里內(nèi)聞歌名而來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戲得道。嘗往來兩粵溪峒間。諸蠻種類最繁,所過之處,咸解其語言。遇某種人,即依某種聲音作歌與之唱和,某種人奉之為式。嘗與白鶴鄉(xiāng)一少年,登山而歌,粵民及瑤僮諸種人圍而觀之,男女?dāng)?shù)十百層,咸以為仙。七日夜歌聲不絕,俱化為石。土人因祀之于陽春錦石巖,巖高三十丈,林木叢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巖口有石磴,苔花繡蝕,若鳥跡書。一石狀如九曲,可容臥一人,黑潤有光,三妹之遺跡也。月夕,輒聞笙鶴之聲。歲豐熟,則仿佛有人登巖頂而歌。三妹今稱“歌仙”。凡作歌者,毋論齊民與瑤僮人,山子等類,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錄焉,不得攜出。暫積遂至數(shù)篋。兵后,今蕩然矣。(《廣東新語》八)

六 劉三妹歌(《民間文藝叢話·劉三妹的故事》)

石山劉三妹,路上羅秀才,人人山歌肚中出,哪人山歌船撐來?(《民俗》十三四合刊愚民《山歌原始的傳說及其他》)

七 官造民歌

無錫人團團一炷香,常州人獻了老婆又獻娘,靖江奶奶跪在沙灘上,惟有我江陰人寧死不投降?。ā陡柚{周刊》八十)

八 看見她

你騎驢兒我騎馬,看誰先到丈人家。丈人丈母沒在家,吃一袋煙兒就走價。大嫂子留,二嫂子拉,拉拉扯扯到她家,隔著竹簾望見她。白白兒手長指甲,櫻桃小口糯米牙?;厝フf與我媽媽,賣田賣地要娶她。(陜西三原,見《看見她》)

小紅船,拉紅土,一拉,拉到清江浦。買茶葉,送丈母,丈母沒在家,掀開門簾看見她。穿紅的,小姨子,穿綠的,就是她。梳油頭,戴翠花,兩個小腳丁ㄍㄚㄍㄚ,賣房子賣地要娶她。(江蘇淮陰,見《看見她》)

九 跳槽之一

自從(呀)一別到(呀到)今朝,今日(里)相逢改變了;(郎呀?。┝碛校耍┵F相好。(過門)(噲呀,噲噲唷,郎呀?。┝碛校耍┵F相好。

此山(呀)不比那(呀那)山高,脫下藍衫換紅袍。(郎呀!)容顏比奴俏,(過門)(噲呀,噲噲唷,郎呀?。┙鹕彵扰 ?

跳槽(呀)跳槽又(呀又)跳槽,跳槽(的)冤家又來了,(郎呀?。﹩柲闾惶。ㄟ^門)(噲呀噲噲噲,郎呀!)問你好不好?

打發(fā)(呀)外人來(呀來)請你,請你(的)冤家請(呀請)弗到,(郎呀?)撥勒別人笑。(過門)(噲呀,噲噲唷,郎呀?。芾談e人笑。

你有(呀)銀錢有(呀有)處嫖,小妹(妹)終身有人要,(郎呀?。┎槐刭M心了?。ㄟ^門)(噲呀,噲噲唷,郎呀?。┎槐刭M心了!

你走(呀)你的陽(呀陽)關(guān)路,奴走奴的獨木橋。(郎呀!)處處(去)買香燒,(過門)(噲呀,噲噲唷,郎呀?。┨幪帲ㄈィ┵I香燒。(《吳歌甲集·寫歌雜記九》)

十 腳驢斑斑歌

腳驢斑斑,腳躐南山。南山北斗,養(yǎng)活家狗。家狗磨面,三十弓箭。上馬琵琶,下馬琵琶。驢蹄馬蹄,縮了一只。(《古今風(fēng)謠》載元至正中燕京童謠)

貍貍斑斑,跳過南山;南山北斗,獵回界口;界口北面,二十弓箭?。ā豆胖{諺》引《靜志居詩話》)

鐵腳斑斑,斑過南山。南山里曲,里曲彎彎。新官上任,舊官請出。(周作人《兒童文學(xué)概論·兒歌之研究》)

踢踢腳背,跳過南山。南山扳倒,水龍甩甩。新官上任,舊官請出。木瀆湯罐,弗知爛脫落里一只小彌腳節(jié)頭?。ā秴歉杓准罚?

十一 晉樂所奏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如云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一解)平生共城中,何嘗斗酒會!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二解)郭東亦有樵,郭西亦有樵,兩樵相推與,無親為誰驕?(三解)凄凄重凄凄,嫁娶亦不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ㄋ慕猓┲窀秃窝U裊,魚尾何離簁,男兒欲相知,何用錢刀為! 如馬 箕,川上高士嬉。今日相對樂,延年萬歲期!(五解)(《樂府詩集》)

十二 跳槽之二

目今(呀)時世大(呀大)不同,有了西來忘(下)了東。(郎呀?。┣槔韰s難容。(過門)(噲呀,噲噲唷,郎呀?。┣槔韰s難容。

好姊(呀)好妹吃了(什么兒的)醋,好兄好弟搶了(誰的)風(fēng),(郎呀?。┐罅恳獙捄椋。ㄟ^門)(噲呀,噲噲唷,郎呀?。┐罅恳獙捄?!

“人無(呀)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郎呀!)鐘鐘撞虛空。(過門)(噲呀,噲噲唷,郎呀?。╃婄娮蔡摽铡?

自從(呀)一別到(呀到)今朝,今日(里)相逢改變了,(郎呀?。┝碛校耍┵F相好。(過門)(噲呀噲噲唷,郎呀?。┝碛校耍┵F相好。(百代公司唱片)

十三 西門行與古詩

出西門,步念之。今日不作樂,當(dāng)待何時?逮為樂,逮為樂,當(dāng)及時,何能愁佛郁,當(dāng)復(fù)待來茲?釀美酒,炙肥牛,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憂愁。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游行去去如云除,弊車羸馬為自儲。(《樂府詩集》)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dāng)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ā段倪x》)

十四 唐詩唱句與唐寅妒花歌

牡丹開放在庭前,才子佳人笑并肩?!敖憬阊?!我今想去年牡丹開得盛,那曉得今年又茂鮮?!薄霸┘已?!你道是牡丹色好奴容好?奴貌鮮來花色鮮?”郎聽得,笑哈哈:“此花比你容顏鮮!”佳人聽,變?nèi)蓊?,二目暖暖(原注,或系“睜睜”之訛)看少年:“既然花好奴容丑,從今請去伴花眠;再到奴房跪床前!”(《吳歌甲集》?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shù)朵輕盈嬌欲語。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見語發(fā)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六如居士全集》卷一)

十五 太子五更轉(zhuǎn)

一更初,太子欲發(fā)坐心思,□(原文此處為“□”)知耶娘防守□(原文此處為“□”),何時得度雪山□(原文此處為“□”)。

二更深,五百個力士睡昏沉。遮取黃羊及車□(原文此處為“□”),朱鬃白馬同一心。

三更滿,太子騰空無人見,宮里傳齊悉達無,耶娘腸肝寸寸斷。

四更長,太子苦行黃里香。一樂菩提修佛道,不藉你分上公王。

五更曉,大地下眾生行道了。忽見城頭白馬蹤,則知太子成佛了。(見《歌謠周刊》五一號,劉復(fù)《致吳立模書》)

十六 南陽老婆經(jīng)

香爐經(jīng)

金香爐,腳又高,一年燒香有幾遭?清早燒香一誠心,手托黃香敬灶君。晌午燒香正當(dāng)午,賢德媳婦勸丈夫。黑了燒香黑古東,賢德媳婦敬公公。南無阿彌陀佛!

線蛋兒經(jīng)

線蛋兒經(jīng),線蛋兒經(jīng),說是線蛋兒真有功。拿起線蛋兒往東纏,纏的“珍珠倒卷簾”;拿起線蛋兒往西纏,纏的“呂布戲貂嬋”;拿起線蛋兒往北纏,纏的蚨蝶鬧花園;拿起線蛋兒往南纏,纏的芍藥對牡丹。上纏纏,下纏纏,上纏烏云遮青天;下纏八幅羅裙遮金蓮。左纏纏,右纏纏,左手纏的龍吸水;右手纏的篆子蓮。南無阿彌陀佛?。ā睹袼住肥甙撕峡髻e《凈土宗的歌謠化》)

十七 四川佛偈子

香要燒來燈要點,點草明燈過金橋;金橋過了八萬里,龍華會上好逍遙?!鸢δ前Π浲?。

三根竹子品排生,隔山隔嶺來開親。開親之時娘歡喜,開親之后娘痛心。——佛唉那唉阿彌陀?。ā陡柚{紀(jì)念增刊》劉達九《從采集歌謠得來的經(jīng)驗和佛偈子的介紹》)

半巖山上一苗蔥,一頭掐了兩頭空。心想唱個佛偈子,牙齒落了不關(guān)風(fēng)。——佛唉那唉阿彌陀?。ㄚw永馀所述)

十八 西方路上歌

西方路上一只船,歇船歇拉金鑾殿,牽來牽去佛身邊。老人家下船微微笑;后生家下船苦黃連;第一掉弗落好公婆。第二掉弗落好丈夫。第三掉弗落三歲孩童嘸娘叫。第四掉弗落四季衣衫件件新。第五掉弗落清水廟前一萬(原注,疑當(dāng)作“灣”)魚。第六掉弗落六六里個財神進我門。第七掉弗落七埭高樓八埭廳。第八掉弗落八色八樣弗求人。第九掉弗落九子九孫多富貴。第十掉弗落十代八代好鄉(xiāng)鄰。(《吳歌甲集》)

十九 童蒙書歌

“人之初”,鼻涕拖;拖得長,吃得多。(《民謠集》)

“趙錢孫李”,隔壁打米?!爸軈青嵧酢?,偷米換糖?!榜T陳褚衛(wèi)”,大家一塊?!笆Y沈韓楊”,吃子覅響。(《吳歌甲集》)

“大學(xué)之道”,先生摜倒;“在明明德”,先生出脫;“在新民”,先生扛出門;“在止于至善”,先生埋泥潭。(《民謠集》)

“梁惠王”,兩只膀;蕩來蕩;蕩到山塘上;吃了一碗綠豆湯。(《吳歌甲集》)

“人之初,性本善”,越打老的越不念?!熬痪薄熬痪?,程咬金。“臣不臣”——沈不沈,大火輪?!案覆桓浮薄〔桓?,大豆腐。“子不子”——紫不紫,大茄子。(歌謠《論集》傅振倫先生《歌諺的起源》)

二十 論語譯文

“點幾點幾你干啥?”“我在這里彈琵琶?!薄按y”的一聲來站起,“我可不與你三比?!薄氨炔槐龋魅苏f的各人理?!薄叭吕锶氯魅舜┘{布衫。也有大,也有小,跳在河里洗個澡。洗洗澡,乘乘涼,回頭唱個《山坡羊》?!保ㄓ崞讲觯?

