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yī)家類

木犀軒藏書書錄 作者:李盛鐸


醫(yī)家類

【新刊補注釋文黃帝內經素問】十二卷;〔唐王冰注;宋林億等校正;孫兆重改誤〕;素問入式運氣論奧三卷;〔宋劉溫舒撰〕黃帝內經素問遺篇一卷;新增素問運氣圖括定局立成一卷;元刊本〔元后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書堂刻本〔卷一卷八各抄配一葉〕〕

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三字,注雙行同。黑口,四周雙邊。首行標題雙行大字,次行題“啟立子次注,林億、孫奇、高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改誤”。前有王冰序。目錄前有“是書乃醫(yī)家至切至要之文,惜乎舊本訛舛漏落,有誤學者。本堂今求到元豐孫校正家藏善本,重加訂正,分為一十二卷。以便檢閱,衛(wèi)生君子幸垂;藻鑒”木記四行。目錄后有空白長方木記。卷十二后有“至元己卯〔五年·1339〕菖節(jié)古林書堂新刊”木記二行?!哆\氣論奧》序,標題次行題“朝對郎太醫(yī)學司業(yè)劉溫舒撰”,末題“元符己卯歲〔二年·1099〕丁丑月望日”?!端貑栠z篇》,半葉十四行,行二十二字?!哆\氣圖括》,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一字,標題次行題“鼇峰熊宗立纂集”。收藏有“孫忠愍侯祠堂藏書記”朱文大方印,“古潭州袁臥雪廬收藏”白文方印,“臣印星衍”、“青谿寓公”兩白文方印,“星衍印”白文盤螭方印,“臨海洪頤煊過眼”白文方印。首冊末有孫氏墨筆手跋:“嘉慶丙子年〔二十一年·1816〕十月十八日閱。五松居士”。以下《素問》五冊,末均記月日。

【黃帝內經明堂】一卷;〔唐楊上善注〕;影鉤日本卷子本〔日本影抄卷子本〕

每行十五字。前有序,序后接書“黃帝內經明堂卷第一”,次行“通直郎太子文學臣楊上善奉;敕撰注”。末有:“永仁四年〔元元貞二年·1296〕正月十二日書寫畢,同〔廿〕三日移〔朱〕點畢,同年二月二〔日〕移朱點畢,同六日校〔□(此處原文為方框字)〕畢。散位丹波朝臣長高”。

【王翰林集注黃帝八十一難經】五卷;〔題周秦越人撰〕;抄本〔清抄本〕

平津館影抄《佚存叢書》本。有“孫忠愍侯祠堂藏書記”朱文方印,“孫伯淵”、“臣星衍”兩白文方印。

【傷寒論注解】十卷;元刊本

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注雙行同。黑口,四周雙邊。首卷標題“傷寒論注解卷之一”;次行低二格“仲景述”,空二格“王叔和撰”,次空二格“成無己注解”。前有《圖解運氣圖說》一卷;次《傷寒論》十卷排門目錄;次傷寒藥方目錄。板心上有大、小字數。魚尾下題張方幾。每卷后附音釋。七、八兩卷合為一卷。十卷尾有殘缺。

【王氏脈經】十卷;〔晉王叔和撰;宋林億類次〕;明刊本〔明趙府居敬堂刻本〕

標題次行題“朝散大夫守光祿卿直秘閣判登聞檢院上護國;軍林億等類次”。半葉八行,行十七字。黑線口。板心上方刻“趙府居敬堂”五字,下有刊工名一字。有王叔和原序,林億等校定脈經序。

【重刊巢氏諸病源候總論】五十卷;〔隋巢元方等撰〕;元刊本〔〔卷六至一一抄配〕〕

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小黑口,左右雙邊。左耳上標名某病。目錄前有諸病綱目。每卷凡綱目均作雙行大字。有翰林學士宋綬奉敕撰序。卷八至卷十一影抄補全。

