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偶感

花邊文學 作者:魯迅


偶感

公汗

還記得東三省淪亡,上海打仗的時候,在只聞炮聲,不愁炮彈的馬路上,處處賣著《推背圖》,這可見人們早想歸失敗之故于前定了。三年以后,華北華南,同瀕危急,而上海卻出現(xiàn)了“碟仙”。前者所關(guān)心的還是國運,后者卻只在問試題,獎券,亡魂。著眼的大小,固已迥不相同,而名目則更加冠冕,因為這“靈乩”是中國的“留德學生白同君所發(fā)明”,合于“科學”的。

“科學救國”已經(jīng)叫了近十年,誰都知道這是很對的,并非“跳舞救國”“拜佛救國”之比。青年出國去學科學者有之,博士學了科學回國者有之。不料中國究竟自有其文明,與日本是兩樣的,科學不但并不足以補中國文化之不足,卻更加證明了中國文化之高深。風水,是合于地理學的,門閥,是合于優(yōu)生學的,煉丹,是合于化學的,放風箏,是合于衛(wèi)生學的?!办`乩”的合于“科學”,亦不過其一而已。

五四時代,陳大齊先生曾作論揭發(fā)過扶乩的騙人,隔了十六年,白同先生卻用碟子證明了扶乩的合理,這真叫人從那里說起。

而且科學不但更加證明了中國文化的高深,還幫助了中國文化的光大。馬將桌邊,電燈替代了蠟燭,法會壇上,鎂光照出了喇嘛,無線電播音所日日傳播的,不往往是《貍貓換太子》,《玉堂春》,《謝謝毛毛雨》嗎?

老子曰:“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绷_蘭夫人曰:“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每一新制度,新學術(shù),新名詞,傳入中國,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烏黑一團,化為濟私助焰之具,科學,亦不過其一而已。

此弊不去,中國是無藥可救的。

(五月二十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