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類
【詩經(jīng)白文】〔二卷〕日本舊刊本〔日本寬永五年〔1628〕刻本〕
半葉七行,行十七字。前有朱傳序,后有“峕寬永五曆歲次著雍執(zhí)徐之林鍾〔明崇禎元年·1628〕新刊於容膝亭”二行。
【毛詩鄭箋】二十卷;〔漢毛亨鄭玄撰〕;日本舊刊本〔日本慶長〔明萬曆〕活字印本〕
半葉八行,行十七字。二十卷末有經(jīng)、注總字?jǐn)?shù)。日本相傳為足利學(xué)校活字本。有“新井氏圖書記”朱文方印,“荻俊之印”白文、“良輔”朱文二方印。
【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宋呂祖謙撰〕;明刊本〔〔卷五至八抄配〕〕
半葉十四行,行十九字。收藏有“于氏東始山房印記”朱文長方印,“損堂藏書善本”白文方印。
【毛詩要義】二十卷;〔宋魏了翁撰〕;舊抄本〔清抄本〔書尾殘缺〕〕
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前有毛詩序譜。每卷有分二卷或三卷者,實(shí)三十七卷。有補(bǔ)錄者注于眉端。收藏有“方功惠印”白〔文〕、“柳橋”朱文二方印,“巴陵方氏碧琳瑯館珍藏秘籍”朱文方印。
【詩說】十二卷;〔宋劉克撰〕;抄本〔清抄本〕
黑格抄足本。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有紹定壬辰〔五年·1232〕劉克原序,劉坦跋。收藏有“馬玉堂”白文、“笏齋”朱文二方印,“笏齋珍藏之印”朱文方印,“古鹽馬氏”朱文方印。
【詩地理考】六卷;〔宋王應(yīng)麟撰〕元刊本〔元刻明正德二年〔1507〕南監(jiān)修補(bǔ)本〔卷一抄配一葉〕〕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前有《地理總說》并王伯厚自序。有“集古齋珍藏書畫印記”朱文方印。
【詩傳通釋】二十卷;〔元?jiǎng)㈣辉妭骶V領(lǐng)一卷外綱領(lǐng)一卷〕;元刊本〔元至正十二年〔1352〕建安劉氏日新書堂刻本〕
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小字二十三字。前有《詩傳綱領(lǐng)》一卷。卷一末有“至正壬辰〔十二年·1352〕仲春日新書堂刻梓”二行木記?!毒V領(lǐng)》標(biāo)題后有“建安劉氏日新堂??币恍?。
【朱子詩義補(bǔ)正】八卷;〔清方苞撰〕;抄本〔清抄本〕
題“方望溪先生著,門人高密單作哲編次”。
【毛詩故訓(xùn)傳】三十卷;〔清段玉裁撰〕;嘉慶丙子〔二十一年·1816〕段氏刊本
顧尚之墨筆批校。有“顧觀光尚之勘”白文方印,“顧深珍藏”朱文方印。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釋】十卷〔一一卷;清焦循撰〕;傳抄稿本〔清抄本〕
有嘉慶己未〔四年·1799〕焦循自序。每卷末多記刪改月日。
【韓詩外傳】十卷;〔漢韓嬰撰〕;明刊本
半葉九行,行十七字。前有至正十五年〔1355〕錢惟善序,序后有“吳郡沈辨之野竹齋校雕”篆書木記二行。通體朱筆校過,有陸氏題字。書衣有周氏題字。
“嘉慶戊寅三月〔二十三年·1818〕照趙氏亦有生齋本校正。陸筠。”
“沈氏野竹齋刻本,秀州陸氏筠手校。陸號筠士〔見錢警石《曝書亭雜記》〕,嘉道間博雅嗜古老儒也。辛未〔同治十年·1871〕春購自福州,為題記之。癸巳人詒?!?
沈辨之,名與文,字野竹。以藏書著吳中,遇異本輙手自抄錄。
收藏有“秀州陸氏藏書”朱文長方印,“瑞辰堂記”朱文方印,“季貺”、“周印星詒”白文二方印,“種竹道人”白文方印。
【韓詩內(nèi)傳徵】四卷;〔清宋綿初輯〕;校本〔清乾隆六十年〔1795〕志學(xué)堂刻本〕
高郵宋綿初著。乾隆乙卯年〔六十年·1795〕刊本。孫氏馮翼校改為《韓詩故訓(xùn)傳》,合并為二卷。首題“韓詩卷上”;次行題“周南關(guān)雎故訓(xùn)傳第一”,次題“國風(fēng)”,下題“孫氏學(xué)”。前有手跋:“‘《韓詩》見於《前漢·志》’,立於學(xué)宮,歷世守之勿絕,至《宋·藝文》始不著錄,其亡當(dāng)在南渡時(shí)。今緝遺篇,有衹題‘韓詩’;有題‘薛氏章句’;有只題‘翼要’;有題‘章句’,不列薛氏名。仍依本書書之,不敢臆改,恐蹈武斷之咎。高郵宋氏題‘內(nèi)傳徵’,其名不雅馴,今更題‘遺說’,較為古雅。予向?yàn)榇藢W(xué),今又得此校其錯(cuò)囮。宋氏書亦有遺漏,因校補(bǔ)之。丙寅小暑日入三商馮翼校畢并記?!?
書中尚有“潮案”云云,不知誰氏。
又書衣題字一行:“嘉慶十一年〔1806〕五月二十四日重校訂,偕張恭人同證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