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詔令奏議類

木犀軒藏書書錄 作者:李盛鐸


詔令奏議類

【唐大韶令集】二十卷〔一三〇卷〔存卷一卷一一至一三卷二五至三三〕;宋宋敏求輯〕;抄本〔清抄本〕

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目錄起卷一,止卷二十,內(nèi)十四、十五、十六注“缺文”。按原書百三十卷,此非完帙。

【西漢詔令】十一卷;東漢詔令十一卷;〔宋林虙樓昉輯;元刻明印本〕

半葉十行,行十八字。板心上下間有字?jǐn)?shù)、刊工名。西漢前有大觀三年〔1109〕蔣瑎序及洪咨夔總論。末有程俱后序。東漢后有紹定戊子〔元年·1228〕范光、紹定癸巳〔六年·1233〕鄭清之二跋,皆從手書撫刻。鄭跋后有“學(xué)生汪衛(wèi)社校正”一行。

【宋朝大詔令集】殘本〔二百四十卷〕;舊抄本〔清抄本〕

存卷二十五至三十二,九十四至一百五、一百十六至一百二十五、二百三至二百十二。書中夾有勞季言校簽。

【注陸宣公奏議】十五卷;〔唐陸贄撰;宋郎嘩注〕;明刊本〔〔書首有缺葉〕〕

半葉九行,行十八字,注雙行同。大黑口。前有權(quán)德輿序及郎曄進(jìn)表。收藏有“江稻村農(nóng)”白文方印,“嘉定錢仲子繹字子樂號小廬過眼經(jīng)籍書畫之記”朱文方印,“錢繹私印”白文、“小廬”朱白文兩方印,“潘印孝曾”白文、“子誠”朱文兩方印。

【孝肅包公奏議】十卷;〔宋包拯撰〕;明刊本〔明正統(tǒng)刻本〕

前有公像并張?zhí)锞幖R語,次傳集,后有淳熙中趙磻老刊板識語。又明儼序。末有廬州府知府周瑯跋。半葉十行,行二十字。

【元城先生盡言集】十三卷〔〔存卷一至四卷一〇至一三〕;宋劉安世撰〕;明藍(lán)格抄本〔〔有朱?!场?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語涉宋帝均空格。末有紹興六年〔1136〕王绹跋。又梁安世跋云:“元城先生南遷往還皆道曲江,比得其手帖十余紙於州人鄧氏,乃刻石清淑堂上。適先生曾孫孝騫自連山來訪,出其家藏《盡言集》十三卷,因命工鏤板,置之郡齋。淳熙五年〔1178〕戊戌閏月初吉,假守括蒼梁安世謹(jǐn)書?!比本砦逯砭?。

【元城先生盡言集】十三卷;〔宋劉安世撰〕;舊抄本

藍(lán)格抄本。半葉十行,行二十字。有紹興丙子〔二十六年·1156〕張九成序,紹興六年〔1136〕王綯跋。又淳熙五年〔1178〕梁安世鏤板跋。收藏有“十杉閣圖書”朱文方印,“士禮居藏”朱文長印,“平江黃氏圖書”朱文方印,“新安汪氏”朱文、“啟淑信印”白文二方印。缺卷五之卷九。

【元城先生盡言集】十三卷;〔宋劉安世撰〕;明刊本

半葉十行,行十八字。板心下間有刊工姓名一字。前有紹興丙子〔二十六年·1156〕張九成序,紹興丙辰〔六年·1136〕王綯跋,淳熙戊戌〔五年·1178〕括蒼梁安世刊板跋。有“兼牧堂書畫記”朱文方印,“謙牧堂藏書記”白文方印。

【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議】六十八〔九〕卷;附錄九卷;〔宋李綱撰〕明刊本〔明正德胡文靜刻天啟印本〕

黑線口。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標(biāo)題后題“后學(xué)同郡畏庵朱欽匯校,文林郎邵武縣知縣泰和蕭泮繡梓,邵武縣儒學(xué)署教諭事嚴(yán)陵洪鼐校正”。前有陳俊卿序。朱子后序?!陡戒洝肪啪砟┯小吧畚淇h縣丞吳興陸讓同刊,鄉(xiāng)耆李軒同?!?。正德丙子〔十一年·1516〕林俊后序。又胡文靜跋。

【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議】六十九卷;附錄〔九〕卷;〔宋李綱撰〕明刊本

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標(biāo)題后題“后學(xué)同郡畏庵朱欽匯校,文林郎邵武縣知縣泰和蕭泮繡梓,邵武縣儒學(xué)署教諭事嚴(yán)陵洪鼐校正”共三行。六十九卷末有“邵武縣縣丞吳興陸讓同刊,鄉(xiāng)耆李軒同?!倍??!陡戒洝反嬉痪?、二卷。

【王府祿糧奏議】一冊〔一卷〕;舊抄本〔明抄本〕

黑格抄本。河南巡撫以王府祿糧事經(jīng)嘉靖三十三年〔1554〕三月十七日戶部尚書方等準(zhǔn)資行之。案天一閣藏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