【十四經發(fā)揮】三卷;〔明滑壽撰;薛鎧?!?;日本刊本〔日本延寶三年〔1675〕松會刻本〕

標題下題“許昌櫻寧生滑壽伯仁著,吳郡會仁薛鎧良武校刊”。有至元〔正〕初元滑壽自序,至正甲辰〔二十四年·1364〕四明呂復序,金華宋濂序,嘉靖戊子〔七年·1528〕十月姑蘇盛應陽序。

【元和紀用經】一卷;〔唐王冰撰〕抄本〔日本明治二十四年〔1891〕抄本〕

題“啟元子王冰著,瘦樵程永培?!薄G坝刑乒げ可袝率嗽S寂序。稱與羽人梁自然為山水師友,授余《啟元三章》;后入蜀,嗣居洛,施藥治人,多獲康愈,乃書經之首以傳后世云。此本為日本抄本。

【新刊黃帝明堂灸經】三卷;日本舊刊本〔日本重刻元至大四年〔1311〕燕山竇氏活濟堂本〕

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前有新刊黃帝明堂灸經序,末題“至大辛亥〔四年·1311〕春月燕山活濟堂刊”。卷下首葉有“建安竇桂芬校正時刊”一行。

【新編金匱方論】三卷;〔漢張機撰;晉王叔和輯;宋林億詮次〕元刊本〔〔楊守敬跋〕〕

題“尚書司封郎中充秘閣校理臣林億等詮次,晉王叔和集漢張仲景述”。半葉十三行,行二十四字。標題雙行人字。黑口,四周雙邊。前有高保衡、孫奇、林億校定序一篇,又后至元庚辰〔六年·1340〕樵川鄧珍刊板序。收藏有“五硯樓”朱文長印,“袁印廷檮”白文、“壽階”朱文二方印,“徐康”白文方印,“孫從添印”白文、“慶增”朱文聯(lián)珠印,“石芝山房”朱文長方印,“貞節(jié)堂圖書印”朱文方印。

〔楊守敬跋云:〕

〔“《金匱要略》以明趙開美仿宋本為最佳,次則俞橋本;然皆流傳絕少,《醫(yī)統(tǒng)》本則奪誤至多。此元刊本與趙本悉合,尤為希有之籍。光緒丁酉〔二十三年·1897〕三月得于上海寄觀閣,因記。宜都楊守敬。”〕

【新刊銅人針灸經】七卷;明刊本

目錄標題次行題“山西平陽府刊”。

【新刊西方子明堂灸經】;八卷〔題西方子撰〕;明刊本〔明山西平陽府刻本〔書尾有缺葉〕〕

目錄標題次行題“山西平陽府重刊”。

【素問入式運氣論奧】三卷;〔日本玄璞撰〕;日本舊刊本

前有元符己卯〔二年·1099〕朝散郎太醫(yī)學司業(yè)劉溫舒序,末有“寬永二十一〔年〕甲申〔歲〕〔正明崇禎十七年·1644〕初春吉辰京寺町通御池下町芳野屋德兵衛(wèi)板行”三行。

【素問玄機原病式】〔二〕卷;〔金劉元素撰〕;日本刊本〔日本元祿三年〔1690〕書肆通古齋伊滕一道子刻本〕

眉端列注釋,故題“鰲頭原病式”,大似高頭講章也。

【傷寒總病論】六卷;〔宋厐安時撰〕;日本抄本〔〔日人朱墨批?!场?

題“蘄水厐安時撰”。前有元符三年〔1100〕黃庭堅序。六卷后有《安時致東坡書》及《東坡答書》。末附音訓并治藥法。有政和癸巳〔三年·1113〕門人魏炳識語。又日本寬延辛未〔清乾隆十六年·1751〕丹州路乘田縣伯淵人見秀龍跋。

【新修本草】殘本六卷;〔唐李勣等撰;日本影抄卷子本〔存卷五卷一二至一三卷一五卷一七卷一九〕〕

從日本卷子本抄出者。每卷標題次行低一格題“司空上柱國英國公臣勣等奉;敕修”。存卷五玉石部下品,卷十二草木部上品,〔卷〕十三草木部中品,卷十五禽獸部,卷十七果部,卷十九米等部。唐《本草》之存於今者止此矣。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宋唐慎微撰〕;明刊本〔明嘉靖陳鳳梧刻本〔卷七尾有缺葉〕〕