“點,爾如何?”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弊余叭粐@曰,“吾與點也?!保ā断冗M篇》)

二十一 公冶長歌

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個虎咬羊。你食肉,我食腸。(《歌謠周刊》七七)

老鴉落在一棵樹,張開口來就招呼:“老王,老王,山后有個大綿羊。你把他宰了,你吃肉,我吃腸?!保ā度孀痈鑸D》)

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個虎馱羊,你食肉,我食腸;亟當(dāng)取之勿彷徨!(《留青日札》三十一)

二十二 論小曲來源

南北曲由結(jié)構(gòu)上分成兩支:一支是“雜劇”及“傳奇”,一支是“小令”及“散套”。雜劇及傳奇的歌法,由“弦索的北詞”及“南戲”而“海鹽腔”而“弋陽腔”而“昆山的水磨調(diào)”,經(jīng)了許多變遷;然而南北曲的格式卻始終沒有什么變化,并且自元以后也沒有新創(chuàng)作的曲子。至于“小令”同“散套”,則因為不合時俗的歌法,就把它們的格式改變了,以后又有許多新的創(chuàng)作品,于是它們就同南北曲分家了。

雜曲同南北曲之分離,大約在明初的時候;不過現(xiàn)在我們很難——或者不能——找到明初的小曲子供我們比較。但是可確定的,它們在明朝中葉已經(jīng)完全脫離關(guān)系。在明朝創(chuàng)作的雜曲卻已經(jīng)很有不少的了。(《東方》二十一卷六號馮式權(quán))

二十三 論小曲之盛(《北方的小曲》)

元人小令行于燕趙,后浸淫日盛。自宣(宣德)正(正統(tǒng))至化(成化)治(弘治)后,中原又行《鎖南枝》,《傍妝臺》,《山坡羊》之屬,……今所傳《泥捏人》,及《鞋打卦》,《熬?髻三闋》……故不虛也。自茲以后,又有《耍孩兒》,《駐云飛》,《醉太平》諸曲,燃不如三曲之盛。嘉(嘉靖)隆(隆慶)間,乃興《鬧五更》,《寄生草》,《羅江怨》,《哭皇天》,《干荷葉》,《粉紅蓮》,《桐城歌》,《銀絞絲》之屬,自兩淮以至江南,漸與詞曲相遠?!饶暌詠?,(萬歷間)又有《打棗干》,《掛枝兒》二曲,其腔調(diào)約略相似;則不問南北,不問男女,不問老幼,良賤,人人習(xí)之,亦人人喜聽之;以至刊布成帙,舉世傳誦,沁人心腑。其譜不知從何來,真可駭嘆!又有《山坡羊》者,……今南北詞俱有此名;但北方惟盛愛《數(shù)落山坡羊》,其曲自宣(宣府)大(大同)遼東三鎮(zhèn)傳來;今京師妓女慣以次充“弦索北調(diào)”……(《野獲編》)

二十四 姜公歌

姜公八十初行運;年少家貧心莫焦。曹王英雄今何在?蒙正當(dāng)初處瓦窯。(《客音情歌集》)

二十五 亮月亮歌

亮月亮,蜀國出了個諸葛亮。平生打過許多仗,吳魏見他真慌忙??蓱z諸葛亮,平生壯志不能暢。后來蜀漢亡,免不得在地下淚汪汪?。ā逗⒆觽兊母杪暋罚?

二十六 風(fēng)婆婆歌

風(fēng)婆婆,送風(fēng)來!打麻線,扎口袋;扎不緊,刮倒井;扎不住,刮倒樹;扎不牢,刮倒橋。(《歌謠》十二)

二十七 一個小娘歌

一個小娘三寸長,茄科樹(原注即茄莖)底下乘風(fēng)涼。撥拉長腳蝎蟻扛子去,笑殺子親夫哭殺子娘。(《吳歌甲集》)

二十八 螺女歌

嚗嚗嚗,俉乃(你)娘個田螺殼。搸搸搸,俉乃娘個田螺精。

二十九 懶婦歌

家婆(據(jù)原注,廣西象縣媳婦稱姑之母為家婆)歌早起三朝當(dāng)一工。懶人睡到日頭紅。莫謂他家愛起早,免得年下落雪風(fēng)。媳答歌早起三朝當(dāng)一工。根壁下有蜈蚣。若被娛蚣咬一口,一朝誤壞九朝工。(《歌謠》五四劉策奇《故事中的歌謠》)

三十 話兒

焦贊孟梁火葫蘆,活化了穆哥寨了:錯是我兩個人都錯了,不是再不要怪了。(《歌謠周刊》八二)

三十一 思凡曲

何曾有點尼姑相?(自己打量)吃齋念佛,又要燒香,(終日走慌忙)。響叮當(dāng),鐘鼓振的俺魂飄蕩,(真是活遭殃)!拜佛前,神燈偏照俺丑模樣,(腳大頭皮光)。師傅面前少不得勉強,(也要裝腔)。真乃是欲火燒身把心撞,(夜間守空房)。尋思起,淚珠兒點點滴在經(jīng)本上,(濕過千千行)。(《白雪遺音續(xù)選》)

三十二 看相

(旦唱)肩背一把傘,招牌掛在傘上,寫四個字,看相看得清,你信么?咦兒嚇,無兒嚇,看相看得清,你信么?我是鳳陽人,出門二三春。丈夫在家望,望我轉(zhuǎn)回程??蓱z嚇!我本江湖女。來在大村坊。村坊高聲叫,叫聲看相人,有人么?咦兒嚇,無兒嚇,有人么?

(丑唱)聽說叫看相,忙步到來臨。

(旦白)看相么?

(丑唱)抬頭打一望,見一女婆娘,是人么?咦兒嚇,無兒嚇,見一女婆娘,是人么?

(旦白)啐!

(丑唱)近前見一體。

(旦唱)一體還一體。

(丑唱)家住那里人?為何到此地?大嫂嚇!咦兒嚇,無兒嚇,為何到此地?大嫂嚇!

(旦唱)看相就看相,何必問家鄉(xiāng),大爺嚇?咦兒嚇,無兒嚇,何必問家鄉(xiāng),大爺嚇?我本鳳陽人,看相到此地,大爺嚇!咦兒嚇,無兒嚇,看相到此地,大爺嚇!

(丑唱)聽說鳳陽人,看相到來臨,將我看一相,要錢多少文?咦兒嚇,無兒嚇,要錢多少文?你說嚇!

(旦唱)大爺嚇,聽原因,我說你且聽,銅錢要八文,銀子要一分,不多嚇!咦兒嚇,無兒嚇,銀子要一分,不多嚇!

(丑唱)原來銅錢要八百,銀子要一斤。

(旦白)大爺聽錯了,銅錢八文,銀子一分。

(丑白)本當(dāng)回家看,老婆又要罵;本當(dāng)書房看,先生又要罵。這便怎處?唔,有了!大嫂,路上可看得?

(旦白)家有家相。路有路相。……(《民間文學(xué)》)

三十三 元結(jié)補網(wǎng)罟歌豐年詠

吾人苦兮水深深,網(wǎng)罟設(shè)兮水不深;吾人苦兮水幽幽,網(wǎng)罟過兮水不幽。

猗大帝兮,其智如神;分華實兮,濟我生人。猗大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時兮,成我豐年。(《唐文粹》)

三十四 卞彬作謠

齊高帝輔政,袁粲,劉彥節(jié),王蘊等皆不同,而沈攸之又稱兵反。粲、蘊雖敗,攸之尚存。彬意猶以高帝事無所成,乃謂帝曰,“比聞謠云:

‘可憐可念尸著服,孝子不在日代哭;列管暫鳴死滅族。’公頗聞不?”蘊居父憂,與粲同死,故云“尸著服”也?!胺闭?,“衣”也;“孝子不在日代哭”者,“褚”字也。彬謂沈攸之得志,褚彥回當(dāng)敗,故言“哭”也?!傲泄堋保^“簫”也。高帝不悅。及彬退,曰,“彬自作此?!保ā赌鲜贰け灞騻鳌罚?

