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魯迅的笑

魯迅的青年時代 作者:周作人


魯迅去世已滿二十年了,一直受到人民的景仰,為他發(fā)表的文章不可計算,繪畫雕像就照相所見,也已不少。這些固然是極好的紀念,但是據(jù)個人的感想來說,還有一個角落,似乎表現(xiàn)得不夠充分,這便不能顯出魯迅的全部面貌來。這好比是個盾,它有著兩面,雖然很有點不同,可是互相為用,不可偏廢的。魯迅最是一個敵我分明的人,他對于敵人絲毫不留情,如果是要咬人的叭兒狗,就是落了水,他也還是不客氣的要打。他的文學工作差不多一直是戰(zhàn)斗,自小說以至一切雜文,所以他在這些上面表現(xiàn)出來的,全是他的戰(zhàn)斗的憤怒相,有如佛教上所顯現(xiàn)的降魔的佛像,形象是嚴厲可畏的。但是他對于友人另有一副和善的面貌,正如盾的向里的一面,這與向外的蒙著犀兕皮的大不相同,可能是為了便于使用,貼上一層古代天鵝絨的里子的。他的戰(zhàn)斗是有目的的,這并非單純的為殺敵而殺敵,實在乃是為了要救護親人,援助友人,所以那么的奮斗,變相降魔的佛回過頭來對眾生的時候,原是一副十分和氣的金面。魯迅為了摧毀反革命勢力—降魔—而戰(zhàn)斗,這偉大的工作,和相隨而來的憤怒相,我們應該尊重,但是同時也不可忘記他的別一方面,對于友人特別是青年和兒童那和善的笑容。

我曾見過些魯迅的畫像,大都是嚴肅有余而和藹不足??赡苁囚斞傅恼障啻蠖鄶?shù)由于攝影時的矜持,顯得緊張一點,第二點則是畫家不曾和他親近過,憑了他的文字的印象,得到的是戰(zhàn)斗的氣氛為多,這也可以說是難怪的事。偶然畫一張軒眉怒目,正要動手寫反擊“正人君子”的文章時的像,那也是好的,但如果多是緊張嚴肅的這一類的畫像,便未免有單面之嫌了。大凡與他生前相識的友人,在學校里聽過講的學生,和他共同工作,做過文藝運動的人,我想都會體會到他的和善的一面,多少有過些經(jīng)驗。有一位北京大學聽講小說史的人,曾記述過這么一回事情。魯迅講小說到了《紅樓夢》,大概引用了一節(jié)關于林黛玉的本文,便問大家愛林黛玉不愛?大家回答,大抵都說是愛的吧,學生中間忽然有人詢問,周先生愛不愛林黛玉?魯迅答說,我不愛。學生又問,為什么不愛?魯迅道,因為她老是哭哭啼啼。那時他一定回答得很鄭重,可是我們猜想在他嘴邊一定有一點笑影,給予大家很大的親和之感。他的文章上也多有滑稽諷刺成分,這落在敵人身上,是一種鞭打,但在友人方面看去,卻能引起若干快感。我們不想強調這一方面,只是說明也不可以忽略罷了。本來這兩者的成分也并不是平均的,平常表現(xiàn)出來還是嚴肅這一面為多。我對于美術全是門外漢,只覺得在魯迅生前,陶元慶給他畫過一張像,覺得很不差,魯迅自己當時也很滿意,仿佛是適中的表現(xiàn)出了魯迅的精神。

(《陜西日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