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年類

木犀軒藏書書錄 作者:李盛鐸


編年類

【省元林公集注資治通鑒詳節(jié)】殘本一卷;宋刊本

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左耳上標(biāo)明某朝某帝。殷、徵、桓、構(gòu)等字缺筆。槧印極精。惜〔僅〕第四十三一卷。

【通鑒地理通釋】十四卷;〔宋王應(yīng)麟撰〕;元刊本〔元刻明正德三年〔1507〕修補本〕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目錄后有伯厚書后。有“烏程蔣維基記”朱文方印,“咸豐庚申以后收藏”朱文長印,“集古齋珍藏書畫印記”朱文方印。

【司馬溫公經(jīng)進稽古錄】二十卷;〔宋司馬光撰〕;明刊本〔明弘治楊璋刻本〕

大黑口,四周雙邊。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有弘治辛酉〔十四年·1501〕二月黃珣序,巡按山西監(jiān)察御史孝感楊璋序。楊稱遇同寅沁水李公淑淵而獲此書,遂命工鋟梓云。前有“雪晴齋藏書記”朱文長方印,“五松書屋”白文方印,“臣印星衍”白文方印。

【中興小紀(jì)】四十卷;舊抄本〔清抄本〕

宋熊克撰。黑格抄本。有“古潭州袁臥雪廬收藏”白文方印。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一百八卷;舊抄本

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前有乾道四年〔1168〕李燾進表。通體朱筆點校,係盧抱經(jīng)閱本。有“盧文弨印”白文方印,“輔元珍藏”朱文方印,“歸安章綬銜字紫伯印”白文方印。目錄后有章愫墨筆題字。

【皇宋十朝綱要】二十五卷;〔宋倖撰〕舊抄本〔清抄本〕

黑格抄。有“海寧楊蕓士藏書之印”朱文方印,“古潭州袁臥雪廬收藏”白文方印。

【皇宋編年備要】三十卷;〔宋陳均撰〕影抄宋本〔清抄本〕

半葉八行,行大十六字;小字雙行,行二十三字。標(biāo)題“皇宋編年”,空二格“備要卷第一”,空一格“凡七年”。以下每卷同。首陳均序;次紹定二年〔1229〕真德秀序,鄭性之序,林岊序:次凡例、引用書目。各序均摹手書上板。宋諱敦、瑗等字均缺筆。惟第二十五卷后半近板心處多缺字,三十卷有數(shù)處缺若干行者。又二十七卷缺第二十一葉。

【大明英宗?;实蹖氂?xùn)】十二卷;〔明英宗朱祁鎮(zhèn)撰〕;舊抄本〔明抄本〕

藍格抄。半葉十四行,行十八字。收藏有“開萬樓藏書印”朱文長方印,“幼云”白文、“繼振”朱文二方印,“宏農(nóng)楊氏世家”朱文仿漢碑額式印。

【大明世宗欽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實錄】殘本六卷;〔明張溶等輯〕;舊抄本〔明瑞香摟抄本〕

藍格抄。存三十五至四十,凡六卷。板心上有“瑞香樓”三字。收藏有“大興金氏繩齋藏書之印”朱文長方印。

【成祖實錄】〔一百三十卷;明楊士奇等輯〕;明抄本

一黑格抄,一無格抄。二本配全。

【明氏實錄】一卷;〔明楊學(xué)可撰〕;抄本〔光緒七年〔1881〕德化李氏木犀軒抄本〕

明新都楊學(xué)可編。傳抄舊寫本。

【弘光實錄抄】一卷;〔清黃宗羲撰〕;抄本〔清抄本〕

題“古藏室史臣黃宗羲撰”。前有戊戌〔康熙五十七年·1718〕冬十月甲子朔自序。首有《弘光大臣月表》。

【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宋徐夢莘撰〕;舊抄本〔清白華樓抄本〔有朱校及缺葉〕〕

全書無格抄本。中記前數(shù)冊黑格抄本。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二字。板心下有“白華樓”三字。紹熙五年〔1194〕徐夢莘自序,序后有所引書目一卷。書中校簽頗多,以無印記題識,不知誰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