三十五 山陰老人偽獻謠

《新唐書·董昌傳》云:

累拜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爵隴西郡王。昌得郡王:咤曰,“朝廷負(fù)我;何惜越王不我與?時至,我當(dāng)天順人。”其屬吳繇,秦昌裕,盧勤,朱瓚,董庠,李揚 ,薛遼與妖人應(yīng)智王,溫巫,朝媼,皆贊之。昌益兵城四縣自防。山限老人偽獻謠曰:

欲識圣人姓,千里草青青;(《古謠諺》原注:原本無,今據(jù)《廣記》卷二百九十引《會稽錄》,及《全唐詩》十二函補)欲知天子名,日從日上生。

昌喜,賜百縑。乾寧二年,即為位,國號大越。(據(jù)《古謠諺》八十七)

三十六 曲巖祖珽作謠

北齊祖珽穆提婆與斛律光積怨。時周將軍韋孝寬忌光英勇,乃令參軍曲巖作謠言云:

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

又曰:

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

珽因續(xù)之曰:

“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

令小兒歌之于路。提婆聞之,以告其母女侍中陸令萱。萱以“饒舌”斥己也,“盲老公”謂珽也。遂相與協(xié)謀,以謠言啟帝。光竟以此誅。謠中“百升”,謂“斛”,“明月”乃光字,“高山”則指齊也。(據(jù)《古謠諺》八十七引《北齊書周書》)

三十七 張權(quán)輿作謠

載裴度自興元請入朝,時李逢吉黨張權(quán)輿作謠詞云:

非衣小兒坦其腹,天上有口被驅(qū)逐。“天上有口”言度嘗平吳元濟也。這謠詞乍看似乎是頌裴度的功德的,但張權(quán)輿的疏里說,“度名應(yīng)圖讖,……不召自來,其心可見”;所謂“圖讖”,便是這首謠詞了。這一來,謠詞里說得越好,裴度便越危險了??墒沁@一回張權(quán)輿卻未成功。(據(jù)《古謠諺》八十七)

三十八 駱賓王作謠

《朝野僉載逸文》(《古謠諺》原注,據(jù)《廣記》卷二百八十八)載唐裴炎為中書令。時徐敬業(yè)欲反,令駱賓王畫計,取裴炎同起事。賓王乃為謠曰:

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dāng)?shù)钭?。教炎莊上小兒誦之,并都下童子皆唱。這樣裴炎便入了他們的圈套了——但《通鑒考異》說這件事是謠言。(據(jù)《古謠諺》九十三)

《明季北略》載李巖為李自成造謠詞云:

穿他娘吃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jù)《古謠諺》八十七)

三十九 漢獻帝初京師童謠

《續(xù)漢書五行志》載獻帝初京師童謠云: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ā豆胖{諺》六)

四十 唐僖宗南郊赦文

唐僖宗《南郊赦文》有云:

“近日奸險之徒,多造無名文狀,或張懸文榜,或撰造童謠。此為弊源,合處極法?!保ā度莆摹罚?

四十一 人為馬燧造謠

《酉陽雜俎》載時人為仆射馬燧造謠,傳于軍中,謠云:

“齋鐘動也,和尚不上堂?!?

這人后來去見馬燧,說此謠正說的他:“齋鐘動”,時至也,“和尚”是他的名字;“不上堂”,不自取也。那時馬燧功高自矜;此人投其所好,恭維他將做皇帝。但此人又說照相看來,還小有未通處,須有值數(shù)千萬的寶物才行。馬燧信以為真,給了許多寶物,此人于是一去不知所之。(據(jù)《古謠諺》九十七)

四十二 翟永齡謠

《堅觚集》云:

武進翟海槎永齡赴南京,患無貲。買棗數(shù)十斤。每至市墟,呼群兒至,每兒與棗一掬,教之曰:

不要輕,不要輕,今年解元翟永齡。

一路童謠載道,聞?wù)叨嘁捚渎蜜≡L之,大獲贐利。(《古謠諺》九十七)

四十三 呂坤續(xù)小兒語序

小兒皆有語,語皆成章,然無謂。先君謂無謂也,更之,又謂所更之未備也,命余續(xù)之。既成刻矣,余又借小兒原語而演之。

四十四 呂坤演小兒語

風(fēng)來了,雨來了。兒女喜,翁婆惱。鳴條破塊已難禁,飛沙帶雹愁殺人。(據(jù)《歌謠》十二)

四十五 風(fēng)來了歌

風(fēng)來了,雨來了,老和尚背著鼓來了。

四十六 黃遵憲山歌并序

土俗好為歌,男女贈答。頗有《子夜讀曲》遺意。采其能筆于書者,得數(shù)首。

買梨莫買蜂咬梨,心中有病,沒人知。因為分梨更親切,誰知親切轉(zhuǎn)傷離?

四十七 閩歌

“買梨莫買蟲咬梨,心中有苦那得知!因為分梨更親切,那知親切轉(zhuǎn)傷梨?”(《文學(xué)周報》三○六王禮錫《江西山歌與倒青山風(fēng)俗》)

四十八 黃侃論樂府

一依樂府所用本曲,若漢相和歌辭《江南東光》之類是也。二依樂府本曲以制辭,而其聲亦被弦管者,若魏武依《若寒行》以制《北上》,魏文依《燕歌行》以制《秋風(fēng)》是也。三依樂府題以制辭,而其聲不被弦管者,若子建士衡所作是也。四不依樂府舊題,自創(chuàng)新題以制辭,其聲亦不被弦管者,若杜子美《悲陳陶》諸篇,白樂天《新樂府》是也。從詩歌分途之說,則惟前二者得稱樂府,后二者雖各樂府,與雅俗之詩無殊。從詩樂同類之說,則前二者為有辭有聲之樂府,后二者為有辭無聲之樂府。如此復(fù)與雅俗之詩無殊。(范文瀾《文心雕龍講疏·樂府篇》引)

四十九 李白丹丘歌

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長周旋。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fēng),橫河跨海與天通?!抑獱栍涡臒o窮!

五十 杜甫最能行

峽中丈夫絕輕死,少在公門多在水。富豪有錢駕大舸,貧窮取給行艓子。小兒學(xué)問止《論語》,大兒結(jié)束隨商旅;欹帆側(cè)柂入波濤,撇漩捎憤無險阻。朝發(fā)白帝暮江陵,頃來目擊信有征。瞿唐漫天虎須怒,歸州長年行最能。此鄉(xiāng)之人器量窄,誤競南風(fēng)疏北客。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

五十一 溫庭筠水仙謠

水客夜騎紅鯉魚,赤鸞雙鶴蓬瀛書。輕塵不起雨新霽,萬里孤光含碧虛。露魄冠輕見云發(fā),寒絲七柱香泉咽。夜深天碧亂山姿;光碎玉波滿船月。

五十二 俞平伯吳聲戀歌

恩愛夫妻到白頭;花要飄來水要流!郎心賽過一片東流水,小奴奴身體像花浮。(《我們的七月吳聲戀歌十解之九》)

五十三 劉復(fù)瓦釜集

一只雄鵝飛上天,(我肚里)四句頭山歌無萬千。(你里)若要我把山歌(來)唱,先借個煤頭火來吃筒煙。

一只雄鵝飛過江,江南江北遠茫茫。(我山歌)江南唱仔還要唱到江北去,(家來)買把笤帚送把東村王大郎。(《開場的歌》)

五十四 顧頡剛《從詩經(jīng)中整理出歌謠的意見》

《詩經(jīng)》三百○五篇中,到底有幾篇歌謠,這是很難說定的。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都說“風(fēng)”“雅”“頌”的分類即是歌謠的分類,所以《風(fēng)》是歌謠,《雅》《頌》不是歌謠。這就大體上看,固然不錯,但我們應(yīng)該牢牢記住的,這句話只是一個粗粗的分析而不是確當(dāng)?shù)慕忉尅?

我們看《國風(fēng)》中固然有不少的歌謠。但非歌謠的部分也實在不少,……因為是為應(yīng)用而做的。反看《小雅》中,非歌謠的部分固是多,但歌謠也是不少?!?

《大雅》和《頌》,可以說沒有歌謠。(《國風(fēng)》與《小雅》的界限分不清,《小雅》與《大雅》的界限分不清,《大雅》和《頌》的界限分不清,而《國風(fēng)》與《大雅》和《頌》的界限是易分清的。……)其故大約因為樂聲的遲重,不適于譜歌謠,奏樂地方的尊嚴(yán),不適于用歌謠?!缎⊙拧返臉仿?,可以奏非歌謠,也可奏歌謠,故二者都占到了一部分?!@是我的假定。

我始終以為詩的分為《風(fēng)》《雅》《頌》,是聲音上的關(guān)系,態(tài)度上的關(guān)系,而不是意義上的關(guān)系?!魳繁硌莸姆诸惒荒芗凑J(rèn)為意義的分類,所以要從《詩經(jīng)》中整理出歌謠來,應(yīng)就意義看看。一首詩含有歌謠的成分的,我們就可說它是歌謠,《風(fēng)》《雅》的界限可以不管,否則就在《國風(fēng)》里也應(yīng)得剔出。

再有一個意思。我以為《詩經(jīng)》里的歌謠,都是已經(jīng)成為樂章的歌謠,不是歌謠的本相。凡是歌謠,只要唱完就算,無取乎往復(fù)重沓。惟樂章則因奏樂的關(guān)系太短了覺得無味,一定要往復(fù)重沓的好幾遍?!对娊?jīng)》中的詩,往往一篇中有好幾章都是意義一樣的。章數(shù)的不同只是換去了幾個字。我們在這里,可以假定其中的一章是原來的歌謠,其他數(shù)章是樂師申述的樂章,如: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這里的“皎,皓,照”,“僚,懰,燎”,“窈糾,憂受,夭紹”,“悄,慅,慘”,完全是聲音的不同,借來多做出幾章,并沒有意義上的關(guān)系。(文義上即有不同,亦非譜曲者所重)在這篇詩中,任何一章都可獨立成為一首歌謠,但聯(lián)合了三章,則便是樂章的面目而不是歌謠的面目了。(顧先生后來寫《論詩經(jīng)所錄全為樂歌》一文,補充這一段所說,相信由徒歌變成的樂歌不都是一篇中惟有一章是原來的歌詞)

我們在這里,要從樂章中指實某一章是原始的歌謠,固是不能,但要知道那一篇樂章是把歌謠作底子的,這便不妨從意義上著眼而加以推測,雖則有了歌謠的成分未必即為歌謠,也許是樂師模仿歌謠而做出的,但我們研究之力所可到的境界是止于此了,我們只可以盡這一點的職責(zé)了。(《歌謠》三九)

五十五 詩經(jīng)時代表

(《中國詩史》)

五十六 漢書地理志論域分風(fēng)俗

故秦地,……詩風(fēng)兼秦、豳兩國。……其民有先王遺風(fēng),好稼穡,務(wù)本業(yè)。故《幽》詩言農(nóng)桑衣食之本甚備。

……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xí)戰(zhàn)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故秦詩……言車馬田狩之事。

河內(nèi)本殷之舊都,……《詩風(fēng)》邶、鄘、衛(wèi)國是也。……俗剛強,多豪杰侵奪,薄恩禮,好生分。衛(wèi)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衛(wèi)之音”。