大黑口。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三字。有政和六年〔1116〕曹孝忠序,泰和甲子〔1204〕晦明軒碑式木記并麻革序,成化四年〔1468〕商輅序,嘉靖癸未〔二年·1523〕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廬陵陳鳳梧序。蓋成化中巡撫山東都御史原杰得平陽善本刻之,此則以原本重刊也。

【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十九卷;〔宋唐慎微撰〕;日本抄本〔日本天保七年〔1836〕神谷克楨抄本〕

半葉十四行,行二十七字。前有紹興二十九年〔1159〕二月日進書序。后〔有〕檢閱??巽暶?。

“檢閱??惫俸擦轴t(yī)候御醫(yī)權太醫(yī)局教授賜紫臣高紹功

“檢閱校勘官翰林醫(yī)效診御脈兼權太醫(yī)局教授賜緋魚袋臣柴源

“檢閱??惫俪珊屠捎t(yī)兼權太醫(yī)局教授臣張孝直”

“詳定校正官昭慶軍承宣使太原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七百戶食實封壹佰戶致仕臣王繼光”

書中先列本草,原文另行加一圓圈。標題紹興校定云云。圖頗精細。末有日本人題字云“天保七年丙申〔道光十六年·1836〕八月二十八日裡謄寫始業(yè),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全業(yè)。神谷克楨。”

【養(yǎng)生】一冊;食禁一冊;小兒方例一冊;傳抄日本卷子本

從卷子本抄出?!娥B(yǎng)生》所引有《千金方》、《枕中方》、《養(yǎng)生要集》、《太素經》、《延壽赤書》?!妒辰芬小渡欧蚪洝?、《朱思簡食經》、《崔禹錫食經》、《孟說食經》、《馬琬食經》、《神農食經》、《本草食禁》、《蘇敬本草注》、《耆婆方》、《小品方》、《葛氏方》、《經心方》、《如意方》、《僧深方》、《錄驗方》?!缎悍健怖场芬小懂a經子母秘錄》、《范汪方》、《廣利方》。

【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宋許叔微撰〕;舊抄本

以校乾隆中王梁陳刊本比宋本多二十馀方者,此本無之。板心有“萃古齋抄本”五字。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宋陳師文等撰〕;指南總論三卷;圖經本草藥性總論一卷;〔宋許洪撰〕;元刊本〔〔有日人抄配五葉〕〕

半葉十五行,行二十四字。標題及病證目均雙行大字,藥方名黑蓋白文。《指南總論》上卷十五行,二十六字;中、下二卷二十行二十五字?!端幮钥傉摗范校?、六字不等。《指南總論》標題次行題:“敕授太醫(yī)助教前差充四川總領所檢查惠民局許洪編”。前有嘉定改元〔1208〕許洪增注和劑局方序,朝奉郎尚書庫部郎中提轄措置藥局陳師文等進表,炮製凡例,均補抄。又有總目及局方目錄。收藏有“養(yǎng)安院藏書”楷書長方朱記,“弘前醫(yī)官澀江氏藏書記”楷書長方朱記,“占恒堂圖書”朱文方印。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指南總論】三卷;抄本〔清抄本〕

宋許洪編。黑格抄,字甚精整。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一八卷;宋陳言撰〕;舊抄本〔清長洲何鉅抄本〕

前有青田鶴溪陳言無擇自序。半葉十三行,行二十四字,亦有多至三、四十字者。似依元刊本錄出。第一卷標題后有“長洲何鉅重錄”六字。無印記。

【奇效良方瘡疹論】不分卷;明刊本

前有無名氏序,末題“紹定庚寅〔三年·1230〕春謹鋟梓以廣其傳”云云。首有“竹溪仲子沈以恭印”白文長方印。

【新刊河間劉守真?zhèn)备瘛咳恚弧差}金劉完素撰;元葛雝編校〕元刊本〔元天曆元年〔1328〕建安翠巖精舍刻本〕

半葉十六行,行二十九字。每卷標題作雙行大字。次行題“臨川葛雝仲穆編?!?。目錄首有木記五行:“傷寒方論自漢長沙張仲景之后,惟前金河間劉守貞深究厥旨,著為《傷寒直格》一書,誠有益於世。今求到江北善本,迺臨江葛雝仲穆編校,敬刻梓行,嘉與天下衛(wèi)生君子共之。歲次戊辰〔1328〕仲冬翠巖精舍刊行”。