河?xùn)|土地平易,有鹽鐵之饒,本唐堯所居,《詩風(fēng)》唐、魏之國也?!涿裼邢韧踹z教,君子深思,小人儉陋;故唐詩《蟋蟀》、《山樞》、《葛生》之篇;……皆思奢儉之中,念死生之慮。

鄭國……土陿而險,山居谷汲,男女亟聚會,故其俗淫。

陳國……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好巫鬼。

齊詩曰,“子之營兮,遭我虖嶩之間兮”,又曰,“俟我于著乎而,”此亦舒緩之體也。

五十七 漢書禮樂志論樂府

(武帝)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八音之調(diào),作《十九章》之歌。

五十八 漢書藝文志詩賦略

吳楚汝南歌詩十五篇,燕代謳,雁門云中隴西歌詩九篇邯鄲河間歌詩四篇。齊鄭歌詩四篇 淮南歌詩四篇 左馮翊秦歌詩三篇 京兆尹秦歌詩五篇 河?xùn)|蒲反歌詩一篇 雒陽歌詩四篇 河南周歌詩七篇 河南周歌詩聲曲折七篇 周謠歌詩七十五篇 周謠歌詩聲曲折七十五篇 周歌詩二篇南郡歌詩五篇

五十九 漢書禮樂志各地樂工人數(shù)

邯鄲鼓員二人 江南鼓員二人 淮南鼓員四人 巴俞鼓員三十六人 楚嚴(yán)鼓員一人 梁皇鼓員四人 臨淮鼓員三十五人 茲邡(王先謙謂即汁邡)鼓員三人 鄭四會員六十二人 沛吹鼓員十二人 陳吹鼓員十三人 東海鼓員十六人楚鼓員六人 秦倡員二十九人 楚四會員十七人 巴四會員十二人 銚(沈欽韓疑與趙通)四會員十二人 齊曰會員十九人 蔡謳員三人 齊謳員六人

六十 招魂及大招中敘樂舞語

肴羞未通,女樂羅些。陳鐘按鼓,進新歌些?!渡娼闪狻罚l(fā)《陽阿》些。……二八齊容,趙鄭舞些?!纳駮?,搷鳴鼓些。宮庭震驚,發(fā)《激楚》些。吳歈蔡謳,奏大呂些。(《招魂》)代秦鄭衛(wèi),鳴竽張只。伏羲《駕辯》,楚《勞商》只。謳和《陽阿》,趙簫昌只。(《大招》)

六十一 朱希祖漢三大樂歌聲調(diào)辨大旨

漢代雅樂衰微。朱希祖先生研究“漢三大樂歌”,(《安世房中歌》十六章,《郊祀歌》十九章,《鐃歌》十八章)說它們皆非中國舊有之雅樂,乃從別國新入之聲調(diào)。又說此三大樂歌差不多可代表漢樂府全體的聲調(diào)。所謂新入之聲調(diào),又可分為二種,一為楚聲,一為北狄西域之聲,當(dāng)時名為新聲。雅樂產(chǎn)生于舊時的中國,即今之黃河流域。詩三百馀篇,皆是當(dāng)時所謂雅樂,其中只有《二南》是“南音”。(照陸侃如先生的話推論,便是早年的楚聲)代表楚聲的是屈原、宋玉等的辭賦,與李斯刻石文章。漢初年的歌詩,大概都屬于楚聲。所以史孝山《出師頌》(見《文選》)有云,“朔風(fēng)變楚”,便是說北方風(fēng)氣,一變而為南了。換言之,即雅樂變?yōu)槌暳恕V劣谛侣?,雖為李延年所造,然出于西域摩訶兜勒曲,即為北狄之馬上曲。則此種聲調(diào),發(fā)生于當(dāng)時匈奴西域可知。

雅樂與楚聲。新聲,句調(diào)整散長短不同。中國古代文章,有一公例,即愈至南方,其句調(diào)愈整齊簡短;若至中原,即上文所謂中國,其句調(diào)即漸長短參差,與南方不相同,然其樂章句調(diào),亦無有長至十?dāng)?shù)字以上者。北狄與西域新聲,卻有這種;其句調(diào)參差不齊,比中原更甚。

三大樂歌的聲調(diào),似不能代表五言樂府詩。但觀《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中之《楚調(diào)曲》,如《白頭吟》,《梁甫吟》,《怨詩行》等,皆全體為五言樂府詩,既屬于楚調(diào),則楚聲亦可代表;且更可證明楚聲之整齊簡短。(以上采錄朱希祖先生《漢三大樂歌聲調(diào)辨》中語,見《清華學(xué)報》四卷二期)

六十二 樂府二十六論三調(diào)

《唐書·樂志》曰,“《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皆周房中曲之遺聲,漢世謂之三調(diào)?!庇钟小冻{(diào)》,《側(cè)調(diào)》?!冻{(diào)》者,漢房中樂也?!秱?cè)調(diào)》生于《楚調(diào)》,與前三者總謂之相和調(diào)。

六十三 樂府詩分類

郊廟歌辭 燕射歌辭 鼓吹曲辭 橫吹曲辭 相和歌辭清商曲辭 舞曲歌辭 琴曲歌辭 雜曲歌辭 近代曲辭雜歌謠辭 新樂府辭(《樂府詩集》)

郊廟歌 燕射歌 舞曲 鼓吹曲 橫吹曲 相和歌 清商曲 雜曲(《中國詩史》)

六十四 雜舞

《樂府詩集》五十三云:

雜舞者,《公莫》,《巴渝》,《槃舞》,《鞞舞》、《鐸舞》,《拂舞》,《白纻》之類是也。始皆出自方俗,后寖陳于殿庭。蓋自周有縵樂散樂,秦漢因之增廣。宴會所奏,率非雅舞。漢、魏以后,并以鞞、鐸、巾、拂四舞,用之宴饗。

因為這些舞“始皆出自方俗”,所以便與歌謠有關(guān),茲分別論之:

《唐書·樂志》曰,“《公莫舞》,晉、宋謂之《巾舞》?!薄豆沤駱蜂洝吩?,“《巾舞》古有歌辭,訛異不可解,江左以來,有歌無辭?!本凸呸o中可解者測之,頗似相思之辭,疑猶存民間本來面目。

《晉書·樂志》云:“漢高祖自蜀漢將定三秦,閬中范因率賨人以從帝,為前鋒。號板帝蠻,勇而善斗。封因為閬中侯,復(fù)賨之七姓。其俗喜歌舞。高帝樂其猛銳,數(shù)觀其舞?!笫箻啡肆?xí)之。閬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曰《巴渝舞》?!惫呸o已亡,但可知其為巴渝民間之武舞。

《樂府詩集》五十六云:

《宋書·樂志》曰:“《槃舞》,漢曲也。張衡《舞賦》云:‘歷七槃而縱躡?!豸印镀哚尅吩疲骸邩勱愑趶V庭?!佈又疲骸f間關(guān)于槃扇?!U照云:‘七槃起長袖?!砸云邩劄槲枰??!端焉裼洝吩疲骸畷x太康中,天下為《晉世寧舞》,矜手以接杯槃而反覆之。’此則漢世唯有《柈舞》,而晉加之以杯,反覆也?!?

此曲古辭亡,就《晉寧曲》論,所言為頌太平,述宴樂,記舞容等。

《宋書·樂志》曰:“《鞞舞》未詳所起,然漢代已施于燕饗矣,傅毅張衡所賦,皆其事也?!表@亦作鼙,鞞扇是舞時所用的器。古辭已亡。就曹植擬作看,除頌祝外,更羅列史事,加以贊嘆。所舉大抵孝親乃為國為親報仇,救親之難等。

《唐書·樂志》曰,“《鐸舞》,漢曲也?!薄豆沤駱蜂洝吩唬拌I,舞者所持也?!惫呸o有“圣人制禮樂”一篇,聲辭雜寫,不復(fù)可辨。

六十五 巾舞歌詩

吾不見公莫時吾何嬰公來嬰姥時吾哺聲何為茂時為來嬰當(dāng)思吾明月之士轉(zhuǎn)起吾何嬰士來嬰轉(zhuǎn)去吾哺聲何為土轉(zhuǎn)南來嬰當(dāng)去吾城上羊下食草吾何嬰下來吾食草吾哺聲汝何三年針縮何來嬰吾亦老吾平平門淫涕下吾何嬰何來嬰涕下吾哺聲昔結(jié)吾馬客來嬰吾當(dāng)行吾度四州洛四海吾何嬰海何來嬰四海吾哺聲熇西馬頭香來嬰吾洛道五吾五丈度汲水吾噫邪哺誰當(dāng)求兒母何意零邪錢健步哺誰當(dāng)吾求兒母何吾哺聲三針一發(fā)交時還弩心意何零意弩心遙來嬰弩心哺聲復(fù)相頭巾意何零何邪相哺頭巾相吾來嬰頭巾母何何吾復(fù)來推排意何零相哺推相來嬰推非母何吾復(fù)車輪意何零子以邪相哺轉(zhuǎn)輪吾來嬰轉(zhuǎn)母何吾使君去時意何零子以邪使君去時使來嬰去時母何吾思君去時意何零子以邪思君去時思來嬰吾去時母何何吾吾

六十六 鼓吹曲橫吹曲

《宋書·樂志》說,“《鼓吹》蓋《短簫鐃歌》。蔡邕曰,‘軍樂也?!堕L簫》《短簫》,《伎錄》并云‘絲竹合作,執(zhí)節(jié)者歌’?!杏诘钔フ邽椤豆拇怠?,今之《從行鼓吹》為騎吹,二曲異也。”漢曲辭存者只有《鐃歌》十八首,(原有二十二首,四首亡“皆聲辭艷相雜,不復(fù)可分?!薄端螘氛Z)這二十二首雖為朝廷所采用,其實多是民間文學(xué)的味兒。徐嘉瑞先生考查它們的文義,認(rèn)為是北人所作。就可解及可考者而言,它們的內(nèi)容不外記祥瑞,記田獵,記功,言情,苦戰(zhàn),思婦,燕飲,頌美諸種。

《樂府詩集》二十一云:

橫吹曲其始亦謂之鼓吹,馬上奏之,蓋軍中之樂也。北狄諸國皆馬上作樂,故自漢已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其后分二部:有簫笳者為鼓吹,用之朝會道路,亦以給賜?!泄慕钦邽闄M吹,用之軍中,馬上所奏者是也。……橫吹有雙角,即胡樂也。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為武樂,后漢以給邊將?!簳x以來,二十八解不復(fù)具存,而世所用者有《黃鵠》等十曲,其辭后亡。

六十七 相和歌及其分類

《宋書·樂志》,“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

一、社會類 如《箜篌引》,《秋胡行》,《孤兒行》,《隴西行》。

二、征戰(zhàn)類 如《飲馬者城窟行》。

三、寫情詩類 如《陌上?!罚断喾晷小?,《艷歌行》。

四、神秘類?。ㄒ唬├硐氲摹∪纭锻踝訂獭?,《長歌行》,《董逃行》。(二)恐怖 如《薤露歌》。

五、頹廢類 如《西門行》,《野田黃雀行》,《滿歌行》。

六、歷史類“宮廷” 如《王明君》。

七、社會道德類 這是道德韻文,出于俚諺。如《猛虎行》,《君子行》。(《中文學(xué)概論》)

六十八 清商曲

《樂府詩集》四十四云,《清商樂》一曰《清樂》?!肚鍢贰氛撸糯z聲,其始即《相和三調(diào)》是也,并漢魏以來舊曲,其辭皆古調(diào)及魏三祖所作。自晉朝播遷,其音分散。苻堅滅涼,得之,傳于前后二秦。及宋武定關(guān)中,因而入南,不復(fù)存于內(nèi)地。自是以后,南朝文物號為最盛,民謠國俗,亦世有新聲?!笪盒⑽挠懟礉h,宣武定壽春,收其聲伎,得江左所傳中原舊曲——《明君》,《圣主》,《公莫》,《白鳩》之屬——及江南《吳歌》,荊楚《西聲》,總謂之《清商樂》。至于殿庭饗宴,則兼奏之。遭梁陳亡亂,存者蓋寡,及隋平陳,得之。文帝善其節(jié)奏,曰,“此華夏正聲也?!蹦宋⒏鼡p益,去其哀怨,考而補之,以新定律呂,更造樂器。因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謂之清樂。

大業(yè)中,煬帝乃定《清樂》、《西涼》等為九部。而《清樂》歌曲有《楊伴》,舞曲有《明君》,《并契》,樂器有鐘,磬,琴,瑟,擊琴,琵琶,箜篌,筑,箏,節(jié)鼓,笙,笛,簫,箎,塤等十五種,為一部?!?

梁啟超先生《中國美文及其歷史》稿本中云,“(鄭)樵有大錯誤者一點,在把《清商》與《相和》混為一談。故于《相和歌》三十曲以外,復(fù)列《相和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楚調(diào)》四種。而《清商》則僅列七曲;附三十三曲皆南朝新歌。”若漢魏只有《相和》別無《清商》者。殊不知惟《清商》為有清、平、瑟三調(diào),而《相和》則未聞有之。凡樵據(jù)王僧虔《伎錄》所錄之五十一曲,皆《清商》也?!端螘分尽吩?,“《相和》,漢舊曲也,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本十七曲,朱生、宋識、列和等合之為十三曲?!贝耸端沃尽啡?。……至于《清商》,則杜佑《通典》云,“《清商》三調(diào)并漢氏以來舊曲。歌章古調(diào),與魏三祖所作者皆備于史籍?!庇铀^史籍,即指《宋志》也?!端沃尽蜂浲辍断嗪汀肥?,另一行云,“《清商》三調(diào)歌詩,荀勖撰舊詞施用者?!贝讼录捶至衅秸{(diào)六曲,清調(diào)六曲,瑟調(diào)八曲。則此三調(diào)皆屬于《清商》甚明,……而鄭樵讀《宋志》時,似將“《清商》三調(diào)荀勖撰”一行滑眼漏掉,漫然把《宋志》卷二十一所錄諸歌全部歸入《目和》,造出《相和》《平調(diào)》等名目。于是本來僅有十三曲的相和,無端增出幾十曲來;本來有幾十曲的清商,除《吳聲》七曲外,漢魏歌辭一首都沒有。樵亦自知不可通,于是復(fù)曲為之說,謂“漢所謂清商者但尚其音耳。晉宋開始尚辭。觀吳競所纂七曲,皆晉宋間曲也”。殊不知《清商》三調(diào)本惟其音,不惟其辭?!嶉哉f漢但尚音,實則晉宋何嘗不是尚音?他說晉宋尚辭,實則晉宋間辭倒逐漸散亡了?!蟮痔妗肚迳獭犯畹?,始自吳競,而鄭樵、郭茂倩沿其誤。今據(jù)王僧虔、沈約所記載,復(fù)還其舊。又《宋志》于三調(diào)之外,復(fù)有所謂《大曲》及《楚調(diào)》,其性質(zhì)如何,雖難確考,既王僧虔以類相次,則宜并屬《清商》。(據(jù)《中國詩史》)

六十九 《宋書·樂志》所載大曲西門行

出西門,步念之,今日不作樂,當(dāng)待何時?(一解)夫為樂,為樂當(dāng)及時,何能坐愁佛郁,當(dāng)復(fù)待來茲。(二解)飲醇酒,炙肥牛,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愁憂。(三解)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而夜長,何不秉燭游。(四解)自二非二仙二人二王二子二喬二計二會二壽二命二難二與二期二。(五解)人壽非金石,年命安可期,貪財愛惜費,但為后世嗤。(六解)

七十 雜曲

《樂府詩集》六十一云,“雜曲者,歷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歡樂之所發(fā),或憂愁憤怨之所興;或敘離別悲傷之懷,或言征戰(zhàn)行役之苦;或緣于佛老,或出自夷虜,兼收并載,故總謂之雜曲?!?

七十一 古辭

《宋書·樂志》云,“凡樂章古辭今之存者,并漢世街陌歌謠,《江南可采蓮》,《烏生十五子》,《白頭吟》之屬是也?!?

七十二 樂曲組織

《樂府詩集》六十一云,“諸調(diào)曲皆有辭有聲,而《大曲》又有‘艷’有‘趨’有‘亂’。辭者,其歌詩也;聲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類是也;艷在曲之前;趨與亂在曲之后。亦猶《吳聲》、《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

《樂府詩集》四十三云,“《宋書·樂志》曰,‘《大曲》十五曲……’其《羅敷》(即《樂府·相和曲》之《陌上桑》古辭),《何嘗》(即《瑟調(diào)曲》之《艷歌何嘗行》魏文帝辭),《夏門》(即《瑟調(diào)曲》之《步出夏門行》魏明帝辭)三曲,前有艷,后有趨;《碣石》(即《步出夏門行》魏武帝辭)一篇有艷;《白鵠》(即《艷歌何嘗行》古辭),《為樂》(即《滿歌行》),《王者布大化》(即《瑟調(diào)曲》之《櫂歌行》魏明帝辭)三曲有趨,《白頭吟》(《樂府》在《楚調(diào)曲》,古辭)有亂?!赐跎都间洝?,《櫂歌行》在《瑟調(diào)》,《白頭吟》在《楚調(diào)》,而沈約云同調(diào),未知孰是。”

七十三 艷歌何嘗行

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一解)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五里一反顧,六里一徘徊。(二解)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fù)汝去,毛羽何摧頹!(三解)念與君離別,氣結(jié)不能言;各各重自愛,道遠歸還難,妾當(dāng)守空房,閉門下重關(guān)。若生當(dāng)相見,亡者會黃泉。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钆c下為趨,曲前有艷)

七十四 孤兒行之亂

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書,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七十五 漢哀帝罷樂府

河間獻王有雅材,……因獻所集雅樂。天子下大樂官常存肄之,歲時以備數(shù),然不帝御。常御及郊廟皆非雅聲?!脸傻蹠r,鄭聲尤甚。黃門名倡丙強,景武之屬,富顯于世。貴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過度,至與人主爭女樂。哀帝……即位,下詔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鄭衛(wèi)之音興?!嵭l(wèi)之音興則淫僻之化流。……孔子不云乎,‘放鄭聲,鄭聲淫’,其罷樂府官。郊祭樂,及古兵法武樂在經(jīng)非鄭衛(wèi)之樂者,條奏,別屬他官。”(《漢書·禮樂志》)

七十六 吳歌

《樂府詩集》四十四云:“《晉書·樂志》曰:‘吳歌雜曲,并出江南。東晉已來,稍有增廣。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w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陳,咸都建業(yè),吳聲歌曲起于此也?!薄豆沤駱蜂洝吩唬皡锹暩枧f器有箎,箜篌,琵琶,今有笙箏?!?

七十七 《史記·貨殖傳》論吳地

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其俗類徐僮;駒僧以北,俗則齊;浙江南則越。夫吳自闔閭,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

七十八 爾汝歌

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皓正飲酒,因舉觴勸帝,歌云:“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帝悔之。(《世說新語》)

七十九 太子夜歌

歌謠數(shù)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zhuǎn)出天然。絲竹發(fā)歌響,假器揚清音,不知歌謠妙,聲勢出由心。

八十 吳歌乃哀苦之音

《古今樂錄》曰,“《上聲歌》者,此因上聲促柱得名?!^哀思之音,不及中和”,“《歡聞變歌》者,晉穆帝……崩,褚太后哭‘阿子汝聞不’。聲既凄苦,因以名之?!薄端螘分尽吩唬啊抖阶o歌》者,彭城內(nèi)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宋高祖使府內(nèi)直督護丁旿收斂殯埋之。逵之妻,高祖長女也,呼旿至閣下,自問殮送之事。每問,輒嘆息曰,‘丁督護!’其聲哀切。后人因其聲,廣其曲焉?!?