【新刊湯液本草】二卷;〔元王好古撰〕;明刊本〔〔目錄及卷上有抄配〕〕

前有王好古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

【醫(yī)經溯洄集】不分卷;〔元王履撰;明初刻本〔有抄配及缺葉〕〕

首題“魏博王履著”。舊刊本。半葉十行,行十七字。大黑口,四周雙邊。字體仿松雪書。當是元時刊本。中有補板,則明人書體矣。

【心印紺珠經】二卷;〔元朱捴撰〕;明刊本〔明嘉靖刻本〔孫文川跋〕〕

有江州陳守義跋。又嘉靖己酉〔二十八年·1549〕歸德府儒學教授浙東葉良玉跋。二跋中稱左山翁守嘉禾命??檀藭S小昂e戈愾g觀”朱文長印。書衣有孫澄之手跋。

〔“《心印紺珠經》二卷,元朱捴撰,見《千頃堂書目》此本明嘉靖刊,今罕傳焉。書后之頁有“海甯陳鱣觀”印,蓋仲魚先生亦甚重是書矣。同治九年〔1870〕仲夏,從之題?!薄?

〔“錢竹汀先生《補元史藝文志》已采此書入醫(yī)家類,惟《四庫全書總目》為明李湯卿撰。按朱為劉河間弟子,復傳醫(yī)道於湯卿,殆《四庫》所藏之本僅有湯卿??室拷裼嗖卮吮?,亦未刻作者之名,甚矣,明人刻書之陋也,庚子〔1900〕孟秋又題。”〕

【新編嶺南衛(wèi)生方】三卷;附錄一卷;〔宋李璆張致遠輯;元釋繼洪纂修〕;日本抄本〔日本傳抄明萬曆刻本〕

不著編輯者姓氏?!陡戒洝访鲓浒驳谰幾S腥f曆四年〔1576〕廣東右布政使鄒善序,正德八年〔1513〕廣東左布政〔使〕羅榮序。羅序謂此方前元海北廉訪所刻,景泰間重鋟于省署云。

【博愛心鑒】三卷;〔明魏直撰;朱惠民發(fā)明〕;明刊本〔明萬曆刻本〕

明魏直撰。有嘉靖乙酉〔四年·1525〕自序,朱惠民發(fā)明。有萬曆壬寅〔三十年·1602〕朱汝器序,黃汴跋。

【保生管見】一卷;固本迂談一卷;明刊本

題“欽差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廣陽濯菴馮清著”。前有正德二年〔1507〕刑部郎中姚爵序,后有嘉靖二年〔1523〕清子樹植,門生焦昇、宋欽、趙時吉、胡明善諸跋。天一閣藏書。

【新編注解藥性賦】一卷;〔明劉全備撰;新編論四時六氣用藥權正活法一卷〕;明刊本

標題次行題“柯城醫(yī)士劉全備克用撰”。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首有《論四時六氣用藥權正活法》一篇,亦全備撰。

【靈壽丹方】一卷;〔明陳楚良撰〕;明刊本

首題“武林陳氏家傳仙方佛法靈壽丹”,次行“益元道人陳楚良著”。序末題“萬曆戊子〔十六年·1588〕上元日方題群仙靈壽丹藥凡三十六種”。末有楚良跋。

【萬氏家傳廣嗣紀要】十六卷;明刊本

標題后題:“羅田密齋萬全編著,云林澹齋胡略校定,男靖宇胡廷佐編次”。半葉十行,行二十字。

【劉涓子鬼遺方】五卷;日本抄本

有寶曆丙子〔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十月尾府醫(yī)官平安勝維寅刊板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