八十一 吳歌之送聲

《樂府詩集》四十五引《古今樂錄》云:《子夜變歌》,前作“持子”送,后作“歡娛我”送?!蹲右咕琛窡o送聲,仍作變,故呼為“變頭”,謂“六變”之首也。

八十二 諧音詞格

芙蓉蓮藕

高山種芙蓉,復(fù)經(jīng)黃蘗塢,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子夜歌》)

思?xì)g久,不愛獨枝蓮,只惜同心藕。(《讀曲歌》)

蠶絲布匹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ā蹲右垢琛罚?

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七日夜女歌》)

絲布澀難縫,令儂十指穿。黃牛細(xì)犢車,游戲出孟津。(《懊儂歌》)

洛陽城南正覺寺,尚書令王肅所立也,肅在江南娶謝氏女。及至京師,復(fù)尚公主。其后謝氏為尼來奔,作詩贈肅云:

本為箔上蠶,今作機上絲。得絡(luò)逐勝去,頗憶纏綿時。肅聞甚恨,遂造正覺寺以憩之。(《洛陽伽藍記》)

其他

除上述兩種外,還有以藩籬為分離,以荻為敵,以黃蘗為苦,又以方局影射博字,再以博諧薄音,以棋諧期音,博子就指薄情的人——簾薄,厚薄的薄,也同此例。這些《西曲》里也都有。至如以題碑為啼悲,以油為由,以箭為見,以梧子為吾子,以髻為計,以星為心,以琴為情,以藥為約,以關(guān)閉之關(guān)為關(guān)連之關(guān),皆是《吳歌》里獨有的?!秴歉琛分兄C音詞格之豐富,于此可見。(據(jù)徐中舒《六朝戀歌》,見《一般》三卷一號)

八十三 采蓮之俗

梁簡文帝《采蓮賦》云,“荷稠刺密,亟牽衣而綰裳;人喧水濺,惜虧朱而壞妝。”

梁元帝《采蓮賦》云,“于時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鹢首徐回,兼?zhèn)饔鸨??!?

梁朱起《采蓮曲》云,“湖里人無限,何日滿船時?”(指蓮)

吳均《采蓮曲》云,“日暮鳧舟滿,歸來渡錦城?!?

隋殷英童《采蓮曲》云,“蕩舟無數(shù)件,解纜自相催?!?

八十四 神弦歌

人生不滿百,常抱千歲憂。早知人命促,秉燭夜行游。(《同生曲》)

積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艷獨絕,世無其二。(《白石郎曲》)

八十五 西曲

《樂府詩集》四十七云,《古今樂錄》曰,“西曲歌有《石城樂》……三十四曲,《石城樂》(等十六曲)并舞曲?!肚嚓柖取罚ǖ仁迩┎⒁懈琛!睹现轸铇贰罚ㄖ校┮啵ㄓ校┮懈琛!卑础段髑琛烦鲇谇G郢樊鄧之間,而其聲節(jié)送和,與《吳歌》亦異,故其方俗(而)謂之西曲云。

又四十九引《古今樂錄》云:

凡倚歌,悉用鈴鼓,無弦有吹。

八十六 西曲之和聲送聲

《西曲》中的舞曲有和聲或曰“歌和”。如“《石城樂》和中(復(fù))有‘忘愁’聲”,“《襄陽樂》歌和中有‘襄陽夜來樂’之語”,《三洲歌》歌和云,“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歡將樂,共來長相思”,《襄陽蹋銅蹄》和云,“襄陽白銅蹄”,都是,倚歌無明文。其他如《楊叛兒》送聲云,“叛兒,教儂不復(fù)相思”,《西烏夜飛》歌和云,“白日落西山,還去來!”送聲云,“折翅鳥,飛何處;被彈歸?”(均見《樂府詩集》四十八、四十九)后來梁武帝改《西曲》,制《江南上云樂》十四曲,除二曲外,皆有和聲,大概是依仿舞曲的。(《樂府詩集》五十)

八十七 西曲中諧音詞格

送歡板橋灣,相侍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fēng)流。(《三洲歌》)

送郎乘艇子,不作遭風(fēng)慮;橫篙擲去槳,愿倒逐流去。(《楊叛兒》)

適聞梅作花,花落已成子;杜鵑繞林啼,思從心下起。(《孟珠》)

八十八 北歌

《舊唐書·音樂志》云,魏樂府始有《北歌》,即《魏史》所謂《真人代歌》是也。代都時命掖庭宮女,晨夕歌之。隋周世與西涼樂雜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目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渾》,《部落稽》,《鉅鹿公主》,《白凈王太子》,《企喻》也。其不可解者,咸多“可汗”之辭,此即后魏世所謂《簸邏回》者也。其曲亦多“可汗”之辭。北虜之俗,呼主為“可汗”,吐谷渾又慕容之別種,知此歌是燕魏之際鮮卑歌,歌音辭虜,竟不可曉。梁有《鉅鹿公主歌解》,似是姚萇時歌,華音與《北歌》不同。梁樂府鼓吹又有《白凈王太子》,《少白凈王太子》,《企喻》等曲,隋鼓吹有《白凈王太子曲》,與《北歌》校,其音皆異。

八十九  北歌辭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折楊柳歌辭》)

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劇于十五女。(《瑯琊王歌辭》)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ā峨]頭歌辭》)

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ā墩蹢盍Ω琛罚?

九十 施肩吾古曲

可憐江北女,慣歌江南曲;搖落木蘭舟,雙鳧不成浴。

九十一 北齊童謠

千金買果園,中有芙蓉樹;確家不分別,蓮子隨它去。

九十二 舞曲

《晉書·樂志》云:“拂舞出自江左,舊云吳舞也?!睍x曲五篇,一曰《白鳩》,二曰《濟濟》,三曰《獨祿》,四曰《碣石》,五曰《淮南王》。《樂府解題》曰,“讀其辭,除《白鳩》一曲,馀并非吳歌,未知所起也?!薄俄偈窞槲何涞坜o,其歌蓋以詠志,當(dāng)系只用舊曲。馀四曲辭意頗雜,不甚聯(lián)屬,大抵?jǐn)⒀鐦?,離別及祝頌,諷刺之辭。

《宋書·樂志》云,又有《白纻舞》。按舞辭有巾袍之言。纻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樂府解題》云,“古辭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為樂?!逼渥u白纻曰,“質(zhì)如輕云色如銀,制以為袍馀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歌辭述舞容,宴樂及人生無常之旨。

鄭樵《通志樂略》云,“《白纻歌》有白纻舞,《白鳧歌》有白鳧舞,并吳人之歌舞也。吳地出纻,又江鄉(xiāng)水國,自多鳧鶩,故興其所見以寓意焉。始則田野之作,后乃大樂氏用焉。其音出入《清商》調(diào);故《清商》七曲有《子夜》者,即《白纻》也。在《吳歌》為《白纻》,在雅歌為《子夜》。梁武令沈約更制其辭焉?!?

“右《白纻》與《子夜》,一曲也。在吳為《白纻》,在晉為《子夜》。故梁武本《白纻》而有《子夜四時歌》。后之為此歌者,曰《白纻》,則一曲,曰《子夜》,則四曲,今取《白纻》與《白纻》,取四時歌于《子夜》,其實一也。”

九十三 劉禹錫竹枝詞引

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未詳何年,待檢),余來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見聯(lián)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jié)。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轉(zhuǎn),有淇濮之艷。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于今荊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詞》九篇,俾善歌者揚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變風(fēng)之自焉。

九十四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

巴人夜唱竹枝后,腸斷曉猿聲漸稀。(顧況)

瞿塘峽口冷煙低,白帝城頭月尚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晴鳥一時啼?!吨裰Α房嘣乖购稳??夜靜山空歇又聞。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后聲遲。怪來調(diào)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白居易)

九十五 水經(jīng)注·江水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九十六 孫光憲竹枝與皇甫松采蓮子

門前流水(竹枝)白蘋花,(女兒)岸上無人(竹枝)小艇斜。(女兒)商女經(jīng)過(竹枝)江欲暮,(女兒)散拋殘食(竹枝)飼神鴉。(女兒)

菡萏香蓮十頃陂,(舉棹)小姑貪戲采蓮遲。(年少)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更晚紅裙里鴨兒。(年少)《花間集》

九十七 吳音山歌

開平元年,梁太祖即位,封錢武肅镠為吳越王……改其鄉(xiāng)臨安縣為臨安衣錦軍。是年,……為牛酒,大陳鄉(xiāng)飲?!H起執(zhí)爵于席,自唱《還鄉(xiāng)歌》以娛賓,曰:

三節(jié)還鄉(xiāng)兮掛錦衣,吳越一王兮駟馬歸,臨安道上列旌旗,碧天明明愛日輝。父老遠近來相隨,家山鄉(xiāng)眷兮會時稀,斗牛光起兮天無欺。

時父老雖聞歌進酒,都不之曉。武肅亦覺其歡意不甚浹洽,再酌酒高揭吳音唱山歌以見意,詞曰:

你輩見儂底歡喜?別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儂心子里!

歌闋,合聲賡贊,叫笑振席,歡感閭里。今山民尚有能歌者。(《相山野錄》)

九十八 月子彎彎歌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它州。(見《馮玉梅團圓話本》)

九十九 粵歌

粵俗好歌。凡有吉慶,必唱歌以為歡樂:以不露題中一字,語多雙關(guān),而中有掛折者為善。掛折者,掛一人名于中,字相連而意不相連者也。其歌也,辭不必全雅,平仄不必全葉,以俚言土語襯貼之。唱一句,或延半刻,曼節(jié)長聲,自回自復(fù),不欲一往而盡,辭必極其艷,情必極其至,使人喜悅悲酸而不能已已:此其為善之大端也。故嘗有歌試,以第高下,高者受上賞,號為“歌伯”。其娶婦而親迎者,婿必多求數(shù)人,與己年貌相若而才思敏給者,使為伴郎。女家索攔門詩歌,婿或捉筆為之,或使伴郎代草,或文或不文,總以信口而成,才華斐美者為貴。至女家不能酬和,女乃出閣。此即唐人催妝之作也。先一夕,男女家行醮,親友與席者,或皆唱歌,名曰坐歌堂。酒罷,則親戚之尊貴者,親送新郎入房,名曰送花,花必以多子者。亦復(fù)唱歌。自后連夕,親友來索糖梅啖食者,名曰打糖梅。一皆唱歌,歌美者,得糖梅益多矣?!涠陶{(diào)蹋歌者,不用弦索,往往引物連類,委曲譬喻,多如《子夜》《竹枝》?!瓋和枣遥瑒t曰山歌,亦曰歌仔,多似詩馀音調(diào)。辭雖細(xì)碎,亦絕多妍麗之句。大抵粵音柔而直,頗近吳越,出于唇舌間,不清以濁,當(dāng)為羽音。歌則清婉瀏亮,紆徐有情,聽者亦多感動。風(fēng)俗好歌。兒女子天機所觸,雖未嘗目接詩書,亦解白口唱和,自然合韻。說者謂粵歌始自榜人之女,其原辭不可解。以楚說澤之,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則絕類《離騷》也?;浌坛弦?,豈屈宋風(fēng)流,多洽于婦人女子歟?……東西兩粵皆尚歌,而西粵土司中尤盛。……(《廣東新語》十二)

一○○ 越人歌

鄂君子晰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極?芘,張翠“羽之”蓋而?犀尾;班麗袿衽,會鐘鼓之音。畢,榜枻越人擁楫而歌。歌辭曰,濫兮抃草濫予昌桓澤予州州 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

鄂君子晰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為我楚說之?!庇谑悄嗽t越譯,乃楚說之曰: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于是鄂君子晰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說苑·善說篇》)

一○一 粵歌 分類見下頁表:

一○二 雙關(guān)

天旱蜘蛛結(jié)夜網(wǎng),想晴惟有暗中絲。竹篙燒火長長炭,炭到天明半作灰。

一○三 苗人跳月記

苗人之婚禮,曰“跳月”。跳月者,及春而跳舞求偶也。載陽展候,杏花柳梯,庶蟄蠕蠕,箐居穴處者蒸然蠢動。其父母各率子女,擇佳地而為跳月之會。父母群處于平原之上:子與子左,女與女右,分列于原隰之下。原之上,相喜宴樂:燒生獸而啖焉,操操不以箸也;漉咂而飲焉,吸管不以杯也。原之下,男則椎髻當(dāng)前,纏以苗帨,襖不迨腰,褲不蔽膝;褲襖之際,錦帶束焉;植雞羽于髻顛,飄飄然,當(dāng)風(fēng)而顫。執(zhí)蘆笙,笙六管,長尺有二,蓋有六律無六同者焉。女亦植雞羽于髻,如男;尺簪寸環(huán),衫襟袖領(lǐng),悉錦為緣。其錦藻繪遜中國,而古文異致,無近態(tài)焉。聯(lián)珠以為纓,珠累累繞兩鬟;綴貝以為絡(luò),貝搖搖翻兩肩。裙細(xì)褶如蝶版。男反褲不裙,女反裙不褲。裙衫之際,亦錦帶束焉。執(zhí)繡籠;繡籠者,編竹為之,飾以繪,即彩球是也。而妍與媸,雜然于其中矣,女并執(zhí)籠,未歌也;原上者語之歌,而無不歌。男執(zhí)笙,未吹也;原上者語之吹,而無不吹。其歌哀艷,每盡一韻,三疊曼音以繚繞之;而笙節(jié)參差,與為縹緲而相赴。吹且歌,手則翔矣,足則揚矣,睞轉(zhuǎn)肢回,首旋神蕩矣。初則欲接還離,少則酣飛暢舞,交馳迅速矣。是時也,有男近女而女去之者;有女近男而男去之者。有數(shù)女爭近一男而男不知所擇者;有數(shù)男競近一女而女不知所避者。有相近復(fù)相舍,相舍仍相盼。目許心成,籠來笙往,忽焉挽結(jié)。于是妍者負(fù)妍者,媸負(fù)者媸者,媸與媸不為人負(fù),不得已而后相負(fù)者,媸復(fù)見媸,終無所負(fù),涕泣而歸,羞愧于得負(fù)者。彼負(fù)而去者,渡澗越溪,選幽而合,解錦帶而互系焉。相攜以還于跳月之所,各隨父母以返,而后議聘。聘必以牛,牛必雙;以羊,羊必偶?!?

一○四 唐五代俗曲

鳳歸云遍

征夫數(shù)載,萍寄他邦。去便無消息,累換星霜。月下愁聽砧杵,擬塞雁行。孤眠鸞帳里,往勞魂夢,夜夜飛揚。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誰為傳書,與妾表衷腸。倚牖無言垂血淚,暗祝三光。萬般無奈處,一爐香盡,又更添香。(《敦煌零拾》)

嘆五更

一更初,自恨長養(yǎng)枉生軀。耶娘小來不教授,如今爭識文與書。

二更深,《孝經(jīng)》一卷不曾尋;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嘆始悲吟。

三更半,到處被他筆頭算。縱然身達得官職,公事文書爭處斷?

四更長,晝夜常如面向墻。男兒到此屈折地,悔不《孝經(jīng)》讀一行。

五更曉,作人已來都未了;東西南北被驅(qū)使,恰如盲人不見道。(《敦煌零拾》)

女人百歲篇

壹拾花枝雨斯兼,優(yōu)柔課郍復(fù) 。父娘恰似槜壹月,尋常不許出珠簾。

貳拾笄年花蕊春,父娘 許事功勛。香車暮逐隨夫燭,如同簫吏曉從云。

叁拾珠頰美小年,紗 攬鏡□(原文此處為“□”)花錢。牡丹時節(jié)邀歌謠,撥棹乘船采璧連。

肆拾當(dāng)家主計深,三男五女惱人心。秦箏不理貪機織,只恐陽烏昏復(fù)沉。

伍拾連夫怕被嫌,強相迎接事 孅。尋思二八多輕薄,不愁?姑阿嫁嚴(yán)。

陸拾面皺發(fā)如絲,行步 踵少語詞。愁如未得溫新婦,優(yōu)女隨夫別與居。

柒拾衰羸爭郍何,縱饒聞法豈能多。明風(fēng)若有微風(fēng)至,筋骨相連似打羅。

捌拾眼暗耳偏聾,出門喚北卻來東。夢中長見親情鬼,勸妾歸來似逝風(fēng)。

玖拾雷光似電流,人間萬事一時休。寂然臥枕高床上,殘葉凋零待暮秋。

百歲山崖風(fēng)似頹,如今身化作塵埃。四時拜祭兒孫絕,明月長年照土塠。(《敦煌掇瑣》)

一○五 蓮花樂

俞道婆,金陵人也,市油糍為業(yè)。常隨眾參問瑯琊。(永起禪師)琊以臨濟無位真人話示之。一日聞丐者唱《蓮花落》云,“不因柳毅傳書信,何緣到得洞庭湖?”忽大悟,以糍盤投地。夫傍睨曰,“你顛邪?”婆掌曰,“非汝境界”。往見瑯琊?!ā段鍩魰肥牛?

一○六 明清小曲

小曲的歷史,從明初到現(xiàn)在,已有五六百年之久。它的全盛時代,大約也同昆曲一樣,是在清朝乾隆的時候。在當(dāng)時尤其歡迎它的是滿洲人,就到現(xiàn)在,也仍舊是如此。在北方各省,大約直隸同山東最盛行,其他各地就不甚深知了。(馮式權(quán)《北方的小曲》)

一○七 雜曲

掛枝兒(噴嚏)

對妝臺忽然間打個噴嚏,想是有情哥思量我,寄個信兒。難道他思量我剛剛一次!自從別了你,日日淚珠垂。似我這等把你思量也,想你的噴嚏常如雨。

寄生草

欲寫情書,我可不識字。煩個人兒,——使不的。無奈何畫幾個圈兒為表記,此封書為有情人知此意:單圈是奴家雙圈是你;訴不盡的苦,一路圈兒圈下去,一路圈兒圈下去。(俱見馮文)

一○八 雜調(diào)

黃瀝調(diào)

熨斗兒,慰不開滿面愁象??斓秲?,割不斷心長意長。算盤兒,打不開思想愁賬。鑰匙兒,開不開我眉頭鎖。汗巾兒,止不住我淚兩行。(見馮文)

馬頭調(diào)(春景)

和風(fēng)吹的梨花笑,(如雪滿枝梢。)杏花村里,酒旗飄搖,(春興更高。)游春的人,個個醉在陽關(guān)道,(醉眠芳草。)猛抬頭,青楊綠柳如煙罩,(弱絲千條。)紫燕雙雙,飛過小橋,(去尋新巢。)兩河岸,桃花深處漁翁釣,(春水一篙。)深林中,遠遠近近黃鸝叫,(聲兒奇巧。)(《白雪遺音》)

一○九 西調(diào)

浮萍泛泛,(恰似我)無依無靠。舞蝶飄飄,(恰似我)魂夢遙遙。孤燈耿耿,(恰似我把)精神消耗。落花點點,(恰似我)血淚鮫鮹。啼鵑陣陣,(恰似我怨東風(fēng))絮絮叨叨。新月彎彎,(恰似我)皺眉梢垂楊細(xì)細(xì),(恰似我瘦損了)裊娜纖腰,裊娜纖腰。殘春寂寂,(恰似我虛度過)青春年少,青春年少。(見馮文)

一一○ 分山曲

月滿闌干,款步進花園,慢閃秋波四下里觀,觀不盡敗葉飛空百花殘。猛聽得天邊孤雁聲嘹亮。霎時月被云遮,光明不得見:似這等人兒不能周全,那月兒怎得圓?。ㄒ婑T文)

一一一 沐浴歌之一種

一笑千金難買,行來步步蓮生,臉?biāo)铺一妓屏?,活語最分明。

一一二 李征霨招子庸傳

招子庸,字銘山,橫沙人。嘉慶丙子舉人,大挑一等,以知縣用分發(fā)山東。有干濟材,勤于吏職。其任濰縣也,相驗下鄉(xiāng),只身單騎,傔從不過數(shù)人,不飲民間一勺水,頌聲大作。適有鮑驄者以犯法亡命走匿登萊,值西人以貿(mào)易起釁,跋扈東洋。大吏侜張訪聞鮑習(xí)異國語言,遣使講說事后,中朝駭異,指行漢奸。究所由來,曾寓濰縣,子庸遂以收納逋逃落職。平素不修邊幅,廣為結(jié)納,而敏慧多能,所寫蘭竹,或雪干霜筠,威嚴(yán)凜凜,或纖條弱植,靜好娟娟,俱能得其生趣?;浿腥耸浚绛偰蠌堅泪?,香山鮑俊皆推許之,又以新意創(chuàng)畫蟛蟹,平沙淺草,著墨無多,令人想見江湖風(fēng)景,尤為畫家所未有。精曉音律,尋常邪許,入于耳即會于心,蹋地能知其節(jié)拍。曾輯“粵謳”一卷,雖巴人下里之曲,而饒有情韻,擬之樂府子夜讀曲之遺,儷以詩馀殘月曉風(fēng)之裔,而粵東方言別字亦得所考證,不苦詰屈聱牙。一時平康北里,譜入聲歌,雖羌筒春風(fēng),渭城朝雨,未能或先也。自道光末年,喜唱弋陽腔,謂之班本,其言鄙穢,其言侏 ,幾令人掩耳而走,而嗜痂逐臭,無地?zé)o之。求能唱粵謳者,邈如星漢。永嘉之末,不復(fù)聞?wù)贾粢?。此風(fēng)會遷流,可為浩嘆者也。子庸罷官后,卒于家。(同治壬申續(xù)修《南??h志》)

一一三 粵謳題詞

青州大尹(招嘗為青州知府)筆花飄,姊妹心情待曲描。更費搜羅成艷體,任教頑鈍亦魂消。(梅花老農(nóng)《題粵謳四絕句之四》)

一一四 吊秋喜

聽見你話死,實在見思疑。何苦輕生得咁癡?你系為人客死,心唔怪得你。死因錢債,叫我怎不傷悲!你平日,當(dāng)我系知心,亦該同我講句;做乜交情三兩個月都有句言詞!往日個種恩情丟了落水:縱有金銀燒盡不到陰司,可惜飄泊在青樓,孤負(fù)你一世;煙花場上有日開眉。你名叫做秋喜,只望等到秋來還有喜意;做乜才過冬至后就被雪霜欺?今日無力春風(fēng)唔共你爭得啖氣,落花無主敢就葬在春泥。此后情思有夢你便頻須寄,或者盡我呢點窮心慰嚇故知……泉路茫茫你雙腳又咁細(xì),黃泉無客店問你向乜誰棲?青山白骨晤知憑誰祭?衰楊殘月空聽個只杜鵑啼!未必有個知心來共你擲紙,清明空恨個負(fù)紙錢飛!罷咯,不若當(dāng)作你義妻,來送你入寺。等你孤魂無主,仗嚇佛力扶持!你便哀懇個位慈云施嚇佛偈,等你轉(zhuǎn)過來生誓不做客妻!若系冤債未償,再罰你落粉地,你便揀過一個多情早早見機。我若共你未斷情緣,重有相會日子。須緊記!念嚇前恩義!講到銷魂兩字,共你死過都唔遲?。ā痘浿帯罚?

一一五 聽春鶯

斷腸人,怕聽春鶯。鶯語撩人,更易斷魂。春光一到,己自撩人恨:鳥呀!你重有意和春共碎我心?人地話鳥語可以忘憂,我正聽佢一陣。你估人難如鳥,定是鳥不如人?見佢恃在能言,就言到妙品:但逢好境就語向春明!點得,鳥呀,你替我講句真言,言過個薄幸!又怕你言詞關(guān)切,佢又當(dāng)作唔聞。又點得我魂夢化作鳥飛同你去揾!揾著薄情詳講,重要佢回音。唉!真欲緊。做夢還依枕。但得我夢中唔叫醒我,我就附著你同行。(《粵謳》)

一一六 晏子引夏諺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孟子·梁惠王下》)

一一七 中根淑釋童謠

其歌皆詠當(dāng)時事實,寄興他物,隱晦其辭,后世之人,鮮能會解。故童謠云者,殆當(dāng)世有心人之作,流行于世,馴至為童子所歌者耳。(《談龍集·引》)

一一八 石頭民為庾亮歌

《晉書·五行志》謂庾亮初鎮(zhèn)武昌,出至石頭,百姓于岸上歌曰:庾公上武昌,翩翩如飛鳥。庾公還揚州,白馬牽旒旐。又曰,庾公初上時,翩翩如飛鳥。庾公還揚州,白馬牽流蘇。后運征不入。及薨于鎮(zhèn),以喪還都葬,皆如謠言。

一一九 輿人誦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chǎn)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chǎn),吾其與之!

一二○ 魏河內(nèi)民為史起歌

鄴有賢令兮為史公,決漳水兮灌鄴旁,終古舄鹵兮生稻粱。(《漢書》)

一二一 更始時長安中語

灶下養(yǎng),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guān)內(nèi)侯。(《后漢書·劉玄傳》)

一二二 天下為衛(wèi)子夫歌

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wèi)子夫(武帝后)霸天下?。ā妒酚洝罚?

一二三 百姓為袁粲褚彥四語

南朝時袁粲褚淵同受宋明帝顧命,粲盡忠故國而死,淵則入仕新朝。于詩百姓語曰:可憐石頭城,寧為袁粲死,不為褚淵生?。ā赌鲜贰罚?

一二四 汝南鴻陂童謠

《漢書·翟方進傳》云,汝南舊有鴻隙大陂,郡以為饒。成帝時,關(guān)東數(shù)陂,水溢為害。方進為相,與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事,以為決去陂水,其地肥美,省提防費而無水憂。遂奏罷陂云。王莽時,??莺担ぶ凶吩狗竭M。童謠曰: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當(dāng)復(fù)。誰云者?兩黃鵠。

一二五 平城歌

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漢書·匈奴傳》)

一二六 時人為孔氏兄弟語

《論語比考讖》詔孔長彥孔季彥兄弟聚徒數(shù)百,時人為之語曰:魯國孔氏好讀經(jīng),兄弟講誦皆可聽。學(xué)士來者有聲名;不過孔氏那得成!

一二七 西州為麴游二姓語

《晉書·麴允傳》,說金城麴氏與游氏世為豪族,西州為之語曰:麴與游,牛羊不數(shù)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

一二八 京師風(fēng)俗諺

天無時不風(fēng),地?zé)o時不塵;物無所不有,人無所不為。(《五雜俎》)

一二九 馬廖引長安語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漢書》)

一三○ 兒童牽衣唱

牽郎郎,拽弟弟,踏碎瓦兒不著地。(《石癡別錄》)

一三一 越謠歌

君乘車,我戴笠,他人相逢下車揖。君乘車,我騎馬,他日相逢為君下。(《樂府詩集》)

一三二 廣西人為瑤蠻謠

盎有一斗粟,莫溯藤峽水;囊有一陌錢,莫上府江船。(《炎徼紀(jì)聞》)

一三三 黃牛灘行者語

朝發(fā)黃牛,暮發(fā)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荊州記》)

一三四 南土人為牡蠣語

《南越志》佚文云,南土謂蠣為蠔,甲為牡蠣。合澗洲牡蠣,土人重之,語曰:得合澗一,雖不足豪,亦可以高。(《諧蠔聲》)

一三五 閭里為消腸酒歌

《拾遺記》說用胡中指星麥釀酒,醇美,久含令人齒動。若大醉,不可叫笑搖蕩,令人肝腸消爛,俗人謂為消腸酒。閭里歌曰:寧得醇酒消腸,不與日月齊光。

一三六 江西金鵝謠

《白醉瑣言》載江西龍虎山頭向上,真人子孫相繼膺封。贛州張氏山頭向下,世出一人與冥道相通,每歲為陰府行疫于四方。有謠云:金鵝頭向天,代代出神仙;金鵝頭向水,代代出神鬼。

一三七 齊人為妒婦津語

《酉陽雜俎》記妒婦津說有婦人渡此津者,皆壞衣枉妝,然后敢濟;不爾,風(fēng)波暴發(fā)。丑婦雖妝飾而渡,其神亦不妒也。婦人渡河無風(fēng)浪者,以為己丑,不致水神怒。丑婦諱之,無不皆自毀形容以塞嗤笑也。故齊人語曰:欲求好婦,立在津口;婦立水傍,好丑自彰。

一三八 舞十般癩語之一

一般癩來一般癩,渾身爛了肚皮在,也不礙。(《西湖志馀》)

一三九 時人為村學(xué)師語

“都都乎文我”,學(xué)生滿堂坐?!坝粲艉跷脑铡保瑢W(xué)生都不來。(《委卷叢談》)

一四○ 拜月叩星歌

月月月,拜三拜,休教兒生疥!

參兒辰兒,可憐溺床人兒。(俱見《帝城景物略》)

一四一 都城小兒祈雨歌

凡歲時不雨,家貼龍王神馬于門。磁瓶插柳枝,樹門之旁,小兒塑泥龍,張紙旗,擊鼓金,焚香各龍王廟群歌曰:青龍頭,白龍尾,小兒求雨天歡喜。麥子麥子焦黃,起動起動龍王。大下小下,初一下到十八。摩訶薩!

一四二 京師閭里詛

若違教,值“三豹”?!缎绿茣分^王旭,李嵩,李全交之御史皆嚴(yán)酷,京師號“三豹”,里閭至相詛云云。

一四三 海外中國民歌

《小小子兒》

小小子兒,坐屋角,吃年糕。吃出干葡萄,“好呀!我這小子多么好!”

原文

Little Jack Horner,

Little Jack Horner,

Makee sit inside corner,

Chow-chow he clismas Pie;

He put inside t'um,

Hab catchee one plum,

"Hai yah! What one good chilo my!"

老鼠

有一只老鼠,硬要拉出一只釘來。他來說?!拔铱匆娏嗽鮽€大尾兒!”“可是我現(xiàn)在拉出來了,這東西沒有用,不好,只是塊舊鐵,不是好吃的東西。”要是人丟了功夫做麻煩的笨事,那猶如是你把你——呸——那竟是老鼠拉釘呵!?。ㄒ奀harles G. Leland: Pidgin English Sing So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